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一年级学生地理学科读图能力的培养

2023-06-04叶霜洁

江西教育C 2023年5期
关键词:读图知识点学科

叶霜洁

摘   要:随着“新高考、新教材”的实施,高一年级的地理教材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材内容更加突出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读图能力作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培养高一年级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方法,旨在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读图能力   读图策略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图像中包含了大量的有效信息,高中地理学习离不开对图像的分析。高中地理新教材中也设立了“思考”栏目,要求学生随图思考、看图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读图或对图像内容做延伸思考,充分挖掘图中的有效信息。然而,结合往届高一学生的实际地理学习状况,读图能力一直是他们难以掌握的学习能力,也是教师一直想要突破的教学难点。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读图能力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重要意义

图像是地理学科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传递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载体。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一是可以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难度,让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描述简单化,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清晰地建构地理知识框架,提升思维能力。二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图片、图表和图像中包含的信息非常多,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能够优化枯燥的理论教学。三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随着“新高考、新教材”的实施,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受到重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考核也随之增加。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读图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高一年级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现状分析

初中地理课本中虽然有大量的图片来印证知识点,但由于地理不是主要学科,学生在学习中倾向于机械背诵书本中的知识点,导致图文脱节,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也就不够深刻。这样一来,高一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听不懂、跟不上、不想学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缺乏读图意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接触的图像很少,仅限于教材上的寥寥几幅。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一般都直接明了地将图中信息转化成文字信息,并没有正确引导学生读图、识图和判图,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读图意识。例如,在《疆域》一课的“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会简单地说:“大家看课本第二页的图,中国是不是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学生齐声给出了“是”的答案。这种课堂看起来很和谐,师生互动效果也很好,然而实际上这种简单的问答无法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是缺乏读图技巧。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在拿到图像类题目时,不知道如何处理,有的学生甚至会直接跳过配图。这种时候,学生出错的概率会增加,这又势必会导致他们无法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例如,在《地形与地势》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根据地形图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及三大平原所在的位置,并探索相应地形区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看似学生都答对了,然而他们并没有掌握读图技巧,这样既耗费时间,又效率不高,不利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是缺乏读图意愿。因为学生缺乏读图意识和读图技巧,所以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就无法获得成就感,一旦碰到复杂的、信息量较多的图,学生就会产生抗拒心理。即使学生能做到正确读图,也只是勉强能弄清楚图中的基本信息。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的“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北半球冬季)”就是一张学生不愿读的图,该图中包含了很多信息——洋流名称、性质、流向、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是高中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图。但在缺乏读图意识和读图技巧的情况下,学生无法有效、准确地完成图中信息的识别、获取、理解与运用,会觉得这个图很难看懂,读图的意愿自然就降低了。

三、高一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一是营造良好的班级读图氛围。高一年级学生入学后,还处在适应新环境的状态中,受班级氛围影响特别大。教师可以将高一地理教材中比较重要的图张贴在教室的显眼位置,如全球气候分布图、全球洋流分布图、地质年代表等,方便学生随时查看、随时记忆,也给学生传递出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营造良好的班级读图氛围。

二是提高学生的读图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读图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读图的顺序和流程:首先要掌握基本信息,如比例尺、图例、方向等;然后明确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及变化趋势等;最后分析图中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要培养学生“图不离手”的好习惯,引导学生积极从图中查找有效信息,促使他们将教材和地图册结合起来学习,锻炼学生图文结合的能力。

三是加强实践,促使学生掌握读图技巧。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图像中的信息進行判断、分析、概括等,掌握不同的读图方法。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将不同类型图像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归纳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读图的“套路”,把握读图的规则,这就相当于将杂乱、零散的信息进行了整理,发现其中内在的联系。同时,教师应引入专项知识点的突破训练,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概括出来的方法和技巧读图和解题,将读图技巧内化于心。例如,等值线的知识点是高中地理学科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等高线的知识,帮助学生归纳等值线的特征,并在等值线专项突破训练中进行巩固训练。

四是鼓励学生动手画图,弥补认知盲区。在学生掌握读图技巧之后,教师还要通过画图的方式,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地理知识,强化他们的记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世界洋流分布”的简图,在画图的过程中,学生会进一步理解洋流的成因、名称、意义及影响,发现记忆上和理解上的漏洞,找到知识的盲区。有的学生在记忆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时,只记住了厄加勒斯暖流及其位置,但在画“世界洋流分布”简图时,他们发现在马达加斯加岛的左右两侧分别还有两支暖流,左侧是莫桑比克暖流,右侧是马达加斯加暖流。画图过程就是巩固知识点的过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画图,帮助学生扫除知识盲点,提高学习效率。

五是加强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地理知识立体化、生活化、实用化。笔者所在的学校去年进行了维修改造,趁此机会,笔者与其他地理教师一起设计了一项进阶型实践作业:画出教学楼的平面示意图,并准确、清晰地标注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再画出学校周边图(简图),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评比。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咨询了学校的教职工,查阅了相关资料,积极性很高,既锻炼了交流的能力,又加深了对地图要素的理解,提升了地理学科实践能力。

总之,在高一年级的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将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方法营造良好的读图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最终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薛莲.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J].天津教育.2021,(26):44-46.

[2]郑璐.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91):142-144.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三中学)

猜你喜欢

读图知识点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