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你同乐
——班本活动实施中如何培养幼儿观察力

2023-06-05王冬梅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附属幼儿园

幼儿100 2023年20期
关键词:小鱼生命幼儿园

文/王冬梅 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附属幼儿园

园本课程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决定着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自然教育思想旨在充分维护幼儿天性的前提下帮助幼儿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增加生活实践经验。在开展课堂教育教学及社会实践活动时,充分开发利用相关课程资源是一项重要举措。而课程资源不局限于教材或者相关的辅导资料,还包括丰富而多样的自然资源。充分挖掘幼儿园内部自然资源开展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幼儿群体在参与亲自然项目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律动,感悟生命的真谛。

缘起

新学期开学初,小班的孩子对幼儿园里的一切十分感兴趣。随着孩子们情绪的稳定,幼儿园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一次中午散步活动中,孩子们来到一楼会议室门口的水族生态箱前,观察里面各种各样的鱼儿,有红色的冷水鱼,还有小小的、彩色的热带鱼。孩子们感兴趣极了,只见他们睁圆了眼睛,看着鱼儿游来游去。其中一个孩子提出了疑问:“鱼儿有没有爸爸、妈妈呀?”自此以后,每当中午散步时,孩子们总是吵着要去看小鱼,对小鱼的疑问也越来越多。结合班级的家长资源以及季节特征,我们决定开展以“‘鱼’你同乐”为主题的班本亲自然项目活动。

实施

一、前期调查表,了解幼儿的兴趣点

教师在发现幼儿对小鱼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通过布置课余观察作业的形式,引导家长帮助幼儿共同观察并记录小鱼的成长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幼儿对于小鱼感兴趣的话题,以此作为亲自然项目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设计的依据。

通过对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加以整合、汇总、分析,我们发现幼儿园水族生态箱中小鱼的生活和成长特征引起了幼儿强烈的兴趣,于是将观察环境明确在了幼儿园水族生态箱,围绕“水族生态箱中的小鱼”展开观察和探究活动。

幼儿在参与观察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用图画的形式对多种多样的小鱼的形状和颜色加以记录,教师也需要将幼儿的评价和反应以文字的形式在旁标注,形成图文结合、生动形象的观察记录材料,作为课程指导和设计的依据。

二、观察小金鱼,了解小鱼的食物

幼儿家长对于幼儿园亲自然项目活动的开展予以了充分的认可和支持,不仅为我们送来了各种各样的小金鱼,还提供了各类有关于小鱼的绘本读物,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在班级内部自然角观察的材料。同时,幼儿可以充分利用饭前、饭后等区域活动时间开展自主阅读,在理论和实践等多重层次上推进“我们班的小金鱼”观察、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幼儿对班级的小金鱼产生了浓厚的观察兴趣,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主观察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更是对于“小鱼的食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兴趣,于是我们围绕“小鱼吃啥”这一主题开展了系列观察和记录活动。通过将前期调查结果与谈话交流活动的有机融合,幼儿纷纷表达自己对小鱼吃的食物的看法,并且用图画的形式加以展现。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组织幼儿开展集体观察和思考活动,在深入观察小鱼生活场景的过程中明确其食物以及饮食习惯。教师给幼儿准备面包、饼干、水果以及鱼食等各种食物材料,并且将幼儿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投喂和观察活动,每个小组的幼儿所分配的食物存在一定差别,避免在观察过程中造成混淆。

在观察中,幼儿发现小鱼会吃面包、饼干以及鱼食,由此解开了“小鱼吃啥”的谜题,而在此过程中却出现了意外:几条小鱼在吃了幼儿投喂的食物之后出现了沉入水底、僵硬不动的情况,幼儿纷纷对此表示疑惑。当教师解释这是小鱼吃了不当的食物去世的表现后,幼儿又感到十分惋惜和伤心。教师在为幼儿的善良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借此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小鱼活着的时候努力游动,这是生命的意义;小鱼死掉以后同样回归自然,这也是生命的价值。我们的生命和小鱼一样在自然中延续,取之自然,回馈自然。

三、区域游戏,了解小鱼的身体构造

在“小鱼吃什么”主题观察活动中,幼儿发现小鱼在吃食物时主要是用嘴巴,嘴巴旁边还有一处身体部位在一张一合,教师提示这就是小鱼的鱼鳃。这一观察结果进一步引起了幼儿对于了解小鱼身体构造的观察和探究兴趣。

首先,教师带领幼儿围绕自然角的小鱼展开观察活动,探究发现不同种类的小鱼在身体构造方面的异同,引导幼儿参与交流探讨活动。而后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介绍小鱼身体的部位构成及学名,以及不同的身体部位所承担的职能。通过视频学习,幼儿发现鱼的身上有鱼鳞、鱼头、鱼鳃、鱼眼、鱼尾,还有鱼鳍,其中鱼鳃用来呼吸,鱼鳍用来游泳,鱼尾用来掌握方向。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丰富了自然知识体系,而且有效培养了自主观察能力。

在引导幼儿自主观察的过程中,有一条小鱼的肚子突然之间变大了,幼儿纷纷对此感到疑惑和好奇,有的幼儿认为小鱼吃撑了,有的幼儿认为小鱼怀孕了,还有的幼儿认为小鱼长胖了。根据幼儿提出的疑问和设想,我们采用深入、持续观察的方式来解决。每天引导幼儿观察这条小鱼的肚子并记录具体情况,发现小鱼食欲不振且喜欢躲在水草阴暗处,一段时间以后,鱼缸里居然出现了几条新的小鱼!原来是小鱼生宝宝了。随着谜底的揭开,幼儿对小鱼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四、照顾小鱼,感受生命的真谛

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在观察活动中,幼儿深入而全面地掌握了小鱼的生活和成长特征。教师引导幼儿在照顾活动中深入感受生命的真谛,使得幼儿可以深入体会生命成长的奥妙,体会生命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从而对自然、生活怀揣敬畏之情,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懂得珍惜。

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小鱼在生态箱中失去了生命。教师引导幼儿借助观察,通过各种感官明确了解小鱼“死了”的途径。我们通过观察后发现鱼缸的水已经变浑浊了,闻了闻小鱼的味道变臭了,小鱼也不再游泳而是浮在水面上……这些都是小鱼失去生命体征的外在表现。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交流探讨活动,明确适合小鱼生长的自然环境,即干净的水、部分水草、充足的氧气等等。

反思

一、要体现“幼儿为本”的原则

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主题。幼儿的活动常常受到无意注意和表象性思维的左右,对事物的探索往往缺乏深度。因此,我们借助开放性问题,以玩伴的身份参与活动,找到恰当的机会与幼儿有效互动,注意观察幼儿的言行,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行动方式,帮助他们发现新的问题,持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给予幼儿自由的时间与足够的空间,顺应幼儿的探索活动。在幼儿自发生成研究鱼的愿望时,我们在活动室一角提供相应资料:图书、图片、更多的小金鱼,幼儿很快投入到查找资料的研究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探索的问题是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东西,因而潜能得到了真正的发挥。

二、幼儿的参与和教师的作用

在幼儿的观察活动中,部分幼儿除了观察到不停游动的小鱼,对幼儿园水族生态箱里的装饰品也十分感兴趣。有的幼儿看到了绿绿的水草,有的幼儿看到了小鱼后方的假山……教师可组织幼儿写生,将幼儿的作品在集体中进行分享,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由此,教师进一步引导,为下一次的观察埋下伏笔。在与幼儿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他们对小鱼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大部分的问题是关于“小鱼吃什么”。幼儿的原有经验告诉他们小鱼是吃鱼食的,“除了鱼食,其他的食物他们吃不吃呢?”很多幼儿产生了好奇。教师将幼儿的想法一一记录下来,结合前期下发的有关小鱼的调查表,发现幼儿将小鱼吃的东西集中在三类。一类是零食:饼干、糖果等;一类是水果:草莓、香蕉等;还有一类是自然物或者小昆虫:蚯蚓、虫子、小草、石子等。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对于实操性的活动十分感兴趣。不打断幼儿的开阔思维,用疑问式语气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自己寻找答案,并且将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展示在集体的面前,将个人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有效发挥亲自然项目活动的开展对于幼儿观察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作用。在教师适时引导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切身融入亲自然项目活动中,获得情感的陶冶和经验的积累。教师在充分挖掘和发挥亲自然因素影响作用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健康全面成长。

结语

园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不仅有利于完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对于培养幼儿学习能力及生活探究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教师等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对幼儿园内部自然资源加以充分挖掘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深入感知自然生命的真谛。

猜你喜欢

小鱼生命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小鱼
小鱼
爱“上”幼儿园
小鱼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