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强富美高”引领江苏“十三五”发展

2015-12-16

群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强富美高江苏文明

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新要求。“十三五”时期是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期。中共江苏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描绘了江苏未来五年发展的美好蓝图。为了取得发展的全面突破,必须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对“十三五”发展的整体定位,认真践行中央规划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找准重大问题,明确主攻方向,用实践让总书记为我们勾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以“经济强”夯实“十三五”发展的物质基础

“强富美高”的第一条就是“经济强”,“经济强”是现代化建设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江苏经济发展的历程、禀赋和定位,决定了江苏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经济强省。“十二五”期间,作为东部发达地区,江苏已率先迈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万多亿元,人均已超过8万元。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的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等一份份政策文件,正有力助推着江苏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但是,与总书记的要求比,江苏的发展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附加值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面临着能源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可供利用的土地不足、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的严峻挑战。

面对新常态,展望新未来,谋划和推进“十三五”发展绝不能仅仅是追求体现在速度快、规模大之上的经济之“强”,而是要追求质量之强、效益之强、动力之强。

——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必须科学认识江苏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江苏所面临的时代机遇,做到既志存高远、放眼未来,确立全省的长远发展愿景,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阶段性目标迈进。要全面把握新常态的科学内涵、内在动因和趋势性变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挖掘新动力、创造新亮点,推动投资、消费、出口更趋协调,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进一步优化。

——大力促进产业优化。纵观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经济强”,就是要强在产业结构、产业实力上,就是要体现在产业竞争力、产业创新能力上。“十三五”时期,江苏应该积极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与工作力度,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面提高全省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有效化解发展中的压力和矛盾。面对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和发展中的矛盾,既要正确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目标与推进路径的统一,推动稳增长与调结构统筹协调、互促并进;又要主动对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从中把握新机遇,最大程度发挥国家战略效应,不断增创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还要高举改革旗帜,用改革的利器破解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深化改革来释放制度红利、增添发展动力。

以“百姓富”作为“十三五”发展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提出的新江苏目标定位,“百姓富”是重要内涵。“百姓富”是检验发展的直接标准,是推动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在肩挑经济发展重担的同时,始终坚持把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普惠于民,有力地践行了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回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朝着大投入、广覆盖、高标准、细服务的“大民生”格局坚定迈步。

但是,当前江苏民生建设还面临着缩小城乡差距、满足多元多层需求的双重挑战,民生保障依然是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的薄弱环节和实现“第二个率先”的短板所在。“十三五”期间,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就江苏民生工作提出的“七个更”的新要求,确立大民生视野,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强化民生导向,集中力量解民忧、解民需、解民盼,扎扎实实地做好民生工作,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努力实现富民增收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缩小贫富差距。要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突出提高职工工资性收入,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适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促进企业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突出农民收入增长这一难点,更大力度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大力培育能够带动农民增收的新型业态,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土地制度等改革,让“沉睡”的农村资源变成农民实实在在的财产收入。突出拉长居民财产性收入这一“短板”,鼓励居民财产向资本转化,引导居民投资增值。

——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支持相关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良性循环。要在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同时,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让每一位踏实肯干、积极向上的居民,都能在江苏区域发展中找到体现价值的机会、登上梦想成真的舞台、享有人生出彩的空间。

——要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完善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体系,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确保困有所济、残有所帮、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优质资源均衡布局,努力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让市民百姓就近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以“环境美”彰显“十三五”发展的生态理念

在习总书记为江苏发展确立的新坐标、勾画的美好蓝图中,“环境美”是一个关键词。总书记强调:“不能经济上去了,生态环境恶化了,那就得不偿失了。”这一论述深刻精辟、语重心长,对于我们谋划与推进“十三五”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环境美”,就是要拥有自然环境之美、景观特色之美、文化交融之美、城乡协调之美。近年来,江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坚持高起点规划、城乡统筹发展,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天蓝水秀。“让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让诗画美景展现在江苏大地,让江苏人民拥有美好的生活家园”的愿景正渐行渐近。

“十三五”时期,要坚定不移地落实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下更大决心把结构调轻、产业调高、路径调优,推动工业布局调整,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从价值理念、目标导向、生产和消费方式等方面,全方位推动发展转型,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实施成效,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并且促使生态文明建设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单维度转为全方位。要在城乡规划建设中更好彰显地域风貌,塑造个性特色,在城市构建更多的绿色开敞空间,在农村建设更多的宜居美丽乡村,打造更多老百姓可以亲近的生态环境,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感受到绿、体会到美。

——全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突出抓好生态空间管控与保护,守住耕地保护、开发强度和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全面制定和实施生态红线规划、管控办法和补偿政策。

——狠抓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要坚持不懈推进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治理,既采取立竿见影的措施,更建立可持续的制度安排,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要全面提高环境资源价格,全力实施生态环境倒逼机制,努力让空气更清新、水质更清澈、环境更清洁,切实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要制定落实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意见,着力构建具有江苏特点、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主体功能区相关配套政策,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评估办法,逐步把“绿评”扩大到所有市、县。

以“社会文明程度高”提升“十三五”发展的人文境界

“社会文明程度高”,是区域良好形象和较高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区域较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对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十三五”期间江苏应该从多维度着力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深入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践行“江苏精神”有机结合,凝聚起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强大精神动力。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时代精神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抓好诚信“红黑榜”发布,引导人们把诚信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对旅游、交通等领域存在的公德失范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

——全面推进依法治省。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总体框架下,在江苏率先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构建全国法治建设先导区。从法治的内在规律出发,在体现法治质量和水平的内在要素和特质的所有环节和全部领域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全面加强法治江苏内涵建设。为全国的法治建设开山引路,在法治水平上领先于全国,成为成功样本与典型示范,推动江苏在科学民主立法、法治政府建设、公正廉洁司法、法治宣传教育、社会治理法治化、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居于全国领先行列。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要顺应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从新的高度来认识、推进和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大对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把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引导人们讲道德、守底线,引导全社会讲文明、树新风。针对诚信缺失问题,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惩戒,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针对铺张浪费问题,弘扬节俭的传统美德;针对各种不文明行为,开展文明宣传教育,以重点问题的解决带动精神文明创建再上新台阶。

——完善传统文化培育功能。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在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中培养道德情操。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优秀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 (执笔人:方建中)

责任编辑:丁和平

猜你喜欢

强富美高江苏文明
数读江苏
请文明演绎
数独江苏
漫说文明
数读江苏
江苏
对不文明说“不”
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文明歌
以发展新理念建设“强富美高”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