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 种生物医学工程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8-2020 年主要发文指标分析

2023-06-02谭斯允黄开颜

医学信息 2023年11期
关键词:工程学生物医学物理学

谭斯允,黄开颜

(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515)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技成果和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是一国科技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1,2]。随着进入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科技期刊也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与科技期刊发展相关的政策不断推陈出新[3],且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出台了有关学科布局和基础研究政策重要文件等。此外,经济与科技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以及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促进了科技期刊的发展[4,5]。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阶段和综合实力水平决定了科技期刊已具备加速追赶和起飞的条件[6]。其中,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在“新工科、新医科”改革背景下多学科交叉的典型专业,通过生物、医学、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交叉与融合,利用工学、理学中的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医学中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问题,推动医学技术向系统化、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5,7,8]。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8-2020 年主要发文指标进行比较,以分析生物医学工程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把握国内生物医学工程学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从而为提升期刊质量及影响力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2021 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9-11](评价期刊2018-2020 年引证指标)中分类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的期刊作为研究对象。选择2019-2021 年均在该目录,且具有可比性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类期刊进行分析,最终共纳入7 种期刊,分别为《北京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1.2 方法与评价指标 根据2019-2021 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以及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提供的数据,对选取的7 种期刊从“量”与“质”两方面进行评价:统计发文量、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数值越高,表明期刊的覆盖面积越广。比较平均作者数、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数值越高,间接反映期刊论文质量越高[12]。最后,利用万方数据库统计近几年各期刊的高频关键词,并对2018-2020年入选CSCD 被引频次排名前3 的论文进行分析,以探讨生物医学工程学领域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 按照发表时间(2018-2020 年)以及刊名分别统计每年各期刊的发文量,只统计报道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成功的学术技术类论文,具体数据见表1。对比7 种期刊2018-2020 年的发文量,可以发现除了《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发文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发文量有较大波动,其他期刊的发文量较为稳定。从发文量来看,大部分生物医学工程学论文刊登在《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其中,《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的发文量明显高于其他期刊,依次为《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北京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8-2020 年,7 种期刊的总发文量分别是957、1006、949 篇;其中,《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占比最高,分别是28.32%、27.83%、30.45%。究其原因,仅有《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为月刊,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为季刊,其他5 种期刊均为双月刊。期刊的出版周期对期刊的发文量有着明显的影响。

表1 2018-2020 年各期刊发文量(篇)

2.2 7 种期刊在2018-2020 年中的发文量最高的前10 家机构 利用万方数据库统计7 种期刊在2018-2020 年中的所有发文机构及相应的发文量,前10 的机构均为高校,占比达100%;上海理工大学的发文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机构。说明生物医学工程学类期刊论文与高校机构息息相关,是展现高校学科建设成果的载体和窗口。高校的学科结构和学科优势为期刊提供了创办的方向和基础,发表高校科研成果论文有利于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13],见表2。

表2 7 种期刊在2018-2020 年中的发文量最高的前10 家机构

2.3 稿源分布 根据2018-2020 年各期刊的地区分布数及机构分布数可知,7 种期刊的地区分布数为13~28。其中,《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每年的地区分布数均在20 以上,可见这3 种期刊的地区覆盖面较大。7 种期刊的机构分布数为42~193,差异较大,其中,《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的机构分布数明显高于其他期刊。《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8-2020 年的地区分布数及机构分布数较稳定,地区分布数为25~28,机构分布数明显高于其他期刊,说明该期刊的论文覆盖面积和全国影响力较为理想,见表3。

表3 2018-2020 年各期刊地区分布数及机构分布数

2.4 稿件质量分析 2018-2020 年7 种期刊的平均作者数为3.9~5.0,平均引文数为15.2~35.7,基金论文比为0.26~0.98。各期刊的平均作者数差异不明显,但是平均引文数和基金论文比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间接反映期刊之间的论文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见表4。《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的平均引文数持续保持最高,达30 条以上,且基金论文比均达80%以上。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相比,《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的平均引文数及基金论文比均明显较低,间接反映《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组稿了更优质的稿源。另外,《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这3 年的平均作者数及基金论文比均较为稳定,但平均引文数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从2018 年与2019 年的约20 条引文增加到30 条引文以上。《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8 年与2019 年的平均作者数、平均引文数均较高;2020 年的平均引文数虽有增加,但基金论文比却出现了明显下降,从90%以上跌到69%。其他3 种期刊的各项指标总体保持稳定,没有较大的波动。要提高期刊的总体质量不能只是针对性提高某一指标而忽略了其他指标,需兼顾多项指标;《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可在稳定平均作者数的基础上,增加平均引文数,吸纳、录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的优质论文,提高基金论文比,从而提升稿件质量。

表4 2018-2020 年各期刊平均作者数、平均引文数以及基金论文比

2.5 发文主题研究分析 表5 为根据万方数据库统计的2018-2020 年各期刊的高频关键词。可以看出,各期刊的稿件收录范围侧重点有所差异:《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更侧重于医疗设备、超声诊断与临床疗效评估,《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更多的是医学放射物理相关论文,《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更关注细胞生物学,其余4 种期刊的高频关键词则较为相关,属于医学信号处理以及深度学习相关内容。

表5 2018-2020 年各期刊的高频关键词

2.6 2018-2020 年入选CSCD 被引频次排名前3 的论文 7 种期刊中,只有《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及《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入选CSCD。对这3 种期刊2018-2020 年在CSCD 中被引频次排名前3 的论文进行分析结果见表6。这3 种期刊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均与深度学习有关,其中,《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刊发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识别研究进展”在CSCD 中的被引频次更是高达14 次;虽然《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更多的是医学放射物理相关论文,但有关深度学习在医学影像物理和医学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的论文更具影响力。

表6 2018-2020 年入选CSCD 被引频次排名前3 的论文

3 讨论

随着国家对科技期刊建设的重视,中国科技期刊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中国科技期刊应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以促进学术交流为目标,以提高所发表论文水平和加强论文传播力度为抓手,助力科研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14]。作为“新工科、新医科”改革背景下多学科交叉的重点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学多服务于国内的科研创新与基础理论研究,前沿、先进科研成果的发表提升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而期刊发表的论文也有助于传播科学文化,培养科研人才,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落地,促进企业研发和产业创新。

本研究统计了《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分类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的7 种代表性期刊2018-2020 年的发文量,并引入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平均作者数、平均引文数及基金论文比等数据,旨在分析生物医学工程学类中国科技期刊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以及论文质量。研究发现,国内生物医学工程学类论文大部分刊登在《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生物医学工程学类论文的地区分布数为13~28,机构分布数为42~193,平均作者数为3.9~5.0,平均引文数为15.2~35.7,基金论文比为0.26~0.98,这些数据间接反映了不同期刊的论文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基金论文比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指标,但并不是所有基金论文都是优秀论文,只有优秀的基金论文才能较好地反映本专业领域的新动向、新成果,有助于发挥科研导向作用。虽然基金资助管理部门在基金审批过程中已对研究的学术性和应用价值进行把关和筛选,但是因为人为因素,如不恰当使用基金项目等,导致基金论文比这一期刊评价指标在近年来存在较多争议[12,15,16]。“十三五”期间有关加强学风建设和改善研究评价的重要文件能进一步规范科研诚信,净化基金项目的科研环境,阻断基金论文比评价指标中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充分调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科技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提高期刊质量。

此外,本研究对万方数据库中7 种期刊的高产机构及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筛选出10 家发文量最高的机构,发现生物医学工程学类期刊与高校息息相关。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上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 年),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评估结果为A(包括A+、A、A-)的高校共7家,分别是东南大学(A+)、华中科技大学(A+)、上海交通大学(A)、清华大学(A-)、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浙江大学(A-)、四川大学(A-)。本研究最终筛选出的机构中并未见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考虑这部分高校可能更多将论文投向国外,以进行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由此可见,编辑工作者应继续提升选稿和出版能力,加快建设与科学研究水平相匹配的期刊,从而留住国内优质稿源,吸引国外研究成果。

本研究还通过对万方数据库中的关键词频次分布以及CSCD 中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等数据进行分析,以研究生物医学工程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虽然本研究纳入的7 种期刊,其稿件收录范围侧重点有所差异,但总体而言,深度学习为生物医学工程学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这与翁铄子等[1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通过机器模仿视听和思考等人类活动,解决复杂的模式识别难题,使得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并推动了医疗器械、智能医疗、互联网医疗、精准医学、医学新材料等的发展,从而实现产业创新,推动经济发展。2017 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将发展人工智能列为国家战略,作为肩负“新工科、新医科”改革重任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顺应了国家发展潮流,与国家政策相适应[18,19]。由此可见,深度学习相关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学科发展以及期刊影响力提升。《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可通过组稿有关深度学习的优质稿件来提高期刊质量,扩大影响力,服务学科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纳入的7 种生物医学工程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文机构与高校的联系较为紧密,但是论文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深度学习为生物医学工程学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可为期刊组稿提供方向。在国家统筹谋划和政策指导下,生物医学工程学类中国科技期刊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把握契机,提高自身影响力,助力经济发展。《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位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生物医学工程学”类期刊的中游水平,近几年的发文量、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均具有明显优势,但平均引文数及基金论文比仍不理想;可通过组稿有关深度学习的优质论文,提高基金论文比等措施来优化组稿稿源分布、提升稿源质量、提高期刊影响力和学术质量。本研究仅选用部分发文指标进行分析,并未对引证指标进行分析,这将是以后的研究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工程学生物医学物理学
刍议“生物医学作为文化”的研究进路——兼论《作为文化的生物医学》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美食物理学
《照明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国外生物医学文献获取的技术工具:述评与启示
定积分在几何、物理学中的简单应用
论人体工程学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LED光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分析
物理学的困顿:下一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