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发展措施
2023-06-05周纪绍贺山峰
周纪绍 贺山峰
摘要:随着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家庭农场作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家庭农场受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调研团队通过集中抽样对长葛市家庭农场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以展现长葛市家庭农场发展的典型特征。
关键词:长葛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发展措施
长葛市地处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发展家庭农场对国家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家庭农场作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缓解,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家庭农场。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长葛市家庭农场自2013年以后大量涌现,到2022年10月,已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230家, 比2018年的86家增长了167%。家庭农场对农村发展注入活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创立农业新型种植模式,促进“三农”发展,对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具有特殊的促进作用。为明确长葛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调研团队通过抽样对长葛市家庭农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长葛市家庭农场发展的典型特征。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基本描述
(一)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长葛市家庭农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
(二) 调查样本的基本描述
1、年龄。在60个有效样本中,家庭农场主的平均年龄集中在40~50岁, 占比46.7%;40岁及以上的农场主占85%;50岁及以上的农场主占38.3%。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51岁以上的农业人口占比34.53%,长葛市调查样本这一比例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长葛市家庭农场主平均年龄高于全国农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平。表明农场主年龄较大,虽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不足,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
2、性别。在长葛市60户家庭农场调研样本中,47户农场主为男性, 占78.33%,只有21.67%的家庭农场主为女性。 目前,河南省农业生产仍以体力劳动为主,家庭农场主以男性居多,有利于从事田间耕种、栽培等工作,体现出基于农业用工特征的社会分工。
3、文化程度。文化程度可以直接反映家庭农场主的素质水平。在60个样本中,农场主接受教育程度以高中居多, 占比70%; 21.67%的农场主学历为初中及以下;8.33%的农场主学历为专科。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中,高中占6%,显然,长葛市家庭农场主受教育程度远高于全国农业从业人员。
4、主体经营情况。(1)家庭农场经营类型。依据经营内容,家庭农场经营类型有三类,即种植型、养殖型和种养结合型。在60个有效样本中,单纯从事种植业的家庭农场有40户, 占比66.67%;仅从事养殖的为0户;从事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有20户, 占比33.33%。表明长葛市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以种植业为主,并结合实际情况发展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
(2)经营规模。在60个有效样本中,长葛市家庭农场平均经营土地面积24.16hm2,规模集中在13.33~33.33hm2,占有效样本的28.33%,土地经营面积在66.67hm2及以上的家庭农场占比6.67%,其经营面积占土地经营总面积的26.21%;经营规模66.67hm2以下的农场数量累计占比为93.33%。这意味着6.67%的人经营26.21%的土地,90.33%的人经营73.78%的土地,如表1所示。202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情况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家庭农场平均经营面积8.95hm2。以此看来,长葛市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远大于全国水平。
(3)经营种类。在60家有效样本中,种植类经营作物主要有绿化树、果树(核桃、桃、梨、葡萄、猕猴桃等)、大田作物(如,小麦、大豆、玉米、花生等)、食用菌等;养殖种类主要有猪、山羊、鸡、鸭、鹅、黑斑蛙、鸵鸟等。
二、家庭农场现状及发展概况
(一) 家庭农场现状
家庭农场主的年龄可以间接反映出家庭农场的经营是否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长葛市家庭农场的组成人员文化程度低,接受新型的种植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机械等能力低:生产经营凭老经验,缺乏科学化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对市场预测经验不足,盲目跟风,不能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和需求;生产经营品种大众化,对所种植的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不及时,没有意识到“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重要性。生产方式管理粗放,盲目扩大农场规模,思想保守、大胆创新意识缺乏;农场主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技术的传播。年龄越大,农场主的学习能力越弱,思想越容易守旧,不容易积极主动的接受新鲜事物,不利于家庭农场的长远发展。
(二) 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1、家庭农场的经营类型。种植型农场、养殖型农场和种养结合型农场三种。截止至2020年10月底,长葛市共发展各类家庭农场230家,其中从事种植业的188家,从事种养结合的42家。从事种植型的家庭农场较多,种植业本身具有传统优势,由传统经营模式向家庭农场经营模式转变更容易一些;现实生产中发现科学规划实施不到位,集约化、商品化程度低,科学管理不到位,造成经济收入低;养殖和种养结合型农场,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技术及设施较多,经营难度大、风险多;盲目发展、“跟风发展”较多,建设布局起点高、规模大的现象严重;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
2、农机、农艺相关技术缺乏。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仍采取传统的种植和管理模式,不能有效提高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传统的种植模式,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农机配套设备和农艺技术不能有效融合,造成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本投入增加。
3、家庭农场融资困难。家庭农场扩大生产规模,不但需要租赁土地、购买农资,前期还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如,土地平整、水利设施建设、购买农业生产机械等, 因此,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大多数家庭农场由于自身资金积累不足,而金融机构大多不愿意为农户发放农业生产设备、林权抵押贷款。
4、信息不畅通,农产品销售困难。农场经营中的最大问题就是销售。家庭农场因缺乏销售信息平台,导致农产品积压腐烂现象屡见不鲜,增产不增效的矛盾突出,导致家庭农场经营者信心不足。
三、建议与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发展家庭农场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家庭农场的重视,尽快制定出台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注册登记办法及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营造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争取工商、税务、国土等部门对家庭农场的登记、税收的减免、农业建设用地等方面予以优惠。
二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家庭农场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基础。因此,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争取实现全市、乡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纠纷调解体系全覆盖,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为家庭农场合理流转土地创造条件。
三是积极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建设。鼓励种养能手、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民返乡组建家庭农场,制定并落实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培育一批示范性家庭农场,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
四是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服务指導。由农业部门做好家庭农场资格审查工作,帮助家庭农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采取单位包乡、技术人员包场的办法,为家庭农场提供各项技术服务;逐步建立农业劳动力技能持证上岗制度。
五是加大对家庭农场主的培训力度,把对家庭农场主的培训纳入新型经营主体人才培训计划内,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资源,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大学生村官”等项目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并通过外地参观考察学习的方式开阔视野,提升农场主的生产技能、经营管理、法律意识、市场观念等,提高家庭农场主的经营管理水平,以此提高家庭农场发展潜力。
六是培育典型,示范带动。选择经营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长葛市丰景园家庭农场、长葛市昌汇家庭农场等作为典型进行培育,聘请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科学规划农场的发展前景,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带动长葛市家庭农场快速健康发展。
七是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鼓励农业机械公司开发研制与农作物配套的种植收获设备,培养农场专职的机械操作者。农业技术员学习与农机相融合的种植技术,现场指导技术操作规程。
八是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强化农业新型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家庭农场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引进优质高产新品种、种养新模式、标准化生产。建立网上销售平台,成立长葛市家庭农场协会,扩大农场特色产品宣传力度和社会知名度,为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张翠连.发展家庭农场 提高农业经营效率[N].山西日报,2021-10-19(11).
[2]祖爽.抱团种出好收成共绘致富同心圆[N].农民日报,2023-02-25(07).
作者简介:周纪绍(1972-),男,河南长葛人,农艺师,研究方向:经济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及新型农业主体发展规划。
(责任编辑曹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