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是书香能致远

2023-06-05张怡

新阅读 2023年5期
关键词:全院科研人员书香

张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释阅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重大意义,倡导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2012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历史性地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增强学习本领,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通过“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任务。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作为北京市政府直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建设“书香机关”、打造“书香中国”,促进学习大国、文化强国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既是自身需求,也是职责所在。多年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秉持“决策智囊、学术高地、社会智库”的办院方针,以持续推进“书香机关”建设为抓手,从“零”到“一”、从“一”到“N”、从“N”到“N+”,在全院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科研人员勤学、善思、笃行,凝聚全院力量服务决策需求,推动理论创新,回应社会关切。

● “零”:构建“零距离”阅读服务体系,营造“爱读书”氛围

强化统筹规划,整合各类资源,一体构建“零距离”阅读服务平台体系。一是加强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与首都新型智库建设进程相适应,制定落实图书信息中心转型建设方案,加强图书文献资源特别是典藏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现图书馆占地总面积2000平方米,包括图书借阅区、期刊报纸借阅区和信息化中心三个部分,共有珍贵馆藏书刊资料约25万册,其中线装书1.6万余册。图书馆数字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现有镜像电子图书50余万册,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国内外多种类电子数据库16个,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资源一体化平台数据库1个。二是修缮改造职工之家。深入落实市直机关职工之家工作方案,拓展完善800多平方米职工之家功能分区,设置运动区、水吧、青年论坛和图书阅览室,阅览室内摆放图书、期刊1200余册,促进阅读活动及时融入职工休闲娱乐、交流分享,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閱读的乐趣。三是用好公共办公区域。在院办公楼一层大厅设置电子书籍下载客户端、人民日报电子阅读栏等设备,让阅读触手可及。各研究所、各部门在本单位内部设置图书角,便于开展专业领域的读书学习和交流研讨。四是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北京干部教育网、北京继续教育网、院OA系统等各类网络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各类线上数字阅读服务平台作用的有效发挥,为全院阅读活动和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让全院党员干部、科研人员逐渐养成了时时可学习、处处可读书的阅读习惯。

● “一”:抓好一个主题读书活动,强化“读好书”的引领

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十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推出了“荐赏经典、阅读经典”党员荐书选书读书活动这一党建创新项目,项目持续至今已是第十个年头。十年来,为引导全院党员干部、科研人员读好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综合用好各类党员领导干部必读书单以及“中国好书”评选活动月榜、年榜等,通过党员个人推荐书目、机关党委发布书单、党员干部选书读书的方式,注重突出思想引领,坚持将规定书单和自选书单相结合,将个人阅读兴趣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引导全院党员干部、科研人员多读书、读好书,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吸引、引导、启迪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的要求。一是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聚焦党的二十大召开、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主线,重点推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红色经典读物,以及反映时代发展、讴歌人民创造的出版著作,引导大家不断汲取奋进力量。二是坚定文化自信,着力引导党员干部、科研人员阅读优秀中华历史文化经典书籍,传承和弘扬好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涵养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提升素质能力,着力引导党员干部、科研人员既要深入系统地阅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类书籍,又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广泛阅读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历史、社会等各方面书籍,切实启智增慧,克服“本领恐慌”。

● “N”:连点成线、以线带面,提升“善读书”之效

在“爱读书、读好书”的基础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通过一系列“阅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党员干部、科研人员的阅读学习方式从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从阶段式向常态化转变,从就事论事向学思践悟转变,真正实现读有所乐、读有所思、读有所获、读有所用。一是“阅读+思考”,坚持做到“学而思”。用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党员干部集体学习培训、网络学习等载体平台,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学、支部组织跟进学、党员干部自觉学、分专题深入学、联系工作实际学“五学”机制,深入开展经常性学习教育。通过举办专题读书班、理论报告会、晒读书笔记、撰写学习体会、开展座谈交流、读书沙龙、组织主题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加强常态化学习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调动了全院上下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争做读书学习的积极倡导者、精心组织者和大力推动者,营造了文明和谐的良好机关氛围。二是“阅读+调研”,坚持做到“学而深”“学而实”。结合历次主题教育活动,用好首都红色资源,开展沉浸式阅读,在阅读书本和实地调研中深切感悟初心使命,砥砺奋斗之志。结合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需要,开展专题调研,引导党员干部、科研人员沉下心、扑下身,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为破解难题、推动工作、高效履职奠定坚实基础。三是“阅读+实践”,坚持做到“学而用”。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党员干部、科研人员立足履职尽责的短板弱项,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自觉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不断增强履职尽责的本领和才干。

● “N+”:充分发挥阅读效能,不断激发奋进的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多年来持续推动“书香机关”创建,在全院形成了良好的读书之风、治学之风,营造了崇尚学习、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读书学习的效能不断发挥。

一是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在“书香机关”创建过程中,各基层党组织依托各自优势,聚焦学科前沿和自身业务开展,打造了一系列品牌读书沙龙或学术论坛。2022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第三届高质量发展论坛”等院级高端学术会议成功举办,“健翔学苑”“公共管理论坛”“青年沙龙”“公共政策学术沙龙”“满学工作坊”“市情沙龙”等所级论坛开展学术活动123场。各基层党组织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落实与院学术创新交流“1+6”平台相衔接,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形式,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科研人员参与学习交流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

二是全院作风、学风明显改进。随着“书香机关”创建工作的持续推进,全院党员干部、科研人员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的自觉性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升。各类常规性学习交流、读书分享、论坛讲座、实地调研活动的举办,促使全院上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破解难题中不断形成共识、凝聚力量,不断改进作风和学风,激发全院务实、担当、守纪、创新的精神风貌。坚持问题导向,将读书学习活动与机关作风建设、重点问题整治、新型高端智库建设、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等固本强基、事关长远的重点工作相融合,深入开展“双报到”“机关接地气 干部走基层”等活动,不断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规范科研管理、完善财务报销流程、修缮改造办公场所服务设施、强化物业管理等一批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重点解决,行政管理服务质量水平和对科研工作的保障支撑力度不断提升。科研人员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回天有我大型社区治理社会动员机制研究”“西直门交通枢纽地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建议”“北京市街(巷)长制工作研究”“北京西城区文物资源整合利用研究报告”、新时代中关村精神、北京环球度假区、首都发展未来五年形势分析和总体思路、王府井步行街等一系列深入一线调研的高质量成果获市领导肯定性批示或市区有关部门决策采纳。“特大城市治理过程中重大风险防控问题研究”“地名规划要突出地域特色——关于雄安新区地名规划的建议”等成果获得党中央领导批示。

三是履职效能明显提升。“书香机关”创建工作的持续推进,提升了全院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各类学术研究活动的蓬勃开展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特色优势、锻造出过硬科研队伍,提振了全院上下干事创业精气神,为推动全院新型高端智库建设和各项事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持续深入开展阅读学习活动,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实效性不断强化,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财务报销等内控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质效持续提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圆满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指挥部第二办公区运行保障工作以及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开幕式暨主论坛等重大任务,组织6批共107名干部支援一线抗疫,在首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实践中彰显担当。立足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的能力水平显著增强。2022年,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形成的生动实践,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力度,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基地名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是》发表理论文章29篇,在《北京日报》《前线》发表理论文章30篇,相关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市21家研究基地中依旧名列前茅,被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评为“2022年度优秀研究基地”。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等主题,深入全市各区各系统开展重大主题理论宣讲、菜单式宣讲、基层一线报告交流、常态化宣讲逾600场,精心组织“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强国复兴有我”北京冬奥精神百姓宣讲团线上线下受众超过500万人次,宣传宣讲引发共振共鸣。心怀“国之大者”,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开展立项研究,全年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市社科基金项目15项,院各级各类课题140余项。公开出版各类专著12部、编著22部,公开发表论文426篇,新华文摘转载1篇,人大报刊资料复印3篇。高质量完成“高水平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理论综述与实践借鉴”等市委交办课题,周密组织“北京市集体经济薄弱村分类转型发展路径研究”等9项市委宣传部下达年度智库重大课题研究工作。“2022年北京经济形势展望和对策建议”等33项成果获市领导肯定性批示,2项成果获市级决策部门政策采纳。首次参加全市公益科研院所改革与发展绩效评价,获评优秀等级。

“最是书香能致远。”氤氲书香丰盈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员干部、科研人员精神世界的同时,也为“北京社科”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为首都改革发展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撑。

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機关党委(党建工作处)副处长

猜你喜欢

全院科研人员书香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全院病床统筹收治模式下的绩效核算方法初探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PDCA循环在全院复用器械基数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