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式教材理念在高职通识选修课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2023-06-03郝俊潇
郝俊潇
[摘 要] 法律思維与生活在课程的性质和定位上是一门线下通识类理论选修课,也是作为政治主干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补充和延伸而存在的。活页式教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其场景化的特点可以满足学生对沉浸式课堂的要求。在设计理念上,活页式教材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其灵活性的特点可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新挑战和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需要。通过将活页式教材理念融入法律思维与生活课程的教材设计、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中,可以更好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并为公共类理论课程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设计、课程考核等领域的改革探路。
[关 键 词] 选修课;课程改革;活页式教材;活页式教材理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038-04
法律思维与生活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法律思维并旨在提升其综合实践运用能力的线下通识类选修课。与必修类课程有稳定的学生受众不同,通识类选修课程的开设依赖于学生的自主选择,因而带有一定的“市场化”特点。同时,作为一门法律类的通识选修课程,丰富的网络普法资源和其他线下通识选修课程的开设与其构成直接或隐性的竞争关系。这些现状和特点决定了本课程在设置上要更加注重“在场”体验的营造,给予学生网络资源所无法给予的“沉浸式”学习体验。与此同时,教师要能够及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对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进行调整优化,形成鲜明的课程特色。
此外,从课程定位来看,法律思维与生活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补充和延伸。思想道德与法治是大学生的政治类理论必修课。在新修订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中,学生法治素质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教材指出:“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法治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法治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在该教材第六章第四节,对法治思维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内容进行了扼要的解读。但受制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的定位,有限的教学篇幅和学时难以完成这种思维的系统培养,而法律思维对于法治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开设法律思维与生活课,可以弥补这种不足。
那么,作为一门通识类的选修课程,如何营造体验感,增强课程吸引力?作为思政课的延伸,又如何超越理论类课程的局限,帮助学生提升实践应用能力?这一切都离不开对课程的系统改革。课程理念的创新则是支撑课程改革的深层驱动力。
当前,活页式教材被认为是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重要抓手,并被广泛应用于专业类课程中。虽然活页式教材的应用场景还没有扩展到理论类课程中去,但是活页式教材背后的理念却值得在通识类课程改革中进行尝试。基于此,本文探讨如何将活页式教材理念应用到法律思维与生活课程的改革中去,以期为相关课程实践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活页式教材理念的内涵及其特征
活页式教材理念来自活页式教材的兴起。2019 年底,教育部颁布了《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标志着我国职业院校教材建设进入了规范化发展的阶段。《办法》重点规范了职业院校教材的编写工作,其中提出要倡导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2]
活页式教材并不是新鲜事物,其发端于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活页式教材以活页夹、工作活页、便携式活页夹、活页书写板夹等为呈现形式,这不仅是对教材进行物理形态的改变,其核心则是对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阐释为重点”的传统职业教育理念的一种彻底转变。它把综合性的工作任务作为一个整体,将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扬弃单纯的理论讲解,换之以指导工作场景任务的操作“干货”,进而立足不同的发展任务和发展阶段分配场景任务,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和教育的目的。
这种有别于传统教材和课堂建构方式所依据的理念,即所谓的活页式教材理念。这种理念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它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突出情境性。在活页式教材中,以综合性的工作任务单安排教学内容是其重要特点。教学内容被区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间相互独立,通常对应某个具体、真实的工作场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便在仿真场景中推进工作任务。适应这种场景的活页式教材也常被称为学材。“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可以认为是学材,因为它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3]此时的活页式教材就类似于真实工作场景中可供参照的“说明书”。因此,在活页式教材设计理念中需要有模块化思维,注重情境化的工作模块设计,从而更好地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
第二,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活页式教材是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工具,其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工作。”[4]这也是教育部倡导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的目的所在。活页式教材的出现,使得教材在技能操作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作为学生的“说明书”,这是对传统教材编写理念的突破。它要求教材编写者不拘泥于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而是能“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5]去设计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教材设计理念的重心便从知识传授转向学生本位,以学生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为目标,从而更加关注学生的获得感和真实体验。
第三,它以活页为教材呈现载体,凸显灵活性。在工作任务场景中可拆分是活页式教材的基本要求。模块化的结构方便教材内容的灵活组合,因此,模块化的思维被引入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中。借鉴模块化的思维理念,活页教材的内容被设计成各个可拆分的独立单元,“单元的撤换和更新不会影响整体教材较为成熟的结构。”[6]因此,教材的灵活性得到提升。同时,由于各个模块可以完整组合在一起,所以教材的整体属性依然得到了保持,其整体性和教育性不会因为教材的可拆分而被割裂。
二、法律思维与生活课程改革的原因分析
厘清法律思维与生活课程改革的深层动因,是更好地理解活页式教材理念价值意蕴的前提和基础。从客观层面来看,新思想的提出、新政策的出台对本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客观上要求通过课程改革来更好地适应法律思维与生活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职业教育领域。随着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明确和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职业教育被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7]。同时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深化课程改革有助于实现学生培养质量的“提质培优”。2022年12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也强调要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质量为要、守正创新。为此,对法律思维与生活课程进行供给侧改革,探索与职业素养提升相一致、与职普融通相协调的课程内容,有利于更好地适应职教改革的相关要求。
第二,在法治建设领域。2020年11月,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正式提出。这一思想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提供了重要素材。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法律法规日益调整和完善,不断更新的社会生活实践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观念,为法律思维的培育和提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作为通识类的法律选修课,服务于法治教育工作大局、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是法律思维与生活课程的应有之义。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改革,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等新的教学内容和先进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进和完善学生的法治思维,也有利于大学生法治素养教学效果的提升。
从主观层面来看,积极通过理念转变来促进课程改革,是更好地适应法律思维与生活课程性质和定位、提升课程吸引力和获得感的必然要求。
法律思维与生活课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法治素养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但是,如果只是对相关内容的简单重复,就失去了本课程存在的价值。而作为理论类通识课程,若沿用思政课的教材体系和传统的讲授方法,则很难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这也是为何部分通识类理论选修课缺乏吸引力的原因。
应当指出,即使作为本课程“母体”来源的思政课,若固守理论宣讲和单纯说教的传统教学理念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课堂和教学的需要。理论阐释、偏重说教的传统教学理念与注重实践、强调应用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理念之间本就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
在专业课教育领域,为了改变学校职业教育和实际生产工作的脱节和冲突,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职业教育理念和方式进行解构和重整。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研究员在《关于职业教育的几点哲学反思》的文章中指出:“知识只有在结构化的情况下才能传递。行动体系以工作过程的方式重构知识,这是一个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学科知识,而是通过对学科体系的解构,在系统化的工作过程课程中予以重构。”[8]这是一种对于职业教育中知识的有序与无序问题的哲学反思。专业课程中活页式教材和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的兴起便是这种改革实践的表现形式,也是对这种哲学思考的一种积极回应。
因此,课程的改革和理念的创新都应顺应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服务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这一最终目标。所以,法律思维与生活课程的改革就要突破本课程性质和定位中可能存在的影响教学效果达成的局限,从而让这门课变得生动有趣,让思政理论课的价值真正在本课程中得到延伸,最终增进学生的获得感,让学生认可本课程。
三、活页式教材理念融入法律思维与生活课程改革的价值意蕴
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专业类实践课程是活页式教材的最佳应用场景。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工作任务单的形式创设与未来实际工作相似的任务场景正好符合这一目的。在此种情境下,活页式教材可以为工作任务单场景下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际应用能力提供支持。
法律思维与生活课可作为政治理论课等公共理论类课程的“探路者”,因此,在法律思维与生活课中贯彻活页式教育的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作为一门选修课,它也需要通过课程改革创新以迎合新时代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具体来说,将活页式教材理念融入法律思维与生活课程改革,可以为该课程带来如下改变。
(一)增强课程的真实感、情境性和实践应用性
活页式教材理念注重以完整、独立的工作任务单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场景。这种与真实工作场景相连接的设计理念可以讓课程更具真实感和情境性。法律思维与生活课程虽然属于法律类通识理论课,但是法学是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在社会生活的法律应用场景中,一般是以单个独立案件为载体来综合应用法律的。法律学科的这种性质特点使得法律思维与生活课程具备应用活页式教材理念的基础,通过将活页式教材理念应用于法律思维与生活课程改革中,即促进所学内容与法律思维真实应用场景对接,从而提升本课程的实践应用性。
(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获得感
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材是活页式教材理念的重要特点。在具体的工作任务场景中,一切教学的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能发展规律,以学生可以理解和应用为目标。将这种实践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应用于理论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须使用统编教材不同,作为法律思维与生活的主讲教师,在教材选用和编撰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通过将活页式教材理念融入法律思维与生活课程的教材、教法和考核改革中,创设模块化的仿真教学场景,辅之以问题、互动导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提升本选修课程在学生中的吸引力。
(三)实现教育性、灵活性和应用性相结合,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有利于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迁移和应用
活页式教材理念融入法律思维与生活课程,将有利于促进本课程教材结构、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价的改革与重塑,也有利于相关经验的迁移。首先,原先使用的理论型教材需要进行模块化重构,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新编写的教材内容编排将趋于分散化和模块化。其次,在具体教学设计上,由于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设计和编排将更加灵活和多样,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再次,改革后的教学评价可以根据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的考核项目,有利于实现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最后,由于法律思维与生活的性质和定位,活页式教材理念融入法律思维与生活课程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为思政课程在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价领域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四、法律思维与生活课程改革的实践进路
借鉴活页式教材理念及其特点,可以从教材设计、课程设计和课程考核三个方面对法律思维与生活课程进行改革。
第一,在教材设计层面。由于没有现成的法律通识类活页式教材,笔者根据之前选用的参考教材,自己编写了授课教材。为了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笔者依据教学要求和目标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重构,结合法学学科部门和学生关注的热点将课程分为日常生活编、常见犯罪编等不同的编目。每一编由若干个完整的教学案例组成,案例中包括权利义务分析和程序裁判等相关内容。同时,每个教学案例中设置有导言、课中任务和课后问题,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法律思维的训练。
第二,在课程设计层面。本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根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置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每堂课围绕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和主题展开讨论,同时通过主动报名、随机点名等方式选择学生代入案例主人公,在具体案件推进中分享自主探究后的感悟和观点。此外,课程内容中还单独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生带到真实的法庭中去模拟审判和参观学习。
第三,在课程考核层面。成绩构成主要由平时形成性成绩和期末认定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习通App成绩、课堂出勤与表现成绩和实践作业成绩三部分构成,共占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重在突出过程性考核,更加关注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具体来说,学习通App考核占总成绩的30%。其中,课程专题任务占10%,课堂投票、讨论占20%。课堂出勤与表现占总成绩30%。其中,签到考核及旷课次数惩罚规则在专题一关于法律规则的制定部分,由授课教师和学生模拟实体法律的制订规则共同协商确定,分数占比为20%。积极参与专题情境教学互动的学生,给予10%的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奖励。实践作业:占总成绩的10%,任务包括旁听庭审或观看指定庭审直播。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30%,根据所学内容,结合给定案例回答系列问题。
五、活页式教材理念在具体课堂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活页式教材理念应用于通识选修课还是比较新的尝试,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对于不同课程及授课教师而言,受制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在课程设计层面应用活页式教材理念相对易于实现。为此,笔者以法律思维与生活课中课程设计层面的一个教学案例为例,将活页式教材理念的融入过程展示如下:
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是法律思维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实现案件公正审理的基础。“因此事实对于法律很重要。在真实的司法过程中,事实的发现与描述是案件审判的前提。”[9]通过法律思维课的学习,我们需要让学生理解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不同,并进一步理解在法律世界中,追求的是法律事实而不是客观事实。
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法律事实的重难点,就需要教师讲解法律事实的特征、分类以及证据规则等相关内容。在活页式教材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把相关内容放在一个真实案件情境中,以“张玉环案”为载体。第一步,给定案例,提出问题。在课前,我们先让学生在学习通App观看张玉环案的相关视频资料,并提出问题:张玉环案中两名儿童死亡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第二步,代入情境,讨论案件。在课堂中,我们请同学分别代入张玉环、受害者家长、公诉人员,其他同学则担任观察员。大家在教师引导下依次讨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定别人有罪?”“张玉环案中我们知道的事实是什么?”“两名孩子的死亡与张玉环是否有关?”等问题,并在学习通App中进行互动。然后根据案件初审、再审,到被判无罪不同阶段的案件进展,讨论不同阶段认定的事实是什么?第三步,得出结论,课后反思。根据课堂讨论的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制约法律真实到客观真实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根据自身角色思考本案例给予个人的启示,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在本案例中,我们把法律事实这一抽象知识点设置在一个真实完整的案例中,在学生的自主参与下,通过三个步骤的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按照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推进案例,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学生从思辨到思迁,教师则从“给予者”转变为“激励者”。
六、结语
活页式教材是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其不同于传统教材的形式,背后是理念的创新与改变。这种源自于活页式教材的理念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能够从教材、课堂、考核等多个维度给职业院校传统课堂带来深刻改变。活页式教材的理念不仅适用于专业课程中,同样也适用于包括本课程在内的基础理论课和通识类选修课中。随着活页式教材的普及和推广,活页式教材理念将逐步得到认可,未来,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应用型课堂将会在职业院校中更多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10.
[2][6] 李政.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内涵、特征与编写策略[J].职教论坛,2020(4):21-26.
[3][5] 梁倍源.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与使用研究[J].轻工科技,2021,37(1):186-187,190.
[4]蔡跃,王偲,李静.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内涵、特征及开发要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1):88-91,96.
[7]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8]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几点哲学反思[J].教育與职业,2022(2):5-12.
[9]刘晗.想点大事:法律是种思维方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67.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