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机电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刍论
2023-06-03叶青向小汉
叶青 向小汉
摘要:在高职院校机电类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机电类课程教学改革,培养新时代的机电人才。在高职院校机电类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时,教师应实事求是,创新思维,具有灵活性,并以身作则。在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机电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革新教育观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育方式,构建课程思政评估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电类课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顶层设计;教育观念;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4-0025-04
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GXGZJG 2021B191)
在素质教育与立德树人的教育战略目标下,“课程思政”成为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切入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应根据专业课教学内容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为社会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机电类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重点课程之一,需要紧随教育环境变革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培养具有政治觉悟、工匠精神、职业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机电人才。
一、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在本质上,课程思政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目标,强调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实现协同育人。也就是说,高校专业课程具有传授专业知识与渗透思政教育的双重功能,体现在教学顶层设计中时,要将思政教育作为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强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因此,教师应围绕课程思政目标,结合师德风范、政治导向、专业伦理、学习伦理、核心价值等内容开展课程设计,将以上内容有机纳入教学布局与课程安排,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专业素养与道德素养的双重提升。
二、高职院校机电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成效成为评价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快课程思政建设,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融合发展。以课程思政为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隐性的思政教育,可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2.推进机电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机电类课程中的融入,可以有效推动机电类课程教学改革。结合我国相关政策,在当前机电教材内容中添加有关思政目标的教学模块,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符合新时代环境下机电人才培养目标。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通过课程思政进行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比如在“现代工程制图”教学中设置课程教学目标与价值目标这两个目标体系,其中价值目标要求学生通过绘图技能训练培养敬业、专业、创新的工匠精神,养成严格遵守各项规定的习惯,形成责任意识。
3.培养新时代机电人才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实现育人与育才的统一结合,也就是说在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机电技术知识的同时,要加强思政教育,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独立、难以融合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机电类课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其中,结合学校性质与专业发展定位,构建覆盖面大、类型丰富的课程思政体系,深度挖掘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增长见识、塑造品格,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三、高职院校机电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原则
课程思政不需要系统化的德育活动,也不是每堂课都要机械地安排思政教育内容,而是结合机电类课程的特点与育人目标,深度挖掘德育元素,实现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机电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实事求是。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不能把专业课讲成思政课,让学生觉得不自然,更不能牵强附会。好的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二是创新思维。课程思政的教育成效与教师的创新思维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够系统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在备课阶段就有意识地系统梳理课程思政元素,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课程思政。三是灵活性。因为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及课程教育目标不同,所以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也要有所差异,教师需要灵活选择课程思政教育方法,如提问、讨论、扮演、辩论、课外阅读等方法。教师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时事新闻,加强课程思政与社会实际的结合,从而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四是以身作则。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需要突出实效性,教师要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不能知行不一。
四、高职院校机电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现状
从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出台,再到2022年《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颁发,课程思政被提出并形成了系统全面的目标指导策略,强调了新时代教育环境下课程思政在学科建设改革、育人目标实现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实现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具体要求。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应抓紧推行课程思政教育,研究如何结合机电类课程内容与目标,深度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并实现其与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自课程思政推行以来,高职院校对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但课程思政教育发展时间较短,缺少相应的参考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以致影响了教育效果。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观念不明确。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清楚,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目标偏离,忽略了教学结构与模式。部分教师认为专业课无法涉及思政教育,缺少鲜明的价值取向与典型的思政元素,自己只需要负责专业课教学即可,而思政教育是辅导员的责任,这一错误观念会影响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二是教师本身思政教育能力不足。由于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长期分离,部分专业课教师只具备专业知识,思政教育能力不足,难以深度挖掘机电类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融合不足,甚至有的教师生硬地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不但没能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目的,还影响了专业课教学效果。三是教学方法不灵活。部分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采用直接讲授的方法,在课本内容中画出思政元素要点,直接讲授给学生,这种枯燥呆板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高职院校机电类课程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
1.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学校定位与专业特点,建立机电类课程思政指标体系,形成课程思政“课程链”,第一、第二课堂联动,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还应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准则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并结合学校定位与机电类学科特点,提炼出课程思政指标要素,最终培养出具备“爱国、敬业、担当、精益和创新”特质的卓越机电专业人才。当前,高职院校机电类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拓展模块课程、公共任选课程等,这些课程模块的教育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都不同,因此课程思政开展模式与侧重点也应有所差异。高职院校需要基于各模块课程的思政目标,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确定机电类课程人才培养方向,形成全面系统的课程模块思政教育体系,确保课程思政教育真正做到重点突出。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是基础性知识,思政理论教育更加系统化,因此教师应当从整体角度分析思政要素,开展对思政定义与理论的教育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政意识,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树立课程思政理念。专业平台课程主要讲授基础专业机电知识,侧重对机电理论知识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方式,从专业理论中获取相应的工程伦理与素质教育,树立机电专业领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专业核心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机电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课程以理实一体化与实训为主,课程思政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机电知识对国家发展的必要性,并在实训课程中养成遵守相关机电操作流程的规则化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拓展模块课程主要介绍机电专业领域的先进知识,讲授机电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在机电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振兴祖国的伟大志向。公共任选课程主要是人文社科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从以上教学内容与目标来看,不同模块的机电课程的教育侧重点不同,所以课程思政重点也有所差异。这些模块课程共同组成了系统完整、覆盖面广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可以促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全面结合,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革新课程思政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引导教师正确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性因素。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教师存在思政教育意识不强、观念偏差等问题,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教育目标不清晰,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严重影响了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基于此,学校需要帮助教师更新課程思政教育观念,形成正确认知,树立科学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提升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第一,要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部分机电类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概念认知不准确,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发生偏离主题的现象,因此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想上的“破冰”非常关键。高职院校教育团队应组织机电专业教师参与有关课程思政的专题讲座和专业化培训,使其了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育方式和职能虽然不同,但功能归一,并以具体课程案例加深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改变重知识技能教学、轻思想价值引领的局面。第二,要帮助教师提高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理解程度。部分教师由于认知上的偏差,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教育效果不佳。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通过政策学习等方式引导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在完成教学育人目标中的必要性,指出课程思政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使教师乐意投身于机电类课程思政建设,积极进行机电类课程教育改革。
3.做好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高职院校机电类课程内容中蕴含着大量思政元素,由于课程教育目标与性质定位的不同,这些思政元素所体现的价值目标也有所差异。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分析提炼学术前沿案例、工程实际案例、“卡脖子”技术案例等专业相关案例,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领域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总体来说,机电类课程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大方向上。第一,引导职业规划,让学生掌握机电专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第二,增强民族认同,讲解我国机电领域前沿技术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三,培养工匠精神,对比西方国家机电生产领域的实际操作过程,倡导学生养成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工匠精神。第四,提高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开展实训操作课程和讲解机电工程中的实训规范等方式,规范学生的实际操作行为,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比如,在工匠精神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机电实训操作中的部分行为引出主题:机电接线讲究所有走线进线槽、露线横平竖直、美观易检测,但一些学生做事毛躁,走线乱七八糟,接着对比西方国家机电工程操作中所展现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在实训操作中以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养成严谨务实的机电专业思维。只有具备工匠精神,做事才能精益求精,达到极致和完美。
4.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方式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需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围绕思政教育侧重点,开发形式多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尽量采用微课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课程思政教育。高职院校机电类课程与国家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可以将人文精神、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等内容,作为情感目标融入教学总目标,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前沿科技发展,发挥课程思政的教育引领功能。比如,在教学“机床电气控制与PLC”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阐述我国PLC的发展历史及PLC在工业制造行业的实际运用情况,使学生了解到我国PLC起步晚、发展慢,存在大中型PLC研发制造落后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我们作为机电专业人员能够做些什么等,帮助学生树立发展我国自主品牌的意识,促使其在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更加努力,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识。
5.構建课程思政评估体系
为保证课程思政实施成效,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评估体系,检验课程思政教育成效。首先,应提高对课程思政评估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机电专业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实现与专业理论知识、实训操作教学评价的协同化和一体化发展。其次,在考核评价内容方面,应做到全面客观,根据机电专业教学实际内容,提炼思政元素,包括工程素养、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职业道德、人文精神、社会责任等,并将其纳入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最后,机电专业课程思政评估应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要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与知识掌握能力的基础上,将课程思政作为常规评估目标。对于能够进行量化处理的,要界定评价指标,比如确定实训操作中关于物料使用量的标准,用来评估学生的成本节约意识。对于无法开展量化评价的,比如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等,应以过程性考核来评价学生。同时,还要将最终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结合起来,以增强考核评估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的重点内容,高职院校机电类课程作为与国家发展命运息息相关的重要课程,需要加强课程思政的融入,构建形成符合机电类课程性质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成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机电类课程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实施能力,达成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于贝.课程思政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机电专业教学为例[J].天津教育,2021(28).
[2]郑宏亮,戴琨,董瑞佳,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02).
[3]涂琴.高职机电类专业《液压与气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J].液压与气动,2022(10).
[4]丁长涛,姚夏婷,陈伟.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思政特色育人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36).
[5]史玉立,刘天宋.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2022(03).
Discuss on the Integr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urses into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e Qing, Xiang Xiaohan
(Li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Guangxi Province, Liuzhou 545000, China)
Abstract: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into electromechanica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lectromechanical courses, and cultivate electromechanic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When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electromechanica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 should seek truth from facts, innovate in thinking, have flexibility, and set an exampl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electromechanica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necessary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top-level desig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e educational concepts, deeply explor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novate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build 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urs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vtue;top-leveldesign;educationalconcepts;evaluation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