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金融视角下蚂蚁森林的实施机制及对低碳社会的作用

2023-06-05姚彦甫

中国商论 2023年10期
关键词:碳金融碳交易

摘 要:随着国家政策对建设碳金融市场发展的不断推进,全国已全面推动碳市场的建设,碳金融市场愈加重要。政府与企业不断在碳金融市场的建立上跃跃欲试。本文从碳金融的视角重新审视蚂蚁森林,对碳金融进行初步了解后再对政府措施和企业措施对比,能对蚂蚁森林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能重新认识蚂蚁森林不仅是一款娱乐社交软件,还是一股推动低碳社会的动力。

关键词:碳金融;碳交易;个人减排量;蚂蚁森林

本文索引:姚彦甫.<变量 1>[J].中国商论,2023(10):-125.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5(b)--03

1 引言

1.1 現实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据联合国的自然气候变化报告,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变暖就是人类的经济活动造成的,气温与海平面都因此受到了影响,同时带来了干旱与洪涝等气候灾害。1992年6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获得通过,展现了联合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决心,同时为日后各个国家的合作打下基础。1997年12月,《京都协议书》规定了各个参与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2015年,各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了《巴黎协定》,旨在控制全球气候温度,发达国家加强减排工作的同时,协助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工作。

2007年,我国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制定了具体的减排目标、原则、重点行业领域及解决措施。2012年,我国建立7个试点省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包括北京、天津、重庆、深圳、上海、湖北、广东。2014年,国务院颁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推动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2015年,政府承诺2017年建设全国碳排放交易。

1.2 研究背景

已有多数研究对碳金融进行非常全面的阐述,但视野都放在碳排放量的测算(韩中等,2018)、碳交易定价(赵捧莲,2012)、碳金融市场的建设建议(独娟、刘波,2018),并未与实际相结合。互联网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同时人类利用移动网络来改变看世界的角度。几乎每个人都安装的支付宝利用蚂蚁森林的平台,让本是政府与企业主导的碳交易推向全民皆可加入的碳交易中。所以,本文从碳交易角度重新认识蚂蚁森林,了解蚂蚁森林的实施机制。

2 碳交易市场

2.1 碳交易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与主要产品

碳市场是由政府通过对能耗企业的控排手段。政府对企业的历史排放量进行审查(根据燃料消耗等),再根据审查情况给企业设定碳排放配额,这个配额低于企业的历史排放值。如果企业排放高于配额,就需要到市场上购买配额或CER(经核证的减排量)。政府对控排企业的强制要求产生了对配额或CER的需求。

碳交易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1)政府,最原始的供方,制定交易规则、发放配额。(2)控排企业,需要购买配额来满足排放量,是市场主要的需方;(3)减排企业,是将多余配额进行出售或生产出CER,碳市场的供方;中间商,倒卖配额,特别是CER。

碳交易市场的主要产品是配额、CER和VER。配额是政府发放给企业相应的额度,根据企业的排放情况可以相互买卖交易,多出的配额进入碳交易市场交易,缺少的配额则可以在碳交易市场内购买。CER(经核证的减排量)是通过官方核证后的减排量,国内称之为CCER,通常来自清洁能源项目。基于配额的基础上,有些企业本身不仅不产生排放,还减少了排放,根据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关方法学计算出减排量,通过核证机构的核证后再投入碳交易市场,售卖给有需求的控排任务企业。

目前的交易商品主要为以上两种,但文中接下来涉及的个人减排量是新交易产品——VER(自愿减排量),个人减排量可理解为居民的自愿减排量。虽然自愿减排量交易平台还未进入碳交易市场,但在近期政府主导的碳普惠行为中,可预知VER将会出现在碳交易市场上,只要能够对居民的减排量进行计算,再核证、统计,就可进入碳交易市场。

2.2 VER——个人减排量

《京都议定书》签署以来,各国工业领域大力开展碳减排工作,也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1991年,瑞典开始对居民增收100欧元/吨的碳税。2006年,英国的个人碳交易机制正式运行。2008年,韩国光州的“碳银行制”开启了碳普惠的模式探索。

2015年,广东省开展碳普惠试点建设,居民低碳行为的减排量可获得碳币,公众用碳币不仅可在碳普惠平台上换取商业优惠、兑换公共服务,还可进行碳抵消或进入碳交易市场抵消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配额。目前,由政府监制完成的碳普惠平台“炭币盐田”,广东盐田居民可在此App通过骑行、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用气、用水等版块获取碳币。同时,可通过此App举报日常生活中的生态不文明现象及行为,并获得碳币。

碳普惠制与碳交易制的区别是:第一,碳普惠制是在民众中进行,促进民众的低碳生活方式,达到减排效果;碳交易制则是将目光放在工业领域的经济生产活动中,促进企业生产过程的减排。第二,前者是引导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奖励的方式鼓励民众进行低碳生活;后者是强制性机制,达到既定排放量的企业由政府强制其进入碳交易市场,并给予企业配额,让其在碳交易所内交易配额。

2.2.1 政府对个人减排量的运用——碳普惠制炭币盐田

对于碳普惠,学术上未有明确解释,但可理解为对于居民或小微企业的激励减排机制,主要表现为居民或小微企业通过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气、垃圾回收、绿色出行等低碳活动来获得个人减排量,再转换为“碳币”,“碳币”即可换取日常生活中的收益。目前,由政府监制完成了碳普惠平台“炭币盐田”,广东盐田居民可在此App通过骑行、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用气、用水等版块获取碳币。同时,可举报日常生活中的生态不文明现象来获得碳币。

碳普惠是个人减排量的运用,是通过国家把个人减排量变成普惠性项目。一方面,因为碳减排工作需要国家主导;另一方面,因为这是面向全国人民,企业主导无法达到普惠性的效果。

2.2.2 企业对个人减排量的运用——蚂蚁森林

支付宝中的蚂蚁森林,个人通过低碳行为可获取绿色能量,然后能得到一颗实体的树。对比“炭币盐田”,蚂蚁森林可获取绿色能量的渠道更多。比如,不购买塑料袋、纸箱回收、绿色包裹、自愿停驶减排等行为即可获取绿色能量。支付宝利用自身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及庞大的用户数量,让蚂蚁森林能够快速开展。

蚂蚁森林用一棵树木,换取到用户的个人减排量。在北京环境交易所即可对VER进行交易,蚂蚁森林已经收集到大量的个人减排量,在VER市场运行之后,蚂蚁森林即可将收集的个人减排量做成VER项目,投入碳交易市场中。

3 蚂蚁森林

3.1 线上个人碳账户

2016年8月,蚂蚁金服在旗下支付宝平台上线个人碳账户“蚂蚁森林”,以支付宝客户端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公益行动: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骑行等行为就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碳减排量转换为绿色能量,用户捐出自己的绿色能量后,可认领一棵现实中种下的树。这些树是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在某个地域已经种下的树。截至目前,蚂蚁森林在2018年底已在全球种下5552万棵树木,保护了近3.5万亩土地。

3.2 绿色金融实践

蚂蚁森林在每个环节中,都和绿色金融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个人减排量是未来的碳交易产品、种下的树可做成CCER项目后进入碳交易市场。整个流程下来,实际上是个人减排量在蚂蚁森林中的运用。

蚂蚁森林是蚂蚁金服公司推出的普惠性金融项目,同时蚂蚁金服是北京环境交易所的股东之一,在蚂蚁森林的绿色能量计算方面也是与北京环境交易所一同研究出来的。在种下树木如此庞大的数量下,可以做成CCER碳汇林项目,通过核证过后的减排量即可作为碳交易市场内的供方。

3.3 蚂蚁森林与碳普惠的区别

蚂蚁森林与碳普惠制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一,都是面向居民,任何人都可参与的活动,并且是對居民的日常生活所达到的个人减排量进行计算,再给予物质回馈。第二,都是一种引导激励机制,希望民众自愿加入减排行动中。第三,两者对于居民个人减排量的采集数据来源基本相同,都是计算日常生活中产生或减少二氧化碳的行为。

但不同之处也是非常明显的:第一,最明显的是目前国内的碳普惠制是由政府主导,蚂蚁森林则是蚂蚁金服公司的商业产品。第二,碳普惠制的物质奖励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利用,蚂蚁森林给用户带来的是以用户名义种下的树木。第三,蚂蚁森林的绿色能量是属于用户的,用户捐给支付宝来换取树木,而碳普惠制则不同,居民通过活动直接获得碳币,碳币可直接兑换一些生活物品。蚂蚁森林的用户达到3亿之多,在个人减排量的收集及利用上是远远超过广东的碳普惠试点平台的。

在市场上还未出现VER时,蚂蚁森林就已经让全国2.8亿人成为用户,并成熟运用VER;2015年,广东省开展碳普惠试点建设。碳普惠与蚂蚁森林都是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个人自愿减排量利用起来。

4 蚂蚁森林对低碳社会的推动作用

4.1 社会效益

蚂蚁森林鼓励着用户进行低碳生活,其积极意义是有目共睹的。

第一,林业碳汇工程增加了森林的面积,增加减排量。第二,林业碳汇整体过程复杂,不仅需要对项目的合理规划与设计,还要整合土地资源、管理与种植树木等,创造了相应的新技术工作岗位,并给当地居民带来就业机会。第三,林业碳汇项目的建设提高了人们对林业碳汇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及与当地农民的密切合作都有利于我国林业碳汇的发展。

蚂蚁森林对绿色金融的实践在国际社会上获得广泛好评。2017年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蚂蚁金服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启动世界第一个绿色数字金融联盟,这也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以来,首次与中国企业携手发起的国际联盟。蚂蚁森林在运用个人自愿减排量上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同时体现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决心。

4.2 经济效益

第一,绿色工程通过碳交易市场机制变成了林业碳汇工程,再把核证后的减排量进行交易,让林业重新带来经济收入。第二,由国家主导的种植树受到社会力量的资金投入,减轻了国家对生态建设的财政投入。第三,碳交易工作流程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每个过程都能创造岗位。

5 蚂蚁森林存在的问题

5.1 个人自愿减排量的所有权问题

本文通过将蚂蚁森林与炭币盐田进行比较之后发现以下问题。炭币盐田的民众获取到的碳币可直接兑换物质奖励,政府通过物质奖励激励居民进行低碳生活,促进减排目标实现;但在蚂蚁森林中,用户的绿色能量只有一种使用途径,就是兑换一棵名义上的树。相较炭币盐田,同属于个人自愿减排量,却存在利益上的差距。捐出绿色能量,蚂蚁森林就拥有用户的个人自愿减排量所有权。

5.2 绿色能量计算问题

虽然蚂蚁森林后台明确指出用户的何种行为及行为进行程度可获取多少数量的绿色能量,但比如“行走”,用户可通过摇摆手机制造虚假的步行数据,再以此获得绿色能量。在实际生活中,并未起到促进低碳行为的效果,变成了娱乐性软件。

同一个数据会被两个平台记录,用户则可以在两个平台上同时获得绿色能量和炭币。用户同一个低碳行为,获得双倍的鼓励是不合理及无法发挥平台激励用户进行低碳行为的效果。

6 结语

蚂蚁森林体现出支付宝承担社会责任及勇于绿色金融开拓创新。用户通过积累绿色能量获得一棵属于自己的树,提高用户的成就感。但在个人自愿减排量的归属问题上,无法感受到蚂蚁森林对用户的真诚。当北京环境交易所的VER交易平台上线后,用户可能会发现,当初自己的个人自愿减排量已经归蚂蚁森林所有。当我国碳普惠制度全国实行、碳金融被广泛认知后,蚂蚁森林的用户是否出现反弹现象、蚂蚁森林种下的树木是否会受到影响,这些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同时,希望蚂蚁森林能够在日后不仅鼓励人们低碳生活,对个人减排量的所有权以及数据的实际运用中有所改变,提高公众对绿色金融的认识。

参考文献

沈凤梅.福建省林业碳汇经济价值评估及供给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8.

刘航.碳普惠制:理论分析、经验借鉴与框架设计[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5):86-94+112.

王一砚,王怡,潘玉,等.互联网碳金融的发展现状:以蚂蚁森林为例[J].山西农经,2018(9):111-112.

刘海燕,郑爽.广东省碳普惠机制实施进展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8(8):23-25.

彭朝阳,黄玉娟,乐平.碳汇造林经营模式及其效益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8(1):72-73.

陆敏.我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现状及价格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崔玉姝.碳汇林项目融资主体行为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15.

初昌雄,周丕娟.碳金融: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J].金融与经济,2010(2):18-21.

猜你喜欢

碳金融碳交易
基于ISO14064标准下的碳交易审计初探
中国碳金融市场风险度量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与特色分析
我国碳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低碳经济发展思路及路径
湖北省CCER的发展机制
浅议宁夏碳金融发展
电力行业碳交易和企业策略的实验研究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国际经验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