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融入农类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路

2023-06-05韦芳元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概论教学改革

摘要:历史是一本教科书,是最好的清醒剂,教师要巧用善用党史资源,要以历史主动精神提升政治高度,讲好党史故事,推进教学改革,使党史教育走深走实。党史融入农类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改革要用好党史素材,使党史与“三农”互嵌交融,创新教学方法,增强理论诠释,以党史观涵养学生的“三农”情怀,扎实推进“概论”课教学改革,培育新时代乡村振兴人才。

关键词:农类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改革

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1]培养专业人才、传承精神文明的农类高职院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阵地,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下文简称“概论”课)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党的方针政策也较多,传统教学难以让学生提起兴趣,导致学生关注度、课堂抬头率低。目前的“概论”课教学课堂已不能满足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学生需求侧已发生较大改变,他们更多地追求课堂趣味性,但供需矛盾问题依然存在,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如何使“概论”课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让学生从“碍”上思政课变成“爱”上思政课,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是思政课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党史教育背景下,本文主要从“概论”课教学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方面入手,针对涉农高职院校的特点,研究“概论”课教学改革应对挑战、破解供需失衡的难题,并以党史观涵养学生的“三农”情怀,增强教学实效性和学习主动性,培育乡村振兴人才。

一、党史融入农类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改革的价值意蕴

(一) 厚植“三农”情怀,增强政治认同

“概论”课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对学生未来进入社会、达到工作岗位要求起支撑作用。只有敬畏党史的人才能自觉为之奋斗,最终创造历史、改变历史。“概论”课的每个章节都记载着党在重大历史关头所表现出来的坚忍和奋斗,记载着共产党人在历次考验中的高洁品质和风骨[2]。党史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因此,思政课老师要在课程中厚植爱国情怀和大局观,发挥党史教育的隐性作用。党史融入“概论”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正确党史观、培育时代新人的战略需要。因此,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当前,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投身至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贡献。因此,在“概论”课教学中融入党史,以大历史观厚植学生的“三农”情怀,使学生坚定认同党的领导,把党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为乡村振兴贡献磅礴力量。

(二) 提升教学效果,增强教学时效性

“概论”课程涉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国家治理、方针政策、内政外交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理论性强,涉及面广,思想博大深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论性、抽象性。教学中如过于注重宏大叙事,缺乏党史支撑,远离学生实际,易变成干巴巴的说教课、宣读课[3]。一是传统课堂的说教使学生把握不了重点,也难以领悟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理论和成就,更记不住课程知识点,影响“概论”课的教学时效。二是党史的融入增添了“概论”课的趣味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将党史知识融入“概论”课,课堂氛围会充满感情和故事的趣味性,可以使理论性强的“概论”课不再是流水线式的教学成品。党史形成的历史知识脉络也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从而实现精准施教,提升教学效果。三是农类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专业类型有针对性地提取农类党史元素,实现思政教育由“融入”到“转化”的质变,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农类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改革。

(三)丰富教材内容,深化课程改革

当前,高职学生有不少是从中职升上来的,没有系统学习过高中历史,学生对党史的了解程度较低。再加上高职院校专科生现仅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这四门思政必修课。在高职院校未开设中共党史必修课的情况下,将党史有机融入思政课能有效弥补因党史内容不够充分而造成的“概论”课程内容过于空洞抽象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推动思政课教材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设置。“概论”课的教学知识点与党的发展史有高度关联性,教师承担着学生党史教育的任务,融入党史能更好地丰富教学内容、深化课程改革。教师在教学中要巧用善用党史知识,引导学生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坚强自信、勇于奋斗的精神,直面人生中各种困难与挑战,走好人生路。

二、党史融入农类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一) 重构教学体系,从预设走向动态

1、重构师生关系,提升课堂鲜活力。传统课堂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的独白占比较大,学生抬头率低。党史融入“概论”课教学,从内在逻辑和价值要求方面更多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构师生关系,从“独话”走向“对话”,構建对话型、交往型的师生关系,提升“概论”课的鲜活力与价值魅力。一是党史融入“概论”课教学,传统课堂中强调教师的“独白”易导致学生对史料不感兴趣,也易造成授课内容“假大空”,使学生摸不着边际。教师要使抽象性的理论知识回归到学生身边,重构教学体系先要重构师生关系。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到21世纪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的哲学思想都强调对话式的师生关系对学习的重要性,对话型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师生处于平等地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二是以语言为媒介,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交往型师生关系。交往型师生关系是促进“概论”课亲和力的强心剂。党史融入“概论”课教学不仅教师要讲党史故事,学生也要讲党史故事,形成互讲互听的新型关系,双方共同参与到“概论”课教学中才能促进知识和思想火花的碰撞,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动态的教育活动,提升“概论”课的价值魅力。

2、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材内容。在思政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刻板地按照教材的顺序去教,更不能生搬硬套地将党史融入,而是需要厘清党史与“概论”课程内容的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设计、再创造。“概论”课教学应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一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与能力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全局思维。“概论”课的内容跟党的发展脉落有紧密关联,要将党史资源与“概论”课知识点内容相整合,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用党史观、大局观的立场去看待现实问题,体现教学的高阶性。二是教师在党史融入“概论”课教学内容中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构建动态化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历史性、时代性和前沿性,体现教学的创新性。三是教师整合课程内容要有一定深度,需挖掘故事内涵,要达到学生“踮起脚尖”才能够得着的深度。当前,仍有部分教师存在错误的思想认识,认为高职思政课不用讲太多理论和深层面的知识内容,其实不然,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渴望能够学习深层次理论,因此,教师整合教学内容时需注重哲理性的深挖和诠释。

(二) 创新教学方法,以党史“红”与农业“绿”互嵌交融

1、“以小见大”讲故事式学党史。“以小见大”讲故事式学党史,即以小故事讲大道理,以小故事分析大背景。教师要用巧妙的方式方法讲故事,把道理讲深、讲透,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的。首先,党史故事是教科书中最鲜活的资源,对高职大学生来说,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的方式是促进“概论”课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在“概论”课内容中自然融入党史故事。例如,在讲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群众路线这些内容时,可融入沂蒙六姐妹的故事讲述革命时期军民鱼水情,让学生深刻领会党和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其次,不仅是教师讲故事,学生也要讲故事。通过开展故事分享会、诗歌朗诵等形式,形成从“人人讲故事”到“人人会讲故事”的转变,让学生在小故事中明白大道理,看到大背景,感悟大情怀、大使命和大担当。最后,教师要掌握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肩负起中国故事主讲人的时代使命。

2、“由浅入深”讨论式思党史。“由浅入深”讨论式思党史,即党史融入“概论”课教学,形成由浅入深设问题、层层递进促思考、循循善诱促真知的模式。通过讨论教学法形成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思考党史,层层递进、深化对党史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党史知识的吸收。教师通过精心有效地设置课堂提问实现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进而实现学生对“概论”课知识理解的升华,使学生能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

3、“评演辩述”体验式悟党史。“评演辩述”体验式悟党史,即通过新闻述评、情景表演、辩论赛、学习汇报等体验式教学,用心悟党史。“评”,即新闻述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当前的新闻热点,以此激发学生对国家时事的关注,引导学生从更大的格局上看待国家方针政策等。“演”,即表演,通过情景表演、第二课堂实践、大学生微电影、党史情景剧表演等,将对党史所学所思的内容用演的形式悟出实质。“辨”,即通过在课堂中开展辩论使学生在思想火花碰撞中悟出党史蕴含的道理。“述”,即评述、汇报、體会,教师课前发布学习任务或课堂上播放党史学习视频,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究学习,讨论后选出代表进行汇报,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其合作学习的能力。

4、“唱绘耕读”分众式行党史。“唱绘耕读”分众式行党史指根据专业的不同,采用唱歌、绘画、耕读、朗诵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党史教育,达到对“概论”课知识的理解。党史融入农类高职院校的“概论”课教学,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党史的了解程度不同,学习兴趣点亦不同,教师要积极探索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探索分众式教学模式,以“思政+专业”党史知识的融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点。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因材施教和因需施教为原则,为学生量身打造专属“概论”课,着力改变“概论”课教学中的同质化倾向,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农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掌握农业生产技能和对农业有挚热感情的专业技术人才。农学专业学生可通过“思政+党史+三农+耕读”的模式加强耕读文化的学习,丰富的耕读文化影响了以爱党爱国、开拓创新、勤劳自强为核心要义的社会风气和以耕读传家、勤劳俭朴、邻里和睦为核心的精神家风[4]。以红色之心播种绿色希望,让学生在学党史的过程中爱党爱国, 了解耕读文化和农学文化。

农类职业院校除了农学相关专业外也开设了众多其他学科专业,这些专业都需要加强“三农”情怀。人文艺术学院的学生对自身专业较为感兴趣,学习公共课的积极性不高,对“三农”更是不了解,这就需要加强思政课教学,党史的融入要注意将专业与“三农”相结合。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通过“思政+党史+三农+艺术”的模式,“以歌传情、以歌润心、以歌悟农”启润心灵,开展经典红歌演唱、歌唱新农村、行走的音乐课、课间音乐会等在歌曲中学习党史和感悟“三农”情怀。在教学内容上,要融入“三农”方面的党史内容, 向学生诠释音乐艺术在不同时期对中国革命、建设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达到音乐艺术育人作用,让音乐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美术专业的学生融入绘画相关的党史,向学生们诠释为谁作画,回答为谁奋斗的问题。用党史相关故事向学生诠释思想政治教育对创作艺术的重要性, 引导同学们用绘画来讲好中国故事、绘出新时代新农村。中文国际专业学生可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宣传+党史读书分享会+农耕文化朗诵”的模式,开展“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主题活动,以户外沉浸式实践教学推动党史学习。新闻专业学生可通过开展“党史+乡村振兴新闻报道”的模式,结合学生专业,做好“三农”新闻报道、讲好中国“三农”故事、传播好乡村振兴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每个人、每个专业都能为乡村振兴助力。

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做好实践教学设计,通过深入农村田间地头,深入我校八桂田园现代农业基地实践教学,将 党史“红”与农业“绿”相融合,将个人价值与国家乡村振 兴相结合,融入服务乡村振兴、尊重自然生态的文明理念,培育有强农兴农、勇于担当的农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通 过党史融入“概论”课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以党史“红”与农业“绿”互嵌交融,多样化教学,提高“概论”课教学 的实效性,使学生在“概论”课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 史崇德、学史力行。

(三)完善评价体系,从单一走向过程化、多元化

党史融入“概论”课教学必须重视和完善考核体系、评价体系,建立一个过程化、多元化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农类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现有考核仅将少量党史知识纳入期末考试中,所占分数比例较少,大部分学校只注重结果的考核,过程的考核较少,部分教师流于形式。因此,需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包括知识掌握、道德认知、价值判断、能力培养为一体的考核体系。

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5%。一是网上党史微课的学习占平时成绩的30%,教师可从系统后台看到学生学习进度,参与讨论、作业完成等给予相应评分。二是党史相关书籍的阅读、分享占平时成绩的30%,教师可通过课堂展示、读书分享会、新闻述评、调研报告等给予相应评分。三是课堂评述、辩论、举手回答问题等占平时成绩的40%,每次5分,教师根据课堂表现按次数给予相应评分。

第二部分是纪律成绩占总成绩的10%。学生无违反纪律打满分,迟到早退一次扣10分,旷课一次扣20分,上课玩手机、睡觉一次扣2分,教师期末根据平时表现给予相应评分。

第三部分是实践教学成绩占总成绩的15%。部分学校进行实践教学会带领学生到革命纪念馆、农业示范区等地点,但是实践教学成绩未纳入期末总评成绩中。“概论”课实践教学考核可以把学生的调研报告、拍摄照片、拍摄视频、手抄报、绘就新农村等作为实践考核,强化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党史知识的掌握。

第四部分是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40%。要将党史相关知识纳入期末考试范围中,并占考核知识点的10%,考查学生对党史相关知识的了解,强化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和管理,教师方能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学生在考核中加深对党史的认识和理解。

(四)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从传统走向现代

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技术赋能思政课是一场新的教学变革,它能使思政课堂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走向现代化。一是通过新媒体广泛传播党史知识,马克思主义学院可建立微信公众号在网络平台上展示。教师在课前将党史资源在相关平台上发布,让学生更便捷地了解党史,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二是探索相关党史资源,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介传播展示。学生对手机依赖性非常强,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厚植“三农”情怀,将党史故事和农业故事的视频、图片等通过班级 QQ群、微信群等转发至相应的信息化平台,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三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创新“概论”课教学体验,让学生沉浸式了解党史相关历程,感受党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让这三个问题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当前,各大高校也在积极探索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教学效果及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实践研究。我校已购买超星信息教学平台,建有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的党史资源,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让教学活起来,创造出更多思政“金课”。

(五)创建学生党史交流平台,从规训走向共情

创建学生党史交流平台能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丰富学生的党史知识,加深学生对党史的了解和情感共呜。学校应积极创建各种理论型社团,以丰富的活动、讲座等促进学生对党史的了解。建设理论型社团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推动党史融入“概论”课教学,我校目前成立的理论型社团有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清廉协会、模拟政协社团五个理论型社团。这些社团都相继赴广西桂林全州、百色、东兰、龙州等革命纪念地开展了一系列党史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课外研学实践加深了对党史的了解。此外,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爱的比赛和活动,例如,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微电影、“喜迎二十大”手抄報、大学生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举办“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音乐会、农耕文化展演等第二课堂活动。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深刻了解党的历程、党史故事,厚植“三农”情怀,实现思政课学习从教师讲授到学生亲身体验的转变,达到思想共呜。

三、党史融入农类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反思

(一) 深入探索党史“红”与农业“绿”的交融之道

党史融入农类职业院校的“概论”课教学,教师要充分 调动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主动性需持续深入探索党史“红”与农业“绿”的交融之道,要充分运用本土红色资源,结合 学生专业,深挖贴近学生生活的党史故事和农业故事。广西 是全国较早开展组织活动和建立地方根据地的地区之一,共 有84个县被列入革命老区范围,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 源。党史的融入要结合广西本地的红色资源,将地方党史资 源有机融入“概论”课教学中,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有所提升,教师自身也会经受一次次思想洗礼,使“四 个自信”更加坚定[5]。广西党史故事丰富,但农业故事还需继续深挖,教师要善用鲜活、生动、哲理性强的党史故事融入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习党史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培养爱国爱党、知农强农兴农的乡村振兴时代新人。

(二) 把握党史教育与“概论”课教学的有机衔接

党史融入“概论”课教学不能局限于融入相关资源,这 样是缺少思想性的。教师要将党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 线贯穿起来,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党史融入的要点,认清党 史融入“概论”课的定位。党史融入“概论”课主旨是提升 党史教育的价值性,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达到以史为鉴、以史明理的作用,要强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理 解和把握。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概论”课强化成一门党史 课,教师要注意把握度的问题,要把握党史知识与“概论”课教学的有机衔接。

(三)注重党史教育长期性与短期性问题

自全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各大高校都在积极贯彻落实。党史融入“概论”课教学短期已取得一定成效,如何实现由短期性向长期性延伸,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党史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党史知识、厘清党史脉络的能力,还要对党史的相关问题有正确认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认清党史事实,才能把握党史脉搏,做新时代的党史宣传者。同时,需要把它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来抓,建立健全党史融入思政课的相关机制,加大信息化课程资源的投入等,方能推动党史教育向纵深发展,推动党史教育常态化,实现党史育人的目的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04):4-11.

[2][3]郑琼梅,邓丽君.党史教育深度融入“概论”课的价值意蕴与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3):53-55.

[4]吕叙杰,刘广乐.论耕读文化的价值意蕴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2):43-45.

[5]熊富标.湖北党史资源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路径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2021(06):88-92.

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涉农高职院校党史融入‘概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 YJJ2106;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XGZJG2022B088。

作者简介:韦芳元(1986-),女,壮族,广西宜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董国珍)

猜你喜欢

概论教学改革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