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冼夫人文化精神与建筑文化互动机制研究

2023-06-05刘楠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文化精神建筑文化互动机制

摘 要:从文化精神与建筑文化两个逻辑方向,由外延向内涵对海南冼夫人文化精神与建筑文化互动机制展开研究,分别从浅层的建筑文化基因及文化现象、中层的建筑文化符号、深层的建筑文化审美及文化思想逐层递进剖析。在这一剖析过程中可发现,冼夫人文化精神层面发展充分,而建筑文化发展不均衡,但研究得出的文化精神与建筑文化的互动机制及共同的文化内核依旧一致指向了“唯用一好心”。

关键词:海南;冼夫人;文化精神;建筑文化;互动机制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自然科学类)“粤西与琼地区冼夫人‘初心文化精神与建筑文化互动机制研究”(2019KQNCX210)研究成果。

冼夫人是南北朝时期岭南地区百越领袖。冼夫人晚年训诫子孙:“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从冼夫人以“维护菡地域和平为要”可以判断,“唯用一好心”可以理解为坚守信念、始终如一,与当下的“不忘初心”精神相契合,富有教育意义。研究其建筑文化与文化精神的互动机制,可探索传统建筑生成的深层逻辑,并利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营造的价值观念随时代变迁而形成现今的多元形态,文化精神可穿越千年不衰反盛,其原因是建筑文化与文化精神二者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核。研究冼夫人“初心”文化精神与建筑文化的互动机制,可分别从文化精神、建筑文化两个方向由表及里地进行讨论。

一、建筑文化层面的机制

建筑物是建筑文化的載体,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地方性等特性。冼夫人建筑文化基于一定的文化基源,这是建筑生成的表层诱因;建筑文化符号代表了建筑文化审美,亦是反映建筑文化的中层意匠;深层的建筑文化审美则涉及建筑的价值取向、审美思维、时代精神、审美理想,与时代背景及审美主体密切相关。

(一)建筑文化基源的表层诱因

冼夫人建筑基于地理环境格局、社会组织格局、生产生活格局形成了一定的建筑基调。

地理环境格局上,海南的人口多是在宋代自福建迁居而来,海南毗邻广东,建筑多传承广府民居体系,海南的文化融合了海洋文化与广府文化,冼夫人建筑便以此为先决条件。海南建筑注重通风遮阳,同时又要防风,常建成主屋与护厝相结合的梳式布局格局、多进院落。

海南的社会组织格局具有特殊性。秦代,海南被称为“越郡外境”。海南传统村落呈现聚族而居的生活、传统农耕的生产和人地共生的生态,冼夫人在海南奏请设置崖州后,其建筑大量建设。最早有地方志记载的冼夫人建筑建于唐代儋州,至清代有9座,当代主祀冼夫人建筑有100余座,配祀200余处。建筑形制以三间两廊为主,建筑的功能除拜谒外还作为村民聚会、议会的场所,类似祠堂。

(二)建筑文化审美的中层意匠

在建筑文化符号这一层面,建筑主要选取技术用材、形制格局、符号语言、艺术营造这四方面来研究,这四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涵盖了建筑的表征。

建筑的技术用材主要是顺应岭南民居的砖木结构体系,砖墙承重,木质屋顶。至今调研所见新建冼夫人建筑,依然使用传统木屋顶,抬梁式构架,墙身使用砖或混凝土承重,屋架露明,构件井然,具有结构美,是混凝土所不能达到的。这是展示结构美的传统审美观,也与“传统即为正统”的审美思维相关。

现存冼夫人建筑几乎都为近20年所建。除冼夫人构筑物外,当代冼夫人建筑仍采用合院式,主屋常分三开间,两侧护厝常脱开主屋而建,正厅前院内设敬香亭,便于在雨季敬香时有适宜的环境。建筑前常设广场,供大型聚会时众人停留活动。正厅的屋顶多用硬山,个别建筑采用庑殿顶,如海口市冼太夫人纪念馆正厅为五开间,重檐庑殿顶,副阶周匝,阑额施彩画,两侧有护厝。

冼夫人建筑的符号语言及艺术营造较为丰富。符号语言以雕刻、彩画、对联、牌匾为载体。建筑利用装饰、对联,传达民众最为鲜明的审美愿望,使得冼夫人建筑的艺术营造不同寻常。对联及牌匾的内容旨在描述冼夫人美德,歌颂丰功伟绩。建筑另一特色是每处建筑自行起名,名字常依冼夫人封号或敬称而来,建筑名不一而同,如“宁济庙”“敕封柔惠正顺懿美夫人庙”。“唯用一好心”也常以牌匾或字画形式反复出现。装饰语言在诸多变迁下所秉持的精神内核依然明晰。

(三)建筑文化审美的深层本质

建筑文化审美这一层面从建筑的价值取向、审美思维、时代精神、审美理想四方面进行,这也是文化精神的四要素。

冼夫人建筑在表层文化诱因中,采取了顺应地域的做法,审美文化机制经历了冲突、分化、融合的过程,但调试结果并未在建筑的技术用材、形制格局上有过多变异,整体上顺从广府民居的格局。而建筑多用预制构件,体现经世致用的价值观。

冼夫人建筑建造中,重语汇语义、轻技术创新的审美思维明显。建筑的格局、建造技术呈高度相似性,主要依托地方建筑体系,但在对联、牌匾、字画上却意旨鲜明。如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所立《冼太夫人记碑》(高州冼太庙)上书:“尊君奉职,三代一心。宜其荣谥,照耀丹青。”

在时代精神方面,冼夫人建筑在广府建筑的体系之中,形制古而用材新,建筑材料及装饰技艺则根据当世取材的便捷度来选择,是传统建筑对新型材料的时代适应。

冼夫人建筑中充斥着各色的对联牌匾,每处建筑用词皆不同,但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即劝诫子孙学习冼夫人精神,不忘爱国爱民初心。这是建筑上所体现的审美理想。

通过对冼夫人建筑的文化审美最深层的剖析发现,无论是在地域特征下建筑形制的始终如一,还是装饰语汇的多样同义,均与冼夫人的“唯用一好心”所代表的“不忘初心”在价值观上是一致的。

二、文化精神层面的机制

冼夫人文化精神可从文化现象和人文思想两个层次来剖析。冼夫人文化表象丰富,如年例拜谒、建筑捐建、信仰传播、艺术塑造均发展出不同层次的人文特色。这四方面均与人文思想有密切联系,涵盖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人文思想层面呈现的特征大致可分为五方面,即逻辑准绳、信仰崇拜、观念格局、生活理想、风俗观念。

(一)表层文化现象

冼夫人的信仰传播依赖冯冼氏及其属下的后世子孙。由于冯冼氏后人旅居东南亚,文化向外输出。冼夫人文化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3项、省级非遗名录15项。冼夫人的在地性、原真性明显,民众在祭拜过程中又融入了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使得冼夫人精神具有多重意义,但冼夫人难以打破历史时期的地理隔阂与个体性,进而形成了完整封闭的文化圈,较难突破。

冼夫人的艺术塑造具有鲜活与鲜明的特征。史料记载最早见于《隋书》,其次是《北史》,均是对冼夫人生平的记述与功德的肯定。历代的碑文、地方志、颂咏诗词、民间杂记、曲艺、民间传说都有记载冼夫人这一人物,如《重修谯国冼氏庙碑》《帅堂斩孙》等。典籍文献一部分是在记述史实或歌功颂德,为文化的传承提供历史线索;一部分是围绕史实展开艺术塑造。虽艺术化的冼夫人力能通神,但是其价值取向始终不变。民间偶像常可分为神明、祖先、英雄三类,冼夫人呈现出鲜明而特殊的综合性。

(二)深层人文思想

冼夫人的人文思想呈现一致性,这表现在逻辑准绳、信仰崇拜、观念格局、生活理想、观念格局上。

艺术创作中,无论冼夫人如何力能通神,教育目标最终归结到“劝善明理”,这是艺术创作的逻辑准绳。苏东坡谪居儋州期间作《和陶拟古九首(其五)》:“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锦伞平积乱,犀渠破余疑。”此诗亦是在称颂其爱国的观念格局。

冼夫人文化深层人文思想的塑造,在不断重申下丰富了价值内涵与外延。

三、建筑与文化互动机制的

思维逻辑起点

冼夫人建筑基于地域的文化诱因,形制用材遵从地方特征,其建筑采用的符号语言揭示了建筑的深层文化审美——“不忘初心”的家国情怀、文化精神,通过更鲜明的艺术营造,突出了大义为国、家国同构的价值观念。建筑与文化二者的逻辑起点与冼太夫人所称的“唯用一好心”内涵一致,而这“好心”思想与当代的“不忘初心”精神内核一致。建筑与文化在符号语言层面则有更多的重叠,二者呈现出的趋同性,反过来引发了不同领域的丰富表象,这一过程即可称为互动机制。二者体现了冼夫人的思维逻辑起点“唯用一好心”,其时代转译便是“不忘初心”的爱国情怀(图1)。

四、结语

“唯用一好心”,是冼夫人对其一生重大抉择缘由的表述,此语反复出现在建筑及文学创作中,能代表其一生的核心思想。此思想是建筑文化与文化精神的逻辑起点。反观逻辑起点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物质与文化相互映射、相互适应,通过艺术营造明确提出了指向性,在地域分布、文化类别上呈现多样丰富的文化现象。

“唯用一好心”内涵丰富,结合当下也可理解为坚持原则、坚持理想的“不忘初心”。当代的冼夫人建筑需要自本身文化中挖掘灵感、提取语汇,以“不忘初心”建筑育人为特色,创作具有鲜明文化性的地方建筑,推动建筑的多维发展,建立新时期建筑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魏征.隋书·列女传:卷80[M].北京:中华书局,1973.

[2]白雄奋,吴兆奇,李爵勋.冼夫人文化全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3]黄甲.海南新坡冼夫人信仰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4.

[4]陆琦.广东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唐孝祥.建筑美学十五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6]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电白县隋谯国夫人冼氏墓考古勘探工作报告[EB/OL].[2022-11-04].

http://www.xfrwhyjw.com/infodetail.php?id=69&ipa

ge=1.

[7]蔣明智.论岭南冼夫人信仰衍变[J].世界宗教研究,2009(3):87-95.

作者简介:

刘楠,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建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建筑美学、建筑历史与岭南民居。

猜你喜欢

文化精神建筑文化互动机制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与学生互动机制探究
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互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插画民族语言的探索
论《红楼梦》建筑文化中的美学意蕴
郭沫若《女神》意象体现的文化精神解析
ArtDeco下的“海派”建筑文化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当代中国主流建筑文化的新趋向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从中西宗教差异中透视中国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