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023-06-04肖和清
肖和清
摘 要:“雙减”政策的目的在于压缩作业时间和数量,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当前教研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探究了“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期给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落实“双减”政策提供具体可行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度重视考试成绩的提高,课堂教学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从本质上而言,“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将学生从“成绩论”中解脱出来,确保教育能够服务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帮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课外辅导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新型教育环境中实现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双减”政策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出发,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习能力。
一、巧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双减”政策下,数学教师要想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就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特征,以及数学学科内容特点,巧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双减”政策落地和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赋能”。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添教学趣味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然而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并且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对数学学习感觉乏味、无趣,从而产生懈怠心理,甚至是抵触情绪。对此,数学教师应注重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创设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相关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大型购物商场场景,创设真实、形象、具体的生活化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密切联系生活,降低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知识是由抽象难懂的数字符号构成的,其运算原理十分烦琐,导致部分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可以密切联系生活,通过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的连接,引导学生从生活化的视角去理解数学知识,从而降低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的难度。例如,在教学“认识负数”相关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入超市盈利与亏损问题,帮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比如,当净收入大于成本时,也就是净收入减去成本是正数时,说明超市是盈利的;而当净收入小于成本时,也就是净收入减去成本是负数时,说明超市是亏损的。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概念,并学会在生活中正确运用负数,从而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作业管控,提高作业质量
优化作业设计是“双减”政策的核心要求之一,既是学生“减负”的关键,又是数学教学“提质”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数学教师应加强作业管控,不断提高作业质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数学作业设计。
(一)设计分层作业
数学作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显著的差异,因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也不同。因此,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数学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并设计针对性的数学分层作业,以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这种数学分层作业能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客观认识到自身数学学习的不足,为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巩固与复习活动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具体而言,在设计数学分层作业时,教师应摒弃传统“一刀切”的统一作业,采取“两做三层”的方式进行作业设计。其中,“两做”包含“必做”“选做”两种;而“三层”则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基础性、综合性、提高性三个层次的作业。其中,基础性作业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综合性作业是一些难度偏高且可以发掘学生潜力的综合变式习题;而提高性作业则是一些高难度的作业,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设计生活拓展性作业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到生活中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在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教师应注重生活拓展性作业的设计,以数学内容为抓手,选取相应的生活元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以植树问题为例,在设计复习巩固作业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排队这一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高效理解植树问题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设计调查研究性作业
调查研究性作业是数学学习和实践探究的结合,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知识的过程。这种作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以扇形统计图相关知识教学为例,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家庭各项支出的占比,并制作相应的扇形统计图。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要寻求父母的帮助,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家庭支出情况,还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了解父母的辛苦,进而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双减”政策的落地虽然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但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这意味着,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具体包括以下两种习惯:第一,要引导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的良好习惯。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第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首先,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在审题时,要看清数字、符号,并了解其含义;其次,引导学生养成在草稿纸上先书写、后计算的良好习惯;最后,引导学生养成自我检查习惯,在完成题目后,应再次核对数字、符号是否有误,确保计算准确无误,切实提高计算的准确度。
总之,“双减”政策符合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导向。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减负”“提质”“增效”,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促使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常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提质的策略[J].家长,2022(4):116-118.
[2]辛芳.“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J].宁夏教育,2022(3):45-46.
[3]李虹虹.“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减负增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第二课堂(D),2022(2):87-88.
[4]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8):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