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戒毒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3-06-01邓临新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戒毒双一流一流

邓临新

(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昆明 650223)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1)周光礼.“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突破——论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J]. 教育研究,2016(5):72-76.谈哲敏. 师资队伍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J]. 中国高等教育,2017(Z1):26-28.,是我国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任务。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要采取扭转教育评价导向、深化教育改革等重要举措,推动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双一流”建设涉及我国不同地域、不同高校、不同学科以及与此相关的产业布局,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双一流”建设既要突出世界一流、又体现中国特色,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2)吴云勇. “双一流”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内核、特质要义与建构方略[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01):194-200.。相比综合类高等院校,云南警官学院“戒毒学”课程建设起步较晚,存在学科建设时间短、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和课程建设滞后等特点。

“戒毒学”课程作为禁毒学专业主干课,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拓学习途径,丰富学习内容,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目前,在“戒毒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双一流”建设目标存在差距。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突破“戒毒学”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创新课程建设,促进课程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

一、现状及特点

云南警官学院作为培养禁毒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每年都向公安、司法、行政管理部门、戒毒机构、社区戒毒等领域输送大量专业人才。“戒毒学”课程涵盖了社会学、医学、法学等多学科范畴,包括中国毒品滥用和禁吸戒毒工作的回顾及现状、成瘾基本理论、阿片类药物依赖的生理脱毒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的生理脱毒后的康复治疗、合成类毒品的滥用及治疗,以及吸毒人员的发现、认定、登记和处置,戒毒期间的管理,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管理教育等八个章节的教学内容。

我国《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云南警官禁毒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坚持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相结合,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全面系统掌握禁毒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禁毒工作发展现状,掌握禁毒工作基本技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适应新时期禁毒工作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禁毒人才。

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云南警官学院“戒毒学”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

云南警官学院“戒毒学”课程涵盖多学科范畴,为力求教学内容全面性,课程内容跨度大,八个章节的内容相对独立。若只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学生缺少相应的知识积累,使得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如成瘾基本理论和阿片类药物依赖的生理脱毒治疗章节,需要学习了解人体解剖学、医学神经学、药理学等领域的知识。心理脱瘾的康复治疗章节需要学习了解应用心理学、心理治疗原理和技术等。戒毒期间的管理这个章节,需要学习我国戒毒体系和模式,了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流程,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运行流程,医疗机构戒毒治疗科基本标准和戒毒医院基本标准等。

(二)教学内容设计缺乏针对性

“戒毒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且与毒情形势、禁毒政策等方面密切相关,需要授课教师具有全球视野、广博知识和一定实践经验,熟悉戒毒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操作,但受制于授课教师到戒毒一线调研机会较少,导致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实训操作缺乏指导性、针对性、实践性,课堂教学和戒毒工作实际存在一定偏差。

(三)教学活动设计存在偏差

授课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占据中心地位,授课教师往往把自身的专业特长、研究方向和授课经验作为教学活动设计基础,教学活动设计往往较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主体地位彰显不够,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加之“戒毒学”课程理论性强,有些章节内容晦涩难懂,如果缺少教学互动,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影响教学效果。

(四)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戒毒学”课程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教师课堂授课,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实践途径仅有课堂提问、学期论文、参观禁毒基地等。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依靠教师的口传心授,需要各种资源的配合,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五)课程评估体系不健全

双一流教学目标的提出,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相扣,形成闭环(3)王东芳,田密.“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征与定位[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4):6-10.。目前云南警官学院“戒毒学”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独立开展,例如教学计划、课堂测试、期末考核等。课程评价主要采用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平时成绩、实践考核、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小组活动、平时作业及学术文献阅读分享等。实践考核主要是实验实训完成情况。学期成绩是平时成绩、实践考核、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加权平均值。虽然这种考核方式较为全面反映了学生平时学习和考试的情况,但对学生整个学期学习过程和每节课阶段性效果评价还不够全面,未实现及时双向反馈,即仅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缺乏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授课过程的反馈建议和意见。

二、“戒毒学”“互联网+”翻转课堂探索

作为公安院校禁毒学专业主干课程,建设“戒毒学”一流课程,直接关乎人才培养质量。按照云南警官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7修订版)要求,禁毒学专业的培养规格要求毕业生应掌握禁毒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毕业生应具备开展戒毒和禁毒预防教育工作的能力,并且能够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创造性地开展公安禁毒工作。

当今世界,互联网已经取代了主流媒体成为大众交换信息实时互动平台,小众群体已经取代大众传播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小众细分的信息共享和反馈的高效传播方式值得在“戒毒学”课程建设中予以借鉴和推广。针对在校大学生普遍使用智能手机的现实情况,互联网+背景下“学习通”和“雨课堂”构建的翻转课堂,具有信息传播效能更快捷高效,师生互动更为及时有趣,课堂内容得到延伸和拓展(4)董晓. 互联网+时代下的混合式教学探究——评《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互联网+时代,教育变革的最佳解决方案》[J]. 中国教育学刊,2020.等特点。

互联网2.0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去中心化、经济社会活动的泛数据化、社会生活的物联网化。将互联网+翻转课堂应用于“戒毒学”课程教学,使得互联网不仅成为“戒毒学”课程教学可充分利用的资源,而且成为“戒毒学”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观看视频讲座,收听播客和微课,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学生交流。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5)谢东,吴力立,董丽杰,等.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于课程教学[J]. 广东化工,2020.。

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在“戒毒学”课程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互联网+”理念应用到课程教学和实践,有利于遵循课程教育教学的时代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多思维、多渠道拓展课程广度与深度,努力形成课堂内外与线上线下全覆盖的“戒毒学”专业课程,使“戒毒学”课程与“互联网+”有机契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系统性。

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实现的内容。探索基于互联网+翻转课堂的“戒毒学”课程应用和实践,能够使教学从以教师主导向以学生为主转变,从知识传授向自学为主转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得到全面提高,对于建设国家级(省级)“戒毒学”一流课程,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实现的目标。将“戒毒学”课程建设成为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体系,有利于在教学应用和实践教学体系中,形成“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基础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互联网+“戒毒学”翻转课堂的实践路径

(一)“戒毒学”翻转课堂建设的实践方案

“戒毒学”是禁毒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涵盖禁毒学专业知识、禁毒法学、戒毒医学、心理学、行为学理论、社会工作技能等应用型课程。借助“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体系,将“戒毒学”课程教学分为课前自学、课堂教学、课后研学三个阶段,学生依次完成“识、解、悟、用”。颠覆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平面式课程教学方式,特别强调学生前期的预习和自学,利用超星集团海量线上资源,主要集中在课前学习平台自主完成密集知识点的学习。教师负责提供学习平台资料、课堂授课、课后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拓展的研学知识偏向应用性,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一步巩固戒毒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图1 “互联网+”戒毒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流程图

(二)“戒毒学”翻转课堂建设的实践效果

基于互联网+翻转课堂的“戒毒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雨课堂”组织学习,引导和启发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推动形成良性循环的“以学作评”和“以评促学”的互动过程,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实践中,超星教师发展整体解决方案是一个较为优化的选择。

超星教师发展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教师发展业务管理平台、移动教师发展中心APP、线上培训、多元混合培训/服务、教研实训实践平台。其中,教师发展业务管理平台包括智慧门户系统、智慧培训系统、智慧管理系统、教师在线学习系统、教师个人空间,以及掌上APP(即超星学习通),为教师构建一个动态的学习服务模式。教师在业务方面可以通过通知、报名、签到,进行在线课程手机直播,建设社交环境,进行科研制作。在线上培训中,超星在线课程体系门类齐全,涵盖教师培训各领域;名师授课,汇集领域顶尖教师;MOOC制作,拥有200余门经典课程;在线学习,课程进度自由掌握;多元混合培训服务中,超星自建校本资源制作、线下培训专属定制、校本专属模块定制;教研实训实践平台以混合式教学为理念,集成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软件为一体,建设高度现代化、多功能的智慧教室。

构建互联网+翻转课堂“戒毒学”课程教学体系关键在于:一要建立互联网+翻转课堂“戒毒学”课程教学新模式,编写符合实际的互联网+翻转课堂“戒毒学”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实践案例。二要设计问题导向的课前预习任务书并提供完成预习任务的学习资料包,及时补充新的戒毒学研究进展,更新戒毒工作实践成果。三要构建智慧课堂,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反馈。不仅教师可以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课后研学过程和每节课阶段性效果做出全面客观评价,学生也可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过程进行反馈,提出建议和意见。除此之外,借助线上学习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上传和分享课程相关文献资料并随时进行学习和讨论。四是互联网+翻转课堂“戒毒学”课程教学成果可在禁毒学专业其他本科课程教学中推广应用,也可尝试应用于研究生课程建设,特别是来华留学生课程,通过翻转课堂学习平台提供课前课后各种学习手段和资料,弥补课堂授课时因语言障碍造成的影响。

四、结语

借助“雨课堂”和“学习通”打造互联网+翻转课堂“戒毒学”教学体系,便于将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运用于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戒毒学”教学模式,在互联网+翻转课堂平台上构建完整贯通的“戒毒学”课程教学体系,学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体验最新的VR矫治戒毒视频(6)马洁. 使用VR厌恶疗法降低戒毒人员毒品渴求度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20.,推动实现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基础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将“戒毒学”课程打造成紧跟前沿、紧贴实战的创新型教学平台,克服传统“戒毒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使“戒毒学”课程真正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创新性的特点,为禁毒事业培养和造就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戒毒双一流一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浅谈戒毒康复爱心基金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应用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首现象浅析
论自愿戒毒:法规范、定位与制度创新
从“白粉妹”到“戒毒明星”
My Favourite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