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质生产力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推动作用
——基于民营企业内外部效应视角

2023-06-02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民营企业

倪 杰

(金陵科技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9)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的条件,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了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我国经济航船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行稳致远。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民营经济的作用,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首先系统探讨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构成、特征等问题,并分析新质生产力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理论逻辑;其次从理论层面分析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中的地位、作用、机遇和挑战,探讨其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推动作用及机制;最后从政策层面提出促进民营企业发挥新质生产力推动作用的政策建议,旨在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新质生产力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理论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角下的新质生产力

1.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是构成劳动全过程的三大要素,任何劳动成果的产生都是这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新时代生产力三要素的表现形式与马克思所处的机器大工业时代有所区别,但其本质并未改变。它以创新的方式丰富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内涵[2]。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创新性、高效性、优化性和竞争性为主要特征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即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以促进结构优化为手段,以增强竞争力为结果的生产力[3]。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性发展。

2.新质生产力的构成

新质生产力是由新型劳动工具、新型劳动对象和新型劳动者三个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新型劳动工具以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主要包括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以及基于这些技术开发的各种设备、应用等,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新型劳动对象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所涉及的各种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远程医疗等产品和智能化方案等。新型劳动者则是具有高技能、高创造力,能够掌握并运用新型劳动工具的劳动力,可以创造并提供新型劳动对象[4-5]。

3.新质生产力的特征

新质生产力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其一,创新性。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不断突破传统技术壁垒和认知边界,不断提出新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形成新的业态和模式,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其二,高效性。新质生产力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个性化,以及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其三,优化性。新质生产力以促进结构优化为手段,具体而言,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增强供给稳定性为手段,能够适应和引领市场需求变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产业结构由低端向高端升级,推动区域结构由不平衡向协调发展,推动消费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其四,竞争性。新质生产力以增强竞争力为结果,具体而言,以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为结果,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抢占战略制高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世界级品牌和企业,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全球治理[6]。

(二)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1.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内涵

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采取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方式。经济发展模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是指从依赖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能源、低附加值低效率低环境友好度的要素驱动型发展方式向依赖科技创新、知识积累、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的转变。要素驱动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后的重大战略目标,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7]。

(1)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强调坚持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线,推动我国经济实现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9]。规模速度型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以追求经济总量和增速为主要目标,以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速度为主要手段的发展方式,适合于解决人民基本生活问题,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导致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高、供需结构不匹配、消费升级不顺畅等问题。质量效益型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主要目标,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和满意度为主要手段的发展方式,适合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能够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可持续发展。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解决数量不足问题转向解决质量不高问题,需要加快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线,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根本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

(2)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又一最新成果,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提炼和升华,强调经济发展从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资源节约转变,提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要素驱动是指依靠投入大量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来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但随着要素边际效益的递减,要素驱动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社会问题突出等问题,因此只适用于经济发展初期。创新驱动是指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创新驱动能够提高经济效率、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竞争力,适用于经济发展中后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8]。

2.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目标

(1)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9],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对两大循环系统间辩证关系的科学判断与认识。双循环是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运行循环,它适合于实现国家发展和世界共赢,能够提高国内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提高国内企业的开放水平和国际化水平[10]。我国经济已由依赖外需拉动转向依赖内需拉动,需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加快从内循环为主向双循环为主的转变,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战略抉择。

(2)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率和质量,优化经济结构和布局,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务。这是我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3)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一种历史进程[11]。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目标,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必然要求。

(三)新质生产力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推动作用及其机制

1.新质生产力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新质生产力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新质生产力促进了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可以有效引导社会生产领域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集聚和升级,引导要素合理分流,实现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单位投入要素所能创造的产出水平,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内在效率和质量。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提高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效用,升级劳动者的技能和创造力,改进生产工具的性能和功能,从而提高劳动对象的附加值和满意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12],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依赖大量要素投入向提高要素利用效率转变,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2)新质生产力优化了供给结构。自《国富论》出版,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包括古典政治经济学、庸俗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内的众多经济学流派均以供给侧作为研究重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学理论嬗变过程大体相同,是现阶段发展的必然产物。供给结构是指经济体系中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种类、结构等,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内在结构和优化情况。新质生产力通过适应和引领市场需求变化,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优化供给结构。这使得我国经济增长不再依赖于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速度,而是依赖于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和满意度,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13]。

(3)新质生产力增强了竞争力。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特有的经济与社会结构里通过各类途径获取相对优势和相对收益的能力,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结果。生产力系统的构成要素决定了竞争力的来源与类型,因此,本质上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先进生产力形成核心竞争力[14]。新质生产力能在全球范围内抢占战略制高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赋能新兴产业打造核心竞争力,进而打造世界级品牌和企业,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全球治理。

2.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机制

(1)技术进步机制。技术进步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技术、方法、设备、材料等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增加产品功能和提升服务水平的过程。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创新性、高效性、优化性和竞争性为特征的一种生产力,它能够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结构优化,增强竞争力。技术进步是新质生产力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推动力。

(2)市场需求机制。市场需求是指市场上对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消费偏好和消费水平。新质生产力是以知识为核心,以创意为驱动,以价值为导向,以需求为依据的一种生产力,它能够紧跟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品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市场需求是新质生产力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推动力。

(3)制度创新机制。制度创新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改革和完善既有的制度安排,使之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规律,更加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更加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的过程。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要保障的生产力,它能够不断推动制度创新,优化市场环境、政治环境、产业环境等,消除各种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制度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最深层和最根本的推动力。

综上所述,新质生产力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新质生产力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结果。

二、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中的作用分析

(一)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民营企业是指以个人或集体为所有者,以市场为导向,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民营企业数量达到3 000万家,比上一年增长15.8%;全国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50.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4%;提供就业岗位占比为79.4%,缴纳税收占比为48.6%。可见,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民营企业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民营企业具有灵活性优势,能够有效响应市场需求。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而言,民营企业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快速调整生产规模、产品结构、技术路线等,以适应市场变化。民营企业能够敏锐地捕捉市场信号,及时开发和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民营企业迅速转产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二,民营企业具有创新性优势,能够积极投入研发活动。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而言,民营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能够不断探索和尝试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等,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民营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或者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其他企业等单位合作,开展研发活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一些民营企业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其三,民营企业具有竞争性优势,能够有效促进市场竞争。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而言,民营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能够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创造品牌等方式在市场上与其他企业展开激烈竞争。民营企业能够通过市场竞争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活力。同时,民营企业也能够通过市场竞争不断激发创新潜力,提高创新效果,增强创新动力。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些民营企业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在市场上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展开竞争,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响应市场需求,积极投入研发活动,有效促进市场竞争,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民营企业对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外部效应

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还能够通过内外部效应,促进其他企业和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形成。内外部效应是指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所产生的正向或负向的外部性,即民营企业的行为给其他主体或者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本文主要关注民营企业对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正向外部性,即正向内外部效应。

1.民营企业对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部效应

内部效应是指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所提高的自身生产效率和降低的自身生产成本。内部效应是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的直接收益,也是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的主要动力,当生产力进步时,对相关变量(收入、利润、就业及能耗)也会产生作用[15]。该内部效应作用机理解释如下:

(1)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产品、服务的数量或价值。劳动生产率反映了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民营企业通过引进和运用新质生产力,可以扩大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例如,在服装制造领域,一些民营企业通过引进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实现了从设计到制造再到物流的全流程自动化,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提高资本效率。资本效率是指单位资本投入在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或价值。资本效率反映了资本投入的规模、结构和利用程度。民营企业通过引进和运用新质生产力,可以扩大资本投入的规模,优化资本投入的结构,提高资本投入的利用程度,从而提高资本效率。例如,在电子商务领域,一些民营企业通过引进和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从供应链管理到客户服务再到数据分析的全面数字化,大幅提高了资本效率。

(3)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指为了生产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支付的各种费用。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不随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规模变化而变化的费用,如设备折旧费、房租、管理费等。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规模变化而变化的费用,如原材料费用、人工费、能源费用等。民营企业通过引进和运用新质生产力,可以降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在农业领域,一些民营企业通过引进和运用无人机、物联网、智能监测等技术,实现了从种植到收获再到加工的全程智能化,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2.民营企业对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所促进的其他企业和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形成。外部效应是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的间接收益,也是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的社会贡献。外部效应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技术溢出。技术溢出是指一种技术的创新或应用对其他技术的创新或应用所产生的正向影响。技术溢出效应是指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所进行的技术创新或应用对其他企业和行业的技术创新或应用所产生的促进作用。民营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和行业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扩散等,可以实现技术溢出效应,推动其他企业和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形成。例如,在互联网领域,一些民营企业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利用开放平台、开源项目、孵化器等平台,将自身的技术创新或应用分享给其他企业和行业,促进了互联网及相关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形成。

(2)知识扩散。知识扩散是指一种知识的创造或获取对其他知识的创造或获取所产生的正向影响。知识扩散效应是指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所创造或获取的知识对其他企业和行业的知识创造或获取所产生的促进作用。民营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和行业进行知识合作、知识交流、知识转移、知识普及等,可以实现知识扩散效应,推动其他企业和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形成。例如,在生物医药领域,一些民营企业如华大基因、复星医药、药明康德等,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单位进行知识合作、知识交流、知识转移、知识普及等,将自身的知识创造或获取分享给其他企业和行业,促进了生物医药及相关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形成。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具有提高自身生产效率和降低自身生产成本的内部效应、通过技术溢出和知识扩散实现的外部效应,能够促进其他企业和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形成。

三、促进民营企业发挥新质生产力推动作用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增加对民营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的财政支持,提高民营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扩大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构建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供科技咨询、技术转移、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计划,鼓励民营企业牵头或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攻关任务,提高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强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效能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二)优化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环境和条件

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清理废除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17]。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加强反垄断执法和对不正当竞争的监管,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保障各类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信用信息记录和共享体系,推广信用承诺制度,实施信用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提升市场主体诚信经营水平。健全市场化重整机制,支持具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的民营企业通过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等方式化解债务危机,降低民营企业退出成本。

(三)强化民营企业发展的法治保障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防止或纠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规范涉产权强制性措施,完善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修复机制。构建民营企业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加大对民营企业工作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受贿等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强化民营企业腐败源头治理。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对民营企业原始创新保护力度,严格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行为保全等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和行政非诉执行快速处理机制。完善涉企行政许可相关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制度,清理废除无法律法规依据的中介服务事项,将中介服务事项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

(四)提升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对民营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和投资的支持和指导,简化出口退税、外汇结算等事项手续,完善投资税收指南,帮助民营企业更好地防范跨境投资税收风险。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民营企业与沿线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提高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全球治理,鼓励技术实力较强的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单独或联合设立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参与全球技术规则、市场规则、管理规则等的制定和执行。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鼓励民营企业引进或合作开发先进技术、设备、系统等,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性能、功能、品质等,在国际市场中树立良好形象。

四、结语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习近平经济思想两个角度,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和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内涵、特征及关系,并建立了新质生产力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理论框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推动作用及其机制。本文还从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了促进民营企业发挥新质生产力推动作用的政策建议。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新质生产力将不断涌现出更多的新形态、新特征、新功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提供更多的动力和可能。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将不断深化和完善,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因此,未来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新质生产力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之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多元维度的联系和互动。本文在分析新质生产力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之间的关系时,主要采用了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缺乏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支撑。因此,未来有必要运用更多的数据和案例来验证本文提出的观点和假设,并对相关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影响程度进行更精确的量化和评估。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民营企业
寻找新质生产力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