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品格提升的农村小学新劳动教育实践探究

2023-06-04姬大卫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5期

姬大卫

[摘 要] 指向品格提升的农村小学新劳动教育实践,依托农耕特色有五条可行的路径:多种基地建设;多元课程开发;多彩活动润育;多员共育助推;多维评价设计。学生在新劳动教育实践中加深对家乡的热爱,在传统农耕文化、生态养殖文化、特色非物质文化等熏陶中传承先辈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形成勤俭、持恒、朴实、创新等优秀品格,成长为动手动脑、向上向善、灵动智达的少年。

[关键词] 乐耕亲水;品格提升;小学劳动教育

进入“十四五”时期之后,我国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小学新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提供了规范与指导。相较于传统劳动教育,新劳动教育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个契合学生实际生活、有助于发展学生正确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劳动热情的平台,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体验乐趣,在劳动中感受生活。

笔者所在学校留守儿童众多。新时代的农村儿童是不缺吃穿的,缺少的是家长的陪伴、情感的关怀,缺少动手的机会和能力。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希望借助“乐耕亲水”新劳动教育实践,培养动手动脑、向上向善、灵动智达的“若水少年”,促进学生勤俭、持恒、协作、创新等优秀品格的形成。

一、 新劳动教育实践整体架构

新劳动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劳动教育,它是一种完全面向新时代的、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新型教育理念。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很多都只是侧重于让学生感受体力劳动的辛劳,而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热爱服务的品质,培养学生自觉劳动的兴趣,可以促进学生个人责任感和综合能力的养成,这是当下的小学生比较缺乏且需要的基本素质。笔者学校立足家乡水文化、农耕文化、民俗非遗文化等,依托周边环境资源,探寻新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充分挖掘劳动的育人功能。如,通过“乐耕亲水”新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到服务性劳动,建设本土特色的劳动场域,开发融合创新的劳动课程,设计真实丰富的体验活动,助力学生在真实的劳动体验中实现自我认同、自我价值和自我成长。

二、新劳动教育实践的路径探索

(一)多种基地建设

对乡村学校而言,农耕文化是天然的教育资源,学生的祖辈都在周边的农村生活,因此,在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结合地区已有的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开发。学校可以打通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在农耕、养殖等实践基地中统整与拓展课程。还可以在各个村小校园内建设农耕实践基地,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农作物,了解农作物的习性,探究它们的生长规律。每个班都有属于自己的种植区,学生种下的蔬菜,基本都用于食堂午餐的供应,自己种的菜自己吃,每天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感受自食其力的成就感。学生由此热爱劳动,学会劳动,乐于分享。

此外,还可以借助校园内及周边环境资源,建设水产和家禽养殖基地,进行特色水产螃蟹、河虾等养殖,利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让学生在种植、养殖的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拓展知识,在多元体验中形成勤俭的思维、持恒的品质、协作的素养、创新的精神。

(二)多元课程开发

课程内容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校基于新劳动教育实践,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与学科教育有效融合,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可以融合综合实践课程,开发自我服务课程、蔬菜种植课程,也可融合非遗、乡村文化,开发特色劳动文化传承课程。

例如连厢,又称莲湘、霸王鞭、花棍、金钱棍,是一种民俗传统舞蹈,可上溯至宋代。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南北文化的交流,连厢逐渐发展成为水乡特色。笔者所在学校将打连厢改编成适合学生的运动进行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连厢操已经成为学校乃至全区的一项特色活动。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非遗的魅力,助推优秀品格的养成。

(三)多彩活动润育

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质都体现在活动中,尤其是校园内外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学生都在一系列活动的润育中受到洗礼和检验。学校可以基于品格提升的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红领巾研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习得技能,养成良好的品格。

可以设计“值得期待”主题实践活动,在班级开展“种植、养殖”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知识走进实践基地,学以致用,真实践,真体验,真付出,真收获。学生从种植、养殖之初,就对未来充满期待;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长循环,见证动物的生命成长,体验劳动的艰辛,锤炼优秀的品格,最终收获有形物——瓜果蔬菜、螃蟹等,润育无形品格——“勤俭的思维、持恒的品质、协作的素养、创新的精神”。一切都值得期待,为此积极探索,不断实践。

(四)多员共育助推

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行动一致,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故此,家长是实现教育闭环管理的重要一环。解锁沟通密码,搭建家长课堂,提供成长平台,引入社会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共同助推学生优秀品格的养成。

比如,笔者所在学校邀请种植、养殖、打水浒等方面的专家或优秀家长代表,作为特聘导师指导新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邀请手工艺人开设Steam课程,指导学生制作本土特色美食:方糕、欢团、青团、麦芽糖等。

(五)多维评价设计

评价是画好“同心圆”、实现闭环管理的有效方式,无论是学生的自主评价还是他人评价,都是自我教育的组成部分。笔者所在学校通过评选田园生活家等方式对学生的劳动实践展开评价,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创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形式,依据培育目标,编写学生成长册和毕业研学卡,以此作为重要评价载体,充分发挥多元评价机制的作用,促使家长、教师、社会共同来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指出学校生活应与社会生活连成一体,而不是相互隔离。广大农村学校处于水田、沟渠的自然之中,具有接近自然、接近农业生产生活的优势,这让农村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此外,即使同是农村学校,校园文化不同,所在区域不同,可以依托的校内外资源自然是不同的。学校要结合地域特色、周边资源,创建劳动教育环境,开发劳动教育课程,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创新劳动教育评价,以达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燕.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教育界,2022(36):101-103.

[2]吴胜仁.构建三方协同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2(25):17-20.

[3]宋志毅.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教育与科学课程融合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5):96-97.

[4]顾文颖.农村小学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2022(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