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四川农业科技》刊文特征及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3-06-02傅慧杰林正雨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刊文四川聚类

傅慧杰,陈 章,杨 红,黄 颖,林正雨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成都 610066)

“十三五”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巨大成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农业科技工作在农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农业科技期刊对前沿科技和研究进展的报道反应迅速,是报道最新科研成果和促进成果转化、推广农业技术的重要窗口。在我国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步伐的重要时期,农业科技期刊如何把握时代趋势,科学评价载文特征,提升期刊竞争力,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文献计量学是探究学科领域知识结构与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可以客观反映某一领域的发展状况、某一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科技人员的研究能力[1]。信息可视化技术是近年来在文献计量学领域兴起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其中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软件是当前信息可视化分析的代表性工具[2]。信息可视化技术便于构建复杂结构知识节点之间的关系网络图,可以更直观、快速地将结果展示出来[3]。目前,基于可视化技术的文献计量学在厘清学科热点脉络、把握发展趋势、促进学科发展方面多有应用。陈轶等[4]借助CiteSpace分析1993~2018年国外城市研究领域有关韧性的研究,为提高城市系统面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响应和适应能力提供了决策性依据。赵颖文等[5]利用文献计量学对1990~2014年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在CNKI上发表的科技论文进行分析,客观掌握了全院学科发展与人才建设情况,为全院科研管理、学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的同时,也为其它省级农业科学院科学评估其科研产出、学术影响力等提供参考。李杰等[6]运用文献计量学,对《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2017年刊载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为全面认识刊物及未来发展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裴敏[7]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对1989~2019年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期刊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探究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演进历程,并科学预测未来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趋势和热点问题,为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可见,基于可视化文献计量学的知识挖掘、图谱分析等功能,获得学科研究前沿信息和发展趋势,对期刊栏目设置、专题策划、研究选题等具有重要指向意义。

《四川农业科技》是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推广期刊。期刊紧密围绕服务“三农”的办刊宗旨,突出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全省乃至全国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普及提供了重要通道,在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四川农业科技》刊文特征和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信息可视化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NKI数据库为基础,对近十年《四川农业科技》刊文计量指标、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关键词和学科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应用CiteSpace构建可视化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共现图谱,以直观的方式反映《四川农业科技》论文的刊载情况,了解论文刊发的变化趋势,找出刊物的不足,为进一步提升刊物竞争力提供详实的科技情报。

1 数据来源与处理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四川农业科技》为文献来源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剔除无关记录,进行数据清洗,确保选取的论文均为科研论文,导出为Refworks格式作为本研究的原始数据。在CNKI下载《四川农业科技》刊文计量指标,包括基金文献量、篇均页数、被引频次、学科分布情况。

1.2 数据处理

图表制作采用Excel 2016和CiteSpace 6.2.2。由于原始数据不能直接进行分析,需要在CiteSpace的“数据→输入/输出”中的CNKI标签进行格式转换。时间段设置为“2013.01至2022.12”,时间切片设置为1;选择标准设置为“提取每个时间切片内频次排名前50位的对象”;网络剪裁设置为“寻径网络剪裁+修剪切片网”;其他默认为原始参数。节点类型分别选择“作者”“机构”“关键词”。由于部分机构存在更名或简写等情况,需对其进行合并(一、二级机构不合并);部分关键词存在意义雷同或无研究意义的情况,需对其进行合并或删除。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后,以对数似然算法提取聚类术语。而后进行关键词突现检测(γ=1,最小持续突现年份=1)和时间线图谱可视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刊文计量指标

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载文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13年558篇降至2021年366篇,2022年略上升至388篇(图1)。《四川农业科技》载文量在逐步减少,但版面在不断扩充(图2)。2013~2019年《四川农业科技》在80页以内,2020~2021年增加至90页以内,2022年达到110页。期刊单篇信息含量显著增加,篇均页数由2013年1.66增至2022年3.33。十年间,《四川农业科技》载文量减少了30%,页码增加了75%,篇均页数实现翻番。

图1 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载文量和基金论文比

图2 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篇幅信息

基金论文比是期刊发表的各类基金资助论文占总发文量的比例,是衡量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和论文的学术水平和质量。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基金论文比呈大幅上升趋势。2013~2014年基金论文比为0,2015~2017年在20%以内,2018~2019年在30%以内,随后大幅上升至2021的56.56%,2022年略下降至50%。基金论文比能够反映刊物的学术水平、编辑部的学术组织能力和学术向心力。从基金来源看,《四川农业科技》刊发论文基金支持来源最多的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其次为省部级基金,其中以四川省级基金为主,基金支持区位优势明显。不足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发文占比较少。

2013~2020年《四川农业科技》被引频次逐年上涨,2021~2022年随载文量减少18.67%,被引频次下降了8%(图3)。2013~2021年篇均被引频次逐年上涨,2022年略微下降。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较2013年分别上涨86.63%和167.80%。对《四川农业科技》被其他期刊引用情况分析可知,被引频次前10位的期刊均为农业类期刊,农学专业特色明显,其中仅《北方园艺》属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学通报》被《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报告》(2021年版本)来源期刊收录,其余8种为一般期刊(图4)。被引期刊中以《现代农业科技》被引频次最高,《四川农业科技》第二,自引率约为5%,该刊目前自引率适度,用稿承接性好,但本刊自身被引频次相对靠前的排位也需警惕过度自引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图3 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被引频次

图4 被引期刊被引频次前10位情况

2.2 作者合作网络

基于2013~2022年发表的论文,生成如下作者合作网络视图(图5),图中有540个节点,809条连线。在合作网络中,节点的大小代表作者的发文量,节点越大则发文越多,节点以年轮形式显示,年轮的颜色代表相应的发文时间,年轮厚度与相应年份发文数量成正比。节点间的连线代表作者间存在合作关系,连线越粗表明作者合作度越强,连线的颜色对应首次合作的时间。《四川农业科技》2013~2022年作者合作网络中无高中介中心性的节点,且网络整体结构松散,以同一机构内部合作研究为主,不同机构间作者合作度偏低。通过CiteSpace提取得出发文量前10位的作者依次是李浩、张成、王科、钟文挺、陈庆东、刘旭、王强、李洪浩、李晓、何玉亭(图6)。作者合作形成7个主要的合作群,且团队间的合作通过组群的核心作者连接。其中李浩、张成、王科、钟文挺、王强、何玉亭与其他作者形成的合作网络联系紧密,主要针对成都市粮油/经济作物、耕地质量、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研究;陈庆东、刘旭、李洪浩与其他作者形成的合作网络主要针对植物保护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李晓与其他作者形成的合作网络主要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支持等方向;江国良与其他作者形成的合作网络主要针对果树安全生产综合配套技术;陈涛与其他作者形成的合作网络主要针对马铃薯良种扩繁、安全生产等方面。

图5 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刊文作者合作网络

图6 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高频刊文作者注:数据应用Citespace软件提取和处理。表1、表2、图10同。

2.3 机构合作网络

机构合作网络中有435个节点,342条连线,呈整体松散、相对集中的分布状态(图7)。在机构合作网络中,节点代表机构,节点越大代表机构发文越多,连线越粗表明合作越紧密。CiteSpace使用紫色外圈对高中介中心性(>0.1)节点进行重点标注,这些节点是合作网络中的关键枢纽。通过CiteSpace提取得出发文量前10的机构中有6位属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一、二级机构,2位属院地方分院,其余2位是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成都市农林科学院(表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节点最大,且外圈呈紫色,表明其发文量最多(183篇),且具有高中介中心性(0.11),与其它节点及主要聚类多有联系。通过节点详情可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烟草公司等30余家机构均有合作,在产出科研成果的同时,团队合作网络密度逐渐提升,引领和协调作用日益凸显。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其他机构中介中心性不高,各机构合作不够紧密。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虽然发文量较多,但中介中心性为0,仅与内江市市中区农业农村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有合作关系。

表1 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高频刊文机构及其中介中心性

图7 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刊文机构合作网络

2.4 刊文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

2.4.1 学科热点 根据中国知网统计与评价,《四川农业科技》近十年刊文学科分布如图8所示。其中,“农业经济”发文最多(1716篇),占比30.4%;其次是“农作物”(925篇),占比16.4%;“园艺”(792篇),占比14.0%;“植物保护”(619篇),占比11.0%;“农业基础科学”(507篇),占比9.0%;其他学科占比较少。

图8 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刊文学科分布

2.4.2 关键词共现网络 关键词共现网络中有562个节点,920条连线(图9)。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刊文中出现频次前10的关键词依次是栽培技术(126篇)、四川省(112篇)、水稻(112篇)、产量(74篇)、马铃薯(70篇)、乡村振兴(64篇)、玉米(63篇)、技术(59篇)、防治(57篇)和栽培(49篇)(图10)。马铃薯、栽培技术、四川省、产量、病虫害节点外圈呈紫色(图中★标注),具有高中介中心性。乡村振兴节点橙色和红色圈层较厚,表明近两年乡村振兴成为研究热词高频出现。而CiteSpace乡村振兴节点详情也展示了该研究主题近年尤其是2021~2022年爆发式地增长(图11)。

图9 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关键词共现网络

图10 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高频关键词及其中介中心性

图11 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中关键词乡村振兴出现频次

2.4.3 关键词突现检测 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刊文中突现持续时间最长的关键词是农业和精准扶贫(图12)。2013~2015年的突现关键词是玉米螟、病毒病、两季田、再生稻、地膜覆盖、结果母枝、四川盆地、攀枝花市;2015~2017年是现代农业、水稻、高产栽培等;2017~2020年是精准扶贫;2021~2022年是乡村振兴。与前文相印证,乡村振兴是当前研究的最新热点,也是近十年突现强度最高的,达15.38。

图12 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关键词突现检测

2.4.4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是在聚类层面对关键词结构组成进行分析,本文展示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关键词前十大聚类,进一步分析刊文热点变化情况。一般来说,聚类模块度>0.3、轮廓系数>0.5,即认为聚类是合理且显著的,聚类轮廓系数>0.7时,聚类置信度高。本研究关键词聚类模块度为0.6463、轮廓系数为0.8577,可以说聚类效果是非常好的,意味着这一聚类可以清楚地界定出各个子领域。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关键词前十大聚类依次是栽培技术、产量、马铃薯、乡村振兴、农业、病虫害、防治效果、小麦、油菜、防治措施(图13)。时间线图谱侧重于勾画聚类间的时间关系,可以清楚地知道聚类的演进过程,以及通过聚类与聚类之间的连线,了解聚类间的关联强度(图14)。结合关键词聚类标签分析(表2),可将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刊文热点归纳为以下四类:一是热点研究技术,主要涵盖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该领域研究时间跨度较长,技术延续性较好。二是热点研究作物,包含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番茄、马铃薯、柠檬、中药材。三是土壤状况,集中于土壤养分及重金属污染的评估与研究,自2020年逐渐趋冷,热度降低。四是乡村振兴前沿热点问题,涵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旅游,自2018年首篇文献发表后,呈爆发式增长,标志着农业研究进入新阶段。

表2 关键词聚类汇总

图13 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关键词聚类

图14 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3 讨论

3.1 刊文特征

《四川农业科技》近十年载文量逐年减少,篇均页数逐年增加,基金论文比大幅上升。《四川农业科技》适应了学科理论研究发展的特点,在发文策略上进行调整,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逐步加强了对基金论文的吸纳,单篇信息量不断加大,论述更加充分,期刊在十年间得到了长足发展,刊载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更上一阶。但较核心期刊超高的基金论文比率,《四川农业科技》仍有较大差距,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发文较少。在中文核心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中,基金论文比指标被分为国家级基金论文比和省部级以上基金论文比2个层次,分别加权评价[8]。因此,建议《四川农业科技》继续加大对基金论文比关注的同时,重视挖掘高层次基金研究成果,积极吸纳高层次基金论文,开辟“绿色通道”,吸引更多的高层次基金论文投稿,稳步提升刊物在学科领域及研究者心中的地位。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较2013年分别上涨86.63%和167.80%,期刊影响力显著增加。被引期刊被引频次前10位均为农业类期刊,农学专业特色明显,其中仅《北方园艺》属中文核心期刊,《四川农业科技》的刊文质量和学术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该刊目前自引率适度,用稿承接性好。期刊适度自引既能体现刊物学术风格和特点,又能吸收其他期刊信息,但本刊自身被引频次相对靠前的排位也需警惕过度自引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3.2 刊文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

科学合作是通过科学交流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的重要途径。在当今“大科学时代”背景下,科学研究的合作化趋势不断增强,科研合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进行科研合作越来越成为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要行动,科研合作能够实现同领域内不同机构间的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也可实现不同领域间的跨学科知识融合[9]。CiteSpace提供不同主体粒度的合作分析,即微观的学者合作网络、中观的机构合作网络和宏观的国家或地区合作网络。《四川农业科技》2013~2022年作者合作网络中无高中介中心性作者,研究者间合作较分散,以同一机构内部合作为主,不同机构间作者合作度偏低。高频作者为李浩、张成、王科、钟文挺、陈庆东、刘旭等,多为相关领域专家,不仅是《四川农业科技》的核心力量,也为农业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高频作者了解《四川农业科技》的用稿导向,是期刊的忠实作者,应与其保持紧密的联系和沟通,做好科研进展跟踪和研究咨询服务工作。机构合作网络呈整体松散、相对集中的分布状态。发文量前10的机构中有6位属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一、二级机构,2位属院地方分院,其余2位是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可见,《四川农业科技》刊文机构地域优势明显,尤其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内有较高的认可度,在展示院科研成果、扩大院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需强化期刊品牌、提升期刊影响力,大力挖掘其他科研机构的优秀研究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发文量最多,且具有高中介中心性。高中介中心性是表示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指标,众多学者研究表明高中介中心性有利于创新产出:一方面,具有高中介中心性的节点拥有信息优势,通过连接不同的群体可以接触到多样的信息,而信息的多样性对科技创新具有决定性作用[10];另一方面,具有高中介中心性的节点拥有中介优势,通过占据最短路径上的必经位置,不仅可以轻易获取大量的信息流,还可以筛选出高质量的合作者,而丰富的信息和可靠的合作者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之一[11]。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其他机构中介中心性不高,各机构合作不够紧密,优势团队难以集聚,系统集成功能薄弱。《四川农业科技》需加强对高影响力科研机构高质量成果的吸引,同时,在科学研究越来越倾向于大尺度和广泛合作的趋势下[12],应引导刊文机构加强跨机构、跨地域的合作交流,深化跨省域乃至国际科研机构合作,在不同背景的交流下,推动融合创新和期刊影响力提升,实现双向促进的良好循环。

3.3 刊文热点与前沿

期刊刊文学科分布既是科研热点与重点的直接反映,也是期刊特色与专长的表现。近十年“农业经济”刊文较多,可能是因为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经济学科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叠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纳入政治经济工作重点,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研究成果,推动“农业经济”学科成为热点。“农作物”刊文较多,一方面是受我国历年对“三农”工作重视的影响,另一方面出于国家粮食安全和我省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现实要求,“农作物”受到进一步关注,对其理论与生产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日俱增,而我国针对“农作物”的研究也日趋成熟,推动“农作物”学科快速发展,发文量迅速增长。而学科建设的推进,也为《四川农业科技》的栏目建设、特色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对刊物进行关键词突现检测,可发现某一时段的研究前沿及刊文热点。2013~2015年《四川农业科技》刊文的研究前沿是玉米螟、再生稻、地膜覆盖等;2015~2017年的研究前沿是现代农业、水稻、高产栽培等;2017~2020年的研究前沿是精准扶贫;2021~2022年的研究前沿是乡村振兴,呈爆发式增长,也是近十年突现强度最高的。乡村振兴焕发了学术力量的新活力,也为乡村发展研究创新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源泉。从刊文热点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转变。《四川农业科技》刊文与时俱进,有足够的敏锐度,在紧抓乡村振兴时代机遇的同时,也应善于发现具有新颖立意和高学术价值的文章,优先刊发,并对其科研团队做好维护与约稿工作,从而提高稿件质量和刊物影响力。2013~2022年《四川农业科技》刊文中突现持续时间最长的关键词是农业和精准扶贫。国以农为基,中央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一以贯之,科研机构持续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期刊也应注意对关键词精准度的把控和引导。而精准扶贫工作难度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需要加以关注并研究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多,促使发文量迅速增长且持续至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近十年《四川农业科技》刊文热点可归纳为以下四类:一是热点研究技术,涵盖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该领域研究时间跨度较长,技术延续性较好。二是热点研究作物,包含三大主粮作物以及油菜、番茄、马铃薯、柠檬、中药材。三是土壤状况,集中于土壤养分及重金属污染的评估与研究,该领域自2020年逐渐趋冷,热度降低。四是乡村振兴前沿热点问题,涵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旅游,自2018年首篇文献发表后,呈爆发式增长,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强烈需求,为科研提供了更多机遇和挑战,农业研究进入新阶段。《四川农业科技》应把握学术前沿热点,关注核心作者的科研动态,深挖稿源,利用CiteSpace等文献计量工具辅助做好选题策划,设立特色专栏、专刊,突出期刊特色,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在新媒体的融合上下功夫,在网站栏目上增设热点领域征稿专题、高被引论文推荐专区等;在微信公众号的应用上,不拘泥于期刊本身,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和特征拓展内容和服务,逐步扩大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促进期刊发展。

4 结论

近十年,《四川农业科技》办刊工作成效显著,期刊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促进四川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应看到《四川农业科技》的不足,如基金论文比较核心期刊有较大差距,且高层次基金发文较少;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内有较高的认可度,但对其他科研机构优秀成果的挖掘较欠缺;在实践探索与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方面存在不足,研究主题和领域也不够广阔和深入。《四川农业科技》应把握学术前沿热点,做好选题策划,设立特色专栏,加强对高影响力科研机构的高质量成果的挖掘,并对其科研团队做好维护与约稿工作,提高稿件质量和期刊影响力。

猜你喜欢

刊文四川聚类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中国教育部》刊文报道汕大打造奉献文化的丰硕成果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基本药物制度背景下山东省乡镇卫生院慢性病患者处方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他汀类药物对胃癌预防效果的系统评价
自适应确定K-means算法的聚类数:以遥感图像聚类为例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