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构树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2023-06-05刘双玲普凤霞唐正刚李连海杨奉文

云南农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展叶叶芽构树

刘双玲,普凤霞,唐正刚,李连海,杨奉文,董 霜

(1.玉溪市饲草饲料工作站,云南 玉溪 653100;2.新平县饲草饲料工作站,云南 新平 653400;3.澄江市畜牧渔业服务管理中心,云南 澄江 652500)

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别名褚桃、构桃树、楮树等,为桑科,构属落叶乔木,我国分布广泛,通常可生长至10~20 m高,适应能力很强,耐干旱贫瘠,生长能力较快,鲜嫩枝叶动物喜食,是优质的畜禽饲料。在构树基因资源和种质创新基础上,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的新构树树种具有速生、丰产、轮伐期短、适应性强、易繁殖、分布广、饲用价值高、抗逆性突出等特点,株叶(风干)粗蛋白含量20%以上,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丰富。当年种植当年收获,第1年亩产鲜枝叶3~5 t,第2年进入丰产,亩产鲜枝叶4~10 t,是优质的蛋白饲料原料,可“以树代粮”替代部分饼粕和麸皮,降低养殖饲料成本,缓解人畜争地争粮矛盾。本试验进行杂交构树的引种栽培,旨在为构树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新平县桂山街道亚尼社区亚尼河小组双龙桥,北纬24°03′39″,东经102°07′17″,海拔1 160 m,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5 ℃,年均降水量951.5 mm,年均日照时数2 261.2 h,无霜期246~354 d,试验地为红赤壤山坡地。

1.2 试验材料及时间

试验材料为杂交1号构树苗,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实验室培育。试验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

1.3 试验设计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计,设产量测定组和物候期观测组,产量测定组随机选取6株相邻的杂交构树为1个小区,共测3个重复;物候期观测组随机选取18株相邻的杂交构树组成。

1.4 引种试验过程

1.4.1 土地整理及种植

除去地上杂草后用机器旋耕土地整平,随后按照垄高10~20 cm、垄台上宽35~45 cm、下宽50~60 cm、垄沟宽30~35 cm开沟起垄。根据当地气温、土壤、降雨情况和构树发育特点确定秋末种植。按“高海拔密植,低海拔稀种”的原则,种植密度10 000株/hm2,株行距100 cm×100 cm。

1.4.2 种苗准备及移栽

种苗品种纯度达95%以上,种苗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发达,叶片厚实且叶色浓绿,苗高20~30 cm。种苗运至种植地块,及时取出整齐摆放于阴凉避光处并补充水分。栽种时充分混匀基肥与栽植土,保证根系舒展,先回填地表土,再分层回填底土后踩实,确保根茎与土面齐平,定植后浇透水。

1.4.3 水肥管理

定植后立即灌透定根水,使土壤水分达到田间保水量40%~60%。7 d后浇水1次,之后每隔15 d浇水1次,然后封土为堰。缺水地区可使用滴管、喷灌、覆膜等节水灌溉措施,雨量充足地区注意排水。底肥按照每株1 kg为标准增施充分发酵的农家肥,另加复合肥和磷肥每株0.1 kg。第1次透雨后施用氮肥20~30 g/株,之后每刈割1次加施农家肥、氮肥或者复合肥于根部并覆土。种植后根据情况及时清除杂草,苗高1.3 m距离地5~10 cm第1次剪枝,以后45~55 d(低海拔)刈割1次。

1.5 测定指标

自定植日起,每天定时观测记录杂交构树的各生育时期。主要观测指标为萌动期(分为叶芽膨大开始期和叶芽开放期)、展叶期(分为开始展叶期和展叶盛期)、显蕾期、开花期(分为开花始期、开花盛期、开花末期)、果熟期(分为果实成熟期、果实脱落开始期和果实脱落末期)、秋色期、落叶期。植株长至1.3 m时刈割,测定组内3个重复小区内杂交构树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观测结果(表1)

表1 杂交构树物候观测结果表

2020年10月4日种植至2021年10月5日试验结束,共计1年时间(366 d)物候观测结果。1年种植期内未开花结实,10月4日种植,第5 d叶芽膨大,第11 d叶芽开放,第18 d开始展叶,随后进入冬季开始休眠,持续112 d休眠期后,翌年2月11日进入春季,开始第2次叶芽膨大期,之后第8 d为叶芽开放期,第17 d开始展叶,第42 d为展叶盛期,随后直至9月20日进入秋色期,从展叶盛期至秋色期间隔179 d,秋色期15 d后进入落叶期。

2.2 产量测定结果(表2)

表2 杂交构树产量测定结果

植株长至1.3 m时刈割测产及记录,种植1年的杂交构树可刈割利用2次,全年每公顷鲜草产量仅12.87 t,产量低。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 论

构树物候期随季节规律性变化,受环境温度、光照、水分、矿质营养和生长物质等因素的影响,杂交构树种植1年未开花结实,可能与温度、水肥、种植时间有关,才开始展叶就进入了休眠期,次年春季再次萌芽展叶后,在生长期间降雨追肥和每次刈割后施肥,引起枝叶徒长,影响花芽形成,导致不开花。

杂交构树种植第2年达到丰产,可连续收获15年,每年可收割4~5 次,亩产鲜枝叶10 t[1]。产量受品种、种植方式与密度、生长高度、分枝数、适宜刈割期、刈割频次等因素影响,同时施肥、除杂和灌溉等田间管理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施肥量过少和过多都会导致植物产量降低[2],李爱华等研究表明施肥组在生长量调查的树高、地径、冠幅、叶重等指标极显著高于不施肥组,说明施肥对构树的生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合理的施肥管理在日本构树的栽培过程中非常必要[3]。郭琪等研究表明高肥力区杂交构树在第3 个生长月进入株高与产量的快速生长期,低肥力区杂交构树进入快速生长期的时间要比高肥力区滞后1个月[4]。李瑞等开展了不同树龄杂交构树苗在不同立地条件、密度及除草方式下种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一年生木质化杂交构树苗成活率较当年生半木质化苗高,大棚种植成活率较露地种植高,宽窄行斜角种植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产量,增加杂交构树的光热条件, 提高了单次产量也增加了收割次数[5]。黄新等研究表明随着行株距的增加年生物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行株距为50 cm×50 cm 时杂交构树生物产量最高,达到113 t/hm2,90 cm×90 cm行间距年生物产量最低,仅为45.4 t/hm2,说明适当密植可增加杂交构树产量[6]。构树为桑科植物,云南高产桑园建议合理密植的范围为19 500~21 000株/hm2[7]。本试验杂交构树种植1年刈割次数仅2次,鲜草产量较低,其原因一是种植密度低,仅10 000株/hm2,株行距高达100 cm×100 cm。二是田间管理不善,如不及时施肥、松土和清除杂草。三是种植时间偏晚,本试验秋季种植刚进入展叶期就进入季冬植株休眠期,导致第2年植株生长缓慢,刈割次数少,应将种植时间提前到6—8月较为适宜。

构树

3.2 结 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中科1号杂交构树种植1年物候期观测到萌动期、休眠期、展叶期、秋色期和落叶期,未出现显蕾期、开花期、果熟期;刈割次数仅2次,平均产量仅为6.435 t/hm2,低于预期刈割次数和产量。因构树的经济寿命可长达20年,建议下一步开展补种增加种植密度,同时加强施肥、松土和清除杂草等田间管理,继续开展物候期观测和产量测定,补充和完善后续种植数据,为新平县构树引进栽培利用提供更全面完整的科学指导依据。

猜你喜欢

展叶叶芽构树
绥李3 号李叶芽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巴彦淖尔市17种植物春季物候特征研究
1980—2018年中国东部主要木本植物展叶始期的温度相关时段变化
北京地区促进移栽银杏发芽展叶的养护技术
近50年中国典型木本植物展叶始期温度敏感度变化及原因
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构树扶贫工程
构树的坏与美
苍茫
“构树+”的致富路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