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探究

2023-06-05王慧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王慧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视角优化教学方法,挖掘作品内涵,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创新元素,调动学生的审美动机、丰富学生的审美表现、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实践探究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美术知识的传授、绘画技能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对教材中图文内容的理解、蕴含道德情操的挖掘、绘画中的创新素养以及想象力的培养。教师要关注学生审美感知、美术表现、创新实践以及文化理解方面的发展,驱动学生的审美动机,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美,让他们感知、分析、诠释作品之美,感悟世界的美好,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提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对图像的识读不再局限于书籍、影视作品,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作品呈现方式,利用手机、电脑等媒体,让学生迁移绘画技巧,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构建,以独特的语言呈现作品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创意实践能力的提升。

1   完善作品内容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绘画技能的提高,还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识读、表现、判断、创意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教师向学生呈现美术作品,并引导他们“读图”,让他们能识别图像,感受其中的造型之美,从而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创造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对图像的造型、颜色、线条以及其他视觉符号进行识读,并能感受其创作的风格、技法以及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让他们在读图的基础上对图像进行客观的描述,不仅要说出其中的景、人以及色彩、线条等内容,还要说出其布局以及蕴含的故事,如在学习苏少版五年级上册《非洲雕刻艺术》一课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感受非洲雕刻艺术作品的特点,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舞蹈视频《非洲脚步》,让学生去模仿,从而感受非洲舞蹈的热烈奔放、动作夸张,帮助学生了解非洲艺术的表现形式。教师通过呈现非洲地图,让学生感受和了解非洲大陆的动植物、神秘雨林、荒芜沙漠以及非洲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学生通过读图,能感受到作品中人物与动物造型的独特与夸张,豹子头的线条夸张,羚羊头简洁、抽象等,如从中能感受到非洲人的概括能力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的识图能力不能仅局限于对图像表层的阅读,而要解读图像的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审美技能运用于内涵的挖掘中,充分感受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现、创作的空间,让他们运用习得的绘画技巧,融入自己的构建,以美术语言呈现内容。作品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既要从生活中攫取资源,还要运用独特的美术语言去表现深刻的思想内涵。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技巧,让他们有了绘画的构思之后,能运用美术语言去呈现内容。美术语言是运用点、线、面以及色彩、材质等呈现内容,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教师在传授绘画技巧时要有所侧重,宜精不宜多,这樣才能让他们运用创作元素去构造合理的布局、表达深刻的内涵。如在学习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看戏》一课内容时,教师播放视频《贵妃醉酒》后,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剧种?它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能听懂戏文吗?唱这出戏的是什么角色?教师让学生体验看戏的过程,通过故事的讲述、唱腔的欣赏、服饰身姿的呈现,能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剧探究的兴趣。教师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历史、角色行当的分类,并让学生感受戏中的人物扮相、身姿动态,说说人物的服饰、妆容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再播放越剧《红楼梦》的剧照、昆曲《游园惊梦》的剧照以及黄梅戏《天仙配》的剧照,让学生从服装、妆容、身姿、动态以及道具等方面进行比较,感受其不同的特点,这样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丰富的戏剧文化。教师呈现《鲁智深》的剧照,要求以水墨画的方式表现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让学生边画边分析造型、动态方面的特点。在画人物外形时用中锋勾勒,拔起的柳树树干用大笔侧锋表现,胡子用浓而干的墨皴擦,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创作思路。

学生不仅要了解作者的创作手法,还要挖掘作品背后的情感价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理性的思考,促进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引领学生观察、对比、分析,促进他们审美感知能力的提升。教师要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多引导他们观察教材中的作品以及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并将所习得的技能运用于作品创作之中,促进他们审美素养的提升。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调动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多种感官,去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判断能力。

2   完善教学方法

教师要构建真实的情境,拉近抽象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置身其中,去探究作品的价值。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图片、播放视频、讲述故事,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发展过程,再经过自己的实践,从而能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教师为学生构建具体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读图识图,开展探究学习,逐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苏少版六年级上册《奇思妙想》一课内容时,教师向学生呈现《老鹰与大白鹅》的故事图片:(图片一)饥饿的老鹰在空中盘旋;(图片二)老鹰发现河面上有一只大白鹅;(图片三)老鹰俯冲下去,想捉住大白鹅;(图片四)老鹰撞上了游船,一命呜呼。教师以出乎意料的结局,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奇与妙。然后教师向学生呈现钓鱼的故事,让学生说说钓者钓到了什么。呈现漫画家发明的雨伞,说说雨伞有什么奇妙的地方。教师创设情境,引学生去欣赏,从而感受漫画的构思巧妙、幽默夸张。

教师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教学内容来源,引领学生搜集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性。教师要构建开放的学习场景,实现声音与画面的融合,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选择生活化、本土化的资源,让教学内容不再封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要加强课堂互动,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争辩,让他们带着问题融入课堂,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对所学内容产生个性化的理解。如在学习苏少版六年级上册《我爱运动》一课的内容时,教师以“123木头人”的游戏导入,让学生通过对比,体验动感,感受动作给人带来的别样的美。教师让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运动,并分析、模仿各种动作。很多学生喜欢看篮球比赛,教师会让学生说说打篮球一般会出现哪些动作,让他们上台模仿运球、投篮,感受动作的动态表现。教师呈现运动员投篮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运动员是通过身体哪些部位的变化表现出动态的?学生通过交流、分析,感受到是关节的变化呈现运动的动态美。教师展示运球的火柴人,让学生感受四肢、颈部、腰部等关节的变化所呈现的动态之美。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融入自然,走进博物馆,去感受自然之美,体验艺术作品的价值。

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选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使其从作品中体验点、线、面、色的丰富变化,形成对不同元素的艺术表现力。如在学习苏少版五年级上《画情绪  画性格》一课的内容时,教师为丰富教学方法,以动画片《葫芦娃》导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说说葫芦娃、蛇精的性格特征,找一找描写性格的词语。教师用“考一考”的方式,让学生将人物与性格特征联系起来;通过“连连看”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游戏感受不同的性格。用波浪线表示“圆滑”,直线表示“正直”,折线表示“狡诈”;不同的色彩会让人联想到不同的性格,红色会联想到火爆、粉色联想到温柔、蓝色会联想到文静、黄色会联想到活泼、灰色联想到悲观。教师运用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写实、抽象、夸张的造型表现方法,掌握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

3   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要有课前策划的能力,将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教学策略选择结合起来,要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能依据学情变化而选择恰当的内容与方法,以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面对年龄特点、学习情况不一样的学生,教师不能凭借自己的经验传授内容,而要依据学生特点,引导他们体验、尝试,让他们在掌握知识与方法的同时,能感受绘画所表达的思想。如在学习苏少版二年级上册《什物拼贴》一课的内容时,二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撕、剪、拼、贴等技法,但他们对材料肌理的感受以及重组能力不足,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对比,让他们感受作品的趣味性与美感。教师为学生提供观察、体验、对比等感受什物拼贴的机会,让他们体验作品的独特美感。学生通过对比不同材料,能感受到形状、色彩、质地、肌理的不同,能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风吹草低见牛羊》,并让学生说一说:这幅画构建了一幅怎样的场景?用了哪些材料?是怎样做成的?学生通过分析、交流,能总结是用绿色瓦楞纸做背景,白毛线、黑色的绳勾勒出的绵羊的形象,并通过反复堆绕呈现了特有的质感。学生通过分析,能感受到质地、肌理、颜色的恰当运用,感受到剪、绕、贴等手工技法。教师让学生观察装饰画,并说一说:里面用了哪些材料?颜色、形状、肌理是怎样的?用了哪些方法?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了解什物拼贴画的方法,通过合理地搭配材料、色彩、形状、肌理等形成美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让他们将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植物枝叶等变废为美,装点自己的生活。

教師要具有灵活的课堂调控能力,既要对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予以约束、规范,还要灵活应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面对学生提出的“怪异”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转问”等方式,为学生留有探讨、思考的时间,让他们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再进行问题解答。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资料、探讨对策,以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多媒体技术与各种软件的机会,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能突破时间的制约,欣赏更多的美术作品。学生可以借助视频观看书画家的创作过程,可以将美术与音乐元素结合起来,提升美术教学的效果。

4   完善评价机制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充满“温度”,评价方式要具有多元性,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他们的感悟体验,让他们在表达、探索、尝试中形成深度的理解。教师要遵循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对学生进行中肯、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笼统,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样能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热情,能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绘画经验、欣赏水平表达作品的意义。教师可以用“你的观察真全面”“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见解很独到”“你的作品很有特色”等激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评价要有激励性,要借助于语言、手势、眼神、动作等表达对学生的欣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当学生回答正确、发表的见解独特时,教师可以用大拇指为他们点赞,也可以与全班同学一道为他鼓掌。

教师评价的形式要多样,既有对学生个体的评价,也有对学习团队的评价。对个别学生进行评价,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一些优秀学生成为其他人学习的榜样。教师也可以对小组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间的协作,让他们能彼此配合、相互帮助,既能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提升,也能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除语言激励评价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实物进行评价,发挥学科优势,运用彩纸为学生制作贴纸、小皇冠、书签等,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如在学习苏少版一年级下册《叶子片片》一课的内容时,教师以用扇形、圆形、针形、羽状形、心形、掌状形的叶子制成的胸花、头饰、项链、扇子、手镯等为奖品,奖励给回答问题、角色扮演、成果展示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参与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作品的过程中能关注伙伴、欣赏他人,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优化方法,不仅关注知识的传递、技能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想象能力、创新意识的培育,增进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文化熏陶,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帷玮.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美术五环节教学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8(19):122-123.

[2]杨建升.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8(8):101-102.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