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赋能“强富美高”新图景

2023-06-02刘光林通讯员彭浩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3年12期
关键词:强富美高氢能风电

■本刊记者 刘光林 通讯员 彭浩

2023 年上半年,江苏省全社会用电量达3600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作为长江经济带第一经济强省,江苏面对传统能源匮乏的现状,利用所处自然区位优势积极布局向海而行,利用制造业发达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打造出富有江苏特色的能源转型发展之路,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勾画江苏“强富美高”新图景贡献能源力量。

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进一步拓展能源入苏渠道与规模

一直以来,江苏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对能源保供存有焦虑感。

截至7月底,三大“西电东送”工程累计向江苏输送水电6123亿千瓦时。对于富庶的江苏来说,在能源方面吃“救济”早已不是新鲜事儿了,而且还能吃出“花样儿”。

据统计,江苏96%以上的煤炭、99%以上的油气、19%的用电量都来自省外。而这19%的外来电量,除了西部水电,还包括山西煤电。

作为政府间框架合作协议,江苏与山西之间的能源合作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合作的送电模式。这种合作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晋电送苏”,而是通过“飞地”模式实现“苏电‘藏’晋”,再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送至江苏境内。具体操作为,由江苏省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江苏国信集团深入山西腹地牵头组建控股公司,再由这一新组建公司完成对当地煤电资产的并购及投建工作。通过这种可以稳定调控的省外电力基地,江苏有效保障了省内的能源可靠供应。

根据规划,到2025 年江苏力争发电装机达到1.91 亿千瓦,其中煤电降至50%以下,清洁能源发电提高到50%以上。

然而,大比例新能源的接入,给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又让煤电的支撑性、调节性作用空前凸显。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只核准了1个煤电项目。进入“十四五”时期,江苏新核准煤电项目明显增多,先后确定2 批9 个“先立后改”清洁高效煤电支撑性电源项目,以及1 个支撑性、调节性电源项目。上述项目总装机超过2000万千瓦。

除了电之外,天然气、石油入苏工程也在同步实施中。

6月21日,2023年江苏省重大储备项目——华润燃气江苏如东LNG 接收站项目,在如东洋口港阳光岛提前开建。至此,《全国沿海与长江干线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码头布局发展意见》规划的洋口港4 个LNG 泊位全部开工,待全面建成后,阳光岛年接卸规模将达2200万吨,可基本满足江苏的天然气消费需求。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布局多个沿海、沿江LNG 接收站项目。实施中俄东线江苏段、省沿海输气管道、连云港—仪征原油管道以及连云港—徐州成品油管道等项目。此外还将实施泰州港靖江港区新港作业区江苏省煤炭物流靖江基地项目二期工程、国家能源集团常州绿色煤炭储备物流基地等煤炭储配项目,为能源安全保供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向海洋要空间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在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背景下,化石能源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但其占比会越来越低,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逐渐被新能源替代已是不争的事实。2015—2020年,江苏累计关停落后煤电机组411.925万千瓦。

根据规划,到2025 年江苏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提高到50%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34%,达到6600万千瓦。其中,风电2800 万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1500 万千瓦以上)、光伏3500 万千瓦以上、生物质发电300 万千瓦以上、抽水蓄能电站328万千瓦以上。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江苏电力”)的消息显示,截至2 月底,江苏新能源装机5294.06万千瓦,占比超过32%。

然而,寸土寸金的江苏缺乏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土地。以光伏来说,当前仅剩屋顶可以利用。“江苏有超过12亿平方米的屋顶面积,如果其中50%安装光伏,年发电量可超过700 亿千瓦时,占江苏总用电量的10%。”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会长张国兴介绍。

于是,转身向大海要空间。

“十四五”期间,江苏将重点发展海上风电和光伏,并严控新上陆上风电。近日印发的《江苏沿海地区新型电力系统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江苏基本建成“八千工程”,其中包括新增海上光伏1000万千瓦以上、海上风电1000万千瓦以上。

上述《实施方案》的出台,充分暴露了江苏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迫切。近年来江苏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已经开展了一系列行动。

电网领域积极应用新型技术设备。3 月31日,从国际电工委员会获悉,由国网江苏电力牵头申报的IEC TS 63487《柔直并网海上风电场联合调试技术规范》标准提案获批立项。该标准将规定柔直并网海上风电场联合调试的条件、目的、流程、项目、方法和要求,为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并网消纳提供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积极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园区试点规划建设。江苏将重点在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和地区可再生资源丰富的10个工业园区,积极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园区试点规划建设,分级规划园区绿电接网消纳方案,分阶段规划绿电就近就地接网方案,提高绿电就近就地消纳能力。

支持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江苏出台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并推出加快推动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措施;建成储能领域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近60家、省级以上科研机构16家;首创了基于通信的逆变器动态无功快速控制技术,自主开发省级储能监控与互动平台;在常州投产了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打造新能源产业链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11月9日,国网江苏电力在南京完成首批调度分布式光伏多合一采集控制终端功能检测工作,支撑调度分布式光伏便捷化、轻量化接入地区调度主站。截至2022 年10月,江苏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5109 万千瓦(含抽蓄和新型储能),单位面积新能源装机达到493.84 千瓦/平方千米,在各省排名第一,新能源发展呈高速增长态势。

作为制造大省,江苏能源发展高速向“新”向“绿”,离不开本地日益壮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哺育”。年初,江苏省八部门印发的《江苏省新型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创新发展风电、太阳能、水电、核电等新能源装备,加快布局新型储能、氢能等战略前沿装备。

“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江苏。”在光伏领域,江苏举足轻重,无论是质还是量,均领跑全国乃至全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协鑫科技,每生产1 千克颗粒硅的“碳足迹”仅为37 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以绝对优势刷新了此前57.55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的全球最低纪录。据了解,江苏省硅片、晶硅电池以及晶硅组件产量,分占全国的38.5%、38.8%和49.1%左右,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在光伏全产业链方面,江苏集聚了20多家头部企业,400多家光伏制造企业产品涉及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设备、辅材、电站等各个环节。

2022 年,江苏省储能产业营收1200 亿元左右。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明确将助力储能产业链建设,并要求到2027 年实现全省新型储能项目规模500 万千瓦左右。江苏储能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在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关键领域集聚了各细分市场的“TOP5”企业,产业链条完整度达92%。近年来,江苏又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展开布局,在省内集聚形成多个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在氢能方面,江苏着力推进氢能“制运储用”全链条发展,加快氢能低成本高效制备、低温和高温燃料电池堆、关键材料等技术攻关,推动制氢和氢能储输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推动氢能检测服务及应用示范。初步形成了涵盖上游氢气制备、储运,中游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以及下游整车制造和加氢站建设运行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此外,江苏在风电装备产业链尤其是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方面也展现出相当大的“野心”。1月10日,盐城市滨海县举行了海力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的开工仪式,该项目拟年产单桩100台、导管架25台、升压站4台,具有年产15万吨的生产能力。据了解,江苏早在2021 年就专门印发过一份风电装备产业链重点项目清单,其中的项目涉及整机制造以及各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还包括风电电缆、运维机器人以及主控系统的研发设计等。目前,江苏已建成两大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分别为江苏大丰风电产业园和南通风电母港装备产业基地。■

猜你喜欢

强富美高氢能风电
各国争抢氢能产业制高点
氢能“竞速”
第十三章 惊险的车祸——氢能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以发展新理念建设“强富美高”新农村
重齿风电
用“强富美高”引领江苏“十三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