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新教学方法的《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2023-06-04邵晓娴

物流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课程思政新媒体

邵晓娴

摘 要:《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核心课程,有3个学分、48课时,是从事与集装箱运输相关的进出口业务操作、单证业务、集装箱码头管理业务、运输代理业务及多式联运业务等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文章探讨了从单一教学设计“以传统多媒体PPT”教学的讲授式教学转变成以“AR模拟、3D立体体验”等多种新媒体和“问题导入、沙盘演示情景、真实案例分析、融入课堂思政式与课前8分钟演讲”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新媒体;改革创新;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F511.41;G420文献标志码: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04.043

Abstract: The course of Container Transport and Multimodal Transport is the core course of the transportation specialty, with 3 credits and 48 class hours. It is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at graduates must have to engage in the import and export business operation, document business, container terminal management business, transportation agency business and multi-modal transport business related to container transpor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from the teaching mode of“traditional multimedia PPT”teaching in a single instructional design to the new media of“AR simulation, 3D sterescopic experience”and“problem introduction, sand table demonstration scenario, real case analysis, integration of classro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yle and 8-minute speech before class”.

Key words: container transport and multimodal transport; new media; reform and innovation; curriculum of integrated ideology and politics

0    引    言

在交通運输专业中,《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的各个业务环节及操作流程。传统的多媒体PPT讲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下学生对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及航运运输业相关知识的更广阔、更深入的学习需求,因此,该课程利用新媒体如AR模拟及3D立体体验和集装箱运输进出口单证上机操作软件等,对集装箱进出口业务、集装箱码头运营模拟等进行实际操作及体验,将课程理论的知识体系应用到具体动手操作和模拟运营过程中,提升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以情景演示、问题导入、真实案例分析、融入课堂思政和课前8分钟演讲等方式来切实做好课程教学创新工作,确保教学质量,应遵循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原则,充分调动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课前准备、课上学习、课后评价等环节创新性地开展教学质量的预测、过程控制和成果控制。

1    课程创新前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知识的时效性强,教材更新难以同步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有着较强的时效性,与交通运输行业、港口物流的发展息息相关,这就导致课本内容与航运市场的行情变化具有一定滞后性,因此需要授课教师及时更新相关的教学内容。

1.2    教学模式较传统,知识结构偏向理论

由于《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内容仍偏向理论化,知识局限于对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知识体系中各子系统的介绍、流程简介等,知识结构较单一,授课方式以教师传统多媒体PPT授课为主,缺乏一定的教学辅助设施和实例,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待进一步提升,现有的有限教学资源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求。

1.3    课程专业性强,课堂知识容易与现实实践相脱节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中出现的各种集装箱船舶、集装箱、集装箱码头及码头装卸机械等,传统课程中仅仅有图片及文字说明,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对各种运输工具、机械设备设施等的直观感受需求,同时也缺乏对所学知识转化成动手操作的能力。

1.4    考核方式较为单一,能力考核简单、泛化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试题的卷面分数为主要指标进行最终评定,以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识记能力的题目偏多,案例分析、方案制订、综合问题解决等考查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题目偏少、权重偏低。同时该考核方式也无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进行有效评价。

2    教学改革创新方法

2.1    明确教学目标,重塑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教学大纲和课程实际内容,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将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相对应,实现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同时,结合课程目标确定学生的毕业要求和内涵观测点,通过重新梳理课程内容体系将课程目标与就业技能、动手能力相结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2.2    引入新媒体教学,与传统多媒体PPT教学相辅相成

针对传统《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以教师传统多媒体PPT讲授理论知识的现状,通过梳理课程内容,重新设置课程体系和调整教学内容,并通过三步式问题分析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理论联系实践。课堂中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到分析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最后到通过引导案例引入行业最新资讯、最新知识、最新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最新、最前沿的市场动态、行业最新、最热的知识相接轨,最终解决知识点问题。在集装箱码头及其场站管理这个章节,教师通过引入厦门港港口经营沙盘实例,以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为例,通过对自动化码头及机械设备的介绍,再到国内外不同自动化码头原理的对比分析;通过码头场景的AR模拟体验再到3D立体体验集装箱码头装卸过程,最后引入上海大小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运营案例,了解集装箱码头的布局、机械设备、码头堆场、货运站及行业最新动态知识。将传统多媒体PPT展示图片与说明的理论教学转化为新媒体沉浸式体验与实践,促进学生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主动与其他成员共同协作及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并能按照需求独立或合作完成团队所分配的工作。

2.3    引入课前8分钟演讲,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打造新型教学模式

传统的“传递—接受型”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较迅速地在短时间内接受较多信息, 它体现了教学作为简约化的认识过程的特点。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社会固化的思维方式和风气的影响使该模式陷入了 “注入式”“满堂灌”的僵化状态。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充满求知欲、懂思考学生的需求,也无法适应要培养学生有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引入课前8分钟主题演讲,设定一些目前航运界最新、最热的航运主题,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通过上网查找文献资料、团队讨论、制作PPT、设计演讲稿,以团队合作形式最终呈现对航运热点现象背后产生的世界政经形式及航运市场的原因分析等,在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在该过程中不断提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等能力,并且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点评完成课堂互动,让学生产生乐于思考、乐于参与的成就感。

2.4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践教书育人

通过在各章节中引入思政元素,融合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交通强国和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促进国内、外双循环等相关概念和规划,提升学生爱国、爱岗、敬业的信念和情操;着重推动学生体悟和技能的提升相统一,分解思政要点和技术要点,形成课程素养模块,并在教育过程中着重推动实践与教育相统一,将学生关注度高、流量集中的企业典型案例作为教学案例融入课程教育的思政元素,形成技术素养典型项目,让教书育人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1]。

课程教学中融入我国优秀港航企业发展的成功案例,比如上海振华重工——我国知名港口机械制造企业,学习他们的专研精神、创新精神,他们在我国集装箱全自动化码头、港机设备的设计创新、建造等方面都在不遗余力地诠释着“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中国专利和中国标准”,与国家建设交通强国的目标以及实现中国工业4.0的转变精神相契合。因此,相关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为学生开展关于提升岗位技能和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专题报告,既能让学生提前了解未来的就业形势和需求,又能提升学生对于专业、职业的认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5    融入互联网时代,开创新时代多媒体教学新体验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效规避讲授型教学模式的弊端,在增加师生互动频率、攻克重难点知识等方面发挥着显著效果。相关课程备课过程中,运用中国航贸网、港口圈、航运界、航运交易公报、海运网、物流时代周刊、上海航运交易所、中国航运数据库等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搜集航运业的最新、最热资讯、案例等教学素材和资源,通过下载编辑成材料或微视频,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和微视频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和直观。

2.6    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完成理论与实际相融合

课程设置中引入4~8个课时,让学生到专业集装箱码头、航运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让码头现场操作人员为学生进一步讲解,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并配套一门集装箱进出口业务单证流程操作的上机模拟课程,预计1个学分、30个课时,通过引入专业学习软件增加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集装箱运输进出口单证进行实际操作的次数,通过填写各种进出口单证模拟各种集装箱运输中的角色流转程序,完成集装箱进出口业务流程,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7    创新课程考核方式,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打造集“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文献阅读和小组报告、期末考试”三位一体的课程考核方式,以及个人贡献与团队成绩相挂钩的考核方式,特别是课前8分钟演讲中的团队报告与个人贡献,以学生自由组队为原则,团队成员自主明确分工,通过讨论、查找资料、制作PPT和演讲等环节实现个人与团队的有效融合。

将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小组展示进行指标量化,并分为优秀、良好、 中等、合格、不合格 5 个等级,综合考评出学生个人的平时成绩。其中,课堂表现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态度及学习效果,由出勤情况、课堂互动、问答等组成;平时作业主要考核学生上课的效果,由课后作业组成;小组展示主要考核学生的文獻阅读情况,由学生课后查找的资料及阅读笔记构成。

3    创新型教学改革实践与反思

3.1    教学理念创新:新媒体、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引入多媒体视频、实景沙盘演示、AR体验、3D技术、互联网信息搜索与应用等各种新媒体技术及新型科技手段,增加学生在课堂的真实参与感、体验感,把课堂和学习归还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使学生学会学,减少对“教师”“教”的依赖,使学生更有兴趣学习相关内容,实现课堂真正意义上的“质”的提升,既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动力,也培育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2    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实时关注航运市场行情及行业发展动态,并引进教学内容中。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拓展了相关专业知识,有利于学生把握航运市场动态、掌握航运市场最前沿的行业资讯。课程第三章介绍集装箱船舶时,引入目前市场上最大型集装箱船的简介,进而引出船舶大型化对航运企业,特别是对港口码头企业的影响;课程第四章介绍集装箱码头的时候,针对最新、最热的行业动态——集装箱全自动化码头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与学生探讨20英尺集装箱自中国大陆出口到欧洲的运价可以从原来的1 200美元左右飙升为10 000~20 000美元的超高运价,解读航运业动态,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航运业在经济下行中没有倒退反而一派繁荣背后的根本原因……

课程要始终紧跟专业发展潮流,让学生时刻了解航运、港口、物流等领域的新资讯、新动态,做到时刻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对于专业、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通过课前演讲、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加强了学生文稿撰写、PPT 制作、上台演讲等综合能力。

3.3    教学方法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该课程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平台,丰富了教学实践形式,拓展了教学活动空间,推动了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把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学生双主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该课程让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到主动学习,真正还课给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新理念;引进多媒体、影音视频资料和3D立体体验等教学手段,使用沙盘实景演绎进行情景式教学体验,丰富学生的课堂知识和体验[2]。课堂教学以“导”为主、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保证学生研讨机会均等和观点表述自由,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学相长,在团队合作中达成团队共识,形成解决问题的应用性方案。最后课程应给予学生主动接触该行业、了解该行业、爱上该行业的机会,进而把握市场动态、拓展相关行业知识。

4    结    语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引发了如何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痛点”问题——“单向的听与学”问题,把这种“痛点”问题转变为在听、说、想等方面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起来、课堂效果好起来,大幅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热情,摒弃了“混”“背”的错误想法,形成了“勤”“活”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变厌学为乐学,改善师生关系。

课程教学创新前,仍存在课程更新难以同步、教学模式较为传统、知识结构偏于理论、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较为传统和单一等一系列问题[3]。通过确定课程教学目标、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打造课程思政体系、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打造新型教学模式,紧跟媒介融合潮流、引入现代化教学技术(AR体验技术、3D技術和实景沙盘演示技术等),创新课程考核方式、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了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环境创设和教学评价改革,提升了学生专业性、创新性、团队性、实践性等相关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创新永远在路上,为持续提升《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的教学质量,应当坚持不懈、砥砺前行、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 刘迪,王宇,齐昆.立德树人理念下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        2021(4):167-170.

[2] 吴小珍.集装箱运输课程三维一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9):189-192.

[3] 邵晓娴,陈丽芬.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航海教育研究,2014,31(2):76-79.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课程思政新媒体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