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耦合协调视角下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研究

2023-06-03林艳丽靳宝玲原紫雯

辽宁经济 2023年3期
关键词:时空特征耦合协调度收敛性

林艳丽 靳宝玲 原紫雯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构建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测算了东北地区各省高质量发展指数,识别了各省发展短板,量化分析了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和收敛性。研究发现,第一,在高质量发展指数方面,东北三省的协调发展指数>共享发展指数>创新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开放发展指数,开放发展是限制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二,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耦合协调等级由中度失调阶段进入轻度失阶段;按耦合协调度均值大小依次为辽宁>吉林>黑龙江,辽宁发展优势明显。第三,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σ收敛、β条件收敛和空间β条件收敛特征,耦合协调度低的省份比耦合协调度高的省份发展更快,存在追赶效应,各省最终收敛于稳态水平。本文为促进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推进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量化支撑和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时空特征;收敛性

注: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8YJA79003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双碳目标下东北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N2224003-05)资助。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阶段加快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选择。东北地区以重工业和农业为经济支柱,面临着GDP增长缓慢、环境污染和老龄化等问题,实现“双碳”目标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应加快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为了有效地推动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提升各方面的良性互动水平,有必要在耦合协调视角下对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从时空维度刻画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演进格局及收敛性特征。本文有助于客观认知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各方面的协同发展水平,为推动东北地区及各省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演进提供借鉴思路,对新发展格局下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现阶段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测度及实现路径。学者们分别从社会主要矛盾、供给需求和投入产出、新发展理念及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界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也仍处于探索阶段,并存在地区范畴、衡量标准及指标选取上的差异。其中单一指标普遍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贡献率、人均GDP和福利生态强度进行度量。多指标维度则大多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不同层面(如产业层面和区域层面)的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在实践方面,学者们集中于分析中国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原因及面临的挑战。

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及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学者主要存在如下观点:一是通过产业升级寻求高质量发展;二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通过完善体制机制,破除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来实现高质量发展;四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五是提高效率变革加快高质量发展。关于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集中于参与主体协同、区域协同、不同系统(如经济系统、环境系统或创新系统)间的协同和政策协同等。参与主体的协同涉及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市场主体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相互配合;区域协同涉及不同省域间、不同城市间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或拉动效应;不同系统间的协同涉及高质量发展分别与城镇化、企业创新、绿色发展和其他产业结构因素间的协同;政策协同涉及不同经济政策间的协同、经济政策与减排政策的协同、不同减排政策间的协同等。此外,还有学者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同方面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議。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已有研究构建了丰富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在“双碳”目标提出后,基于高质量发展新内涵的诠释将碳减排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现有研究从全国层面对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缺少对某一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研究。

针对已有文献的不足,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在指标构建上,将能源结构、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等碳减排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应进一步推进低碳高质量发展,但是该内涵在已有指标体系中并未体现。第二,重视东北地区各省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短板问题,分析不同维度的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探索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演进特征和收敛性,提出提升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二、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一)指标选取

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本文构建了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体系,如表1所示。

(二)模型构建

1.耦合协调度模型

本文对2003—2020年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和黑龙江)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和各省统计年鉴,并以2000年为基期进行折算。碳排放根据IPCC方法计算(由于篇幅所限,相关数据可从作者处获取)。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不同数量级和量纲的影响,如公式(1)、公式(2)所示。

(2)β收敛模型。β收敛模型包括绝对β收敛模型和条件β收敛模型,如公式(13)和公式(14)所示。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验证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收敛特征,如公式(15)所示。

ORit和ORit+1分别代表第i个省份在t和t+1时期的耦合协调度;α为常数项,εi为空间个体固定效应,ηt为时间固定效应,λit为误差项。θ和ρ分别为空间滞后系数和空间外溢系数;Wij表示空间权重;Xit为影响耦合协调度收敛的控制变量。β为收敛系数,在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情况下,若β<0,说明耦合协调度收敛,反之发散。

三、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演进特征分析

(一)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分析

1.辽宁省发展指数分析

2003—2020年辽宁省五大维度的发展指数如图1所示。辽宁省五大维度的发展指数中协调发展指数处于领先低位。共享发展指数总体保持上升态势,但在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共享发展指数有所下降。辽宁省创新发展指数曲线整体呈“N”型结构,这是由于“十一五”以来,辽宁省的科技发展进入重要的跃升期,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均有所提升,2019年创新发展指数达到峰值0.234,但在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又有所下降。由于环境治理与环境污染、碳排放控制的相互作用,辽宁省绿色发展指数曲线在2003—2019年波动幅度较小,基本处于平稳状态,仅在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企业关停,绿色发展指数明显上升。2014年3月、2017年11月辽宁省分别出台了《辽宁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但政府环境规制对辽宁省绿色发展的作用有待加强。通过政府政策的实施来實现辽宁省低碳、低耗、低污染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辽宁省开放发展指数曲线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只在2015年受中美关系影响和2020年受疫情影响显著下降。辽宁省应抓住沿海经济带这一有利的开放发展条件,积极提升自身开放发展程度,为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2.吉林省发展指数分析

2003—2020年吉林省五大维度的发展指数如图2所示。吉林省五大维度的发展指数中协调发展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较小。共享发展指数总体上升态势明显,说明吉林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教育医疗等民生投入等对共享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创新发展指数曲线在2015—2020年呈“N”型结构,指数起伏幅度较大,并从2018年的0.168降为2019年的0.107。吉林省绿色发展指数曲线在2003—2018年波动幅度较小,基本处于平稳状态,但在2019—2020年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吉林省绿色发展能力有所提升。2003—2014年吉林省开放发展指数曲线变化幅度较小,在2015—2019年出现明显下降趋势。2020年开放发展指数回升,开放发展水平有所提升。近年来吉林省人口流失严重,人口数逐年下降,导致吉林省人均GDP增长缓慢,低于全国人均GDP,对吉林省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产生影响。

3.黑龙江省发展指数分析

2003—2020年黑龙江省五大维度的发展指数如图3所示。黑龙江省的协调发展指数介于0.336—0.384之间,总体波动幅度不大。共享发展指数总体呈现稳定上升态势,并从2003年的0.064增长到2020年的0.257,这表明黑龙江省共享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共享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创新发展指数在2017年达到峰值,这可能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增加有关。绿色发展指数曲线整体波动幅度不大,稳定在0.072—0.099之间,这表明黑龙江省绿色发展存在短板,绿色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开放发展指数在2015年受中美关系影响达到低值0.029,2003—2014年、2015—2019年逐年缓慢增长,但整体波动幅度不大。2020年受疫情影响开放发展指数达到最低值0.024。黑龙江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化石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能源结构过于单一,未能实现多元化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是限制黑龙江省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演进的主要问题。

(二)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演进特征

1.东北各省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演进特征

表2展示了2003—2020年东北地区及各省耦合协调度等级及数值的演进趋势。从耦合协调度的等级来看,东北地区在“十五”中后期(2003—2005年)处于中度失调阶段,“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进入了轻度失调阶段,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提升。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其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04年国家提出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12年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着重强调以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区域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提升东北地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耦合协调度的数值来看,东北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并介于0.299—0.371之间。“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和《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总体而言,在研究期间,东北地区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高质量发展系统处于失调状态。

自2003年以来,东北地区各省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变化呈现以下特征:第一,辽宁省耦合协调发展状态优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2003—2019年,辽宁省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0.330上升到2019年的0.416,年均增长率为1.253%,仅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现下降。耦合协调发展等级由轻度失调转向濒临失调。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处于中度失调转向轻度失调阶段。吉林省的耦合协调度从2003年的0.292上升至2020年的0.391,黑龙江省耦合协调度从2003年的0.275增加到2020年的0.326。第二,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说明各省高质量发展不同维度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能力较低。可能原因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以高能耗和高排放的制造业发展为主,发展模式落后和污染严重等问题限制着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各维度的协同演进。

2.东北各省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收敛性研究

(1)σ收敛结果分析。本文对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σ收敛检验,如图4所示。2003—2018年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σ系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表明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典型的σ收敛。2019—2020年受全球新冠病毒感染影响,耦合协调度的σ系数呈现上升趋势,不存在σ收敛特征。

(2)β收敛结果分析。为了深入分析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收敛性特征,本文进行了绝对β收敛检验和条件β收敛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在β绝对收敛检验中,估计系数β为正,说明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不存在绝对β收敛特征。条件β收敛的检验结果显示估计系数β显著为负,耦合协调度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说明在考虑产业结构合理化(SN)、产业结构高级化(SA)、市场化进程(MA)以及政府影响力(GI)等社会经济因素后,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向稳态水平收敛,收敛速度为0.0372。在加入控制变量之后,条件β收敛分析模型的R2显著上升,说明控制变量的选取科学有效。

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第一,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单一,转型面临较多困难。地区发展过度依赖高耗能资源,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第二,市场化程度不高,高质量发展缺少内生动力。第三,“双碳”目标提出后,东北地区未形成碳交易市场与相关体系。在缺少政府和相关法律政策的支持和指引的情况下,一些低碳减排措施往往面临无法可依的困境。表3的β条件收敛结果可以看出,从经济意义上来看,影响因素对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市场化进程对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協调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市场化进程能够有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向高值收敛。政府影响力对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耦合协调发展视角下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演进应以产业结构、市场化和政府影响为着力点,推动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

空间β收敛结果分析。本文利用SDM模型对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空间β绝对收敛特征和空间β条件收敛特征进行检验。如表3所示,在考虑空间效应后,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不存在空间β绝对收敛,但存在空间条件β收敛特征。SDM模型的β系数显著为负,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市场化进程显著为正。政府影响力显著为负,说明单纯增加一般预算支出可能会促进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向低值收敛。政府一方面要遏制高碳高排放的旧动能,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应推动东北地区发展绿色金融,培育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激发绿色低碳的新动能。对此可利用以数字化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加速东北地区低碳经济转型升级,并通过发展绿色低碳环保循环经济,延长循环经济产业链,将一些工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的可再生、再利用,通过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东北地区企业发展新格局。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构建纳入碳减排要素的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研究结论:

第一,辽宁、吉林和黑龙江高质量发展五大维度中协调发展指数最高,开放发展是限制东北地区各省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二,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等级较低,耦合协调度的数值增加趋势稳定。在空间上,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辽宁—吉林—黑龙江递减的分布格局。第三,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σ收敛特征,但不存在一般β收敛特征。在控制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市场化进程以及政府影响力因素后,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β条件收敛特征和空间β条件收敛特征。

基于此,本文分别从高质量发展的五个维度,提出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一,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资源,提升能源效率。重工业部门仍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能源消耗部门,也是碳排放的主要部门。优化偏重工业的产业结构是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第二,优化营商环境,为创新项目和低碳技术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增强东北地区的市场活力和竞争力。充分利用辽宁沿海地区地理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一方面可以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低碳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加强国际低碳经济合作;另一方面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倒逼机制引领企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提高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三,目前全国有9个地方碳市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7个试点碳市场,以及非试点地区的福建、四川碳市场。沈阳作为辽宁省和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在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双碳”目标提出后,为了提高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可在辽宁建立碳汇交易市场,同时在沈阳建立碳排放先行试验区。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时空特征耦合协调度收敛性
Lp-混合阵列的Lr收敛性
END随机变量序列Sung型加权和的矩完全收敛性
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基于数字足迹的自驾车旅游客流时空特征研究
省内流动人口时空特征及其城镇化效应研究
山东省县域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行为ND随机变量阵列加权和的完全收敛性
松弛型二级多分裂法的上松弛收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