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自媒体媒介伦理失范问题及对策
2023-06-03黄诗涵
黄诗涵
摘 要: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迅速发展,成为了舆论引导、信息传播和公众快速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也带来了一些媒介伦理失范问题,产生了消极的社会影响。为减少自媒体的伦理失范现象,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新媒体发展环境,本文以自媒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并结合案例,探究了自媒体媒介伦理失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和表现,从媒体、受众、技术监管和法律法规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自媒体;媒介伦理;媒介失范;原因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3-0018-03
一、概 述
(一)背景
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迅速发展,成为了舆论引导、信息传播和公众快速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目前,自媒体行业具备门槛较低、入行较快、互动性较强以及操作简单等特征,能够较大地满足人们在“分享与传播中”渴望被他人关注的需求。但是,随着自媒体数量的不断增加,自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媒介伦理失范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比如,部分自媒体迫于“竞争生存”和“流量变现”的压力,逐渐以“蹭热点”“传播假新闻”“恶意揣测”等方式来吸引公众眼球,夺取公众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然而,“粉丝流量”“娱乐噱头”和“阅读量10万+”从来都不是自媒体人所该追逐的唯一目标。
(二)自媒体的兴起及产生的问题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提升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客户端成为了公众获取信息的首选,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操作简单的观看渠道,以及内容丰富且娱乐性强的自媒体,比如,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微博、小红书、抖音等。
如今,中国的自媒体正快速发展并逐步成熟,公众的碎片化阅读需求也随之增加。然而,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信息多样化,自媒体内容是由自媒体从业者自发决定的,具有“不固定性”,且行业并未出台统一的标准;另一方面,由于移动手机终端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人都可以是信息传播者,自媒体的入门门槛越来越低,导致滋生出了部分低俗、虚假的内容,公众通过自媒体获取到这些信息并形成碎片化记忆,真假难辨[1]。
(三)自媒体传播中的媒介伦理
媒介伦理是系统研究大众传媒应如何履行其职责,以及媒体从业者在其媒介行为中对“善与恶”“是与非”的认识与抉择的一种伦理观念。它包涵新闻职业道德共识以及价值观的规范和原则,强调的是媒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意识。
当商业和利润日益影响着新闻业时,巨大流量背后的利益吸引着每一位媒体从业者。部分媒体为追求流量有意无意地抛弃了媒介伦理规范,违背道德,用低俗内容、恶意炒作等手段吸引公众眼球。虽然注意力意味着流量,但是,一味追寻高阅读量和高点击量绝不能成为自媒体传播的出发点。
二、自媒体平台的媒介伦理失范问题
(一)主观立场难述客观事实
自媒体从业者所进行的相关创作,无论是选题角度、创作方法还是陈述手段都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很难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也不像主流媒体或专业新闻机构从业者那样,具有敏锐的新闻敏感度和良好的媒介素养。因此,选题往往借鉴主流媒体,作品内容也多是对主流媒体信息的整合与再“创作”,不仅带有较强的主观偏见,难以明确、清晰地陈述事件发展线索,也容易以偏概全,很难做到公正、客观和全面。
(二)虚假低俗信息充斥其中
“流量为王”的时代,有关注度、有热度就能让一个自媒体获取足够多的利益。因此,以讹传讹、哗众取宠等炒作行为成为了部分自媒体平台获取公众关注力、网络注意力资源的主要手段,导致虚假、低俗信息充斥其中。一方面,部分自媒体机构为提高文章的点击率,刻意制作“标题党”,甚至捏造新闻内容,导致虚假信息泛滥,严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另一方面,部分机构夸张媚俗,一些标题或封面打擦边球,这种低俗内容不仅误导了受众,也严重损害了互联网的健康文化氛围。
(三)媒介审判影响司法独立
互聯网时代,媒介赋予了受众更多的权利,目的是进一步满足受众日益强烈的多元需求,社会信息传播的重心也逐渐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使得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不再是单向传播关系,双方的地位逐渐达到平衡,甚至在某些事件中舆论的力量更加强大,产生了“媒介审判”现象。“媒介审判”指新闻媒体报道正在审理的案件时超越法律规定,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侵犯人权的现象。近年来,自媒体中的“媒介审判”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咪蒙”事件和“重庆坠江公交”事件,不仅影响了司法独立,侵犯了当事人的权利,也降低了“意见领袖”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自媒体的“媒介审判”被认为是对法院审判权和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权利的双重侵犯行为,因此,理应被杜绝。
三、自媒体传播中媒介伦理失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平台低门槛化和趋平民化
自媒体平台低门槛化和趋平民化、自媒体从业者媒介素养参差不齐、“把关人”缺失等均是自媒体媒介伦理失范问题产生的首要原因[2]。第一,自媒体的赋权使很多网民得以“加冕”获得流量,成为网络中类似意见领袖的“大V”,这种低门槛化导致自媒体从业者的新闻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第二,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让人们轻松发布言论,参与网络话题讨论,这种便捷化和趋平民化特性不仅使得一些不良信息快速进入了公众视野,也加速了谣言的传播。第三,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迅速,为防止不良信息误导公众,需要更严格、细致地审查和把关,而自媒体的“去中心化”虚化,弱化了把关人机制,导致舆论“沸水”影响社会稳定。
(二)受众群体极化
受众获取信息时往往需要经历两个过程,即选择信息和接收信息[3]。受众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来选择信息,这也是自媒体从业者在创作过程中为不断吸引受众,使用一些特殊手段增加曝光度和参与量的原因。一方面,自媒体平台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受众一旦开始关注自己认可的自媒体,会对其话语产生较强的信任感、依赖感和共鸣感;另一方面,受众会根据“事件热度”来筛选内容,比如“微博热搜”、微信“在看10万+”文章、抖音平台“热榜”,这些均是“群体极化”现象的表现。但是,“群体极化”一旦形成往往会引发“沉默螺旋效应”,导致受众所关注事件的热度不断上升,引发舆论热议,甚至产生“舆论审判”现象。
(三)后真相时代事实难辨真伪
“后真相”时代,成见在前,事实在后;情绪在前,客观在后;话语在前,真相在后;态度在前,认知在后[4]。当一个具有较大争议的公共事件发生时,公众普遍会情绪高涨,事件的传播速度越快,不确定性越大,公众的情绪宣泄也就越明显。部分自媒体就是利用公众的这一特性,加大对公共事件的个人解读,故意歪曲事实,引发公众激烈讨论,试图通过争议话题引起恐慌,侧面传递错误价值观。
(四)信息传播速度快、网络监管不及时
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任何人都能在网络社区中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生活。但是,信息传播速度快意味着信息传播变得相对自由化,也意味着公众能够行使更多的网络权利,从而加大了新媒体平台传播行为的监管难度;若平台网络监管不及时、相关从业人员疏忽会导致虚假、低俗信息泛滥,甚至出现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侵犯隐私权的事件。
四、自媒体媒介伦理失范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自媒体从业者需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首先,自媒体从业者要积极学习新闻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客观报道新闻事件。比如,通过阅读相关书籍、系统学习新闻专業课程来提高个人内在修养,使自己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其次,自媒体从业者要注重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媒介素养,将职业道德和专业主义精神贯穿于职业生涯中,并自觉学习网络平台规范,正确使用网络语言,根据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来进行创作。最后,自媒体从业者要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机遇,正向引导舆论,并坚持“内容为王”,用品质优良、画面精美且富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来吸引受众,获得关注。
(二)公众需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媒介素养
一方面,公众要加强自我修养,通过学校、培训机构或网络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与不法行为,不信谣,不传谣;另一方面,公众可以通过学习媒介素养课程或阅读相关书籍来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媒介使用能力、媒介解读能力以及媒介表现能力,理性辨别真假信息,不盲目跟风站队,保持头脑清醒,合理运用媒介资源。此外,社会也要认识到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大、中、小学教育中纳入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也可以成立专门的媒介素养培训机构,逐步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使他们自觉约束自身的网络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创新数字化技术加强网络监管
加强网络监管技术的创新,提升对用户身份系统的识别能力,有助于监测用户的信息发布、浏览、评论、转发行为,防止不法分子的随意窃取和“键盘侠”的肆意攻击,同时也有助于政府和媒体机构进行舆论引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网络谣言的滋生。因此,各监管机构要不断创新数字化技术,对各类平台进行安全监管,防止黑客攻击、盗取用户信息和账号,保证用户隐私,杜绝“人肉搜索”事件产生。此外,各自媒体平台内部也要加强对平台内容的监督管理,当一些虚假低俗信息出现时,要第一时间通过搜索引擎自动清理或屏蔽,防止恶意传播或谣言出现。
(四)健全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首先,自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及时性、开放性、自由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因此,政府应针对性地健全相关监管政策,监管部门或机构也要针对自媒体的特点来进行有效监管。其次,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在立法过程中需征集自媒体从业者和网民的建议,有效发挥自媒体的互动及反馈特性,构建良好的舆论空间和网络环境。最后,网络执法部门要恪守其职、提高警惕,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加强对现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不断完善监督机制。
五、结 语
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传播者和受众共同努力,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传播者要履行媒体责任,有效发挥自身的渠道优势;受众要履行自身权利,积极互动反馈,明辨真假信息。未来,对自媒体的研究还需从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共性角度入手,深入探析自媒体的概念、特点、传播方式和效果,同时,也应重视自媒体的媒介伦理失范问题,只有集合政府、自媒体平台、网民多方之力,才能有效解决自媒体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矛盾。
参考文献:
[1] 金梦.自媒体传播中的伦理问题研究类别[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2] 焦阳.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伦理问题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5.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 李良荣.袁鸣徽.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J].新闻大学,2017.
[责任编辑: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