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沟精神的时代价值及传承路径

2023-06-05钱冲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传承价值

摘要:竹沟精神贯穿于革命斗争史之中,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竹沟精神对于坚定理想信念、巩固意识形态、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具有特殊的价值意蕴。立足新时代,要从挖掘精神内涵、走进校园课堂、采用大众化传播、运用网络自媒体等方面拓展其传承路径。

关键词:竹沟精神;价值;传承

竹沟,地处伏牛山和桐柏山交汇处的河南省确山县竹溝镇,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素有中原“小延安”的美誉。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鄂豫边省委在竹沟地区创建了第一批革命武装, 自此这里便有了红色基因和革命火种。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不断发展,竹沟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期间不仅孕育了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培育了为民请命的国之栋梁,养育了苍劲伟岸的国家领袖[1],而且形成了伟大的“竹沟精神”。

一、竹沟精神的内涵

(一) 坚定信念

坚定信念是竹沟精神的灵魂,竹沟军民以对党和国家的赤胆忠心、以坚韧执着的理想信念点燃了竹沟的革命火种。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受“左倾”主义错误思想和国民党围剿的影响,河南地区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以张星江、王国华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根据大局需要和本地实际情况,成立了中共鄂豫边省委。在抗战初期,为了完成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神圣使命,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和有志青年凭借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冒着生命危险奔赴竹沟,与当地党组织和人民一起走向革命道路。竹沟军民最终之所以能够创造这么大的奇迹、取得这么大的胜利,靠的就是理想信念的支撑。

(二) 依靠群众

依靠群众就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克敌制胜的传家宝,也是新时期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竹沟精神形成于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这两个时期都是我党历史上非常艰难的时期, 尤其是竹沟所在的根据地,三面环山,地理位置险要,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再加上竹沟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曾招致国民党的不间断攻击。然而, 中共中央中原局之所以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成熟并不断壮大,靠的就是当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竹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出钱出粮出力,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一部竹沟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竹沟人民、依靠竹沟人民打军阀、打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史。

(三)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竹沟军民克敌制胜的精神力量。抗战初期,为了解决党政干部缺乏的问题,河南省委在竹沟成立了军政教导大队,随着教导大队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大批革命青年前往竹沟,使得本不富裕的竹沟雪上加霜。为了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教导大队开始自己动手伐木、割草建设校舍,在解决教导大队办公和住宿的基本需求后,又帮助一些因战乱无家可归的群众解决吃穿住行问题,群众激动地表示“国民党烧了我们的房子,共产党又帮我们修好了房子。”[2]后来,河南省委又在竹沟举办了教导队、党练班,以及电台、卫生、供给、教育等各种训练班。竹沟军民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党的组织与队伍在竹沟不断壮大,最终为党开辟和发展敌后游击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顾全大局

讲大局、顾大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也是一部讲大局、顾大局、敢担当、善作为的团结史。竹沟军民顾全大局舍弃小我,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抗日战争初期,为响应全国抗战的需要,竹沟“先后向中原敌后根据地和前线派出19批基干武装,选送3600多名骨干党员。”[3]同时为了补充武装力量,竹沟不仅创建了教导大队培养了大批党政军干部,而且动员本地人民踊跃参军。后来竹沟留守武装人员的补充基本都是依靠当地人民,其中涌现出了许多妻送郎、父送子、姊妹送兄弟的感人故事。竹沟军民这种从大局出发以大局为重的精神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竹沟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 竹沟精神是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魂的力量之源

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在抗日战争初期,面对严峻的内外部挑战,竹沟军民最后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竹沟精神中所蕴含的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强劲精神势头,是中国共产党前行道路上的指明灯,是理想信念目标的牵引力。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挑战,我们依然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竹沟精神,从竹沟精神和革命信念中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前行力量,进而始终保持着一股热情、一股干劲,力争在新时代走好属于这一代的“长征路”。

(二) 竹沟精神是巩固意识形态、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强精神堡垒

竹沟精神不仅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同时也诠释着党的领导的合法性和必然性。当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硬实力的“明争”,更是文化软实力的“暗斗”。现实社会中,看似一场文化领域的分歧和矛盾,其实质可能是否定党的历史和执政地位的恶意攻击。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试图以否定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入手,进而否定党史、国史,最终湮灭一个国家的“根”和“魂”。新时代我们之所以要大力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就是为了强化对红色历史的认知,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而竹沟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摇篮之一、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奋斗、砥砺前行足迹的印证与认可,是巩固意识形态、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堡垒。

(三)竹沟精神是彰显革命意志、推动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

竹沟在中原人民心中的地位相当于延安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地位,竹沟军民在我党领导下经历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期间克服重重困难使竹沟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在迎来难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在这个历史性的关键时期,我们不能犹豫退缩,必须勇往直前。而竹沟精神所彰显的革命意志和奋斗精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难题和挑战。因此,学习竹沟精神有助于我们以史为鉴、以史增信,使我们始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热情、革命斗志,进而更好地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向前进。

(四)竹沟精神是增强大局意识、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法宝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员必须要时刻懂得这一个道理就是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4]在竹沟革命根据地最艰难的时候,竹沟军民没有计较个人得失,而是以大局为重,在自身力量都很弱的前提下还把大量优势兵力送往前线,正是这种强烈的大局意识使我们赢得了革命的主动,也使“竹沟精神”名垂青史。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强调大局意识,科学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因此,新时代的我们要自觉增强大局意识,识大体、顾大局,进而成就大作为。

三、竹沟精神的传承路径

(一) 挖掘其深度内涵,营造竹沟精神传承的丰厚土壤

在新时代传承竹沟精神,深度挖掘其内涵、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传承的丰厚土壤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竹沟精神的来龙去脉,分析这段历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用更加宽广的历史视角、更加充分确凿的史料对竹沟精神涵盖的丰富内涵进行阐述和正名,确保红色基因理直气壮、有理有据地传承下去。另一方面,要营造竹沟精神传承的丰厚土壤,毛泽东曾讲到“思想这个阵地,我们不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5],在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为革命文化提供丰富的史料和丰厚的土壤,证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必然性,才能更好的给历史虚无主义以反击。

(二) 采用大众化传播,让竹沟精神的传承接地气聚人气

竹沟精神源于人民、源于实践,在传承其精神时,也必定要坚持受众在哪里竹沟精神就传递到哪里、革命精神学习就推进到哪里。当前,竹沟精神虽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但是还未被更大范围地传播,注重竹沟精神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关键是要让竹沟精神的传承接地气聚人气。一方面,要深度挖掘红色故事,注重艺术性、趣味性、思想性和观赏性,让人民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牢、传得开。另一方面,结合红色旅游、红色影视、红色舞台剧等方式,把竹沟精神搬上舞台、搬上荧幕,以便更好更大范围地传播竹沟红色好声音、唱响竹沟红色好文化。只有通过这种大众化传播,让竹沟精神贴近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才能不断释放其蕴含的巨大能量。

(三)走进校园和课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革命故事,应当抓好青少年的学习教育,要主动将竹沟精神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将竹沟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发挥思政课传播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主渠道作用。当前可借助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学习方案,深入挖掘竹沟精神的红色资源,突出地域特色,推动本土化红色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而更好地拉近学生与红色资源的距离,并促进学生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更好地感悟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另一方面,挖掘各学科专业课中的隐性红色资源,将竹沟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进而强化学校课程思政育人合力。这就要求各学科专业教师要结合本课程内容,深入研究、挖掘和凝练课程中的竹沟精神的相关内涵,遵循精准设计原则,将竹沟精神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现知识与德育、专业学习与道德修养的有机融合。

(四)利用社会大课堂,有效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

竹沟精神是竹沟军民在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在学习和传承中应当把握其实践性和创新性,不仅要在学校课堂和专题教育中进行传播和学习,更应当坚持在实践中培养竹沟精神,在奉献中汲取革命力量。首先,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如,每年的建党、建国、建军等重大节日期间,可依托竹沟革命根据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红色文化学习教育活动,让广大市民、青少年学生在竹沟精神的熏陶下领悟这些重大节日的深层意蕴。其次,利用竹沟革命根据地教育基地实现教育常态化。当前的竹沟革命根据地已建成集学习、教育、宣传游览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阵地。最后,发展竹沟红色旅游产业,扩大教育受众面。

现在的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已经成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之一[6],每年接待上万名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社会群体到此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德育观教育。

(五)充分运用自媒体,打造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品牌

竹沟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融入时代发展元素才能彰显时代活力。当前,竹沟精神的传承应当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立体化传播,高效扩大其传播力和影响力。首先,要主动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守好网络舆论阵地。网络是当下年轻人的“必需品”,积极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意识就会去占领。尤其是当下,互联网在意识形态和舆论阵地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所以,此项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其次,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品牌。通过广泛宣传和自身文化建设,力争把竹沟精神打造成中原地区特有的红色基因品牌。再次,借助网络工具,创新传播方式,创新话语表达方式,讲好竹沟红色故事。針对现在青年人的信息接受特点,定期推送红色文化作品,用真实、易懂、生动的红色故事打动人、感染人。最后,把竹沟红色资源搬到网络上,通过网络直播、VR 体验等形式,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竹沟所历经的时代沧桑和富含的红色基因。

参考文献:

[1]汝南县政协举办党史学习教育“弘扬竹沟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专题报告会[EB/OL].(2021-06-18)[2022-07-28].https://runan.gov.cn/web/front/news/detail.php?newsid=25731.

[2][3]中共确山县委党史资料征编委员会.小延安——竹沟[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8:73,269.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522.

[5]周静.论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及传承路径[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04):147-150.

[6]郭建光.青山处处埋忠骨 革命薪火永相传[EB/OL].(2021-03-25)[2022-07-29].http://tzwb.zmdnews.cn/tzwb/20210325/html/content_5-2517.htm.

基金项目:2022年度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点课题“竹沟精神在思政课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项目编号:202204;2022年度驻马店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驻马店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 ZJKYKT2022—199;2022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课题“竹沟精神在培育时代新人中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SKL-2022-141。

作者简介:钱冲(1986-),男,河南平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竹沟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王 昕)

猜你喜欢

传承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