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视角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探究
2023-05-31吴雪华
吴雪华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往传统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创新。学生的学习需要结合科学有效的方式,并且能真正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尝试在教学活动中综合引导,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本文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探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策略,通过几组信息技术教学探究活动的案例,深入探讨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如何建立真正平等,在互促互学的前提下发挥教学活动的最大价值,以期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引导。
关键词:探究活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7-0115-0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当下多数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新型教学方式普遍受到越来越多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分类收集和分析判断能力,养成积极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几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探究活动表明,不管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只有在建立真正平等互促互学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问题提出
对初中信息技术来说,教学方法的更细迭代尤为重要。但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分成了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或者以学生为主导学习两方面。在倡导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中,一些教育研究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方向和提供指导是必要的,假如没有信息技术教师实际操作技能的指导,初中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是非专业化的,教师的强化课程任务和引导训练技巧能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理论概念,避免认知负担;在倡导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中,另一些教育研究者认为教师不宜过多干预教学,否则容易破坏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寻找贴切初中生学习状况创设情境,要让初中生自己主动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和解决问题,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从现有调查可知,教学方法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习产生的作用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就好比一把锁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钥匙,只是在盲目中摸索前进,这将导致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课程这样一门重要学科中失去兴趣和动力。
近年来,国内外教育不断改革,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着重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为新型的师生互促互学模式,过去以训练、记忆、背诵为主的教学模式,渐渐转变为以启发思考、实践引导及潜能开发为主的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活动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模式,是一种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是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成长的一种启发性方法,通过教师建构新知识为切入点,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认清问题的根源,勇于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提出与众不同的假设、拟定可行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师生互评、验证并获得结论。
2.不同视角下探究教学活动的案例分析
(1)编程初体验案例:C语言程序
教学目标在课堂中起到了提领作用,明确的教学目标,使整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教师针对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为学生讲出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帮助学生知道什么是本节学习内容的关键。在此程度上,有效加深教学效率,高效地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加大时间的利用,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信息技术探究教学活动设计问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例如,以Dev-C++为例介绍了C语言的传授知识,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教学中,以半开放式的教学任务作为小组活动的讨论主题和实际操作能力,每个小组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C语言程序。教师将围绕这个主题设定必要的集成编译情境,并展示一个完整的输入、编辑、保存、编译、运行的程序设计过程。在信息技术探究教学活动过程中,采用从“情境—新知—实践—拓展—评价”五个环节完成,所设计的任务层次清晰,循序渐进。
学生掌握了C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在实践环节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对编程的作品设计以半成品的形式呈现,降低编程难度,更容易激发学生体验编程成功的乐趣;在拓展环节通过反面案例渗透信息社会责任意识,提升情感教育。整个信息技术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点评,始终为学生打造一种“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处于快乐的活动中学习,产生新的创造。教学设计的每一项实践任务,均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知识的学习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打印出“生日快乐”等,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探究教学活动的应用,以使學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从“抽象”认识达到“求知”的目的,这样就可准确地判断和定位学生C语言的学习情况。经过这样数次的实践操作,完整地展现了C语言从输入源代码到编译再到产生运行结果的全过程。这一操作技能是学习后续程序设计课程所必备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模式不断加强,为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奠定基础,也为后继程序设计作铺垫。例如,C语言的基本结构,通过经典程序案例“Hello world!”重点说明,突出对这一难点内容的重视,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一系列课题讨论、熟练操作C语言各个环节,创作自己的作品,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2)构建三维实体模型案例:制作创意挂件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素材,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化以及可操作化,只有这样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教师可以设置较多的实践性课堂作业,激发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从而满足初中生信息技术求知欲和表现欲。信息技术的学习,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计算去创造更多实用性模型以及技术。教师在整体的教学引导中,确保采取的方式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将学生关于信息技术的学习问题不断进行提出和解决,从而能丰富自身的思维模式。通过制作创意挂件来熟悉构建三维实体传授知识,信息技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而提供了相应的教学素材准备,学生清楚知道本课的学习目标,在得到相关引导和提示的情况下,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认知,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比如,制作教学目标为掌握草图绘制中预制文字命令、圆形命令的应用,理解拉伸命令的作用,将平面图形拉伸成实体。思政目标(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为培养学生对数字化产品的初步设计与制作能力,发展实践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提高创意实现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学—探—练—结”课堂模式来完成,所设计的任务层次清晰,循序渐进。但是三维构建对初中生来说还是很抽象的,微课采用富有趣味的实例操作,学生再通过探索、讨论、模仿等一系列活动来突破。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三维建模步骤就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可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对任务一的作品设计以模仿制作的形式呈现,建模以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现,更容易激发学生体验三维建模成功的乐趣。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始终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3.分析探究活动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上述C语言程序和制作创意挂件两个实例表明,信息技术教师导入哪种教材内容和知识架构等情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探究教学活动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以便调动学生的探知欲望,进而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课堂教学中。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对绝大多数初中生来说,基本不大喜欢上信息技术理论课,但喜欢上电脑操作课。在信息技术探究教学活动上,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多开设电脑操作时间,借助实物创设问题情境,在实际操作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信息技术在教师授课中应力求使情境内容能拉近师生距离,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内容,让枯燥的信息技术课堂变成富有趣味的教学探究。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应提出探究问题,明确探究方向,提高教师授课激情和水平和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达到师生步调一致,实现探究教学活动的目标。
(2)逐步引导,开发探究潜能
“有效引导是成功的一半”。在现阶段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统筹兼顾差异化学生的感受,杜绝“一刀切”,防止出现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喜欢信息技术,热爱学习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辅助学生参与计算机实践操作各个环节,探究教学内容的适度性、趣味性和目标性,以便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3)表演教学,提高课堂氛围
现今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水平要求相当高,信息教师不仅是一位传授知识、指点迷津的良师益友,而且是一位传授技能的现场表演者。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技术飞速发展的课程,课堂上需要使用学科专业术语,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边操作、边演示、边讲解,尽量减少使用生涩的词汇,多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生动形象的教学用语,化抽象、晦涩的知识为具体、形象、直观的内容,配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更好地把理论概念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能让学生更好学以致用。当然,不能忽视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尤其是教学经验和课堂魅力,在这方面突出的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越强,根据信息技术探究教学活动需要,使自己的课堂更有吸引力,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积极性越发活跃。
(4)探究平台,实现共同进步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也要求个性化。现在的教育不再是人云亦云,而是要每一个学生都要对知识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要基于自己的学习和使用去深度体验。首先,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好带头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水准,钻透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前沿思想,通过视频和文献等情境引入当今我国半导体、芯片和华为5G的现状和前景,使初中生受到启发,养成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精神;其次,信息技术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问题,发挥创新精神,迸发思维火花,提升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探究教学活动中逐渐加强学习意识。
(5)成果展示,多元教学评价
如何带领学生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的重任。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互信、沟通和交流,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评价是初中信息技术探究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让教师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不断完善初中信息技术探究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评价比较敏感的学生,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使学生乐于地接受,鼓舞学生努力奋进和加强自身反省,提高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生探讨问题结束后,对学生存在问题的评价不能含糊其词,越具体越好,以此让学生改正操作错误和认识不足,激励学生树立正确学习的态度,以培养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明确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重视开展成果展示,引导学生深入梳理自己的作品,并且引入多种教学评价方式,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发展。
4.教学反思
(1)树立师生关系平等思想
“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试行与教育改革的初衷和目标,又是新课程试行与教育改革的目的和结果,它搭建一种真正的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师生相互关爱相互促进的结果。通过师生建立平等的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才能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树立平等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一是师生虽然在教育课堂上扮演的角色不同,但两者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化差异、操作技能的高低等客观因素,但在信息技术教师眼里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化,就要学会理解、宽容、支持和接纳学生,从中挖掘学生各自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参与中获得成就和自信。
(2)教学方法存在固化和偏离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普遍对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不高,课堂教材内容往往只是讲解、演示、练习等简单的教学模式,把课本知识点直接告知学生进行操作,同时忽略学生课堂表现,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对初中生来讲,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术语多、实际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教师不斷引导、协助操作和具体实践等教学流程,才能使初中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到达灵活运用的目的;另外,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课件制作时一味追求“高大上”,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的成果展览。这大大偏离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初衷,不仅影响学生掌握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进度,而且会对教学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不利于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3)教学活动具有双向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探究过程中,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复杂的双边关系,探究教学创设情境主要来自教育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或者来自某些成功经典的探究教学案例进行的理论成果。虽然其中不乏颇有见地的探究教学方法和参考价值的教学案例,但总的来说理论层次启发性、推广性和可塑性不足,从而降低了应有的理论参考和借鉴。如果偏离教师教学或者学生学习单一方向进行教学创设情境,常常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引导师生互学互促的目的,更没有激发学生开拓逻辑思维能力。
(4)教学评价和结果描述
在初中信息技术探究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加全面地深入了解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评价内容以及评价形式需多元化。评价内容和形式多元化是指不仅要评价学习结果,更要评价初中生有效梳理知识的能力和师生在探究教学活动中的互动互学情况等。特别在对信息技术课堂活动探究过程进行评价时,应侧重倡导求同存异、个性创意作品、小组合作成果等,即在关注初中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水平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探究活动中表現自身的特色和能力;在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时,应多用客观公正、相互欣赏和鼓励表扬的语言,以帮助初中生正确树立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
(5)方法引导和教学方向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和后续的反馈,有效了解初中生目前存在什么样的学习问题,在面对一些较难知识时,不会发挥自身的想象,并不会刻苦钻研,缺乏一定的知识探索和思考能力。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需知道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改善。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入活动探讨,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中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创新自身,还能了解信息技术的综合知识。教师要明确未来的教学指导中,要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的综合反馈进行指导,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而如今教育政策的影响需要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能更为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就要加强自身的教学实力,找到更为合适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5.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对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学方法的改变起到巨大的作用。信息技术课堂探究教学活动是互动的、积极的教学,是师生间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学习模式,不是简单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学习理念,而是以开放的、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方法,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对新任务、新目标进行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它不仅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概念,也是根据情境解决不同问题的思路,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学生关于知识的了解有所深刻,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帮助信息技术教师预定目标或者检验假设来创设情境。设计课件本身又是一个建模、构思、创意的过程,这对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探究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具有深远影响的教学实践。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视强调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的教学分析,在这样的多样化、多层次和开放式学习环境中,才能推动教学方法的成功转型,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相关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李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激励教学策略制定与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
[2]古高军.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J].科教导刊,2021(07).
[3]丁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创新教育的几点尝试[J].文理导航,2022(06).
[4]张小玲.基于可视化工具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