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鲍德里亚仿象理论视域下的《黑客帝国》

2023-05-31罗云标

今古文创 2023年12期
关键词:黑客帝国鲍德里亚

【摘要】鲍德里亚认为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社会历史经历了“仿造”“生产”和“仿真”的三个阶段,这一深刻的理论由《黑客帝国》系列电影进行了生动而具体的阐释。将鲍德里亚的仿象理论与电影《黑客帝国》相结合进行分析,不仅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挖掘和分析当代信息技术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且也可以为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人类生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鲍德里亚;仿象理论;《黑客帝国》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2-010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2.032

《黑客帝国》是由华纳兄弟公司发行的系列电影,第一部于1999年上映,第二、三部于2003年上映。《黑客帝国》系列电影里面关于机器和人类战争的一些思想在当今时代越发的凸显出来,至今值得人们深思。《黑客帝国》是根据鲍德里亚的仿象理论拍摄的,因此,基于鲍德里亚关于仿象的相关理论,对《黑客帝国》进行深层次地分析,有利于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黑客帝国》的逻辑思维,同时也可以为当代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好信息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提供借鉴。

一、鲍德里亚关于仿象的理论

鲍德里亚出生于1929年,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后现代理论家。他撰写了一系列分析当时社会文化现象,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著作。其中,鲍德里亚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就是1976年的《象征交换与死亡》。在《象征交换与死亡》这本书中,鲍德里亚详细阐述了关于仿象的三个等级理论。鲍德里亚认为,“仿象具有三个等级,即仿造、生产和仿真。仿造是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古典时期的主要模式,依赖的是价值的自然规律;生产是工业时代的主要模式,依赖的是价值的商品规律;仿真是受代码支配阶段的主要模式,依赖的是价值的结构规律。”[1]67

(一)仿造阶段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等级制度森严,使每一种符号都没有歧义地指向一种地位和等级。比如权杖和皇冠就毫无疑义是国王权力的象征,佩剑就是骑士的象征。在中世纪,衣服的颜色和款式往往也有明确的符号意义,比如贵族可以穿金戴银,可以穿丝绒、皮衣,而平民只能穿黑色或者灰色的衣服。在中世纪,由于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每种符号具有相应的、明确的意义,因而符号是不能随便模仿、仿造的,一旦随意仿造,就会面临惩罚和死亡。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瓦解,符号开始具有任意性,获得了解放,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符号的创作和仿造。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社会对宗教的关注转到对人类自身和自然的关注,所以符号的创造多以人和自然為实体,因此鲍德里亚认为人类社会进入“仿造”阶段。在仿造阶段的符号创造,绘画和雕塑尤为突出,涌现了一批批展现人文思想的绘画和雕塑作品。比如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创作的《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绘画作品、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制作的《哀悼基督》《大卫》《被缚的奴隶》的雕塑作品等等。仿造阶段的符号创造并非是关于符号的游戏,而是关于社会关系、社会权力和社会控制的重新思考。鲍德里亚认为,“仿造影响的只是实体(自然)和形式,还没有影响关系和结构,但它在这一层面上已经瞄准了对社会的控制。”[2]72

(二)生产阶段

在第二级仿象的生产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一代系列生产的符号和物体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而出现。比如工业革命时期大量机械地生产的蒸汽机、飞梭、珍妮纺纱机等生产机器,以及轮船、汽车、火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鲍德里亚认为,“这些符号和物体的系列产生来源于技术,通过技术来生产无限系列的潜在同一的符号和物体,这些同一的符号和物体之间的关系是等价关系,是无差异的关系,而不是在第一级仿象阶段的原型与仿造之间的关系。” [3]76-77在第二级仿象阶段,生产作为特殊的阶段而介入社会符号的秩序,这一阶段主要通过技术生产系列同一的符号和物体来逐渐达到对社会的控制。这些符号和物体首先占领了社会的物质生产领域,而后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传媒、时尚、艺术、电影、摄影等思想文化生产领域。

(三)仿真阶段

在仿象第三等级仿真阶段,鲍德里亚认为“系列生产被模式生成所取代,各种符号和物体不再是机械化地再生产,而是根据它们的复制性本身设计出来。”[4]78在仿真阶段,任何符号、物体和信息都是基于问与答的测试,通过测试这一基本形式来达到对社会的控制。因为测试作为仿真阶段的完美形式,“答案是从问题中归纳出来的,它事先就被设计好了。”[5]89在这个意义上,问题并不是真正的“问题”,它并不是在发问、在跟你互动或者给你选择,而是给你强加一种意义,逼迫你选择已经被预测了的选择,从而完成社会的循环和对社会生活的控制。但是仿真阶段对于社会的控制和垄断并不是采取极端的控制和一家的垄断,而是采取二元形式的垄断,使社会达到受调节的、对立的动态平衡。也就是说,符号和物体自身必须使自己产生出等价的异体(即与自身同时存在又对立的符号和物体),从而使自己得到成倍的增长,但是两者之间又是成双成对、同时存在、同时对立的,形成稳定的二元结构。如果符号和物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唯一的存在,它们将会因自身而崩溃。

二、《黑客帝国》中的二元结构

从整体来看,《黑客帝国》所描述的世界正是鲍德里亚所阐述的仿象的第三等级仿真阶段,这一阶段是受代码支配的阶段,所依赖的是价值的结构规律,而这个结构规律正是指二元结构。在《黑客帝国》中,可以明确地认识到这个二元结构处于核心地位。如人类和机器、矩阵和锡安、救世主和史密斯特工、先知和架构师都是二元结构的集中体现。

(一)人类与机器

在《黑客帝国》电影中,人类创造了机器,依靠机器生存和发展。但是,由于人类对于机器不恰当地运用,机器逐渐演变为与人类相对立的异体,开始反叛人类。机器虽然最后赢得了战争,但又不得不蓄养人类作为机器自身存在的能量。因而,人类和机器两者成为了相互依靠又相互对立的两个存在。

(二)矩阵与锡安

机器为了更好地蓄养人类,创造了“矩阵”系统,即一个在觉醒的人类看来是虚假的世界,但在机器和矩阵中的人类看来是真实的世界。矩阵一开始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世界,但是由于人类不相信这种完美的生活会真实存在,于是第一个矩阵很快崩溃了。机器人设计了第二个矩阵,这个矩阵不再完美无缺,而是存在缺陷和异常,但是机器人所创造的矩阵作为一个代码或者程序世界所追求的是完美,所以矩阵中的缺陷和异常不可避免地集中到了一个人(救世主)的身上,因而救世主出现。救世主开始唤醒沉迷于矩阵中的人类,并建立起锡安,即与机器和矩阵系统进行对抗的人类世界。在这里,矩阵和锡安就是存在又对立的二元结构,锡安产生于矩阵,又反过来对抗矩阵。但其实锡安同矩阵一样,也是一个程序的、系统的世界,因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其实早就已经灭亡了,或者说机器已经把人类变成代码、程序,未灭亡的或许只是人类的文明。这从《黑客帝国》电影中尼奥、墨菲斯以及崔妮蒂等人脖子后面的连接、叛徒塞弗通过代码看矩阵中的美女和事物以及尼奥与架构师的问答中都可以知道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即我们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已经死亡,矩阵和锡安中的人类都只是一个代码或者一种程序。因此,《黑客帝国》里面描写的就是一个代码、程序、系统的世界,这个世界受到代码的支配,只是代码为了不使自身灭亡,不得不产生出异己的存在,通过成双成对的对立而实现世界的动态平衡。

(三)救世主与史密斯

救世主是矩阵系统中各种异常的集中,是矩阵系统的一部分,是从矩阵系统中生产出来的,但又成为了矩阵的对立面,与维护矩阵系统的史密斯进行对抗。救世主作为矩阵系统的缺陷,势必会一直存在,如在尼奥之前还有几位救世主,因为凡事不可能完美无缺,完美无缺反而更容易毁灭,就像第一个矩阵系统很快崩溃一样。因此缺陷一直存在,救世主也一直存在。但是,作为维护矩阵系统的监测程序——史密斯所追求的是完美无缺或者说完美的终结,因此史密斯势必要消灭救世主,所以史密斯和救世主两者天然存在、天然对立,达成了存在与对立的循环,使得代码、程序和系统不会因自身而灭亡,反而得到不断升级、发展。

(四)先知与架构师

先知(直觉程序)和架构师(矩阵系统设计师或者说矩阵系统本身)也是同时存在、对立又统一的二元结构。先知是一个直觉程序,是在矩阵系统的测试、刺激和反应中衍生出来的。直觉程序发现矩阵系统要得到升级和永恒的发展,就必须在矩阵系统中设计出更弱的意识——人类(救世主)对世界和人类自身的广义的眷恋和爱,人类或者说救世主有了这些弱的意识或者说爱,便会不断地选择重建锡安,于是便有了从第一版本到第二版本的矩阵系统,先知也因此成为了矩阵之母。但是如果一直重建锡安,矩阵系统一直按照已经被预测到的一模一样的轨道前进,矩阵系统便会因为得不到升級和发展而走向灭亡,于是直觉程序又设计出了人类(救世主)对家人、朋友和恋人的眷恋和爱。由于对恋人的爱,第六位救世主尼奥做出了与前五位救世主不同的选择——拯救他的恋人崔妮蒂,而不是重建锡安。虽然,在电影的最后,锡安也并没有灭亡,但矩阵系统也得到了升级。不同于前几个矩阵系统,两者达成了暂时的统一与和平。直觉是人类思想的重要因素,由于先知是直觉程序,可以预测、控制或者决定人类的思想行为从而操纵事情发展的走向,直觉在这种预测和控制是通过问与答进行的。即使第六位救世主尼奥没有选择重建锡安,但是锡安依然没有灭亡,而是与机器或者说程序达成了共识,获得了短暂的和平。这最终的结果也是在先知或者说直觉程序的预料和掌控之中的。作为矩阵之母的先知与作为矩阵之父的架构师是相互对立统一的二元结构,先知产生于矩阵系统,又不同于矩阵系统,她所设计的程序会不断改变和代替原有矩阵程序,但是又正是在改变和代替中促进了直觉程序和矩阵系统的升级,达到了最后的统一与平衡。

三、《黑客帝国》中的系统控制策略

鲍德里亚认为,“在仿真阶段主要是通过问与答、选择测试、刺激与反应等最基本的形式来实现社会的循环和对社会的控制。问与答、选择测试、刺激与反应这些基本形式里面包含的所有内容都已经被一种连续的程序所中和,这种程序由诱导性提问、需要解码的裁决(选择)和最后通牒构成。问与答都是早就被设计好了的,问题是单向性的问题,答案是从问题中归纳出来的,一旦做出回答或者选择,就会马上完成程序和系统本身所设计好的循环,然后通过循环达到对社会的控制。”[6]88-89在《黑客帝国》中,也正是通过问与答、选择测试以及刺激和反应来达到系统的不断循环和控制,尤其是问与答、选择测试在其中最为凸显,如尼奥与墨菲斯的问答、尼奥与先知的数次问答、尼奥和架构师的问答以及尼奥面临的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正是在一次次的问与答和选择测试的过程中,完成了程序的循环,实现了系统的改变和升级,达到对系统的完全控制。

在尼奥和墨菲斯的问答中,尼奥作为在矩阵系统生存中的人物,他察觉到了矩阵的异常,怀疑矩阵系统的真实性。在与墨菲斯的问答中,他询问矩阵是什么,并选择了红色药丸,即要发现真相。在这里,他的问题便决定了他的答案和选择,而且他的问题和选择其实也是在架构师或者说系统的掌控之中的,正如在尼奥与架构师的对话中,架构师说道:“你的存在,汇集了矩阵编程时产生的所有不平衡因素,你是程序异常的产物。我竭尽全力,还是不能消除这些异常,达到数学上的完美和谐。虽然我极力避免产生异常,却也做了准备。因此,你的到来,也完全在我的掌控之中。”在尼奥与先知的第一次问答中,先知提到墨菲斯将会为了救尼奥而牺牲,墨菲斯和尼奥之间会有一个人死亡,需要尼奥作出选择。尼奥选择了救墨菲斯,同时自己也活了下来,于是墨菲斯等人更加坚信尼奥就是救世主,包括尼奥也开始相信自己就是救世主,救世主真正诞生和发挥作用。在问答和选择中,救世主真正地再一次出现,说明程序、系统又一次实现了循环。在尼奥与先知的第二次问答中,尼奥知道先知就是一个程序,另一种控制程序,但还是不得不选择接受先知的意见,回到源头即机器的主机处。而且,在尼奥去到机器的主机之后,在他与架构师的问答中,他发现了真相,又不得不面临新的选择,也就是要么重建锡安,要么拯救爱人崔妮蒂而全人类灭亡。

从始至终,尼奥都是在不断地与程序或者说系统进行问答,不断地作出选择,但不论是与谁的问答,不论进行怎么样的选择,尼奥都受到了控制,无论这种控制是直觉程序还是系统(架构师)的控制,都是一种控制。即使他最后选择救崔妮蒂,但是锡安没有灭亡,战争暂时结束,这都在直觉程序(先知)的掌控之中。因為问题就在于选择,问题只是单向性的问题,问题一旦提出,就已经有了答案,就已经有了选择,即便答案和选择是从问题中来的,但是只要有了答案和选择,问题就已经解决或者至少说可以解决,无论这种解决是好的解决还是坏的解决,都是一种解决。系统正是通过提出问题、得到答案、作出选择这一基本路径掌控了尼奥(救世主),掌控了系统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元素,甚至掌控了系统的改变,从而达到了对系统的完全掌控。

四、结语

鲍德里亚认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已经处于仿象第三等级——仿真阶段,目前所有的信息、符号都在通过问答、选择、刺激、反应来测试或者说控制人们,包括时尚、媒体等等。目前是否已经处于鲍德里亚所说的仿真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目前的发展趋势其实是在不断接近仿真阶段,甚至已经出现了仿真阶段的控制策略,即现在一些利益集团不断地利用信息技术去测试人们,使人们回答他们所要的答案,选择他们所选择的,从而达到控制人的目的,并从中获利。对于目前这种不断接近仿真阶段的趋势,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同时也更要思考如何处理好人类与机器、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人类与机器、技术之间的动态平衡,这是在今后越发凸显、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67.

[2]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72.

[3]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76-77.

[4]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78.

[5]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89.

[6]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88-89.

作者简介:

罗云标,女,汉族,广西玉林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黑客帝国鲍德里亚
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与形而上学——对鲍德里亚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
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的旋涡中
《黑客帝国4》即将开拍
《黑客帝国》的隐喻:秩序、法律与自由
鲍德里亚技术哲学研究综述
创建“黑客帝国”
关于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研究的文献综述
迷失与眩晕
后现代电影中的技术之思与空间转向
学界关于鲍德里亚方法论批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