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2023-06-04钟建军
钟建军
摘 要: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达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目的,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和“增效”。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双减”政策关注的焦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设计科学、合理、高效的作业,帮助学生在轻松、高效的数学练习中巩固知识,发展数学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数学学科知识以概念和公式为主,晦涩难懂,传统的作业设计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既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无法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尤其是对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的统一作业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贯彻“双减”政策,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互动与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获取情况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角度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作业数量多,忽视学生的学习质量
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很多数学教师会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一些课后练习。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大多数教师更加关注作业的数量,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业数量过多不仅占用学生课后休息与娱乐的时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思维混乱的状态,大大降低了数学作业的价值。
(二)作业缺乏针对性,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都不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就不同,学习效果也会有所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忽视这一情况,布置统一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并没有充分理解课堂所学知识,统一的作业对他们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容易打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统一的作业则过于简单,难以起到检验学习成果和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客观地了解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差异化的作业,提升作业的实际价值。
(三)过分关注对错,忽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布置数学作业,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为教师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奠定基础,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更加关注学生作业的对错,这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思维发展受到限制。
二、“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一)坚持作业适度原则
什么是作业适度?就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贯彻“双减”的教育政策,保证作业的内容、形式、难度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致,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一般而言,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虽然有限,但是思维活跃度较高。因此,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适度的作业,通过作业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数学教学提供方向指引。
(二)坚持作业适量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作业内容较为烦杂,数量较多。这种作业一方面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厌烦心理,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转变。因此,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坚持适度的原则,还要坚持适量的原则,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发展数学综合能力。
三、“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
(一)减少作业数量,提升学习效率
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目标、不断积累知识、开阔自身眼界的过程。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适当的休息与放松,可以避免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从而在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后,笔者通常会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计算作业,让学生跟随家长去超市购物,并计算所购买东西的价格,以及找零。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数学算理转化为实际的生活常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针对性的作业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學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实现有针对性的提升。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精准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在学习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与提升,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对知识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他们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充分挖掘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实现数学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转化;对知识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布置自主探究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在抽象的推理、判断、分析与综合的过程中,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难度更大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三)借助小组探究,布置合作学习作业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程度有限,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长久积压,那么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使学生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作业,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这样的作业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享受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四)创新作业评价,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在小学阶段,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恰当的鼓励和表扬,并创新评价的方式与角度,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评价中实现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在评价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针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总之,“双减”政策的提出,对教师的数学教学与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科学、合理、适量的数学作业,帮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数学高阶思维能力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明霞.“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5):75-77.
[2]卢贤文.“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J].天津教育,2022(24):49-51.
[3]彭正宗.“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策略[J].天津教育,2022(10):71-73.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