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滕肖澜小说平视视角下的平民情怀

2023-06-04毕金林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5期

毕金林

内容摘要:滕肖澜用平视的情怀视角和悲悯的平民意识,通过上海寻常的小院落里都市小人物的人生故事,抒写他们的爱情家庭观念、为人处世的生活境界和守信与人道的生存哲学。

关键词:滕肖澜 平视视角 平民情怀

滕肖澜以一个写者的善良和行者的襟怀,间离高邈的精英姿态,将视点贯注在上海的平民阶层,从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烟火里,从衣食住行家长里短的清欢里,钩沉他们的生活日常与生存欲望,展现了都市人生的时代情感与精神指向。

一.小院落大世情

滕肖澜出生在上海,长养在浦东的风雨与外婆的呵护里。一条悠长的弄堂、一座逼仄的天井院、形制各异的居室、和睦温情的邻里成了她生活时空的全部。滕肖澜的故事场景是浦东热闹的市井、普陀质朴的村落、青浦幽静的庭院,故事题材大多是一抹繁华的月光里都会情感的扰攘和落寞,一缕熹微的晨光下家庭生活的看顾与守望。她的小说“朴实却绝不粗糙,琐屑却绝不凌乱,小说中自有一种精致的韵味和超凡脱俗的情致。”[1]

1.爱情的超越

霍尔巴赫说过,利益是人类行动的一切动力。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上海的文化环境给都市平民的爱情注入了新质。其中不乏传统的终生相守和只如初见的美好相逢,更多的爱情故事是爱情背后太多世俗功利的现实考量。首先,爱情不在“爱”,爱情与“爱”无关。《大城小恋》中的苏以真暗恋大学同学杜原,但杜原一直没有给苏以真机会,使得苏以真对爱情充满惆怅。一次偶然的结识,一次自驾游的共同遇险开启了在川菜馆帮忙的刘言与高级白领苏以真似是而非的爱情故事。终因门当户对的古训和世俗眼光的审视,贫富的悬殊、学识的差异、社会地位的高地,让爱情的天平难以配衡,“爱情”夭折了,苏以真在新加坡与杜原结婚了。其次,爱情不在“情”,爱情与“情”无关。《姹紫嫣红开遍》中的项忆君,在遇到毛安之前相过两次亲:一个是银行的科长,一个是会计事务所的职员。毛项的“爱情”里,既有初恋的青涩与甜蜜,也有相见恨晚的煞有介事。终因这场情事是毛安为讨女朋友欢心而调制的一杯浪漫又凄美的鸡尾酒,结局自不必言说,一个有意无意的骗子与一个无意有意的傻子的一出粉墨人生的情感游戏、一段虐身虐心的剧本杀。再次,爱情不在“爱情”,爱情与“爱情”无关。《美哉人生》写的是守寡的孙老太和开包子铺的何老头的黄昏恋故事。故事中,有你情我愿的相依互助,也相携共度的衷心企望。只可惜桑榆黄昏的嘘问难以抵消迟暮人生的几许遗憾:儿子下岗、媳妇跳舞、孙子没人管;惆怅晚霞的顾盼難以释怀夕阳中的晚凉:不顺心的事就像秋天的头皮屑,落得身上白花花一片,抖干净了,稍过片刻,又落得都是。

2.家庭的守望

从感觉的爱情到现实的婚姻,完成了从精神到物质的递转。《城里的月光》写一对上海小夫妻陈也和李招娣平凡日子里的守望。贫贱夫妻百事哀,陈也曾阔步人生,有着入党、托福、做官、炒股、苏娜的诱惑等一系列失败的落寞,招娣有不孕、下岗、家人怂恿离婚的生活低潮,但他们依然守望着婚姻。精明打理中的市侩、吵吵闹闹中的庸俗、磕磕绊绊中的怨怼,但夫妻之间的体谅相携与相濡以沫,让他们既不快意于一别两宽的清风朗月,也不率性于浑浑噩噩的无理取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婚姻这个道场里,夫妻的相让就是禅机,各自的修炼是过好日子的必修课。于是,小餐馆的一个老鸭煲、一个芙蓉鸡片、一个三鲜锅巴、一个猪头肉、一斤黄酒、一听椰奶就是他们的幸福与满足。《正在害喜》写一对初孕小夫妻在凌乱的生活里对温馨的守望。刘俐的怀孕开始了全家人的重心转移,老公林津关心体贴而买买买:叶酸、玛特纳、奥聪、防辐射背心、钙片、《怀孕圣经》;公公婆婆嘘寒问暖,生怕怀孕的媳妇和未来的孙子受半点委屈:炖老母鸡、买车厘子、买瓜果蔬菜。新生命的孕育给全家带来了欢乐好希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无微不至,尽管凌乱不堪,但每个人都洋溢着快乐、沐浴着幸福。《爱会长大》写夫妻之间宽容的守望。董珍珠是个独生女,大学毕业当年就从家里偷走户口本与陈程结了婚。婚后,丈夫陈程包容董珍珠的任性和浑身上下每个细胞无时不在的“作”;乐享吵吵闹闹的日子里媳妇的“离婚”的唠叨;喜闻董珍珠“男人就像家里养的宠物狗,你对他好,他就整天人来疯,干脆狠狠饿个几顿,丢他一根肉骨头,他倒激动了,使劲朝你摇尾巴”的女人经。因为董珍珠常与尚青青吐槽丈夫陈程,尚青青竟然爱上了陈程,这让陈程与董珍珠的夫妻关系一下子紧张起来。董珍珠生气回了娘家,一番思量之后,董珍珠彻悟了陈程的不易和对自己的百般忍让,她原谅了丈夫,从一个任性的女孩成长为好女儿、好媳妇、好母亲。大道至简,夫妻之间应该原谅生活的不完美、宽容生活的不容易,因为婚姻本身就是一次人生的合作,是一场结伴而行的旅程,信任、付出与宽容是婚姻唯一的准则。

二.小故事大境界

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是指人做各种事的意义的整合,自然和功利是物质层面,道德和天地是至高之境界。滕肖澜的文学故事,关注的是城市平民形而下的世俗,着力刻画的是苦涩和无奈的生存境遇中可贵的人性品质:悲悯于独舞者的疲惫,温情于前行者的自律,在跌宕的有为人生中呈现善良,在悠然的无为俗世中许以诗意,用通透独处的完善自我和达观兼济的良知良能来拓展生命的厚度与宽度。

1.为人的善良

每个人都有独处的选择,都有属于自己内在渴求的欲望和不愿明示的内心需求。既然你生而为人,就要怀善念善心;既然日子要过下去,你就要行善言善行。《星空下跳舞的女人》写的是一份温暖的善念。在我与一位精致老妇人一次次邂逅中,从相遇到相知,我从老妇人身上感受到一个女性超然美好的生命存在。诸葛老太,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整洁的衣着投射出娴静优雅,沐浴在阳光里,像一幅画;她用自我的完善去面对命运中的沟壑,在平淡与知足里孕育温暖之光。让我们感悟到“为了深爱的人也要美丽活下去”的生存信念,因为她知道生活中无论你哭还是笑、无论你痛苦还是优雅,心存善念,必有善行;善念善行,天必佑之。《我是好人》写的是一份真诚的善心。江弘是个大学老师,性情木讷却为人谦和,他能忍让岳父母的嫌弃和学生杜美美的戏弄;谨小慎微却心怀善意,省吃俭用为身患白血病的毛毛治病。他期望妻子给他生个孩子,妻子却移情别恋;他希望替系主任写书能晋升副教授,但评上副教授的却不是他。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总会遇到泥沼,当你救不了别人的时候,至少保证自己不要陷进去;你不必去改变别人,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幸福;对自己最大的宽容,就是让自己开心,正如故事所言:等你长大了,别做好人,要做一个开心的人。

2.处世的温情

温情处世是一种智慧的生存之道,坦然地接受所遇的一切失去,在内心生成一种由衷的温情,用这份温情应对生活中种种无奈,收获一份从容与定力,从而走向达观与超然。《小么事》粗看是两对青年的爱情故事,又何尝不是一种达观的温情。滕肖澜通过爱情这个载体,让读者意会到人生的不同境遇。在现实的金钱和权力的伦理面前,命运就如同街头的流浪狗“小么事”一样卑微和无奈,当你无法掌控亦无力挣脱时,那就任由他去;分分合合的决绝与“再见亦是朋友”的生命流转相比更是小么事。因为人生不易,最紧要的是当下人眼前事;因为生活像是记忆枕,一指戳下去,一个洞,只几秒钟,便一点点鼓出来,充满了与之前完全没有异样的。不需要用时间来愈合,自己便是最好的疗伤师;因为人生如羁旅,我亦是行人,惆怅孤帆中只宜笑看淡月微云。正如福柯所说:“或许,一切哲学问题中最确定无疑的是现时代的问题,是此时此刻我们是什么的问题[2]。”《梦里的老鼠》写不弃的温情。杨艳原本出身于一个教师家庭,是个性格叛逆、乖张的小太妹,曾让父亲生气绝望。但杨艳并没有彻底堕落,嫁给了离异的带个孩子的中年男人吴大发,准备从头再来。不料吴大发下班途中意外撞上了电线杆成了植物人,婆婆不仅不帮忙反而抱怨杨艳没有照顾好丈夫,单位只用三千块将杨艳打发了,而杨艳只是一个宾馆里打扫厕所的清洁员。面对生活的突变,杨艳不怨天不尤人,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对丈夫不离不弃,对继女精心呵护,对生活充满信心,期待丈夫早一天醒来,盼望着家庭一天天好起来,岁月冷暖总有一些不离不弃的陪伴。《我的宝贝儿》写温情的互助。海老头六十来岁,在银行做保安,他有个痴痴憨憨的女儿海宝贝。海老头因为股市失利而精神崩溃神经失常。年届五十的高秀梅长相一般又没文化,嫁过三个男人却没给她留下一儿半女。做钟点工虽赚不了几个钱但能养活自己。高秀梅承担起照顾海老头和海宝贝父女的责任,服侍床前端水喂药,温情相伴以待流年。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互助,陪你熬过孤单,互相取暖和支撑。低谷时为你伸出援手,给予鼓励和安慰;在灰暗中值得你用心去感恩,用一生去珍惜。

三.小人物大情怀

三盅说过,凡书大悲悯写大情怀者,无不于唱尽沧桑声嘶处,擿一朵野花自珍。滕肖澜的作品不去刻意追问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而关注于人的生存处境以及生存中感性和生理层次上更为基本的人性内容[3]。她希望自己的作品是悲天悯人的,把普照的阳光撒入百姓度日的悲欢,把希望与乐观植入难如人意的生活现实,用守信和人道引领无奈的岁月坚韧地向前。

1.希望与乐观

卡夫卡认为生命的个体都是软弱的,在艰苦的岁月中,希望是生存的必须和动机、目标和寄托。乐观给予人生的是不息的阳光,守住乐观需要一份廓大坚韧的胸怀,因为它决定着一个人生命的状态,是个体对生命存在的追求与理解。《讨债》写本来殷实的老喻家突遭一场大火使得整个家庭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困境。女儿为了赚钱养家一天要打两份工,一向实在的妻子性情大变,竟然因为一点小事与人在阳台破口大骂。艰难和无奈、痛苦和辛酸几乎把一家人逼至绝境、甩出正常的生活轨道。一张五万元的欠条成了他们全家获得新生的希望,尽管每次讨债都无功而返;乐观给了他们生存的底气:老喻每次送女儿去家教时,都会高兴地用自行车载着女儿,女儿每次也都会开心地喂父亲糖块,在“借光借光”的话语中快乐地畅想着希望的未来。故事告诉人们:当一个人面对巨大的生存困境之时,除了眼前窘迫的现实之外,也许还会有另外的可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然后每顿饭都吃的好,坚守生生不息的希望,以便把生命置于阳光之中。

2.人道与守信

金钱是生存需要,也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尺度。《童话》是一个讨债的故事,也是一個关于人道的故事。故事以讨债为主线串起一个个小人物。智障的康小小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死于一场肇事者无违章的车祸。叔叔婶婶为钱就极力怂恿康小小去找陆总去要钱,陆总因为康小小的“熊猫血”能医治自己父亲的病,就把小小领回家好吃好喝地养着。后来,康小小从陆家跑了出来,叔婶又把他送到了陆总家。东野圭吾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康小小尽管智障但他善良人道,他之所以愿意回到陆总家是因为他想凑足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小毛头的手术费。故事的用意有两个:一是叔叔婶婶亲情绑架康小小获得金钱的行为是丑恶的,用邪恶来映衬善行以达到抑恶扬善、以善止恶;二是弘扬一种人道,康小小以独特的方式帮助朋友,用自己的付出不仅让他拥有更多的快乐,更感染温暖了这个世界。尽管这是小人物的平常之举,但它永恒、伟大到了极致。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你来我往》也是一个讨债的故事,但它更是一个关于守信的故事。故事很简单,葛大海下班时摩托车撞上电线杆当场死亡,他的妻子刘芳芳向丈夫的单位铁道局讨要15万赔偿,故事讲述的是刘芳芳这个弱女子守信的美德。刘芳芳是个下岗工人,靠丈夫的工资维系一家人的生活。丈夫没了,她一个人带着儿子葛小江,如果不去讨15万块钱,又要吃饭,又要付小孩学费,只能喝西北风。但平时的刘芳芳除了向丈夫讨点钱买衣服之外,从未向任何人讨过钱,就连父母也没有过。所以她只好硬着头皮去讨债。这个朴实的女性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这是对家庭的守信。其二是刘芳芳替丈夫资助王琴的守信。王琴住在郊区,母亲早已去世,父亲患尿毒症长年卧病在床,刘芳芳的丈夫葛大海生前曾答应王琴负责她学费,直到她考上大学。如今丈夫死了,刘芳芳又一个人带着孩子,从情从理她都可以不用再去管王琴的事,然而她毅然决然践行丈夫的承诺助养王琴。梭罗说过:“世间最人性的光辉,就是自然地将人类拥有的悲悯情怀释放在需要帮助的人或者动物身上,这是人性至高的光辉情节。”她不汲汲于贫富,不戚戚于悲喜,在生活的艰难里,用守信给这个平淡岁月中万物枯荣的沧桑人世以温暖,用羸弱之躯善良之举守住了人之为人的最后一道底线。

高下闲坐地,皆在图画里。“真诚的艺术所召唤的是社会中匿名的主题”[4],滕肖澜以上海平民阶层的风俗世情为内核,在平视的亲和中进行现实主义的文学观照,建构了都市书写的滕式范式,给当下的都市人生祭入了一缕浅浅的温情。

参考文献

[1]李欣然.《论滕肖澜的小说创作》[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5.

[2][法]米歇尔·福柯.《主体与权力》,汪民安编.《福柯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87).

[3]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307).

[4][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