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文化影响下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3-05-31王颂孙锦锦李会防
王颂 孙锦锦 李会防
[摘 要]“躺平”文化的出现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思政研究提出了新的难题,但是,“躺平”在带来危机的同时也为我们对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就“躺平”的内涵进行简要概述,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对“躺平”现象进行剖析,提出职业技术教育在应对“躺平”文化过程中,要坚持辩证看待,扬长避短;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为人师表,榜样作用;强大自身,提高素质,尽可能减少“躺平”文化对学生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躺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思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03-0087-04
2021年5月底,随着一篇帖子在网络上被不断地浏览、转发,“躺平”一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中,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因而“躺平”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得不受到重视。那么“躺平”文化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内涵,又孕育着怎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一、“躺平”文化的内涵及现象剖析
(一)“躺平”文化的内涵
“躺平”,除了字面上的平躺的意思之外,还有平静、无波澜之意。“躺平”这一新晋网络热词在网络上的引申义就是后一种意思的延伸,借指当代青年一代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经济社会急速发展的当代,不是一往无前、努力奋斗,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迎难而上,而是放弃挣扎,不再积极强求,主动降低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来适应当前社会的急剧变革,也就是一种低欲望的生活状态。[1]
实际上,以“躺平”为主的这一类低欲望的生活状态不是最近才出现的,在最近几年的网络热词中,经常能看到代表类似生活态度的词语,如“咸鱼”“佛系”“悲伤娃”等,这些统称为“丧”文化。与积极向上、活力满满的状态相反,以“躺平”为代表的丧文化倡导的是争不过我就不争,拿不到我就不要,爬不起来我就躺平……无论对方是何种方式对待,我都内心平静、毫无波澜,以一种满不在乎的方式排解事业、工作、生活中的不如意。这样的生活状态也不仅仅是在我国出现,在美国、日本、韩国等都有相应的文化存在,如日本的“尼特族”、韩国的“社畜”等都是低欲望社會的典型代表。
“躺平”文化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无奈型躺平,一种是回归型躺平。无奈多指对现实的无奈,即原来也曾心怀梦想,也曾对美好的未来有渴望、有憧憬、有期待,也曾斗志满满想要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然而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逐渐发现由于圈层的限制、自身能力的限制、家庭的限制等,让自己的梦想、未来、明天变得遥不可及。于是一部分群体选择从高焦虑的状态解脱出来,选择一种让自己舒服的生活状态,进入一种低欲望的生活状态,对未来不再有期待、随遇而安,得过且过。回归指一部分处在阶级边缘的人群回归到原始家庭生活的圈层中去,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几年社会阶级逐渐固化,但有一部分群体在教育或者其他机遇下处在自己圈层的顶端,向上看是另一个阶层的生活,向下看是从小到大生活的阶层,这部分群体处在中间的灰色地带,既希望通过奋斗能改变自身的圈层,又始终被排除在门外,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环境中,高度的焦虑状态下,身心疲惫,终有一天选择接受现实,回归到自身的圈层。
“躺平”文化也不仅仅是一种对生活的消极状态,更是青年人在文化价值转型的今天对当代社会的一种无声的反抗,也是在急剧转型的现代社会应对危机的一种方式。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日益复杂,部分青年人不想循着老一辈的足迹,结婚生子、买车买房,按部就班地过完一生,而是选择“躺平”,这既是不争,也是争,不再努力追名逐利,而是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争得内心的一份自由,谋求另一种人生。
(二)“躺平”文化的现象剖析
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躺平”文化的出现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分不开的,上一辈人因为物质的极度匮乏,为了温饱也要迎难而上,赚钱养家,生活问题是当时青年一代思考的最大问题。而当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存问题显然已不是青年人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正是由于物质的极大满足为青年一代选择“躺平”提供了物质条件,“躺平”文化的盛行正是部分青年人选择的生活方式。
二是社会的转型与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变化有目共睹,20世纪末以及21世纪初期,部分人抓住了风口先富起来,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而现如今社会阶级渐渐形成,与二十年前相比,一夜暴富的可能性越来越低,阶级跨越也越来越难以实现。曾经教育改变命运,现在大学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都不再是稀有物种,同时由于学校课程设置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合不紧密,导致部分毕业生在求职、工作中屡屡碰壁,渐渐心灰意冷,“躺平”既是一种自嘲,也是现实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三是世界文化的冲击,文化价值观的转向。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仁、义、礼、智、信,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功成名就、荣归故里是众多学子的追求,而好逸恶劳、“躺平”是被人摒弃的。当前在世界文化的冲击下,我国的文化也趋向于民主平等、包容、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声音被听到,越来越多的与众不同被理解、被接纳,在此基础上,“躺平”文化才得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四是新媒体技术的助推作用。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问题。如以“躺平”为代表的丧文化,在初期可能只是某个失意青年在自己的帖子里发牢骚的一个词,但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量网民在这个词上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使这个词在较短的时间内急速传播,抚慰了更多失意的青年人,形成一种文化形式。
基于此,“躺平”作为网络热词,作为丧文化的代表,也并非全是消极作用,从两面性来看,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只要能正确加以利用,“躺平”文化同样能助推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
二、“躺平”文化对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影响
(一)抢占主流价值生存空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倡导的主流价值观,而职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职校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争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躺平”文化倡导的是不争不抢、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低欲望的生活状态,这既不符合国家、社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也与传统文化中青年学子应有的状态不符,可以说,“躺平”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倡导是相悖的。但“躺平”文化借助网络平台的东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
现如今政府、学校、主流媒体也趁势追击,在网络平台中积极宣扬正能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期能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以青年一代喜欢的方式与青年进行平等自由地沟通交流,但相较而言,“躺平”文化更能反映众多学子的心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使得教育的内卷愈演愈甚。因而在网络平台上,以“躺平”为代表的丧文化抢占了主流价值观的生存空间。在职校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以“躺平”为代表的丧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主流价值观的生存空间。[2]
(二)增加课程思政教育复杂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数是教师“一言堂”的课堂,以讲授法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躺平”文化的发展是对以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模式的极大挑战,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
一是激化了师生间的矛盾。课程思政教师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求的是社会主流价值观所倡导的努力奋斗、追求成功,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而“躺平”文化影响下的高校学子追求的是无欲无求、不追求、不争取的低欲望的生活目标,教师宣讲的思政内容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学生对学校的思政教育积极性不高,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二是弱化了教师的权威性。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由于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往往处于权威地位,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但就新媒体技术而言,不得不承认诸多教师确实没有部分学生在行,在接受新鲜事物、学习新内容上,学生比教师更有优势,接收到的信息更丰富、更全面。在“躺平”文化上,诸多教师甚至不是很清楚其真正的内涵,而学生已经灵活自如地运用起来,这就大大削弱了教师的权威性,加大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三是强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教育上的“内卷”确实对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压力日益加剧,而“躺平”文化的弥漫放大了学生焦虑情绪的同时,也让学生仿佛找到了同盟,原本只是几个学生之间的牢騷或抱怨,却在“躺平”文化盛行的同时,影响到一个宿舍、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学子的状态。“躺平”文化的盛行强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抵触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三)弱化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希望青年一代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约束自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思想上武装自己,为建设祖国而奋斗,是希望发挥教育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指引学生的未来,因而,课程思政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学生不仅在思想上认同,更能在行动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循序渐进的,且刻板、严肃、不容置疑。而“躺平”文化则是用诙谐幽默、调侃的语气语调猝不及防地出现在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被其引领,“躺平”文化先入为主,又能与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其对学生内心的影响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心理上难以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共鸣,只是表面顺从,内心并不赞同。
三、职业技术教育应对“躺平”文化影响的策略
(一)辩证看待,扬长避短
马克思主义辩证观要求我们要对立统一地看待问题,既要看到“躺平”文化对职校学生的不利影响:学生丧失斗志,得过且过,屈从于现实,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也不利于民族的振兴,同时对学生个人而言并不是应对危机的正确策略,影响学生的学业,将学生拖入好逸恶劳的深渊;又要看到“躺平”文化对职校学生的积极影响:“躺平”文化缓解了学生的焦虑和紧张的情绪,让学生回归平常心,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助力。而且对更多的学子而言,“躺平”并非真的躺平,只是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同时,通过“躺平”文化,教师能更清晰地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当前职校生面临的现实困境,为解决职校生的现实困境出谋划策,让职校学子看到未来的希望,缓解“躺平”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3]
基于此,在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中,首先应对学生群体多一些包容,包容他们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时紧张、焦虑的情绪,包容他们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坚强的内心,容许他们一时的软弱,给他们时间调整自己的状态;其次是理解,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来理解他们面对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理解他们的彷徨和迷茫,理解他们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所承担的责任和肩负的重任;再者是支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疏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帮助职校学子积聚力量,强大内心,以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即将到来的狂风骤雨,职校教师更应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和他们做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疏导内心困惑,在此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单纯地讲解思想政治知识点更能发挥实际作用。
(二)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躺平”文化的产生是经济的急速发展带来的后遗症。因而要从根本上消除“躺平”文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健全职校学生就业制度,加强网络环境和校园环境管理。
健全职校学生就业制度包括给予职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公平公正的就业机会以及在课程设置中密切与市场的联系,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高等教育普及造成了学历的急速贬值,从1949年的2.1万的毕业生人数,到2000年的94.98万毕业生,再到2020年874万毕业生,教育普及一方面确实提高了公民素质,另一方面也导致大量学子走出校门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增加了学生的生活负担,加重了学生的焦虑情绪。政府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健全大学生就业制度,采取积极措施缩小贫富差距,降低生活、教育、医疗卫生等成本是消除“躺平”文化消极影响的当务之急。同时由于当前学校课程设置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脱节,使得毕业生就业难也是造成大学生发展以及生存困境的重要因素,学校加强与校外市场的联系,可以邀请社会上知名的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学,丰富学校的课程设置,让学生提前对就业市场有基本的认知,精进专业技能,增强自身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外,加强网络环境和校园环境管理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倡导各个网络平台散布正能量的消息和新闻案例,防止消极情绪的蔓延,加强舆论监管,尤其是青少年,一腔热血但社会阅历少,极易被一些舆论影响,同时学校开展学生心理的普及讲座或课程,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消极情绪寻找适当正确的发泄渠道,引导学生正确排解消极情绪,提高学生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敢于面对失败的能力,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三)为人师表,榜样作用
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排头兵。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的解惑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同时如何引导学生从“躺平”文化的消极影响中解脱出来,最重要的也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教师,教师是沟通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与学生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纽带。因而教师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精进自身,严格要求自己。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本身的严于律己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榜样,教师在专业上的热情、对人对事的积极态度,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学生。其次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关心时事,关注网络言论,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那么教师的言传身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同时教师利用自己精深的专业知识,辩证地看待言论,列举符合情景和内容的恰当案例,让学生信服,信其师才能聽其道。
(四)强大自身,提高素质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要避免“躺平”文化的消极影响,归根结底还是学生自己要有底气、有能力。尽管当前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但实际上一些优秀的企业花大价钱也很难在众多毕业生中找到符合岗位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市场和学生能力的供需不平衡要求学生要强大自身,提高素质。
首先,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提升学历的同时也是拓宽了自己的选择面,增加了自身的就业机会,实际上有诸多学生一边抱怨当前就业环境艰难,吐槽着要“躺平”,一边窝在宿舍里打游戏、追剧,甚至逃课,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临到毕业才慌慌张张地找实习、找工作,简历上没有拿得出手的项目,没有引以为傲的专业能力,自然就会在就业市场上屡屡碰壁。
其次,在提升学历、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努力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升学历的目的是在就业市场中获得更多的机会,提升实践能力的目的是在初入职场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兼职、实习,了解市场对自身的专业需求,感受工作环境,有目的地提高自身的能力。
同时,也要学习如何正确疏导自身的消极情绪,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学校的心理普及课程、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等,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即将面临的困境,强大自身,拒绝“躺平”。
“躺平”文化的出现、产生和发展有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应辩证地看待其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躺平”文化对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影响也不应从“躺平”文化出发来解决,而是要找出其盛行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学生面临的学业、生活中的困境,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疏导消极情绪。
参考文献:
[1]孙艳.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与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275-276.
[2]王港.躺平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0):176-178.
[3]彭娟. 从“躺平”视角下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三),2021:44-48.
(责任编辑:刘洁)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ying Flat" Culture
Wang Song1 Sun Jinjin1 Li Huifang2
(1 .Department of Medical Rehabilitation, Heze Home Economics Vocational College;2.Heze Health School Secondary Technical Department)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lying flat" culture puts forward new problem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earch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hina. While "lying flat" brings crisis, it also provides a new opportunity for us to study the problem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article briefly summarizes the connotation of "lying flat",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lying flat" from the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aspects, and proposes that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should persist in dialectical viewing, give play to strengths and avoid weaknesses. In the process of coping with the "lying flat" culture,we should improve the system and strengthen management, set a role model and be a role model, strengthen our qualities and minimiz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lying flat" culture on students' growth.
Key words: "Lying flat" cultur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