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初报
2023-05-30李志龙鞠新建李新河牟碧涛张吉海胡授盅徐克成余世权
李志龙,黄 宁,鞠新建,李新河,牟碧涛,张吉海*,胡授盅,张 林,徐克成,余世权
(1.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2.四川省筠连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筠连 645200)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随着全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大豆需求不断增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关于大力扩大大豆生产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四川省政府统筹玉米大豆兼容发展和粮食油料协调发展,部署在2022年全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全省大豆生产“扩面、增产、提质、绿色”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2]。本研究以收集、引进的10个大豆品种和生产上推广的7个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筠连县选取当地玉米大豆主要种植区作为试验点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通过品种筛选试验和密度试验,筛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大豆品种,为筠连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应用提供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持。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和大豆密度试验,试验地位于筠连县巡司镇,海拔760m,土壤为沙壤土。大豆品种筛选试验,试验地位于筠连县蒿坝镇,海拔1050m,土壤为沙壤土。
大豆品种10个,分别为:“川豆16”“川豆14”“南春豆31”“南春豆37”“南春豆43”“贡春豆23”“贡春豆30”“圣豆5号”“齐黄34”、筠连本地农家品种。
玉米品种7个,分别为:“宜单15”“川单99”“成单3601”“成单716”“友玉159”“正兴9号”“冠单23”。
1.2 试验设计
玉米品种筛选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播种期3月21日,大豆品种为“齐黄34”,采取间作,以2m宽为1个带状种植单元。玉米2行,行间距40cm,大豆2行,行间距40cm,玉米与大豆行间距60cm,玉米、大豆均为双株种植,小区长7.5m,宽4m,小区面积30m2。玉米窝距35cm,双株,种植密度3800株/667m2,大豆窝距20cm,双株,种植密度7000株/667m2。
夏播大豆密度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玉米播种期4月27日,大豆播种期5月24日,大豆品种为本地农家品种,玉米品种为“冠单23”,大豆在行距不变的情况下,按窝距20、25、30、35、40cm设置5个密度水平,小区长5m,宽4m,小区面积20m2。采取套作,以2m宽为一个带状种植单元,玉米2行,行间距40cm,大豆2行,行间距40cm,玉米与大豆行间距60cm,玉米、大豆均为双株种植,玉米窝距35cm,双株,栽3800株/667m2。
大豆品种筛选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播种期4月11日,玉米品种为“成单3601”,小区长10m,宽4m,小区面积40m2。采取间作,以2m宽为1个带状种植单元,玉米2行,行间距40cm,大豆2行,行间距40cm,玉米与大豆行间距60cm,玉米、大豆均为双株种植,玉米窝距35cm,双株,种植密谑3800株/667m2,大豆窝距20cm,双株,种植密度7000株/667m2。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结果分析
由表1可知,供试的6个玉米品种,在综合抗病性方面,“川单99”“友玉159”“正兴9号”“成单3601”表现好或较好,“宜单15”和“成单716”表现一般。在产量方面,在500kg/667m2以上的有3个品种,“友玉159”最高,达到585.0kg/667m2,“川单99”“正兴9号”其次,分别为538.2kg/667m2和524.4kg/667m2。“成单3601”和“宜单15”产量490kg/667m2左右,“成单716”最低,产量仅421.8kg/667m2。在大豆产量方面,“宜单15”“成单716”“友玉159”和“成单3601”间作大豆产量在110.4~116.7kg/667m2之间,“川单99”和“正兴9号”间作大豆产量相对较低,产量103kg/667m2左右,表明在相同栽培条件下,6个玉米品种对大豆产量影响不大。
表1 玉米、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
表2 不同种植密度大豆、玉米产量
2.2 大豆密度试验结果分析
由2表可知,在5个不同密度下,大豆产量变幅在200.1~122.3kg/667m2之间,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在6670株/667m2密度下产量最高,达到200.1 kg,在4447株/667m2密度下产量最高低,为122.3kg。说明本地农家品种具有一定的耐密性,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增加产量。在大豆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品种“冠单23”产量变化不大,产量变幅在499.6~547.2kg/667m2之间,最高为547.2kg/667m2,最低为499.6kg/667m2。
2.3 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分析
由表3可知,供试的10个大豆品种产量变幅在37.8~92.0kg/667m2之间。其中,“圣豆5号”产量最高,达92.0kg/667m2;“川豆14”产量最低,仅为37.8kg/667m2;本地农家品种居第3,为69.4kg/667m2,基本达到当地常年水平。其他7个品种产量低于本地农家品种,适应性一般或较差。同时,“圣豆5号”和“川豆16”除产量高于本地农家品种外,特别是“圣豆5号”,在熟期、抗逆性、籽粒大小等农艺性状表现也较好,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此外,在不同大豆品种下,玉米“成单3601”产量变化不大,在475.7~562.2kg/667m2之间。
表3 不同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玉米产量
3 讨论与建议
3.1 大豆品种
2022年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由于时间紧,豆种储备不足,特别是川内品种储备更少,部分地区引入外省豆种和使用自留豆种。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大豆品种表现各异,不少品种不适应四川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模式,加上2022年四川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部分品种出现适应性不强的问题。从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可以看到,包括6个省内品种(“川豆14”“南春豆31”“南春豆37”“南春豆43”“贡春豆23”“贡春豆30”)和省外品种“齐黄34”的豆荚数少导致产量一般或较低,且在株高、耐高温、耐湿、耐阴等农艺性状方面都表现一般,长势一般。“圣豆5号”和“川豆16”除产量高于本地农家品种外,在熟期、抗逆性等农艺性状表现也较好,本地农家品种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因此,“圣豆5号”“川豆16”和本地农家品种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针对豆种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对各地2022年表现较好的豆种,及早发布相关信息,以便提前备种,积极争取大豆专项补贴,为来年争取数量足、品质好的豆种。
3.2 栽培技术
据农业农村厅统计,在实际大豆玉米带状种植过程中,2:2、3:2、4:2三种比例较为常见[3-4]。不同地形、不同气候,套种的大豆和玉米种植比例、带型模式、种植密度要求不一[5-6]。本研究以当地常用的2:2的比例带型模式进行种植,在密度方面,大豆为7000株/667m2,玉米为3800株/667m2,密度都超过了当地生产水平。密度的增加,导致部分大豆品种出现耐密性差,倒伏等适应性问题,而玉米品种受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大豆玉米带状种植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大豆种植密度和品种选择。在大豆密度试验结果看到,随着密度的增加,大豆产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而玉米产量影响不大,说明本地农家品种具有较好的耐密性,可以针对其他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比例模式进行研究。在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看到,“圣豆5号”和“川豆16”在产量和熟期、抗逆性等农艺性状表现较好。本研究以当地常用的2:2的比例带型模式进行种植,可以考虑对这两个品种探索3:2、4:2及其他种植比例模式研究。总之,筠连县种植区域多数偏山区,受具体不同种植区域地形和气候影响,种植密度存在差异,建议相关各级部门对2022年大豆种植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更全面适用的技术规范。
3.3 农机水平
通过调研,筠连种植区域多数偏山区,坡地多,地块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受限,主要靠人工播种、收割,劳动强度大,造成种植成本高,变相降低了种植户收益[7-8]。在农机具方面,适宜地块和坡度较小的小型旋耕机、小型播种机、小型收获机严重缺乏,烘干设备几乎没有,在大豆收获季节,经常出现绵雨寡照的天气,豆籽很易霉烂变质,收获后的大豆质量难以保障。建议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争取相关农技补贴,配置适宜的农机农具,补齐大豆扩种的农机短板,同时,大力推广大豆玉米间套作机械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达到扩面增豆又增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