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BC认知行为疗法、精神症状评定联合达沃斯认知偏差评定对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3-06-02薛伟静天津市安宁医院天津3003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服药精神分裂症偏差

薛伟静(天津市安宁医院,天津 300300)

妄想指的是在病理基础上出现委屈信念和错误的判断或者推理,是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使患者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及工作等方面均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对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一定的危害[1-2]。导致患者出现妄想症状及维持的主要原因是认知偏差[3]。相关研究显示[4]: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会出现缺乏理解及情绪应对等认知方面障碍,尤其是当其收到社交或者感官的压力之后,认知偏差会更加严重,导致其缺乏应对问题的灵活性,因此很少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精神分裂症是一个致残率很高,且早期复发率高的一种重度精神障碍,在临床上治疗该病症主要通过药物疗法,可以稳定病情和降低病症的复发,但如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将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ABC认知行为疗法是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为ABC理论。认知行为诊断是将认知疗法与行为治疗结合的一项全新诊断技术,近年来已应用于医学领域。本文主要探讨ABC认知行为疗法、精神症状评定联合达沃斯认知偏差评定对妄想类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应对方式的作用,旨在为临床治疗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进行本次研究,纳入标准:①满足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统计学分级(第10版)对精神分裂症相关的诊断准则;②个人病史大于2年;③经过两种化学结构不同的抗精神药物联合治疗,且足疗程足药量用药;④精神疾病临床症状较为稳定;⑤妄想症状存在且无明显改善;⑥患者与家人均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沟通障碍;②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③伴有其他恶性疾病。以电脑随机数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26-47岁,平均(33.91±5.60)岁;起病2-7年,平均(4.31±1.27)年。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女9例,年龄为27-49岁,平均(33.25±5.83)岁;起病2-8年,平均(4.71±1.34)年,两组患者基本数据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备一定可信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使用抗精神疾病药物进行治疗:利培酮片(规格:1mg/片)4mg/d,氯氮平片剂(规格:50mg/片)400mg/d,持续治疗18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施以认知行为疗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成立ABC认知行为小组,小组成员均已经获得心理治疗的资质,并经过统一的培训,每周进行一次案例督导。小组成员指导患者进行ABC认知行为治疗,60min/次,1次/周,持续治疗18次。ABC认知行为疗法流程:认知行为小组成员均需要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详细了解其病情,倾听患者诉说,向其讲解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过程及原理,将患者妄想症状转为正常化,并鼓励患者积极讨论其妄想的思维,小组成员针对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行个案解析,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鼓励患者积极地通过苏格拉底式提问和检查证据等方法检验妄想是否真实,是否具有逻辑。小组成员需教会患者利用合理的情绪疗法完成ABC认知行为家庭作业,在事件、想法、行为模型下学会自己寻找替代妄想的因素,以提高其自我情绪的调节能力。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9周后、治疗18周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评分和达沃斯认知偏差评定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应对方式,治疗疗效和服药依从性。

1.3.1 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SYRATS(B))和达沃斯认知偏差评定量表(DACOBS)评分标准:PSYRATS(B)中包含妄想和幻听两个部分,该量表可以评估妄想出现的频率、持续的时间、确信的程度、痛苦强度和频率、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每个因子分为0-4级,分别对应0-4分,分数越高则代表妄想越严重。DACOBS有良好的信度及有效度,该量表共42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1-7个级别,1分表示患者对该项条目非常不认可,7分则代表非常认可。

1.3.2 使用我院自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对患者治疗前后应对方式进行评定,该量表包含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使用0-3分的4级评分法,积极应对条目为1-12,总分:0-36分;消极应对条目为13-20,总分为0-24分,积极应对得分越高则表示越好,消极应对得分越低则表示越好。

1.3.3 治疗疗效的评定标准:PSYRATS(B)同DACOBS评分的减分率≥25.00%则表示治疗有效,<25.00%则表示治疗无效。服药依从性的评定标准:依从: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依从:无法达到上述要求。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进行数据比较,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进行数据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YRATS(B)评分和DACOB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PSYRATS(B)评分和DACO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周后,两组患者PSYRATS(B)评分和DACOB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PSYRATS(B)评分和DACOB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周后,两组患者PSYRATS(B)评分和DACOB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PSYRATS(B)评分和DACOB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YRATS(B)评分和DACOB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YRATS(B)评分和DACOBS评分对比(±s,分)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应对方式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积极应对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积极应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消极应对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应对方式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应对方式对比(±s,分)

?

2.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和服药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32.0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为72.00%,对照组患者依从率为36.00%,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和服药依从性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我院精神科慢性疾病病房中大部分患者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部分患者因家庭无法对其进行照顾而提前出院。因其精神疾病症状没有完全恢复,特别是妄想型患者,此类病患出院可能会发生肇事等情形,但长时间住院治疗则加大了家庭和社区医生的压力[5]。所以,在使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得不到合理疗效的前提下,应用ABC认知行为疗法、精神症状评定联合达沃斯认知偏差评定可以有效改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模式和服药依从性,以提高患者的恢复[6]。

ABC认知行为疗法、精神症状评定联合达沃斯认知偏差评定是目前临床医学在药物治疗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方面非常科学有效的药物依从性评价和治疗应对方式。ABC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核心思想是ABC理论,在ABC认知行为疗法中认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体情绪与行为反应(C:consequence)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引起的,也就是说,是由某个诱发事件(A),导致患者出现了某个情绪和行为反应(C)。在其中,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belief)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ABC认知行为疗法的可操作性比较强,其通过一系列模块化医学评估方式完成临床药物介入治疗,是目前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临床药物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手段。ABC认知治疗认为思维方式是导致情绪很低落的原因,通过调整不合理的思维进行心理干预,通过放松、行为矫治、系统脱敏进行利弊分析,在行为上辅助认知治疗,对于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有着比较好的治疗效果[7]。

精神症状评定量表是目前临床医学上评定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常有用的诊断检查方法,能够完成对精神类疾病患者临床有关症状的科学评定。精神症状评定量表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比如,焦虑自评量表、抑郁量表等,都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评定量表。从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采用“自评量表”的方式进行评定,但如果患者正处于疾病急性发作期,不能配合完成评定测试,那么便需要采用“他评量表”的方式进行评定。但需要注意的是,从绝大多数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实际评定方式来看,主要以“自评量表”为主。可以从感觉、情感、思维、认知、行为、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关系等方面入手进行评定,可以比较好地反映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情变化情况。在ABC认知行为疗法、精神症状评定联合达沃斯认知偏差评定的临床治疗方法中,能够进一步突出达沃斯认知偏差评定的实际作用,尤其增强了“自评量表”的作用和价值,也能够更精准地体现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当前情况、病情发展情况以及病症治疗效果[8]。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ABC认知行为疗法、精神症状评定联合达沃斯认知偏差评定,丰富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认知偏差测量工具种类,为患者的临床认知行为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而且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精神症状,一般病理性症状评分也显著低于治疗前。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9周和治疗18周后观察组患者PSYRATS(B)评分和DACOB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本结果提示:使用ABC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改善妄想出现的频率、持续的时间、确信的程度、痛苦强度和频率、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减少患者认知偏差程度。分析原因为:ABC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较好的医患关系,积极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交往。同时,通过ABC认知疗法可以帮助患者逐渐发现其自身认知的偏差,从而缓解因妄想症状产生的不良情绪。此外,本文还发现,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提高,分析原因为:应对方式指的是机体对现实环境的变化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调节,摆脱心理的冲突及引起自身不平衡的紧张情绪,合理、有效地解决和减轻生活事件对其自身的影响。ABC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让患者转变思维和应对方式,为其带来更满意的行为效果,产生积极情感体验,打破情绪、负性思维及应对的恶性循环,帮助患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累经验,从而提高积极应对评分。此外,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疗效和用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苏格拉底式提问和检查证据等方法检验妄想是否真实、是否具有逻辑。小组成员需教会患者利用合理的情绪疗法完成认知行为家庭作业,在事件、想法、行为模型下学会自己寻找替代妄想的因素,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同时通过提高患者的积极性,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服药依从性。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提高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服药有效性及积极应对方式。

猜你喜欢

服药精神分裂症偏差
被这病赖上得终身服药,变胖还没劲儿?千万别忽视
服药禁忌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服药先分阴阳
关于均数与偏差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