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进中举》文本赏析

2023-06-04冯纯煦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吴敬梓科举考试

冯纯煦

内容摘要:《儒林外史》感而能谐,婉而多讽,作者吴敬梓用他精妙绝伦的讽刺笔法塑造了科举阴霾下的儒林众生相[1]。《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为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这部小说情节描写、人物刻画和社会现实映射最精妙绝伦的一段,笔者就这篇节选课文的讽刺艺术做一些解读。

关键词:《范进中举》 吴敬梓 科举考试 讽刺小说

鲁迅先生最早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了讽刺小说,这种类型的小说是通过描写某种环境,以及这一情境中出现的人物和发生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生活,揭露现实,针砭时弊。晚清时期,官场黑暗,对内压榨普通百姓,对外割地求和,这样畸形的政治与社会现状激怒了一批觉醒的文人,于是他们选择拿起笔杆,用辛辣,甚至夸张的笔触,去描绘他们眼中的现象,揭露现象之下的可笑现实,让我们看到当时的社会对人的可怕戕害。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是如此,用喜剧幽默的黑色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僵化科举下的扭曲仕林群像图。

一.以线性情节书写讽刺艺术

《范进中举》是非常传统的古典小说类型,并没有太复杂的故事线多线并行,只有以“范进中举”这次事件为线索的一条故事线,完全按照故事發展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开——从范进久而不中、借钱被骂,发展到中举喜极而疯、胡屠户打脸治疯,再到最后张乡绅来拜会送礼,整个故事有开端、有过渡、有高潮、也有结局,按自然顺序线状延伸,其中不同的情节具有不同的审美效果与作用,以其中几个情节为例:

1.范进集市卖鸡

范进按照母亲的吩咐去集市卖鸡这一情节粗略一看似乎和他中举没有一丝关联,但它却为范进后面的喜极而疯埋下了伏笔,我们可以看范进在面对邻居传来“捷报”时的两次状态——第一次,“范进道是哄他,只装听不见,低着头往前走”;第二次,“范进道‘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要卖这鸡去救命。为什么拿这话来混我?我又不同你顽,你自回去罢,莫误了我卖鸡”。这短短的几句话将范进反反复复考取功名十几年却一次都未曾成功过的麻木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从这几句话中看到范进因为长期落榜导致的失望以及羞愧却又怕别人嘲笑的微妙心理。也正是因为他不断地失败、习惯落榜、习惯被讥讽,才会在后文中看到“捷报”,那个自己朝思暮想几十年的“虚幻之物”真真切切出现在面前后,一瞬间喜极而疯。这个情节看似与文章主题不符,但实际却是为后文做铺垫的重要部分。

2.张乡绅拜会送礼

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范进,中心情节也是“范进的中举”,为什么作者还要大费周章专门描写张乡绅这个人物和他专程拜会送礼的情节?似乎这个情节删掉对文章完整性的影响也不大?

一方面,从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来看,这一情节可以算是中举后的另一小高潮,范进摇身一变成为了老爷,旁人的拜会送礼也算符合实际的生活场景;再者张乡绅也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同范进一样与科举考试联系紧密,由他来完成“拜会送礼”,不仅让读者感受到科举带给读书人的戕害,还能让戏剧冲突更加强烈。

另一方面,张乡绅这段情节也是为了烘托主要故事内容,早在张乡绅登场前,作者就借胡屠户之口对其进行了描述,第一次是范进借钱被骂,胡屠户道“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第二次是扇范进巴掌治疯后他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那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样貌”。这时候,作者就通过胡屠户的语言顺势将张乡绅这个人推了出来,既满足了读者的好奇,也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圆润,加快其发展。

二.以人物塑造展示讽刺艺术

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在小说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技巧娴熟的作家往往会在人物的各个细节出下功夫,淡笔描彩画,吴敬梓就选用了讽刺的手法将人物的细节放大、甚至夸张,以一种滑稽的描写方式来刻画人物。

在这篇文章中,吴敬梓不仅刻画了范进这一经典人物,更是塑造了许多经典的次要角色,包括胡屠户、张乡绅等。从他们每个人独特的语言和一些动作的细节描写上,我们就能很清晰地概括出每个人的人物形象,下面笔者就主要从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进行解读。

1.生动传神的语言

“称呼”在人物语言中很容易被忽视掉,而称呼展示的是这个人同对方的情感态度和关系的亲疏远近,反映的是双方之间关系的变化,有时候我们可以从称呼中窥探到该人物的性格特征、甚至是人品高低。因此吴敬梓在创作人物语言时,就巧妙地借助不同“称呼”将众人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变化展现了出来,例如我们能够从胡屠户对范进称呼的变化以及张乡绅对范进故作客套的叫法中,分析出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胡屠户是故事中除了范进的母亲和妻子之外与范进亲缘关系最近的人物,作为范进的岳父,在范进没有中举前,他喊自己女婿“现世宝”和“烂忠厚没用的人”,话里话外都是对范进的讽刺和蔑视,在他的认知里,范进中的一个小小秀才都不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而是靠他积德换来的,甚至还不如当屠户的他,这样的女婿想考取功名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人说梦。而当他得知范进真的中举,成为老爷后,态度直接180度大转变,对待范进从“现世宝”变成了“我的贤婿老爷”、从“不三不四”“尖嘴猴腮”变成了“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范进从始至终都是这个人,他们两人的亲属关系并未发生任何变化,变化的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因此胡屠户对他的称呼和态度就陡然改变了,但我们能从这些前后迥异的称呼中品出这位岳父对自己“老爷”女婿极尽谄媚之能事的奉承与讨好,概括中胡屠户趋炎附势的人物特征。

除了胡屠户,张乡绅的语言描写也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张乡绅三次对范进的称呼分别是“世先生”“世弟兄”与“至亲骨肉”,短短一次拜会,他就转换了三次对范进的称呼,将自己与范进的关系从同乡,拉拢到了同门,最后竟然亲切到同根。他真的与范进有着如此深厚的师门情谊吗?从他的话中,不难发现几个矛盾的点——既然同乡,又为何以前不来拜访?同门师兄弟竟然还需要先查看题名录才知道,种种迹象都表明,张乡绅并不是因为找到了范进这个同乡而惊喜,只是为了前来巴结讨好,信口雌黄却显得那样自然流畅,其阿谀奉承、虚伪奉承的个性跃然纸上。

在张乡绅的基础之上,我们再来看范进,他半生醉心功名,一朝中举喜极而疯。前期的范进穷困潦倒,面对岳父的说教与奚落,他没有能力反驳,只是唯唯诺诺“岳父见教的是”,岳父辱骂了自己的母亲,范进也不还口,可谓是怯懦麻木至极,在家倍受亲人的冷落,在外遭遇别人冷眼,这样的他在看到那仿佛是幻象的捷报会乐极而疯也是非常夸张但又写实的描写了。

后期中举的范进,在与张乡绅交谈时,面对张乡绅刻意讨好套近乎的客套话,他的回答也十分有深意——张乡绅说我们是同乡,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张乡绅说我们是同门,范进答“实在有愧,确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事实上二人从未见过面,对面这种虚情假意的假话,两人却能做到你一言我一语地侃侃而谈,作者仅用几句话,就将范进逢场作戏、圆滑虚伪的一面也展示给了我们。

2.见微知著的细节动作

吴敬梓在细节的刻画上也十分精妙,他摘取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典型细节,将其放大、夸张,以胡屠户和范进两人为例:

例如胡屠户说教范进后“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中的“横披”和“腆”将胡屠户那种自高自大、不可一世的姿态描写的生动形象;在知道了范进喜极而疯要他出手打脸治疯的时候,他“站在一旁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看到范进的衣裳皱了,“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我们从这些细节的动作描写中看到的是和之前全然不同的胡屠户,他小心翼翼地赶在女婿面前献殷勤、费力地讨好范进,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在张乡绅给了范进银子后,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地,把拳头舒过来……”“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一个“攥”字,生动地刻画出胡屠户的贪婪和表里不一,实际上他巴不得赶紧把银子收起来[2],表面上却还是大度、云淡风轻的样子,假惺惺地要把银子还给女婿,可是当范进再次推辞之后,他就立马露馅了,可见胡屠户表情之贪婪,收钱速度之快,一连串顺畅的动词完美地刻画出了胡屠户的贪得无厌与自私自利。

我们再来看看范进得知自己中举时的描写,“……说着,往后一交跌倒……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得水……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都向我们展示着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对范进自己而言,多年名落孙山,一朝考中功名,明明是天大的乐事,然而在外人看来“落汤鸡”一般的范进却形色疯魔,仿佛是个笑话。

三.以环境渲染讽刺

首先,《范进中举》的故事发生在科举制度逐渐走向僵化的明清时期,和隋唐的生机勃勃不同,此时的科举考试制度死板、内容晦涩、选拔黑幕,也不愿接受新潮思想与技术,固步自封,逐渐走向了没落。但这却是寒门学子踏入仕途地唯一途径,因此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无数学子依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寒窗苦读来改变自己贫困僚倒的命运[3]。为了达到自己入仕为官的目的,无数知识分子的身体与灵魂都被这个制度戕害着——他们变成了哭贡院的周进、变成了中举喜疯的范进、变成了步步劣变的匡超人……

其次,吴敬梓在《范进中举》课文中,通过塑造一系列群像,刻画他们彼此间的相处,描写出了一个“官本位”和“钱本位”的人际环境,当范进没中举,还是五十多岁的老童生时,他的岳父胡屠户是“……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于你这现世报穷鬼……不知累了我多少……”“不要失了你的时!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其他的村民虽然没写到,但我们能从后文范进中举后大家都赶来喝彩这里大胆推测之前其实根本无人在意范进,也许他们也会像胡屠户一样奚落、嘲笑范进十几年考场沉浮却一无所获;

但当范进中举后,情形瞬间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胡屠户是胆战心惊地抽了范进耳光,在他眼中自己的女婿一下就变得“才学又高,品貌又好”;众人则是“……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二报、三报到了,挤了一屋子的人,茅草棚地下都坐满了,邻居都来了,挤着看”“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好了,新贵人回来了……”、邻居们会在范进发疯上街时“派两个人跟定范老爷”;当范进跑掉了鞋子,“一个邻居早把那一只鞋寻了来,替他穿上”。就连那“天上的文曲星”张乡绅也“下凡”来拜访,左一个“世先生”,右一个“世弟兄”,最后成功攀上关系成为了“至亲骨肉”。

科举不中就是废人,一旦高中,就是众人眼中的“神仙”,这样的一个生存环境和人际交往,可以说就是科举桎梏下社会的缩影,吴敬梓将整个故事放在范进家里,实际上是以小见大,投射的整个社会。

四.以叙述方式讲述讽刺

1.叙述视角的转换。

传统的长篇小说多数采用全知视角进行创作,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上帝视角”,《儒林外史》也不例外,《范进中举》中,我们能够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故事的发生、把握故事中所有人物的所思所想所为。一方面这样的写作方式,能让给我们一次性了解到各种不同的人物,例如主人公范进、胡屠户、张乡绅、各个邻居等,视野开阔延展度大,我们能看到同一时刻多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例如范进发疯时另一边众人正在与胡屠户对话、胡屠户抽范进巴掌时,众人也有不同的表现……这样的创作方式让不同的人物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另一方面,上帝视角也能让作者全方位得描写人物与事件,并且能灵活转换他的描写视角——例如围绕本文的主要人物范进,作者用了范进集市卖鸡、中举而疯、打脸治疯等等正面直接描写的事件,但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的次要人物和侧面事件进行反衬和烘托,比如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变化、张乡绅对范进虚与委蛇的奉承,以及众邻居对范进一家前后态度的差异等,让读者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走进故事和人物。

其次,作者也会临时转换描写视角,例如胡屠户治疯时打了范进嘴巴,他“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得很了,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前面是对胡屠户言行的描述,从外部表现来塑造人物形象,最后几句就转成了胡屠户自己的心理描写,来诠释他心中对自己抽了“贤婿老爷”的惧怕,这样直接站在胡屠户视角的心理活动描写就更能展现其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个性。

2.叙述语言的黑色幽默。

《范进中举》的语言非常生活化,我们甚至可以从中读出一些令人捧腹的话语,比如“我女孩儿也吃些,……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過两三回哩!”、“……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罢么,胡老爹!你每日杀猪的营生,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或者你救好了女婿的病,阎王叙功,从地狱里把你提上第十七次层来”“你们不知道,得罪你们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等等,从这些令人发笑的话语中,我们看到的并不似温馨的画面,而是“官本位”和“钱本位”下冷漠的世情百态图。

一言以蔽之,吴敬梓将对比手法加以炉火纯青地运用,从环境、人物形象、情节这三个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仕林儒生百态图,讽刺意味鲜明而又浓烈。

参考文献

[1]李丹.解析《范进中举》中讽刺文学的艺术魅力[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2,10(02):54-56

[2]孙绍振.《范进中举》的双重喜剧性[J].语文学习,2007(12):48-51.

[3]杨茜.《儒林外史》与科举制度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4.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吴敬梓科举考试
吴敬梓暖足
20世纪以来吴敬梓诗文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科举考试答案解析
“科举考试”
吴敬梓是个败家子?
吴敬梓是个败家子?
单宝塔诗
中国科举考试“末班车”——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殿试二甲第二名林世焘之子林松年谈科举
科举考试的投考资格——从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第25题说起
中国科举考试与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