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思维脉络 严谨论证逻辑
——“镜子”话题考场失分作文的升格指导
2023-06-01张君飞
◎张君飞
浙江省玉环市楚门中学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各具功用的镜子:望远镜——放眼远方,显微镜——揭微显隐,太阳镜——抵挡强光,哈哈镜——开怀一笑。
这些镜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颇有寓意和启发。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如果想给自己的心灵配装两面必需的“镜子”,那么,你怎么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选择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作文原稿】
心怀远方 眼落精微
◎慈 鑫
浙江省玉环市楚门中学高三(2)班
①有人曾说:“我既见向上的星芒,也不忘脚底的荧光。”诚如斯言,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有两面镜子:一面望远,教会我们心怀远方;一面显微,提醒我们眼落精微。(开篇确定了自己论述的方向——“一面望远”“一面显微”,但这句引言与观点的引出,无法对应,再则,引言与观点之间缺少必要的分析联系。)
②心怀远方是身处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下的胸怀大局,登高望远。以望远之镜望远,如宋儒张载“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又如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始终坚持“寒窗苦读终不负”的人生信念,亦如稻田里的“巨人”袁隆平“如孤筏重洋,像电光石火”的呐喊。远望之举,填埋我们心中对未来的渴求与希冀,它深埋下一颗种子,正悄悄萌芽、破土、茁壮生长,丰盈我们的生命厚度。(本段第一句的阐释是不准确的,建议变更一些用词。黄国平院士和袁隆平先生的事例阐述,与本段核心内容的关联度不高。建议用典型事例铺排,让论证更严密紧扣。)
通过科学调度不同方面的水源,按照区域均衡法或者地下水非稳定流方法均衡分析。在合理的水资源开采布局条件下,明确合适的开采强度。或者在一定开采强度指标上,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相应的补给区域。
③然鲲鹏需借力才能扶摇而上,登高望远也必须以精微之石作为铺垫。老子有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显微镜揭微显隐,立足眼前小事,才有奋发向上的可能。《礼记·中庸》有言:“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事物都必须经历积微成著、集腋成裘的发展过程。眼落精微,为登上顶峰砌垒最坚固的基础。
④心怀远方与眼落精微看似矛盾,实则对立统一。一点一滴揭微显隐的积累终会助我们抵达远望之地,而一次又一次的攀登与抵达又在新的起点上进行点滴积累,期待到达更远之地。两者相伴而生,并且在美美与共、亦步亦趋的转化中推动着国家向前,拓宽着历史大道缓缓铺展。(第④段与第③段论述角度趋同,缺乏脉络层次感,宜合并简化或拓展加深。另外,第④段的结尾处又特意拔高,跳脱了论证的重点。这两段需重新厘清二者的关系,也可为后文做铺垫。)
⑤“万物并育而并不相害,道并行而并不相悖。”我们既要举望远之镜心怀远方,又要执显微之镜眼落精微。初谙社会的我们,即使无法于两者之间灵活地切换,也应保有远望与显微的视野与态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保有陈平原先生所言的“韧性”,瞄准月亮万里蹀躞,相信坠落之际也会是星辰之微光。爝火虽微,足以燎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应保有每一分量的积累,抓准时机,促成远望之地质的飞跃。(本段语言陌生化、重复较多,建议舍弃或更换。)
⑥心怀远方,眼落精微。纵使我们现在是象牙塔中的微小个体,我们也应以弘毅之责,劈波斩浪,做自己人生中的“巨人”。
⑦愿你我皆能心怀远方,眼落精微,一面笃定信仰,一面扎实生活,看山河激荡,流转千年,东海扬尘,渊渟泽汇。(⑤⑥⑦段,语言的诗意比较明显,论证重复较多。在“应该怎么做”上并不突出,建议选择性详写。)
【升格指导】
本文题是一道材料型作文题,考生需从材料出发,抓关键词,弄清这几面“镜子”的内涵。然后结合生活实际,选定其中两种,分析挖掘它们的寓意,结合人生、社会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望远镜——志存高远/心怀远方/目光要长远,风物长宜放眼量。
显微镜——努力看清自己的不足/交友识人要看细/善于发现自己或别人的优缺点。
太阳镜——看淡名利,看清荣辱,拒绝诱惑。
哈哈镜——乐观豁达,笑对烦恼、苦难等。
本文就其行文来看,考生选择的立论是:人生得装备“望远镜”和“显微镜”,既要“心怀远方”,又要“眼落精微”。接着分层论证“心怀远方”“眼落精微”和它们的作用,然后分析“心怀远方”与“眼落精微”的关系,最后发出号召。全文立意是妥帖的,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从章法上看,行文逻辑不够清晰,论证缺乏层递性。文章的③④段几乎就从一个角度展开——“眼落精微”为“心怀远方”进行点滴积累,建议还可以从“心怀远方”这个角度来思考这二者的关系,让论证更丰富,对问题的阐述也更有思辨性,然后适当总结二者的关系,为“怎么做”铺垫,这样论证的梯度就会显现,思维的力度也会呈现。
2.从论据的使用上看,材料的选用一定要精当合适,考虑与文段内容的匹配度,不能游离在文段的论述内容之外,所以①②段中的材料,建议加强论证,或者直接更换,让论据与文段内容关联度更高,体现论证的逻辑性。
3.从语言上看,引言较多,较富文采。但细读发现,陌生化词语的运用,生涩难懂,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段落之间又缺少必要的过渡衔接,这些都导致了语言整体表达不够流畅。建议删减一些词句,段落之间增加一些过渡性的语句,让表达更明白流畅。
【升格佳作】
心怀远方 眼落精微
◎慈 鑫
浙江省玉环市楚门中学高三(2)班
①有人曾说:“我既见向上的星芒,也不忘脚底的荧光。”星芒在远方,引领我们前行;脚底有荧光,照亮生活细节。这就提示我们生活中需有两面镜子:一面望远,映照远方的星辰大海,指引我们心怀远方;一面显微,探寻细微之处的点点荧光,提醒我们眼落精微。
②心怀远方是一种心系天下、抱负远大的人生姿态。以望远镜望远,如张载树立“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又如毛泽东同志揽天下大任于一己肩上,愿待时日“缚住苍龙”;亦如袁隆平先生立志“让全中国人吃饱饭”,并承担起“世界人民饭碗”的重任。伟人之远望,皆明确了目标,振奋了心境。静言思之,远望之举,足以填满我们心中对未来的渴求与希冀,它深埋一颗种子,期待萌芽、破土、茁壮生长,丰盈我们的生命。
③然鲲鹏需借力才能扶摇而上,登高望远也必须以精微之石作为铺垫。老子有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显微镜揭微显隐,立足眼前小事,才有奋发向上、向远的可能。《礼记·中庸》有言:“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事物都必须经历积微成著、集腋成裘的过程。眼落精微,是为登高望远垒砌最坚固的基础。
④可世人生疑,眼落精微、通达远方之后,是否就意味着人生就此停歇了?其实每一处的登高望远仅是人生路上每一个新的起点而并非终点。一个又一个的起点,在精微之处星星点点的积累下终会汇聚成一条坦途,引领我们探寻更好的自己。
⑤由是观之,心怀远方与眼落精微可以相互转化。它们就如同哲学上论及的“量与质”:显微为望远创造条件,而望远又为显微开辟新路,使之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两者相伴而生,在时光的磨蚀下恣意成长,推动着我们向前更好地发展。
⑥承上而言,我们既要举望远镜心怀远方,又要执显微镜眼落精微。“道并行而不相悖”,初谙社会的我们,即使无法灵活地切换于两者之间,也应保有远望与显微的视野与态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们要怀有鲁迅先生所言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我们要保有陈平原先生所言的“韧性”,沉下心,耐住气,先把小事做好。“劝君立足眼前事,荆棘丛中也开花。”当我们凭借自己的脚步,一步一步登上顶峰,定会望见那绝美的人生烟霞。
⑦纵使目标远大而令人生畏,我们也不能甘于“躺平”,轻言放弃。是的,新时代的我们就应时刻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刚毅与英勇,劈波斩浪,做自己人生中的“巨人”。
⑧愿你我都能心怀远方,眼落精微,一面笃定信仰,一面扎实生活。
【升格启示】
升格后的文章从观点的引出到对两种现象的论述,重点落在“心怀远方”与“眼落精微”的关系探讨上,并紧承着以思辨的意识来论述我们青年在生活中该如何去做,再加上各部分之间衔接有序,全篇层次清晰,言之有物,思维有梯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论证的逻辑性。同时,文章的行文过程中又把多余的、陌生化的词语删除替换,也更换了匹配度不高的材料,避免了分析游移、论证不严密等问题。
升格后的文章文脉清晰,表述优美,思想站位高远,兼具理趣与文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就给了我们以下三点考场作文写作的启示:
一、文章应是一盘棋。考场作文经过快速构思确定主旨后,写作者需要思考文章脉络的逻辑性,让整篇文章的脉络层次先立起来。
二、论证过程中,务必要考虑素材与文段内容的关联度和素材本身的典型性,提高论证的严密性、增加论证的说服力。
三、考场作文可以有文学性的语言,但不是越多越好,论述语言让人看明白、读得懂才是最基本的要求,“写”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再追求更高一层的语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