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先进经验?“四链合一”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2023-06-01胡有林
摘 要: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技术底座。广大中西部省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与东部省份相比差距明显,充分借鉴东部省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先进经验,对加快推动广大中西部省份先进制造业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湖南省为例,剖析了其发展工业互联网存在本地技术创新不足、集聚发展程度不高、应用服务支撑力不强等问题,深入提炼先进省市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关键举措和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为统领,围绕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升技术链,贯通产业链,做优服务链,做强人才链,大力推进四链融合,加快本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为我国中西部省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参照范本和重要借鉴。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湖南省;中西部省份
中图分类号:F124;F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3.04.0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先进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支撑作用更加凸显。[1]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智能制造竞争主航道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技术底座[2],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竞争优势是抢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必由之路[3]。近年来,全国各省市高度重视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掀起了新一轮智能制造竞争赶超,中西部省份普遍重视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了系列阶段性成果,但与先进省份相比差距明显。36氪研究院的研究显示[4],2020年中国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排名前5位的城市全部为东部省份城市,中西部省份城市排名普遍靠后。东部地区的广东、浙江、山东等省份涌现出了一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典型城市,成为全国各省市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排头兵。深圳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公布的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28家企业中,深圳市有4家企业入选,占全国的七分之一。[5]截至2021年1月,广州有60多个企业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工业互联网领域创新发展工程、试点示范,数量位居全国前列。[6]早在2018年,杭州就聚集了200多家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园。[7]青岛奋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截至2020年10月,聚集了1833家工业互联网生态企业,打造“青岛能突破、山东能推广、全国能借鉴”的发展新模式。[8]中部地区的湖南省以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为战略目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为此,笔者以湖南省为例,深入分析其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系统总结广东、浙江、山东等先进省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和典型经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中西部省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进一步夯实先进制造业技术底座提供经验借鉴。
一、湖南省工业互联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互联网本地技术创新不足,与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要求不匹配。第一,基础技术支撑存在短板。湖南省大数据服务、云计算、5G等工业互联网核心支撑技术主要依靠东部省市引进,工业App、云化工业软件研发实力不強;缺乏对芯片、北斗、超算等本地基础技术创新资源整合,连实力最强的长沙技术研发能力也还处在全国第三梯队。第二,技术研发创新投入不够。湖南省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平台数量不多,主要依附于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程中心等平台,侧重于立竿见影的短期应用,对于久久为功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投入不够,与广东、浙江等相比差距较大。第三,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不强。目前,虽然湖南省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59个,但是大部分依托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第三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除了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简称“中电互联”)等为数不多的平台企业以外,本省具备工业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输出能力的企业太少,面向细分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创新不足。第四,开放协同创新生态有待培育。湖南省工业互联网开源创新生态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针对制造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不够,仅有嘉禾铸造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地方政府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难以满足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需要。
(二)工业互联网集聚发展程度不高,难以接续湖南省智能制造优势。第一,工业互联网企业数量偏少。湖南省缺乏行业领军企业,除了中电互联晋级全国双跨平台企业外,全国其他27家双跨平台企业没有一家总部落户湖南。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中科云谷科技有限公司省内孵化,总部落户在外省,“墙内开花墙外香”。根植本省的工业互联网企业较少,以外省输入为主,专业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数量不多,发展后劲不足。第二,工业互联网园区集聚程度不高。虽然湖南省布局了长沙高新区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以及长沙经开区的“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但是入驻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不多,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企业相对分散,集聚度不高。第三,工业互联网促进机构合力不足。目前,虽然湖南省内各地成立了工业互联网协会、联盟等机构,也引进成立了一些全国性智库的湖南分院,但是工业互联网产业缺乏必要的连接和协作,与先进省市相比也存在差距。第四,工业互联网发展体系不完整。数据、网络、平台与安全是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四大支柱。目前,湖南省对平台和网络重视程度较高,但在数据和安全等方面存在缺项和短板,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工业互联网系统布局与开放发展有待加强。
(三)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支撑力不强,严重影响数智化转型升级实效。第一,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缺乏。目前,湖南省政府部门、公共服务单位、行业协会之间数据相对独立,协同共享机制不健全,存在比较突出的数据壁垒,信息资源共通共享共创受阻,缺乏支撑工业互联网协同化、生态化发展的服务平台,制约了工业互联网跨区域、跨部门融合应用。第二,供需双方对接不畅。从需求侧来看,湖南省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自身缺乏良好的技术识别与方案选择能力,难以找到较低投入、精准有效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从供给侧来看,湖南省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难以快速、高效找到需求企业,缺乏进一步针对应用场景的创新与拓展,一些工业互联网企业面临较大生存发展压力。第三,解决实际问题的服务支持不够。目前,湖南省对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以一般性调研访谈、问题反映、专项调研为主,对于企业融资难、订单难、转型难等痛点难点问题专门、专业、深入的精准诊断、实地跟踪与帮扶不够。第四,应用场景开发抓手有限。工业互联网加快向质量、安全、节能、供应链等场景渗透融合,而湖南省对于场景挖掘和开放应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缺少有力的抓手,与广东、浙江、山东等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布局,呈现差距越拉越大的趋势。
二、先进省市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关键举措
(一)重视技术创新,提升工业互联网本省技术供给能力。第一,重视工业互联网基础技术创新攻关。深圳加强与全球顶级科研机构及团队合作,推进5G、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技术融合与集成创新,提升基础技术输出能力;广州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领域国家实验室、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平台,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标准研制、试验验证,培育发展工业App、关键软硬件产品和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第二,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杭州推广互联网公司与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共建的协同创新模式,破解工业互联网跨界合作难题,培育海量工业应用和生态市场;青岛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建设,汇聚示范应用覆盖15个行业,初步形成跨行业全场景资源池,加强工业互联网与场景的创新匹配的应用;广州与中国信通院联合共建广东省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协同推进5G、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探索区域特色工业互联网创新模式。
(二)狠抓产业聚集,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发展。第一,各地加快扩大工业互联网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青岛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1号工程,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广州加快“定制之都”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广州样本”;武汉推进“全球灯塔工厂+标杆链主工厂+示范智能工厂”梯队,建设“5G+工业互联网”之都。第二,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建链、补链。青岛全链条梳理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明确补链、强链重点,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广州以“链长制”为抓手,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数字建链”,促进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行政部门资源配置优化;深圳建立以专家智库为支撑、以产业联盟为载体、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工业互联网体系。第三,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集群竞争力提升。青岛搭建工业互联网“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平台,引入西门子等解决方案供应商,促进工业互联网生态集聚;广州遴选、组建供应商联合体,共建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云”上产业链和虚拟产业园;杭州打造工业互联网小镇,建设1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联合打造N个行业级、区域级和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1+N”体系建设。第四,加快工业互联网跨区域开放合作。青岛牵头发起胶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倡议,促进企业之间工业互联网协作配套;上海、深圳、青岛共同发布生态共建联合宣言,推动三地工业互联网全生态、全领域合作。
(三)提升服务能级,支撑工业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第一,建设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青岛推出政企共建的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打通政府单位、公共服务部门数据壁垒,为企业提供精准画像和数字化赋能方案;广东省建设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打造集培训体验、评估评测、供需对接等功能的公共服务载体,促进工业互联网资源跨区域、跨行业汇聚应用。第二,整合服务资源供给。广州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引进培育优质解决方案服务商和系统集成商,组织工业企业与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精准对接;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骨干企业、第三方机构等组建产业联合体,建设集群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定制开发工业软件和产品服务;引入社会资本及創新资源,为集群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第三,下沉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广州通过开设“政策直播间”、开展“工业互联网进集群”等活动,组织供应商联合体与集群企业对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问诊把脉;青岛举行“工业赋能”场景供需双方精准对接会,助推传统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改造升级,帮助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开拓市场,从“给政策”向“给机会”转变;深圳建设解决中小企业转型需求和痛点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订单难、转型难等问题。第四,深化对接供需双方的场景赋能。青岛创建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分批发布“工业赋能”“未来城市”场景,推动各类要素广泛汇聚,选聘服务专员深入企业开展指导、咨询服务、线下对接,探索工业互联场景新路子;杭州建设工业互联网测试体验中心,搭建工业互联网应用体系和典型应用模式,以宣传推广、公共服务、生态培育为导向,推广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
(四)重视人才引育,汇聚工业互联网发展动能。第一,加快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青岛鼓励高校增设工业互联网人才紧缺专业,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应用型硕博研究生;实施万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促进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融合发展;面向大中小学生开展工业互联网素养提升教育。第二,根植本省建设人才培养机构。青岛科技大学成立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牵头成立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合作联盟,青岛电子学校与海尔卡奥斯共建工业互联网教育集团,为青岛补齐人才链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广州鼓励本地院校、平台商、服务商以及制造企业共建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第三,加大工业互联网人才引进。青岛支持企业引进领军人才、高端人才、青年英才以及紧缺人才,举办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大赛、依托各类创新创业园区、企业、院校等建设一批人才驿站。第四,汇聚工业互联网智库力量。青岛市成立工业互联网专家协作联盟,发展“人才飞地”模式,启动青岛·深圳“5G+工业互联网”产才协作行动,建设“沪深青”三地工业互联网专家库,跨省集聚产业发展智库力量。深圳市成立工业互联网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聚集专业技术领域专家学者,在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中发挥决策咨询作用。
三、湖南省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对策建议
以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为统领,围绕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升技术链,贯通产业链,做强人才链,做优服务链,大力推进四链融合,加快湖南省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
(一)持续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工业互联网技术支撑能力,夯实先进制造业技术底座。经验表明,构建持久强大的技术创新与支撑能力是推进湖南省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通过基础端技术创新与应用端技术创新双向发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技术链。第一,整合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信创领域技术创新资源。梳理省内两芯两生态、北斗、超算等硬件与软件优势资源,列出湖南省与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相关的硬件、软件清单,锻技术应用创新长板,补基础软硬件短板,增强湖南省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支撑能力。第二,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技术平台。借鉴浙江做法,试点互联网公司与工业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共建的协同创新模式,重点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等产业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平台核心技术工程化攻关、标准研制、试验验证,培育发展工业App、关键软硬件产品和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第三,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输出能力培育。围绕新兴优势产业链,鼓励引导本省有实力的企业向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衍生拓展,促进服务化创新和平台化输出,培育根植本省发展、行业特色鲜明的工业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第四,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建设。借鉴山东做法,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建设,汇聚示范应用覆盖核心行业,构建跨行业全场景资源池,搭建工业互联网应用体系和典型应用模式,加强工业互联网创新匹配应用。
(二)全面深化产业集聚,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发展,构筑与智能制造叠加的新优势。经验表明,工业互联网产业具有典型的集聚化、网络化和生态化特征,通过“布点-连线-织链-造网”贯通产业链,布点造势塑造影响力,连线聚能构筑内生力,平台织链打造竞争力,开放造网提升控制力。第一,做大工业互联网企业群体。加强本省培育和专项基金引导,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工业互联网企业,扶持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雏鹰企业快速发展;加快外部引进,通过开放市场、开放场景、政企合作等方式,引进一批国内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落户湖南。第二,提升工业互联网园区集聚能力。借鉴山东做法,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园区,搭建工业互联网“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平台,打造“云”上产业链和虚拟产业园;围绕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3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联合打造N个行业级、区域级和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3+N”体系建设。第三,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建链。打造信创产业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子板块,从数据、网络、平台、安全四个方面梳理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明确建链补链方向与重点;实行工业互联网产业链链长制+盟长制,聚合平台方、服务商、制造商和产业链企业,通过“数字建链”促进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行政部门资源配置优化。第四,深化工业互联网开放合作。推进长株潭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深度合作,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共建共享共创;推进省、市、县协同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基地,加快形成省内区域协同合作网络;加强长株潭都市圈与武汉、南昌等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合作,强化对周边区域生态辐射;加强长株潭与深圳、广州、武汉等城市的工业互联网技术、人才、生态等战略合作,扩大朋友圈,提升影响力。
(三)加快提升服务能级,做优工业互联网服务链,促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经验表明,提升工业互联网多主体综合服务能力是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快速解决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第一,建设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借鉴山东做法,政企共建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打通政府单位、公共服务部门数据壁垒,为企业提供精准画像和数字化赋能方案;加快建设省、市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打造集培训体验、评估评测、供需对接等功能的公共服务载体。第二,打造生态供给资源池。建设工业互联网生态供给资源池,引进培育优质解决方案服务商和系统集成商,组织工业企业与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精准对接;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骨干企业等组建产业联合体,定制开发工业软件和产品服务;引入社会资本及创新资源,为集群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第三,下沉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推行工业互联网技术特派员制度,入驻帮扶企业,长期持续跟踪指导,点对点扶持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开展“工业互联网进集群”等活动,组织供应商联合体与集群企业对接,为企业问诊把脉、排忧解难。第四,对接双方场景赋能。创建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分批发布应用场景,加快各类要素广泛汇聚;举行场景供需双方精准对接会,选聘服务专员深入企业在线咨询、精准对接和线下指导,助推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帮助工业互联网企业开拓市场。
(四)不断筑牢人才基石,做强工业互联网人才链,培植工业互联网发展长期动能。经验表明,打造工业互联网人才高地是形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人才是工业互联网产业根植本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第一,积极探索建设本省工业互联网产业教育体系。发挥湖南省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设立工业互联网学院、开设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和课程,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打造专业人才蓄水池;积极开展实训基地建设,联合培养工业互联网急需的技术人才。第二,分层分类加强工业互联网人才引进。用好用足人才新政,重点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切实解决企业工业互联网人才短缺问题。第三,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新型高端智库。通过政府与本地高校联合组建工业互联网特色智库,地方政府与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机构联合共建智库,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专家协作委员会,为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打造思想库、智囊团。第四,加强人才队伍的标准研究与引导。推出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才评价标准;支持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区域工业互联网人才数据库,支持工业互联网人才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开展人才标准等级评定和认证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舰,朱杰.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J].科技智囊,2022(10):22-29.
[2] 张卫,石涌江,唐任仲,等.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制造与服务融合技术[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2(01):104-122.
[3] 付宇涵,王丹,柴雯,等.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历程与展望[J].科技导报,2021(12):116-120.
[4] 36氪研究院.新基建系列之:2020年中国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报告[EB/OL].(2021-03-03)[2022-08-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3166799251548972&wfr=spider&for=pc.
[5] 杨阳腾.架起工业互联網这座桥—来自深圳的产业发展调查[N].经济日报,2021-12-07(09).
[6] 汤文诗,刘志.广州“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成绩亮眼:工业互联网发展领跑全国[EB/OL].(2021-01-22)[2023-03-34].https://economy.southcn.com/node_37cc8d2742/ba55d3c326.shtml.
[7] 唐骏垚.长三角九城市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 杭州扮演什么角色[EB/OL].(2018-09-02)[2023-03-3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0480436026528737&wfr=spider&for=pc.
[8] 孙欣.工业互联网,青岛跨越“从0到1”[N].青岛日报,2020-10-26(01).
Learn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Four Chains in One”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ternet
Hu Youlin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Hunan,Changsha,410205)
Abstract:Industrial Internet has become the technical ba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industrial Internet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rovince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eastern province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rovinces to fully learn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the eastern provi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ternet. The article takes Hunan Province as a typical and representative province to analyze its problems in developing industrial Internet,such as insufficient loc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low degree of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and weak application service support,it further refines the key measures and experiences of advanced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developing industrial Internet,puts forward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and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ternet industr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building a national importan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highland,Improve the technology chain, connect the industrial chain,optimize the service chain,and strengthen the talent chain, vigorous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four chains,accelera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ternet in the province,and provide a reference model and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ternet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rovinces of China.
Key words:Industrial Internet;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Innovation development;Hunan Province;Central and western provinces
基金項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大国竞争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BGL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胡有林,男,1981年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