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路径

2023-06-05宋美琴义崇宽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高职院校

宋美琴 义崇宽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路径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要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2]。素质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讲,主要是指人在后天和先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实现身心发展的总水平,或者指人在自身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到后天教育、环境等各方面影响,个体经过社会实践最终形成具有较强稳定性的基本品质[3]。综合素质可以理解成人类自身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身体修养与心理修养。可见,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对落实党中央和国家工作要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 重专业教育,轻综合素质培养

一些高校没有完全摆脱“唯分数论”的固化思维模式,仍专注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学科教育,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评价学生素质的高下。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而偏重第一课堂,过度重视学科教学,挤占学生课余时间,过多的课后作业造成学生体育锻炼、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的时间较少,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 用组织课外活动代替综合素质的培养

有些高校教育者认为组织学生活动等于开展了综合素质的培养,虽偏重于组织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但却没有深入研究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对象,导致育人效果無法预估。而实际上,课外活动仅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方式。

(三) 依赖学生工作部门抓培养,缺少联合部门的共育

有的学校认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学生工作部门的职能,是辅导员、班主任的职责,与学校其他部门和教职工的关系不大。而立德树人不是一个高校部门的职责,更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而是全员、全程、全方位共同致力的伟大事业。只有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三全”育人理念,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各部门联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

(四) 学生被动式接受,调动学生主动性较难

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既有先天影响,也有后天作用,我们强调高校培养这一后天作用。在高校中,一部分大学生出现“奶头乐”现象,选择“躺平”模式,没有目标和追求,对于学校的教育活动选择被动式参与,缺乏自我鞭策的主动性,使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

(五) 重理论说教,轻实践锻炼

有的高职院校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安排学生专业调研和实践操作的课程较少,或是没有把课堂教学与思政资源有效融合,使理论脱离实际,学生专业实操技能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4]。

二、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 以第一课堂教学为主,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素质

通过对40家企业进行调查,高职院校毕业人才较为弱势的素养选项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选择了专业技能;在认为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人才素质培养的选项中,60%的企业选择了专业技能,由此可见,企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大诉求是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专业技能既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所在[5]。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最直接最重要的来源是第一课堂,只有抓好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操技能,形成职业精神,才能塑造好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学校”) 具体做法如下:一是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活动的纲领,是院校之间、专业之间实力竞争的关键因素。学校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经过社会调研,广泛征集多方意见,对学科专业进行综合评估,结合学校现有资源,科学地设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学科和培养方式,配置好专业课程的学分和学时,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指导其教学活动,也更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重视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敬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需先抓好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建设这一关键,学校广泛引进专业工匠、教学名师、高层次人才,组织全校教师参加提升教学能力的培训活动,鼓励更多教师参与教学能力比赛,以赛促教,组织教研室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各种教学活动,多渠道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三是重点做好专业教材的选定。对于内容表述不够准确、知识技能过时的教材,学校及时重新选定最新专业教材,或者实时修订旧版本,力求培养顺应时代需要的专业人才。四是持续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不断深化与企业、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的多元合作,集社会优势资源共同办学促学,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是持续强化课程思政。学校充分发挥好第一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功能融入到专业课堂教学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融进学生心脑,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六是合理分配理论和技能实操课时。学校要求每门课程不仅安排理论课时,还要重视技能实操,安排足够的实操课时以检验和巩固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

(二) 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辅,提升学生身心素养

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外,学生根据学校育人要求和自身特长爱好,利用课外时间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的学习、感恩诚信与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文体艺术与社团活动等各类教育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是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要求教师改进学科教学方法、科研的教育转化等,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发挥好第二课堂的辅助育人作用对提升学生身心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第二课堂的评价考核才准予毕业。将第二课程成绩单融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使之成为必须的教育教学内容,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学校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成立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具体规划、指导、监督等工作。二是成立由团学干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3~5人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班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日常登记、学分审定、认证上报等工作。三是依托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开发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实施第二课堂数据管理。四是合理设置第二课堂成绩单分类活动的分值。

(三) 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支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现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地方安全稳定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校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党政齐抓共管。学校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科学制定和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将党员先进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規范、民主法制教育、集体主义精神等教育内容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根据各专业各年级分别设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效果考核。三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这一主渠道,辅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四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学校配齐配全配优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精选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优选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务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场正确坚定,思想政治理论功底扎实、作风正派、纪律严格、业务精湛,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 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为标尺,引导学生注重提升综合素养

大学生成长才是教育的真正价值[6]。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而人才培养要顺应社会需要[7]。无论任何时候,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都需要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品德且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要从整体上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思想素养、政治素养、文化素养等[8],学校综合素质测评是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对学生表现进行的考核评价,引导学生不仅要注重学业,还要注重个人全面素质提升,努力成长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才。

学校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将分项测评和总测评相结合。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分为思想品德、学业、体育、美育、劳动表现五个测评子项目,测评分值依次占比:35%、35%、10%、5%、15%。二是将量评和质评相结合。将测评结果分值划分以下几个等次:86-100分为优秀,76-85分为良好,60-75分为合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三是将测评过程、结果和应用相贯通。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过程评价,对有违法犯罪行为、在评优等活动中存在弄虚作假、违约失信行为的不能评为合格,综合素质测评的最后结果归入学生档案,并作为学生党团组织关系发展、应征入伍、优秀毕业生评选、向用人单位推荐、评优评先、专升本推荐等方面的依据。四是将自评和学校测评相结合。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测评方式按照“学生自评—班级测评—院系审核—学校审批”等步骤进行。五是将弱势照顾和培优推优相结合。除学业外,学生思想品德、体育、美育、劳动表现等项目均设有基础分70分或60分,即便是班级中的后进生,也能在没有违法、违纪、违背社会公德的前提下有基本的综合素养测评分数。在保弱的基础上突出选优,学生的各项表现设有2~30 分的加分事项,学生表现优秀则分值越高;对思想品德设置1~70分减分事项,学生表现不好则单项分值低,总测评分值越低。六是将测评行为与价值引导相结合。以测评为价值导向,赋予思想品德同学业一样的分值,打破高职院校学生“唯分数论”的应试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注重学业的同时也要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具体实施时应引导学生关心国家时事、积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向共青团和党组织靠拢、坚持体育锻炼者、参加各级文体活动或赛事等,并给予不同分值加分。相反,对违犯国家法律、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考试作弊、论文抄袭、评优等弄虚作假、违背社会公德等行为,根据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扣分。总之,用综合素质测评这一把标尺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为可为之事,鞭策学生积极地自我管理和发展。

结语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以第一课堂为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以第二课堂为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组织协调、沟通表达等能力。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支点,筑牢学生的思想道德根基,以综合素质测评为标尺,引导学生度量和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宋美琴(1986-),女,湖北巴东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语言文学;义崇宽(1967-),男,瑶族,广西富川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高职院校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