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3-06-03崔文法卢金阳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高中政治

崔文法 卢金阳

摘 要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是增强高中政治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政治认同、增强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新人的使命感的必然要求。以高中政治课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为例,从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自信等三个着力点入手,与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进行具象化融入。在具体融入中,要善于把握融入的“四度”,即深度上要学精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效度上要有效把握衔接的形式与内容;精度上要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温度上要善用社会大课堂让思政小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 高中政治  党的二十大精神  政治认同  思政小课堂

引用格式 崔文法,卢金阳.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3(16):41-44.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1]高中政治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内容上有着紧密的关联。高中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更要根据教材内容构建衔接点,区分高中与其他学段教学的异同点,带领学生深入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1.增强高中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体系严整、逻辑严密,是指导党和国家伟大事业向前推进的纲领性文献,同时也是高中思政课教学最鲜活的素材,是每一位高中生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华,将其充分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要举措。从教学的整体安排来看,教师能够结合时代话题阐述和剖析教材内容,提升针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论知识教授的过程中所表达的教学话语体系的时代感。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为教学过程中打磨理论厚度与深度予以关键支撑,使教学内容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串联的特点,促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2],构建有效促进学生夯实理论知识、增强思想与行为认同的课程框架和教学体系。从教学的基本内容来看,整体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理论深度、思想高度和视野广度,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相关课程内容经过系统性、针对性安排,运用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达到增强高中政治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效果。

2.增强学生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政治认同

高中阶段的思政课作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小学和初中阶段,教学内容更为丰富,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外,还要增强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认同。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丰富、框架清晰、思想深邃,鲜明指出了时代主题,分别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做出了明确的部署和安排,同时也赋予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深层次的时代内涵。通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深刻解读,将其中彰显的时代精神、阐述的理论成果、谋划的方针任务等方面内容作为工作指南与价值引领,能够明确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时代要求,把握政治课育人目标,以此增强学生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政治认同。及时有效地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到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头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

3.增强学生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新人的使命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明确要求,更进一步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作用。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想观念必须在正确的引导下与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及价值取向相统一,将自身发展的目标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看齐。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和思想引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能够运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使其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学生将推进新时代伟大征程的总体纲领作为积极思考人生发展方向的思想指针;以党的百年伟业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励和鼓舞学生始终保持努力奋进、拼搏进取的昂扬斗志以及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的决心与勇气。使学生在思想上始终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在行动上紧紧跟随党旗所指,以担当奉献的无我情怀,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成为实现伟大事业宏伟蓝图的栋梁之材。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三个着力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时代主题以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4]等重要论述的理论精华与价值意蕴,对高中政治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的整体教学目标的构建,以及其中哲学和文化两部分内容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从围绕时代主题构建教学话语体系、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文化自信三个方面入手,构建科学完备的教学体系,提升高中政治课的育人效果。

1.以时代主题为着力点,深刻理解时代赋予高中生的使命和担当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5]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宗明义提出了时代主题,为党和国家事业在当下与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思政课教师使命担当的角度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时代主题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教育教学的新要求,赋予其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培根铸魂”使命和担当。思政课教师要在思想上与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保持高度一致,深刻認识到党和国家交予的艰巨历史任务,才能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角度来看,高中政治课应将时代主题与学生工作生活学习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踊跃加入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来。因此,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阐明的时代主题构建的教学话语体系,为思政课教师创新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供了支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凝练时代主题中的理论精华,将理论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做到贴合实际、紧跟时代、贴近学生,将理论讲深、讲透、讲活。在突出教材内容厚度的基础上,深挖表现出课本知识的时代内涵,深刻揭示教学内容所遵循的历史逻辑,使学生在吸收课本知识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从而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切实完成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时代使命。

2.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着力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精髓作为丰富教学内容的核心元素,运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表达手法,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锻炼辩证思维能力,正确认识事物、看待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履行好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深刻阐述,对于高中政治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讲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提供了增强育人实效的关键着力点。一是对教材开篇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样的哲学”这一问题,以及后续部分所阐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基本特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等方面内容的核心思想和理论观点进行了高度概括和集中阐述,提升了教学话语的时代高度。二是为讲授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与基本原理等方面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明晰认识、实践、真理三者的关系,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明确了最根本的育人导向,明晰了基本要求,提升了理论高度。三是增强了教材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内容的理论厚度。为教育学生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集体主义观念不断创造个人价值,增添了深刻的理论内涵。四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精华,为课程教学坚持系统观念,保证授课内容的整体性,引导学生形成系统性思维,提高其面对复杂现实的思想认知,科学规划学习目标提供了思维引领。

3.以坚定文化自信为着力点,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其中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教师把握高中政治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的教学连贯性和流畅度,针对教材中不同内容实现教学话语的有效衔接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启发。这一关键论述作为串联教材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自信两方面内容的衔接纽带,增强了教师在讲授整本教材内容过程中的系统性把握,从而避免学生从前面两个单元的马克思主哲学部分直接来到第三单元的文化方面内容进行学习而产生对课本知识的割裂感和跳跃感。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具体内容和重要表述,对高中政治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这一单元的教学也提出了时代要求。实现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此单元的课堂教学作为引导高中生深入了解并充分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结合,丰富文化内涵,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始终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其中,为此单元课程整体的育人格局提升了目标高度和思维广度,丰富了课程内容中的教学素材。教师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方面的思想精髓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充分吸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精华,明确价值判断,滋养精神世界,促进身体和心灵共同成长,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以实际行动不断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攀升,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1.融入的深度:学精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学精悟透是根本前提。首先,高中思政课教师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教学工作充能,为提高思政课的育人实效赋能。通过精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逐字逐句对其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文化等相关内容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刻理解与剖析,做到始终能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与课本的知识点相结合,灵活多样地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课堂、入教材。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组织开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的教师研讨,为教师队伍边研边学,深化思想认识,促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创造备课场域和交流空间,使思政课教师能够在互动沟通、学习研討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途径。在自身提高、集体创新的基础上,教师还要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共同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教学相长,及时回应学生的关切。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用具象化的表述方式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刻烙印,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相结合筑牢基础,充分做好课堂教学实践的铺垫,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兴趣度,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思想意识的提高。

2.融入的效度:有效把握衔接的形式与内容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要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构建合理、有效、多样、灵活的衔接点,避免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生搬硬套进入教材内容当中。因此,要有效把握高中政治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相融合的契合度,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关键论述作为创建衔接点的依据。有机引入是实现有效衔接的前提,例如,对于课本第一单元中“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章节内容的讲授,可以运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以此为课堂教学奠定总基调,升华课本知识中的理论意义,进一步为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作用,阐明马克思主义是怎样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还要坚持问题导向,“真正引导学生以格物致知的精神由小见大、逐层递进地感悟二十大精神的真理力量,内化其精神品质、外化其实践要求”[6]。在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教材各部分内容契合度的基础上,也要找准融入节奏,把握融入时机,使衔接重点层层递进。再结合师生之间通过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产生的思想共鸣,加入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实践成就,增强师生交流互动和情感启发,使学生学思践结合、知行信统一。

3.融入的精度: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各学段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7]原则,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育人格局,充分发挥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特点和优势。高中政治课教学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在充分把握本学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全局性,以大视野格局通盘考虑育人方式的有效性,充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段的协同性。一方面,高中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加入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当中,同各学段教师针对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工作进行资源共享与思维融合。在把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差异性的过程中,探寻能够促进相邻学段相互融通的共同点,使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教学能够层层推进、相互配合,从而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教学内容充分融合,形成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教学核心的育人共同体,促进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衔接。另一方面,高中政治课教学要立足本学段的特殊性,遵照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把握高中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挖掘和创新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教学内容有效衔接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路径,打造具有高中学段思想治教学特点的獨特模式,为其他学段针对此方面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从而深化大中小学不同学段之间的协作配合,逐渐形成育人合力。

4.融入的温度:善用社会大课堂让思政小课堂活起来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核心要素,立足社会大课堂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是高中政治课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发挥活动型学科课程特点[8],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的关键举措。运用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方面要充分依托和开发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博物馆、文化胜地等教育资源,挖掘其中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相契合的主题内涵和历史文化资源,转变教学中心,注重学生的现实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定具有时代性、感染力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和互动中,品味思政课对思想与心灵的浸润和启迪,促进学、思、践、悟有机融合、系统推进,做到情感认同、思想认同、行为认同层层深入,将学校思政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思想的引领和实践的指南。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深入群众和基层一线,积极参与到当地的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社区工作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社会“大教材”中不断汲取知识与经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策划者、组织者,自主设计各类实践活动的主题和方案,引导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学透,结合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共同构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浓厚社会氛围。在不断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过程中,全面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2-10-31(001).

[2] 樊帆.思想政治工作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探微[J].学习月刊,2010,451(09):118-120.

[3] 韩震.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J].马克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6(05):18-28.

[4][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8.

[6] 蒲清平,黄媛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06):286-298.

[7]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7-48.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高中政治
关于新课改理念下中学政治课堂在数字化教学平台环境下的多维互动性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策略分析
浅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简约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