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语用能力提升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探究

2023-06-04黄筠筠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长句语篇语境

黄筠筠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七大任务群之一,旨在联系现实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其阅读与交流水平。其中,“阅读”与“交流”是贯穿“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核心,也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紧扣“实用性”功能,创设真实的情境和驱动型任务,不断地让学生进行梳理与探究、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语用实践,全面提升其综合语文素养。基于此,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第五单元“抱负与使命”主题单元为例,从语篇特色、语义情境、语体表达、语用实践四个角度,感受实用文语言艺术和实用性功能,进而让学生进行真体验、真表达、真交流。

—、依据语篇特色,建构语言知识

统编版高中教材必修课程设计了“新闻传媒类”“知识读物类”“社会交往类”三大实用文单元,各有特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知“语篇”的特色,落实实用文核心知识,感知学习任务群的思想引领作用。

首先,整合单元内容,建构“语篇”概念。语篇是独立而完整地达成一定交际意图的语言单位。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学习中,以大单元学习主题为引领,引入语篇概念,可以实现阅读与鉴赏的衔接性和连贯性。比如,必修(下)第五单元人文主题为“抱负与使命”,选编了马克思、恩格斯、李斯、林觉民四人的作品,文体语言表达不一,兼具实用性和经典性。在教学中,笔者引入语篇概念,从文体、结构、语言、情感四个方面,对本单元四篇文本进行横向的梳理,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立体化语言知识。在梳理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都注重情理结合,语言端庄、浓烈;《谏逐客书》和《与妻书》作为实用文,情感表达注重轻重、场合、得体。基于此,教师因势利导地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语段,将其改写成情感相对浓烈的形式,进而辨析“实用性”文本的理性表达。

教师还要进一步统整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内外横纵联合,整合学习资源,进而强化语篇意识。比如,笔者采用“1+X”的阅读方式,丰富学生的语篇感知能力。具体为:感知“演说”能力,联读《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理解演讲词的情感性,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演说;学会“劝谏”之术,联读《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探讨公私兼顾的劝谏艺术,学会直曲劝谏方式;学会“纸短情长”的书信表达,联读《与妻书》《祭十二郎文》,探讨拳拳之心和款款深情,学会情真意切地书写家书。可见,建构“语篇”概念可以从语言层到形象层重构学习任务群教学内容,全面感知文本語言特色,提升语言的感知能力。

其次,依据单篇体式,培养“语言感知”。学习任务群是以“群”为学习单位,以大单元、大任务、大主题为主导。但是,单篇选文具有独特的体式和丰富的教学价值,为整体推进学习任务群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结合对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五单元文本的梳理不难发现,本单元文体形式丰富,融合了演讲稿、悼词、奏疏和书信,前后文本主题指向明确,旨在培养青年学生的伟大抱负和使命担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文定教,立足单篇语言特色,引导学生涵泳品鉴,读出体式的本味。以精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该篇文本语调庄重、哀而不伤,表达了恩格斯对伟大革命家马克思的沉重的悼念。笔者依据文本的语言表达上多用长句的特色,进行“长短句”的替换、修改、比较,进而破解出文本长句之“长”,体悟出演讲稿情感之“深”。具体为:找“长句”,阅读文本,找出文本中相关的长句,画出“主干”;换“断句”,请将自己所找出的长句转化为断句,前后朗读,表述“情感”;析“长句”,选择一句长句,从“修饰语”“联合成分”“句子结构”三个角度,说明长句特征;破“长句”,从演讲场景、演讲目的破解长句表达效果。可见,聚焦单篇文本体式,从语言形式到语言意蕴,开掘从结构到内容、从情感到主旨的深度文本解读,建构有效的语文核心知识。

由此,开展“实用类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师需要立足大单元特质,选取整合的融通点,聚焦单篇体式,优化学习内容,进而做到辨体识文、理性分析,全面有序地建构语言知识。

二、注重语境体验,建构阅读经验

语用的核心是话语存在的语言环境,即为“语境”。有效理解语境义,对理解文本的话语和整篇文本内涵有着很大的帮助。“实用类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词与词、句与句、篇与篇组合的时候,往往会受到社会、历史、文化等影响,进而形成独特的语境,表现出特定环境下的语义。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紧扣实用文的交际语境、社会文化语境、上下文语境等进行深度学习。

首先,注重现实交际语境,还原阅读现场。所谓的“交际语境”是指围绕特定话题或者问题,以一定的角色和口吻进行语篇建构,进而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活动。其中,写者角色、读者意识是交际语境的两大关键要素,也是实现实用文实用功能的关键。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抱负与使命”主题单元切合实际,巧用演讲稿、劝谏辞和书信等实用性文体,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同理心。其中,“作者(身份、地位、处境)”“读者(身份、地位)”“交际背景”“交际语体”“交际目的”是四大交际语境关注对象。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巧妙地切合这些交际语境的要素,关联任务,进行深度阅读体验。基于此,学生会发现: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根据一定的写作目的,有意识地关注自己与读者的身份,选择恰当的称呼语、敬辞等进行语言表达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紧扣每一篇作品的语言艺术,由表及里地进行语言分析。以《谏逐客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劝谏的背景、主体、对象、困境、目的等角度设计学习任务单,进而体悟优秀劝谏文的艺术。教师可以进一步设计真问题:李斯作为客卿,他为何不谈与自己身份对立的秦国贵族,做到避实就虚、隐私先公?李斯如何做到以私入公,消除秦王的警惕和戒备?李斯为了取得劝谏成功,又如何做到站在对方立场上陈述事实,做到扬私济公?

由此可见,“实用类阅读与交流”需要注重交际语境,关注“读者意识”和“写者身份”,真正地探究出作者表达的必要性和恰当性。

其次,注重历史文化语境,拓展阅读空间。所谓的“历史文化语境”是指作品特定的创作背景、写作动机、特定的场合等情境。实用文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具有文学作品的经典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还原历史文化语境,与作者展开对话,进而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比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两个文本中有许多专业性的术语,如“好人儿罗宾”“狡狯的精灵”“光荣的工兵”等,学生受到阅读经验的局限,往往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共产党宣言》中资产阶级对历史推动作用的探讨,还原文本的历史文化语境,进而厚植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之准确理解演讲者的爱憎倾向。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巧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观点,感知演讲稿表达的情理共融。具体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学校话剧社将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两篇文本为素材,还原两位伟人演讲的现场,现邀请你将文本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现代版演讲稿进行演说。

在演讲中,学生会发现: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文化背景,作者往往在情感处理上有一定的尺度差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表达了对马克思难以抑制的悼念,语言或是呼天抢地,或是冷静客观;《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的演讲思想深刻,语言或深沉或内敛或幽默。还原历史文化语境可以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时空距离,打破情感隔阂,进而深度地解读出作品深刻的文化哲思。

三、关注语体表达,实践交流的实用性

实用文注重依据一定的语境条件,选择与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得体”的表达。在“实用类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巧设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从阅读到写作、从写作到交流,真正实现思维的进阶。

首先,联系真实生活,创设真实的表达情境。“实用类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强调将知识运用到真实的生活之中,真正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其中,“情境性”和“实践性”是有效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因素。结合“抱负与使命”单元主题,教师需要结合现实生活,巧妙创设实用文“语体”表达的情境,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基于本单元主题和文本的针对性,联系“抗疫”的现实,创设了以下表达情境。

2020年新冠疫情大肆侵袭我们的健康时,我们身邊也涌现出了一群英雄。他们或是走在前线的医务工作者,或是勇于挑战的科研人员,或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无数的人用自己的一臂之力,为我们驱散了阴霾,撑起了蓝天,担起时代的使命。现在团市委举办“战疫,我们的使命”宣传主题活动,作为“振华中学”的学生,请你给自己所在社区的广大居民写一份书信(演讲稿、劝谏辞)。

该情境有效地联系了学生的生活,激发其表达动机,思考当下“我们的使命”。在完成此任务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读本单元四篇文本,梳理出各篇文本的语体表达特色,深刻理解不同时代下不同人物的“使命”之意,进而选取恰当的语体进行表达。

其次,开展语言交流的活动,生成语言实践的成果。“实用类阅读与交流”需要以学习情境为载体,以学习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会有效交流与沟通,真正提升其语用能力。比如“抱负与使命”单元,教师需要围绕主题,开展创意性读写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实用文语体表达,培养其使命担当和伟大抱负。具体为:以“抱负与使命”为题,选择恩格斯、马克思、李斯、林觉民四位中的一位,给他写一封书信并且编辑成集;学校举办“学伟人,勇担当”主题宣传活动,将在教学楼长廊上悬挂恩格斯、马克思、李斯、林觉民四人的画像以及名言,请选择一位为其配图、写推荐语。可见,以语言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学习成果呈现学习形态,可以多角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升“实用类阅读与交流”的探究能力。

总之,“实用类阅读与交流”需要紧扣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实践意识,激发其勇于表达的动力,真正地让阅读与交流切合生活所需、利于生活所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长句语篇语境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英语长句译法新探
——意群—动态对等法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长句变短句方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