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PAs模式下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课程中的实施路径探析

2023-05-31乔婉婷马书琴李桃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3期
关键词:审计学案例教学法

乔婉婷 马书琴 李桃

[摘 要]采用对照试验方法探讨EPAs模式下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将审计学课程按照授课方式的不同,分别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基于EPAs模式的案例教学法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方式授课,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对审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满意度,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学生对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学生。可见,基于EPAs模式的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在审计学授课中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满意度。

[关键词] EPAs模式;审计学;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03-0091-04

开设审计学课程,是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市场发展需要、具有过硬专业素质和较强能力的应用型审计人才。只有让学生掌握现代审计理论、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他们才能在未来经济管理领域成为具有严谨科学精神和高品质人文素养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以民间审计为主干线,同时兼顾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等内容,全面、系统地阐述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审计实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在相关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审计课程始终存在着理论知识繁多、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审计学课程中的理论抽象难懂。在审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1]审计学课程内容的实践与理论有较强的关联性,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2]

为了提高学生对审计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我们实施了基于“置信专业活动”(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EPAs)模式的案例教学法,通过赋予学生以胜任力导向的新模式实施教学手段改革。通过设置课程案例集,将案例置于案例情景中,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本文是基于EPAs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上的理念,即教师通过评判医学专业学生日常临床关键行为来衡量并给予他们信任程度,从而确定其在临床工作中的能力与责任。由此引申到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建立基本理论与真实案例相结合的审计学课程,内容包括:以案例式教学夯实学生审计学基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及实操能力和胜任力的培养,形成以阶梯式上升为主旋律的审计专业分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专业实操水平。

一、两种教学模式的对照试验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2022年3月至2022年7月,选取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级会计学专业的130名学生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对本研究均已知情并同意。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法。授课教师对试验组的65名同学采用基于EPAs模式的案例教学法进行讲授;相同授课教师对对照组的65名同学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授课过程中,对所有学生开展过程性教学质量评价;授课结束后,对所有学生开展终结性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从学生考试成绩和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两方面进行,其中学生考试成绩包含审计学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每部分考核内容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包括若干子项目考核,按照教学计划定期进行过程性考核,授课结束后实施终结性考核。在学生考试成绩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在课程授课结束后开展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分别从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安排、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和课堂氛围五个维度开展调查。根据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深入分析,研究基于EPAs模式的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课程中应用效果与意义。

两组学生的男女比例和学生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在本学期其他专业课程考试中成绩均无差异,其中基础会计综合成绩为(84.20±1.19)分与(85.31±1.25)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645,P =0.52);成本会计综合成绩为(84.09±1.18)分与(84.91±1.20)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493,P=0.62),因此两组学生具有可比性。

(二)教学方法实施

第一,针对试验组,采用基于EPAs模式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授课前梳理教学中的知识点,以现代风险审计为导向,结合审计工作流程,对审计学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划分为四大模块:审计业务的承接、审计计划的编制、审计程序的实施、审计报告的出具,并按照模块匹配相关的知识点。[4]查阅与审计学课程内容相关的文献和案例集,编写与每个模块知识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案例集,并为相应案例设计合适的情景。同时在每节课程授课前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过的内容,初步了解審计业务活动的理论知识点,并将编写完成的教学案例发给学生预习。课堂中要求学生随机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13名同学,确定各自分工,分别模拟出审计业务的承接背景、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管理、风险评估和审计收益等情景。完成情景案例演绎后,授课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整体表现进行点评,分别从学生的语言表达、审计内容把控、审计方法使用和审计课程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部分内容予以着重讲解。构建基于情境式的教学案例,将枯燥的审计学课程内容转化为简单通俗的审计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第二,对于对照组而言,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或板书等教学手段开展理论授课,分别对授课内容中的概念展开理论讲解;讲授审计证据时,展示一些凭证、报表、发票和进账单等;讲授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和审计认定时,利用一些视频资料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讲解。

(三)教学质量评价

第一,对学生考試成绩进行分析。学生考试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中包含对学生出勤、学习状态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的评分;终结性考核以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对全体同学进行评分,最终成绩为两部分成绩之和。

第二,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在课程全部完成后,通过“问卷星”平台,组织参与本次研究的130名同学开展教学质量评价,调查审计学课程授课的满意度,通过调查结果全面分析两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审计学课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参与本次研究的130名同学均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0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100%。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一)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试验组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相应成绩(P<0.05),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详见表1。

(二)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

在对教学目标、课程安排、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和课堂氛围五个方面开展的满意度调查中,试验组学生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详见表2。

三、讨论

(一)基于EPAs模式的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审计学专业课程的案例式教学中,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从单纯的注重“教”向突出“导”转化,即引导学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以“主体”身份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5]基于EPAs模式的教学不仅能够描述不同阶段学习者应当达到的专业程度,同时还可使教师进行教学监督和获得反馈,协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审计实践技能。[6]在EPAs模式下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是将多个审计学的知识点与情景案例形成整合,由班级内多个小组集体完成一系列任务。[7]

本研究结果显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通过课前给定审计案例资料、进行角色分配,使学生置身于审计项目情景中。在这种授课教师设计任务—小组协作完成任务—课程结束后总结评价的教学步骤,能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优势。通过对比两种授课方式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成绩、终结性考核成绩和审计学课程总成绩可以发现,基于EPAs模式的案例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将基础理论应用于审计实践中,锻炼学生在各种案例情景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基于EPAs模式的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认真研究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发现,依据人类的认知规律和审计学课程特点,在审计学课程授课中,采用将教学内容与情景案例相融合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提高学生满意度。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保证教学目标和授课内容的一致,从课程安排、授课方法和课堂氛围层面入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将繁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让学生更容易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这种模式还活跃了课堂氛围,形成了学生主动上网查找资料的习惯,他们找出的用于课堂审计学内容的多种模拟方案,不仅能够巩固基础课程中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基于EPAs模式的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增强学生职业敏感性

审计是发现各种事物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8]在审计学课程中,通过设计具有情景的教学案例,并在基于EPAs模式的教学案例中“故意”设计一些细节性错误,打破学生“存在即合理”的固有思维方式,优先考虑审计内容中可能遗漏的相关问题,通过审计方法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核实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感知被审计事物中存在的“痛点”。这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审计思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职业敏感性。

(四)基于EPAs模式的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新时期的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导者。[9]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运用基于EPAs模式的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的审计教学实例与情景相互融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更新知识体系,用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审计相关知识体系的形成,将枯燥的审计理论知识化难为易,将抽象生涩的理论和实务简单清晰化。在基于EPAs模式的案例教学法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达成教学和育人的双重目标,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格的审计人才,具有优良职业道德和良好职业操守。[10]

综上所述,审计学课程改革要高度契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架构体系,高校为学生设定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目标,要能够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得以达成,要不断探索各个教学要素的创新方法与途径。[11] 审计课程案例式教学赋予的“置信专业活动”理念,能够帮助教师认清案例教学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独立思考、主动求知和应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深层直觉。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可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从中导出一般的原理、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形式。

基于EPAs模式进行审计学课程案例式教学,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具备分析大量储备案例所需理论知识基础上,认真掌握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并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相关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的方法。同时,在案例教学中,给予不同掌握程度学生以信任,让学生从案例中的“扮演角色”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并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找到解决方案。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给予点拨和指导,找出解决方案。同时,学生总结自己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案例理解上的收获。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课程最终成绩,并占较大比重,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

采用基于EPAs模式的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能够加强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掌握。课中采用情景模拟和角色代入等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审计执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切实提升了审计课程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升未来审计人才的素质,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审计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雅欣,赵艺,张芯菱.情景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才智,2019(34):60.

[2]王婧澜.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审计课程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1):236-237.

[3]齐心.置信职业行为与住院医师胜任力关系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0(4):306-309,310.

[4]高度.审计学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211-212.

[5]阙丽平.浅谈会计专业如何实施案例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103.

[6]金哲,齐心,李海潮,王维民.置信职业行为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4):314-320.

[7]刘利.情景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8,39(1):92-97.

[8]陶燕.情景模式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财富时代,2021(7):84-85.

[9]侯新,张津铖,宋波.关于高校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讨[J].对外经贸,2022(8):136-138.

[10]董智.以案例为导向的审计学课程研讨式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4):108-109.

[11]程亭.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创新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15):221-222.

(责任编辑:王义祥)

猜你喜欢

审计学案例教学法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探讨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审计学》课程教改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学》教材的编制与创新性人才培养
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广告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技校企业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