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3-06-05岳峥雪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华课程体系育人

岳峥雪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1]。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强国战略的呼应[2],也是高职思政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时代意义

(一)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拓展了高职思政教育的开展渠道,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强调学生德智统一的全面发展,与思政教育的要求相契合。因此,在进行高职思政教育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展网络思政教育,通过创新的方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辨别真伪、甄别是非,在面对网络信息时更加理性和客观。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塑造高尚的品格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和理想信念,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学生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与此同时,国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西方国家借助长期以来的话语权优势和各种社交媒体的平台优势,不断向外强势输出意识形态,将自身价值观强行推销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在这种情况下,大量西方社会思潮、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不断涌入国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倡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能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入侵和价值观侵蚀,引导学生铸就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育人

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高职思政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应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高职院校成为文化传承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此外,文化育人是我国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在高职院校开展文化教育,既能为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动力,又能为文化育人增加新内容,有助于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育人工作,提升教育软实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实用主义导向削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

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契合职业需求、适应各种职业岗位的人才。这种特殊的使命导致了一定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并贯穿高等职业教育全过程,从而削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中的地位。在实用主义导向影响下,当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学关注点都集中于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提升[3]。同时受到这种实用主义导向制约的,还有高职教育的评价方法。作为根植技术、服务产业的一种类型教育,高职教育必须围绕市场运转、关注企业实际需求,其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及就业率成为衡量教育质量水平的突出指标。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学生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去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必然忽视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形式主义倾向制约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深度

尽管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并在将其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上做出了很多尝试,但依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进一步制约了融入的深度。首先表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深度不够。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枯燥且有限,仅仅对一些传统思想观念、文化习俗进行简单介绍,并未真正结合思政教育的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其次,目前高职院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路径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多元性。整体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仍旧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并未广泛开展校内、校外实践活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拘泥于课堂,容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实际成效并不显著。由于急于求成,课堂理论教学的考核方式局限于对学习成绩的考核,这种生硬刻板的融入方式减弱了学生的兴趣,难以发挥应有的价值。

(三)基本保障匮乏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效果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本身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开展教育活动时会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精力和经费大打折扣。首先,这种基本保障匮乏造成了明显的硬件条件缺失,使得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无法获得先进的技术支持,甚至无法满足最基本的设备要求。其次,部分思政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人文素养不够,难以胜任教学工作。同时,各类活动开展和社团发展都需要经费支撑,保障条件的匮乏使得各类活动较少或规模较小,从而导致校园内传统文化氛围不够浓郁。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转变教育理念,完善保障条件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播,高职院校应秉持“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并将其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使之成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各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精神风貌,无数中国先民历经了几千年磨炼而形成的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处处可见,“德艺双馨”“无私奉献”“吃苦耐劳”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就是“立德树人”的过程。高职院校应主动出击,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取人文精神和道德涵养,融入思政教育。

(二)构建课程体系,充分挖掘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不应该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和盲目照搬,而是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根据高等职业教育需求充分挖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内涵,并加以研究阐释后编制教材体系。首先,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体系,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覆盖面。其次,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角色定位和需求,高职院校要因地制宜,结合本校特色专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神及文化传承加以研究和提炼,并将其渗透到课程中去,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最后,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依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敢于走出校门,通过与地方公共文化机构合作的方式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形成学生定期实地参观学习的长效合作机制,让地方已有资源成为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

(三)营造良好氛围,打造文化育人校园生态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打造文化育人校园生态对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背景,可以依托这些个性化元素,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如校训、校歌、校徽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目标定位和文化底蕴,可以将其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融入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过程。其次,高职院校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得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还可以借助传统节日这个载体,开展“经典诵读”等文化艺术活动,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最后,充分发挥校园橱窗、宣传栏和校报校刊等的宣传、展示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校园中随处可见,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氛围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教育成效

高职院校亟须组建一支知识储备丰富、人文素养较高的专业教师队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思政教育教学。首先,高职院校应构建涵盖从教学到科研、校内到校外的培训体系,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教研能力与人文素养,使他们真正具备“骨干”的实力,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功能。同时搭建科研资助平台,鼓励教师通过课题申报、实地调研等方式,探索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专业课程相融合,提高其课程开发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其次,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依托当地的行业力量,充实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还可以寻求当地传统文化类行业协会的帮助,如与当地的纺织、特色戏曲等专业协会合作,邀请他们参与专业课程教材开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中华课程体系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