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从心所欲”到“不逾矩”

2023-06-05姚翠丽

新阅读 2023年5期
关键词:许渊冲翻译

姚翠丽

摘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许渊冲先生在翻译中所崇尚并践行的理念。本文以“许渊冲汉译经典全集”的编辑出版为例,论述责任编辑在书稿编辑过程中如何既尊重译者的“从心所欲”,即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与自由洒脱的文字风格,又遵守翻译原则和出版规范,使之“不逾矩”,从而使书稿质量得到保证和提升。

关键词:许渊冲  “许渊冲汉译经典全集”  翻译“从心所欲”  编辑“不逾矩”

“许渊冲汉译经典全集”(第一辑)(共20本,其中“莎士比亚戏剧精选”14本,“王尔德戏剧全集”6本)于2021年3月底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这套丛书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至今已多次重印,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套图书的成功,除了装帧精美,还离不开高品质的内容,即译文的高质量。真正好的译文,除了译者的非凡才华和生花妙笔,还需要责任编辑对书稿的准确把握,做到编辑有度——即确定书稿的编辑原则。确定本套丛书译稿的编辑原则,首先要了解译者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理念。

对“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解读

许渊冲(1921—2021年)作为翻译家,不但译作等身,还形成了自己的翻译美学理论,其中“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他信守并奉行的翻译理念。许渊冲在其翻译的莎剧《夏夜梦》译后记里提到钱钟書曾说:“盖艺之至者,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许渊冲说:“‘艺指艺术,我看文学翻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所以也可以应用这句话。‘从心所欲就是译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逾矩即不违反客观规律。不违反原文的内容,还要尽可能选择最好的译文表达方式。”读者还可以从“许渊冲汉译经典全集”每本书的扉页上看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钤印文字,这代表了他在翻译上的艺术追求。

“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最早可以溯源到孔子的《论语·为政》,原文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流传很广,被人们用于不同的领域和场合,可见其内涵之丰富、解读之多样。用于翻译,则看似简短的一句话,其背后却有着深厚的翻译传统和理论基础。

罗新璋在《翻译论集》序言《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中,对我国近代的翻译理论做了梳理和阐释。他说,影响最大的,当推严复的“信达雅”。严复在为《天演论》写的《译例言》中,起句便是“译事三难信达雅”。后来,林语堂于1932年在《论翻译》中提出翻译的三个标准:忠实、通顺、美,进一步解释了严复的“信达雅”,并将“雅”凸显为“美”,尤其强调文艺作品,如诗歌、小说之类,译文在其必信必达之外,“不可不注意于文字之美”。傅雷1951年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提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不拘于字句,而是提高到艺术的境界,强调译者的敏悟、修养、见识,把握原文的神韵,表达要传神,得其韵,追求美之极致,达到一种文字的意趣——这仍然是在肯定“信、达”的前提下将“美”的标准升华到新高度。钱钟书于1964年在《林纾的翻译》一文里又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化境”是指艺术上的精妙超凡之境,比“神似”更进一步、更深一层。这里特别强调了文学翻译,不但提到了不留痕迹的美妙境界,而且也隐含了翻译的手法在里面——化于无形,美在感受。钱钟书把文学翻译的标准与艺术的要求融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他那句著名的话:“盖艺之至者,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文学翻译的范畴,而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灵性境界。

可见,许渊冲“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理念,是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信达雅”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基石和底座,适用于普遍的翻译领域→“忠实、通顺、美”是对“信达雅”的进一步解释,并且向文学翻译方向生发→“传神”则已经是将文学与绘画融合,又向着文艺的方向进了一步→“化境”则不仅将翻译的美学追求推向了极致,还启发了翻译方法和文艺美学思想,后来的翻译理论全都是在“信达雅”这块基石上的建设与拔升,而“美”则是这座金字塔的顶尖,是对文学翻译和文艺之美的最高追求。许渊冲正是吸纳了中国传统译论之精华,将之与钱钟书对文艺的主张相结合,从而形成了自己所尊奉的翻译准则。即:文学翻译是一种艺术创造的行为,译者为了达到美的最高境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听从灵感的引导,不拘一格;同时,又因为翻译是从一种文字向另一种文字的转换,必须忠实于原文的意思与风格,至少要做到“必信”与“必达”,即“不逾矩”。

“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分前后两个层面意义,“不逾矩”本身就隐含着“逾矩”的可能性,“从心所欲”无论是心态还是行为都极易导致“逾矩”的结果,可以认为先圣在说“从心所欲,不逾矩”时,本身就蕴含了一种智慧、张力和预见性。既想“从心所欲”,又要做到“不逾矩”,这是一个难度极高的操作,对执行者的修养和功力都是个考验。对译者来说,翻译中既要做到“从心所欲”地挥洒才情,又要“不逾矩”——忠实于原文,不跑得太远,也非易事。越是技艺高超、注重美的译者,越有可能“逾矩”,责任编辑的工作就是辅助译者做好高难度动作下的“保护”工作,守住译文的“信”和出版规范,使之“不逾矩”。

编辑原则

“许渊冲汉译经典全集”的高品质正是从译者的“从心所欲”,到编辑使其“不逾矩”的一个动态的合作过程。编辑秉持的原则是:译者的“从心所欲”,但凡是有益于追求和提升译文之美、又不脱离原文之意的,都予以尊重;如果是远离“信”、破坏“达”,不符合原文意思和出版规范的,即是“逾矩”的,则加以合理干预。

对有益的“从心所欲”予以尊重。“许渊冲汉译经典全集”并非严格比照英文原文逐字逐句翻译,也非完全遵从原文语法解构,用词不拘泥于词典释义,可看到译者“从心所欲”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譬如,用词上经常会跳出习语的固定搭配,而使用自造的词。像“起早贪晚”(起早贪黑)、“刀光血影”(刀光剑影)、“雷鸣电驰”(雷鸣电闪)、“心力劳瘁”(心力交瘁),这类用词虽然不合习语的固定搭配,却没有偏离原文,不能算错;从表达效果上看,有的更加口语化,更符合人物身份,更加灵活生动,还偶有文字游戏的意趣,还有一类作者自创却有特别用意的词,虽不符合常规搭配,也要保留。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三幕第三场中,罗密欧对奶妈说:“……我亲蜜的新人对我们亲蜜的感情说了什么?”这句话里的“亲蜜”就不可以按照词典规定的固定搭配改成“亲密”,因为这个词包含了“亲爱甜蜜”之意,是译者有意为之。有些看似用错的词,恰恰体现了译者的古文字修养。如《安东尼与克柳葩》第一幕第一场中,马克·安东尼的部将菲罗说:“……瞧,他们来了。仔细看看,你就可以看出这世上的三大擎天柱里面,有一根不再顶天立地,变成跟风流娘儿说说笑笑的人物了。”这里的“娘儿”也不可以改成“娘们”,因为在中国古籍当中,“娘儿”并不鲜见,大约为“小娘子”之意,对应的英文是“strumpet”(意为“娼妓”“妓女”),此处译者用“娘儿”恰好表达了说话人既爱怜又轻薄之意,倒是别有意味。在译文表达上有时会比原文更多渲染、不乏夸张,甚至有添加。如《李尔王》中这一句英文:“Crack nature's moulds,all germens spill at once/That make ingrateful man!”译成“砸烂砸碎大自然铸造的忘恩负义的人型吧!”,一个“crack”就翻译成了“砸烂砸碎”,显然译者做了添加和渲染,就是为了让语气更加强烈。再对比一下朱生豪的译文,我们就能更明显地感受到:“打碎造物的模型,不要让一颗忘恩负义的种子遗留在世上!”不过呢,许渊冲这种看似“从心所欲”的处理方法,相比之下使得情感的表达力更强了,将李尔的悲愤之情宣泄得更加有力。所以说,这类“从心所欲”是无害的,甚至是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了原文字面下强烈的情绪。

“许渊冲汉译经典全集”中这看似“从心所欲”的表达和处理方式比较常见,多属译者为了审美上的追求而有意为之,并没有脱离和歪曲原文之意,相反,还提升了译文的表达效果。编辑没有对此进行干预、妄加修改,从而很好地保护了译文鲜活而富有个性的语言特色、自由洒脱的文风、奔放流淌的气势、充沛饱满的感情。资深出版人汪家明对许译莎剧评价到:“……见到许渊冲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分惊喜。其中有一些剧作是近百岁时所译,老人家早已脱离了那些斤斤计较的语句雕琢,全凭所感,既朗朗上口,又有骨有肉,浑然一体,进入自由之境,如同钢琴演奏高手,完全不顾及键盘和手指的技巧,任意挥洒,直通心意。”这番评价也代表了普通读者在阅读中对译文的审美体验。

对“从心所欲”审慎处理。“许渊冲汉译经典全集”中所表现出的“从心所欲”,还体现在译名的翻译上。

首先是书名,如《如愿》(《皆大欢喜》)、《弄假成真》(《无事生非》)、《夏夜梦》(《仲夏夜之梦》)、《有情无情》(《爱的徒劳》)、《风暴》(《暴风雨》)、《马克白》(《麦克白》)等,这些书名让熟悉莎剧的读者感到陌生和困惑,责编也有同样的不适。这些译名并不值得鼓励,然而译者在相关译作的译后记里写明了理由。如《有情无情》的书名,译者在本书的译后记里写道:“剧本讲的是四个多情才子向四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佳人求婚的故事,佳人要才子一年后再谈婚事,所以这恐怕不能算‘爱的徒劳,因此改为现在的译名。”《夏夜梦》的译名,译者也在译后记里做了解释:“《图说莎士比亚戏剧》第234页上说:‘《仲夏夜之梦》中的魔法、诙谐、音乐和美景堪为莎剧之最,令人目不暇接。剧名所指的仲夏节是伊丽莎白时期英国人狂欢的时节。但是剧中写的却是五月一日前的四天,不能算是‘仲夏,而法文译本已把‘仲字删掉,所以这个中译本也就只译成《夏夜梦》了。”由此可见,译者对书名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体现了他自己的理解和审美坚持。

其次是人物的译名,也令人感到不习惯,如Cleopatra译成“克柳葩”(克莉奥佩特拉),Hamlet译成“哈梦莱”(哈姆莱特),Gertrude译成“葛露德”(格特鲁德),Ophelia译成“莪菲莉”(奥菲莉娅),Macbeth译成“马克白”(麦克白)。这些译名,既不符合姓名译名手册的规范,也非约定俗成。這样“从心所欲”地给人物起名字,真的是令人困惑。然而,责编发现,译者在书中人物译名上是自成体系的,且颇有特色。在进一步与译者探讨这个问题后,谜团得解:许渊冲在译名翻译上有自己的审美原则,就是能用三个字的,绝不用四个字或者更多,他认为超过三个字的名字念起来拖沓,不美。所以,像“哈梦莱”“克柳葩”这样的译名,也是译者出于美学追求的一种刻意为之。而且,20本书里几乎所有的译名都是按照这一原则翻译的,既自成体系又改之不尽。所以,像这种情况,不宜硬改。编辑的原则是接受现状,各自统一。

对“逾矩”之处的整理与规范。一是正式审稿前对书稿的整理。“许渊冲汉译经典全集”(第一辑)的书稿交来时是最初始的状态。有22个剧本(出版时合成20本书),其中一部分是打印出来的纸稿,上面有译者亲自修订的笔迹,译者的笔迹很重要,审稿编加工作一定是以此为底稿。这一部分纸稿,字的行距较密,字体是老式电脑的输入法,有一两本书稿里面的中文句号全都是实心点——这是因为译者年事已高,电脑录入失误导致。另一部分书稿是电子文件,绝大多数剧本都是每一幕存成一个文件,每个剧本会有四幕到五幕,也就会有四到五个文件。责编首先要做的是把这些连缀整合,统一调整字体和行距,然后打印出来,备审稿用。

二是“逾矩”之处要予以规范。“逾矩”之处有如下几类:①译名不一致。这个问题在译稿中出现的频率很高,随处可见译者的“从心所欲”。如《理想丈夫》中“diamond brooch”出现了多个译法,有“钻石装饰品”“钻石项链”“蛇形项链”“蛇形胸针”等,而其实都是指的同一件饰物。《认真最重要》里有一个人物叫“Bunbury”,译文中出现了多个译名,有“埋醉汉”“买醉汉”“买醉鬼”“班不理”等,经常会有三到五个不同的译名。或是同一人名不想写全名了,就只用名字的第一个字代替,责编需要对照原文选定一个对的,或者用得相对多的、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来统一。编辑的做法是附一张人物名称替换表,全书指定位置按此替换。②笔误较多。有的笔误可根据发音或者由上下文推理而猜到,但是会有个别笔误像天书一样难解。③甩译、漏译、错行。甩译确实属于“从心所欲”的做法了,如《有情无情》第四幕第二场的前半部分,译者在译文中扩注:“此处约50行省略未译。”对于这种情况,责编配合做了面末译注。漏译、错行应该不属于主观上的“从心所欲”,而是心态上稍微放松就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这在戏剧作品中比较常见,尤其是涉及多个人物,甲乙丙丁多人对话,几轮对话下来,译者会看错行,也会导致漏译。④对原文的误读。这种误读是真正的“逾矩”之笔,因为会损害忠实,即“信”,所以必须合理干预。

本着尊重原著、对读者负责、尊重译者、改必有据、重要修改要经译者确认的编辑原则,责编把所有需要沟通的问题汇总,整理成一个陈述详细的文件,将问题提交给译者,逐一解决。这个与译者沟通的过程非常重要,不仅解决了初审发现的书稿问题,还加深了责编与译者的相互了解和信任,这对后期进一步提升书稿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语

从“从心所欲”到“不逾矩”,在翻译出版领域,通常体现为译者与编辑两个方面努力的结果。首先,是译者的自觉意识,许渊冲是一位传统翻译理论的自觉继承者,他把“从心所欲不逾矩”奉为自己在翻译实践中遵循的理念,这种“从心所欲”,在追求和创造译文之美的方面,是有益的,会提升作品的美学价值,即使在有些方面看似“出格”或者“过分”,只要没有偏离原意,责编都予以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干预、不硬改本身就是对书稿质量负责。对于“从心所欲”导致的“逾矩”,责编必须加以干预,要按照出版规范,有针对性地将问题妥善解决。“许渊冲汉译经典全集”出版的成功,体现了从“从心所欲”到“不逾矩”的实现过程,也是责编对译者从理解到沟通再到辅助完善书稿的过程。

作者单位:商务印书馆

参考文献

[1]罗新璋,陈应年.翻译论集(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

[2]胡婷婷.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探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1-30.

[3]付颖玥.引进版图书的翻译问题和质量提升策略——基于译者与编辑的协同[J].传播与版权,编辑出版,2023(4):17-19.

[4]荆江,冯小桐.尽我所能,得我所好:探索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国之“道”——许渊冲先生访谈录[J].翻译界,2022(2):147-156.

[5]罗敏.翻译本体框架下的原、译文本中的美之制衡——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之我见[J].山海经,2015(18):35-36.

猜你喜欢

许渊冲翻译
元 日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摔得挺美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折桂令·客窗清明
许渊冲“三美论”在其英译作品《西厢记》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