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教育者: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新核心角色①
2023-06-01秦婧祥
◎李 伟 秦婧祥
一、批判性思维: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
在阿联酋召开的2023年世界政府峰会上,埃隆·马斯克在接受远程访谈时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最需要重视和培养的核心能力是批判性思维,并进一步主张在孩子们相对年轻的时候,就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马斯克的这一判断与观点无疑具有极强的前瞻性,非常值得重视。虽然近年来大众对“批判性思维”提及较多甚至耳熟能详,但对其真正内涵还需要审慎理解与把握。目前学术界对批判性思维有不同的定义,但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定义都拥有某些共性的核心内涵,如都包括质疑、谨慎、理性和开放的精神及这些能力的含义等。按照普遍接受的定义,“批判性思维是旨在决定我们信念和行动的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1]。如果从日常生活的某一方面来理解其定义,就意味着行动主体要做与会做一个有逻辑、有深度思考和有理由的评判。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不会简单地接受其所看到的所有论点和结论,而会对这些争论和结论持有疑问的“悬置”态度,并在其驱动下促使自己去寻找论点和结论更加优化的依据。
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为什么批判性思维能力或素养尤为重要?人工智能时代是一个大数据时代,更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海量即时信息的涌入造成的信息过载,大量真假信息同时呈现带来的信息辨别负担与价值含量差异巨大带来的价值选择与整合负担等,都会给教育和学习带来巨大的思维挑战,因此人们尤其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素养以面对挑战。例如:ChatGPT所提供的自然语言处理和聊天机器人技术可能会影响传统教育模式,学生可以通过与聊天机器人互动来获取信息并进行学习,而不必完全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或教科书。然而,ChatGPT尽管很像传统的搜索引擎,可以快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信息,但ChatGPT的回答并不都是科学和正确的。OpenAI也承认,ChatGPT有时会回复看似合理但并不正确甚至有些荒谬的答案,因此教师与学生并不能完全信任它。还有研究者指出,OpenAI上线ChatGPT时,其训练模型对2021年之后的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对某些特殊人群的相关问题也知之甚少,尤其是对理科方面的内容掌握程度较低。此外,ChatGPT无法与活跃的互联网相连接,无法从社交媒体中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数据集存在封闭性,所以生成不正确的信息是可能的。[2]当类似ChatGPT的技术在未来应用到教育中进行辅助教学时,就更需要学生具备对信息的认识、分析、判断、选择的能力,即学生就更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在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和各种智能设备等将会更大程度地应用于教育与教学中,如果学生不加思考地完全接受智能机器发送的信息和数据,就会逐渐失去作为人的思考、辨别和推理的能力。在信息传播中,如果学生只关注特定的领域或者只停留在让自己觉得舒服且简单易懂的舒适区,久而久之,大数据便会记录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不断推送相似的学习内容,使学生陷入自我编织的“信息茧房”之中,从而逐渐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传统教育使学生更擅长背诵式学习,甚至是“死记硬背”,而人工智能时代不再需要学生将大量的知识装进脑子里,死记硬背也不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思考、运用,进而形成批判性思维。
二、教师新核心角色:人工智能时代的批判性思维教育者
教师角色指社会对教师职能和地位的期望与要求,而教师职能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多种身份角色。教师角色是以教师的行为来界定的,教师的行为模式发生了变化,其角色也会随之发生转变。教师需要根据环境中的实际情况来改变自身的角色,并灵活且合理地运用这些角色。[3]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实践中越来越广泛且深入的融合应用,教师角色的独特性将面临重大挑战,因此,教师应将传统角色和新型角色相结合。
(一)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是批判性思维的自我反思者与学习实践者
“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使得教育的重点不再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转向“育人”,这就要求教师由原来的知识型教师转向智慧型教师,而智慧型教师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教师如果不能批判性地看待人工智能,那么迟早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在原有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学习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对众多自我学习的资源和信息进行评估、比较,批判性地分析这些资源和信息的有效性。教师要辩证地看待专业知识与人工智能知识之间的关系,去伪存真地进行适应性学习,在原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教师。同时,技术对教育的冲击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提高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育者与训练者
在未来,类似元宇宙、ChatGPT等人工智能平台与技术的发展会越来越成熟,学生与人工智能之间的联系也会越来越紧密,学生对知识、信息的主动选择、评估、决策就显得更为重要。这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成为信息的主动探索者和分析者,要了解知识产生的经验基础、方法和逻辑。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成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推理论证思维能力等。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态度与倾向,使学生承认具备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使学生主动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教师通过批判性思维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有着不同的侧面和解释,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相信权威。如果学生缺少这种理性精神的训练与引导,他们就会被事物的表象或者权威所迷惑。[4]在人工智能时代,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会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逐渐变成现实。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教学可以依靠大数据精准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如果人工智能教育的个性化方案仅仅依托于大量冷冰冰的数据进行分析,而没有真正深入到学生自身真正的兴趣、意愿、态度、动机及个体生命历程等之中,就会忽视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与生命发展的主动权。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利用批判性思维,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符合自身个性化发展的反思,实现真正主体性与个性化的生命发展。
(三)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终身学习与价值引导者
人工智能时代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学生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至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而应着力于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5]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是人工智能时代的迫切需要,是学生终身发展应该具备的素质。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只有“三观”正确和厚实,学生才能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和真正的生活主体。在人工智能时代,如果学生缺乏思考、评估和决策信息的能力,那么庞杂无序的信息资讯与各种价值观的暗流都会影响学生“三观”的正确形成,从而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无论是在班级生活还是各学科课堂中,都应该渗透式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只有学会辨别各种信息的真伪,才能形成正确合理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三、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作为批判性思维教育者的实践路向
(一)加强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学习理解,批判性地看待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教育”的迅速发展需要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并具备数字化胜任能力,这意味着学生不仅要以积极开放的态度看待人工智能的教育价值,同时还要以批判、审慎的态度看待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潜在危害。例如,人工智能大范围地深入课堂后,学生获得的问题和建议更多地来自大数据或人工智能,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以及论证、解决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又如,长期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会使得学生逐渐依赖于人工智能的回答,从而忽视自我思考和论证的过程,失去自己的判断和反思能力,导致思维懒惰,进而对自身的态度和行为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人工智能的培训和价值观念的引导,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人工智能;提高学生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功能、新应用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发展特点;教师也应该了解学生在新教学环境下学习方式发生的变化,辩证地看待人工智能给教学带来的优势,选择最优的人工智能教学策略。
(二)创设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智慧教学环境,建立人机协作的智慧课堂
未来,即使机器智能化进一步发展,也不会出现人工智能绝对取代教师的现象,人机结合或将成为智能时代的普遍形式,而人机结合的教育也可能成为未来教育的普遍形态。[6]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授学生有价值的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探寻知识的兴趣、欲望和方法。人机协同是人工智能时代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可能路径。在人机协同的课堂上,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的融合发展要建立人机协同的学习环境、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能力、道德情操和价值观等与机器协同发展。通过人机协同对批判性思维的活动进行重新分配,使得课堂中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工作。人机协同智能不再是替代教师处理机械、单调、重复的工作,而是不断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要求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性的内容,还要学会比较、评估、综合信息,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创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智能教学形式,采用翻转课堂+PBL的教学方式
“翻转课堂”要求教师提前将授课知识点和认知内容制作成视频放在云平台,并辅以其他形式的补充材料,课上组织学生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辨性活动。而学生课下可以通过云平台主动自学知识性的内容,在课上跟随老师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发现、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这样的课堂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即通过翻转课堂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提问”能力,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7]在课上进行的思辨性活动主要采用PBL模式(问题导向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核心的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它也是提高学生反思水平的重要途径。在翻转课堂上进行PBL模式的教学时,教师角色应该从原来的“教父”变为“苏格拉底”。这就要求教师要花更多的工夫来备课和教学。他们要理解学科内容,设计问题系列,能用合适的实例来展示教学内容和原理,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培育其理性和发展的思维能力,并能实际运用。[8]教师在课上采取问题式教学的时候还要注意要鼓励学生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而不要急于给出答案。[9]
(四)在人工智能辅助的学习环境下,设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活动
人工智能教学活动的一般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研究讨论、课后复习总结三个环节。这样的教学环节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过程可以有效融合,通过人工智能辅助教学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
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需要设计促进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有效进行课上教学的重要支撑,为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是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前提。为了有效开展人工智能辅助环境下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资源设计,努力实现资源的多样化。教师可以在资源设计时关注线上资源设计和线下资源设计两方面,充分利用在线网络平台的有利条件,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在线资源,确保学习资源的丰富多样性,以此来支持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在课中研究讨论环节,在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科知识技能的目标,应在学科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发展。在课后复习总结环节,需要对学生课上展现的批判性思维进行评价。在人工智能辅助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小组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通过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不同性质的评价活动获得更多元的反馈,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