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豪感对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城市居民“感知-支持度”影响分析
2023-05-30蔡礼彬李红梅
蔡礼彬 李红梅
[摘要]居民支持度对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个案研究以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为例,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来探讨民族自豪感、举办地居民对冬奥会影响的感知、居民对冬奥会支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的民族自豪感对冬奥会积极影响的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居民的负向感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民族自豪感、居民对冬奥会积极影响的感知对居民支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居民对冬奥会消极影响的感知对其支持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民族自豪感不仅会直接影响居民对冬奥会的支持度,也会通过影响居民对冬奥会的感知间接影响居民支持度,居民感知在民族自豪感与居民支持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居民感知因子中,对居民支持度影响最大的是社会文化感知因子。
[关键词]2022年冬奥会民族自豪感居民感知居民支持度
[中图分类号]G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642(2023)01—0121—08
一、引言
大型赛事被称作“刺激经济发展和引发社会变革的强大催化剂”,它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就业、增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鉴于其重要程度,围绕大型事件展开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居民支持度因在大型事件的成功举办中影响重大而受到了广泛关注。以竞选2022年冬奥会主办城市之一的波兰克拉科夫市为例,本来十拿九稳的冬奥会主办权,仅因市民支持度较低而错失机遇。奥运会能否成功举办与当地居民支持度的高低密不可分,因此,本研究进行了居民对举办奥运会的认知和支持度影响因素的探究。
纵观国内外研究,居民感知和支持度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可大致分为:①居民对旅游活动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1-3];②大型事件居民感知、支持度或感知和支持度的影响因素探究[4-7];③大型事件居民感知和支持度间的影响关系研究[8-9];④大型事件居民感知和态度的纵向研究[10-11]。除此之外,还有学者研究了居民对奥运影响某一具体维度的感知[12-13]、居民对奥运遗产的感知及其在时间跨度上的变化[14-15],以此为政府了解居民对大型活动的支持度提供参考[15]。
在居民感知和支持度研究中,有一个共同的影响因子是民族自豪感。现有研究大多将其作为结果变量,认为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会极大地鼓舞国民的民族自豪感[16-18];但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民族自豪感作为一种积极情感,会对居民知觉和态度产生影响。本研究试图扭转民族自豪感作为结果变量这一角色,将其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因子,加入“感知-支持度”研究模型的上游,通过构建“民族自豪感-感知-支持度”关系模型,研究民族自豪感对冬奥会举办城市居民“感知-支持度”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重要的决策指导,同时厘清大型事件的居民民族自豪感、感知和支持度之间的关系,促进大型事件的成功举办。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民族自豪感对居民对冬奥会影响感知的影响
民族自豪感是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感到骄傲的一种积极情感[19-22],可通过受访者对自己作为某个国家公民的身份认同感的显著程度来衡量[23-24],在面对选择时,民族自豪感高的人会更倾向于选择利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方。居民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两个过程,不仅受客观存在的影响,也会被主观认识左右。本研究提到的居民对冬奥会影响的感知是指在申奥成功后,举办地居民对冬奥会可能产生的影响的理解和认识,包括其可能产生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的感知,主要分为积极和消极感知两方面。
居民感知的相关研究发现微观居民个体因素会影响其对区域旅游发展和大型赛事举办的感知和态度[25],而民族自豪感作为个人情感因素的一种,无疑会影响居民对冬奥会的感知,且作为一种正向情感會促进正向感知,同时会抑制负向感知。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居民的民族自豪感对其对冬奥会影响的收益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居民的民族自豪感对其成本感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二)民族自豪感对居民对冬奥会支持度的影响
支持度在很多研究中也被称为态度,态度一般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因素构成,即主体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对某事物的认知,然后在认知的基础上做出评价,最后产生行为倾向[26-27]。因此,可将居民对冬奥会的支持度定义为居民在冬奥会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支持或反对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民族自豪感与居民支持度的关系虽未被证实,但从态度的构成要素这一视角出发,我们可认为其作为情感的一种会影响态度,与本研究结合,即民族自豪感会影响居民对冬奥会的支持度。伦格(Leng)等通过研究发现,在举办重大赛事时,观众、非观众甚至是对赛事不感兴趣的人,民族自豪感都会增加[17]。相应地,我们可以推测,从利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出发,民族自豪感强的人更支持举办重大赛事,也就是支持冬奥会举办的可能更大。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居民的民族自豪感对居民支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居民对冬奥会影响的感知对居民支持度的影响
除了基于态度理解支持度外,学术研究还经常用社会交换理论来解释居民支持度。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的一切交换行为都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故而任何主体对交换过程中自己的所获收益和所要付出的成本都格外敏感,对交换行为也会比较谨慎。自社会交换理论被引入研究领域后,学者们将其与结构方程模型结合,在构建理论化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来研究居民感知、态度及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28],得出的结论也基本一致,即居民对大型赛事影响的感知会影响其支持度[29-31],且居民感知收益正向影响其支持度,感知成本则对其支持度有负向影响[32-34]。由此可见,无论基于态度视角还是社会交换理论视角理解居民支持度,都可以得出居民支持度受居民感知影响这一结论。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居民对冬奥会影响的收益感知对其支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5:居民对冬奥会影响的成本感知对其支持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并综合以上假设,本文构建了“民族自豪感-居民感知(包括收益感知和成本感知)-居民支持度”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本问卷设计共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调查,以确保问卷填写对象的有效性;第二部分是问卷主体部分,由举办地居民的民族自豪感测量量表、居民对冬奥会影响感知测量量表(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三个维度)、居民对冬奥会的支持度测量量表构成,所有量表均为李克特量表,从1~5表示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其中,民族自豪感量表的设计借鉴卢克塞特(Luksyte)等[24]和弗雷亚(Freya)等[18]的研究,并基于民族自豪感的概念和奥运情境进行了拓展,共包含5个测量指标;居民对冬奥会影响感知的18个测量指标引自王起静[34]、陈方英[10]、韦特(Waitt)[5]等关于大型赛事居民感知的研究;居民支持度量表选取的5个指标参考了陈方英[10]、维捷涅夫(Vetitnev)[6]等的研究。
在借鉴已有成熟量表完成问卷设计的初步工作后,该问卷经专家判定具备合理性,在预调研后,利用SPSS对预调研数据进行因子载荷分析,对因子载荷量低于0.6的题项给予删除,最终形成了包含27个题项的标准量表,连同基本信息调查部分构成了最终的调查问卷。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调查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為保证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根据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人口比例确定两地目标样本量,后通过随机抽样方法选定调研对象。
具体的调研主要通过北京和张家口的同学在同学群、家庭群、朋友圈等线上渠道以及线下实地发放问卷实现,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31份,剔除答题时间过短、题项选择雷同过多以及非北京或非张家口居民的数据,共获得有效问卷381份,问卷有效率为88.40%。其中,在性别结构上,男女比例接近1∶1,分别占48.6%和51.4%;在年龄分布上,问卷发放主体年龄跨越较小,以20~35岁为主。
(三)分析方法
在问卷调查结束后,本研究运用SPSS26.0和AMOS26.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我们对变量的信效度和模型适配度进行了检验,以保证结构模型具有良好的整体拟合优度。然后,我们利用AMOS26.0软件对“感知-支持度”模型和“民族自豪感-感知-支持度”模型进行假设检验,同时用Bootstrapping中介效应检验法,来验证民族自豪感、居民对冬奥会影响的感知、居民对冬奥会支持度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应的结论。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信度和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问卷信度通过克隆巴赫系数(Alpha)和组合信度(CR)进行检验。为检验量表构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研究运用SPSS26.0分析样本数据的信度。由表1可知,各变量的Alpha系数和CR值都大于0.90,说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很好,问卷数据的信度非常高。
2.效度分析
问卷效度主要通过聚敛效度分析和区别效度分析来检验。对本研究的初始测量模型(图2)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经检验(表1、表2),除“积极经济影响2”这一测量指标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小于0.6外,其余各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都大于0.6,且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各潜变量的平均提取方差(AVE)均大于0.5,表明模型的聚敛效度比较理想;在此基础上,各变量AVE的算术平方根均大于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表明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效度。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模型具有良好的内在结构适配度,可进行结构模型分析。
(二)结构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在对初始测量模型的适配度进行检验后发现,模型适配度远达不到理想状态(表3),需进行修正。首先,根据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删除标准化因子载荷小于0.6的题项;接着,删除模型中因果关系不明显的路径,最后,根据修正指数,删除“居民支持度4”这一测量变量,同时对模型作出如下修正。增列误差变量e13和e14、e15和e16、e17和e18、e21和e22之间的共变关系。经上述操作,我们可以得到修正后的测量模型(图3),对其进行检验,可以发现各指标明显向好,在8个拟合度指标中,仅有GFI、AGFI略低于建议标准,其余指标均处于理想状态(表3)。因此,修正后的测量模型与样本数据契合度较高,结构模型整体拟合优度良好。
(三)假设路径检验
1.“民族自豪感-感知-支持度”模型假设路径检验
我们利用AMOS软件对“民族自豪感-感知-支持度”模型中的假设进行路径分析,所有假设均通过检验(表4)。此外,本研究发现民族自豪感除了会直接影响居民支持度,还通过影响居民感知间接影响居民支持度。在居民感知对居民支持度的影响中,居民收益感知对其支持度影响的重要程度高于成本感知;也就是说,冬奥会影响中的积极因素(经济利益、社会文化利益、环境利益等)对居民造成的影响更强烈。
2.“感知-支持度”模型假设路径检验
在H4和H5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探究了居民对冬奥会感知的各因子(经济因子、社会文化因子、环境因子)对居民支持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分路径假设。
H4.1:居民的经济收益感知对其支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2:居民的社会文化收益感知对其支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3:居民的环境收益感知对其支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5.1:居民经济成本感知对其支持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H5.2:居民的社会文化成本感知对其支持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H5.3:居民的环境成本感知对其支持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我们利用AMOS软件,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各路径系数值进行标准化估计。所有假设均通过检验,正向感知因子对其支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负向感知因子对其支持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4)。进一步将正向和负向感知因子对居民支持度的影响系数对比后,我们可以发现居民感知收益对支持度的正面影响作用明显比感知成本对其支持度的负向影响更强烈。结合前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是民族自豪感在其中起作用。
此外,表中数据表明,不论是正面感知因子还是负面感知因子对支持度的影响,社会文化因子均在其中占据首要影响地位。这说明举办地居民更关切举办冬奥会可能带来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
(四)居民感知在民族自豪感和居民支持度之间的中介效应
结合H1和H4以及H2和H5分析,我们可知在民族自豪感与居民支持度之间,居民对冬奥会影响的感知可能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鉴于此,本研究采用Bootstrapping方法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利用乘积系数法检验,总效应、间接效应、间接效应1、间接效应2和直接效应的Z值均大于1.96;同时,在95%置信水平下Bootstrapping5000次后,在Bias-corrected法和Percentile方法下,各置信区间的取值都不包含0,表明5个效应均显著,同时直接效应的点估计量小于总效应的点估计量,表明居民感知在民族自豪感和居民支持度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四、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为例,探讨了民族自豪感、奥运会冲击下的居民感知和支持度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
1.民族自豪感会显著影响居民对冬奥会影响的感知。作为一种积极的正向情感,民族自豪感会促进居民的正向感知,同时抑制负向感知,且对正向感知的促进作用比对负向感知的抑制作用大得多。
2.居民对冬奥会影响的感知会显著影响其支持度。其中,感知收益对支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成本对支持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感知收益对居民支持度的影响更大。
3.民族自豪感不仅会直接影响居民对冬奥会的支持度,还会通过影响居民感知间接影响其支持度,居民感知在民族自豪感与居民支持度之间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二)管理启示
针对实证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本研究从改善居民对冬奥会影响感知的角度出发得出以下启示。
1.加强民族自豪感教育
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民族自豪感在影響举办地居民对冬奥会态度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民族自豪感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善居民对冬奥会影响的感知,提高居民支持度。因此,应该把民族自豪感教育落到实处,并通过教育对其直接正面培养,切实提升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2.加强冬奥文化宣传,提升居民对冬奥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
大多举办地居民对冬奥会停留在举办时间、冬奥会吉祥物等的浅层了解上,缺乏更深层次的认知,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公众对冬奥会的漠然,也影响了他们对冬奥理念、冬奥项目等的认同,最终影响其对冬奥会的态度和支持。鉴于此,本研究建议,应加强对冬奥文化、冬奥知识和冬奥效应的宣传和推广,通过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提高居民对冬奥会的认知度和对冰雪运动的参与度,进而提高举办地居民对冬奥会的认同度。
3.扩大冬奥会正向效应,减轻冬奥会负面影响
在保证增进民生福祉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因举办冬奥会给当地居民带来的不利影响,应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个维度共同发力。
在经济方面,要注重经济惠民的同时减轻民众经济负担,紧抓“冬奥经济”契机,让更多居民吃上“冰雪旅游饭”的同时尽可能减轻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在社会文化方面,一是要在场馆建设中充分考虑场地的有限性、城市发展现状以及举办地冰雪运动项目发展现状;二是在劳动力的选择上更多向举办地居民倾斜;三是深入思考如何提升冬奥会期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在环境方面,应持续深入贯彻“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努力借助冬奥会实现举办地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4.关注冬奥会遗产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大型赛事筹办过程中建设的基础设施、新建场馆不都是为满足大型赛事举办的要求而建的,为了收回更多的成本、使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在建设过程中赛事主办方就应将场馆和设施的后续使用纳入考量范围,统筹安排场馆选址、修建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在冬奥会结束后,场馆、设施等资源也应得到合理配置,继续发挥作用,进而实现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APJOHN.Residents'perceptionsontourismimpact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2(4):665-690.
[2]史春云,韩宝平,刘泽华,等.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比较研究:以九寨沟、庐山和周庄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8):1400-1407.
[3]郭安禧,郭英之,李海军,等.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对支持旅游开发的影响:生活质量和社区依恋的作用[J].经济管理,2018,40(2):162-175.
[4]CARYDECCIO.NonhostCommunityResidentReactionstothe2002WinterOlympics:TheSpilloverImpacts[J].JournalofTravelResearch,2002,41(1):46-56.
[5]GORDONWAITT.SocialimpactsoftheSydneyOlympic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3,30(1):194-215.
[6]ALEXANDRM.VETITNEV,NADEZHDABOBINA.Residentsperceptionsofthe2014SochiOlympicGames[J].LeisureStudies,2017,36(1):108-118.
[7]刘巍,汪秋菊.居民感知视角下北京冬奥会对城市形象的影响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报,2019,38(5):71-76.
[8]陈方英.城市居民对重大事件的感知和支持度影响机理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6,38(6):26-31.
[9]吴承忠,王小乐,朱永杰.冬季运动目的地建设的居民感知与支持态度:以2022年冬奥会城市张家口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5):5-9.
[10]陈方英.城市居民对重大事件感知与态度的纵向变化研究:以青岛市举办2008奥帆赛为例[J].旅游学刊,2010,25(10):77-84.
[11]DEBORAHMZ,PAOLABL,GABRIELADEL.ResidentsperceptionsoftheimpactsoftheRio2016OlympicGames:Before,duringandafterthemega-event[J].RevistaBrasileiradePesquisaemTurismo,2019,13(2):93-112.
[12]姚大为.北京冬奥会对国家发展的积极影响[J].理论观察,2016(10):40-41.
[13]MARIAK,EUGENIAW.Residents'perceptionsofenvironmentalandsecurityissuesatthe2012LondonOlympicGames[J].JournalofSport&Tourism,2010,15(4):337-357.
[14]KARADAKIS,KAPLANIDOU,KARLIS.Hostandnon-hostresidentawarenessandperceptionsoflegaciesforthe2010VancouverWinterOlympicGames[J].LoisiretSociété/SocietyandLeisure,2016,39(2):195-209.
[15]RITCHIEBRENTW,CHIENP.MONICA,SHIPWAYRICHARD.ALeg(acy)tostandon?Anon-hostresidentperspectiveoftheLondon2012Olympiclegacies[J].TourismManagement,2020(77):104031.
[16]乔艳春,林勇虎.解读体育图片报道的民族情结:以《中国体育报》6届夏季奥运会图片报道为例[J].体育科学,2007(4):39-47.
[17]LENGHK,KUOTY,BAYSA-PEEG,ETAL.Singapore2010YouthOlympicGamesandnationalpride[J].Sport,BusinessandManagement:AninternationalJournal,2015(1):21-30.
[18]GASSMANNF,HAUTJ,EMRICHE.Theeffectofthe2014and2018FIFAWorldCuptournamentsonGermannationalpride:Anaturalexperiment[J].AppliedEconomicsLetters,2020,27(19):1541-1545.
[19]張颐武.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坚韧干净[J].中国政协,2018(16):36-37.
[20]曹宁.浅谈培养大学生民族自豪感的途径[J].黑龙江史志,2008(18):76-77.
[21]MüLLER-PETERSA.ThesignificanceofnationalprideandnationalidentitytotheattitudetowardthesingleEuropeancurrency:AEurope-widecomparison[J].Journalofeconomicpsychology,1998,19(6):701-719.
[22]MOADDELM,TESSLERM,INGLEHARTR.Foreignoccupationandnationalpride:ThecaseofIraq[J].PublicOpinionQuarterly,2008,72(4):677-705.
[23]ViroliM.Forloveofcountry:Anessayonpatriotismandnationalism[M].Oxford:ClarendonPress,1995:214-216.
[24]LUKSYTEA,AVERYDR.Theeffectsofcitizenshipdissimilarityandnationalprideonattitudestowardimmigrants:Investigatingmediatorsandmoderatorsofintergroupcontact[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terculturalRelations,2010,34(6):629-641.
[25]李龙,杨效忠.风景道旅游发展的社区居民感知与影响因素:以大别山国家风景道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6):84-92.
[26]冉陆荣,李宝库.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129-143.
[27]原光.管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140-172.
[28]胡军.居民对青奥会感知及其支持度的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J].体育与科学,2011,32(6):53-57.
[29]WEIMARD,ROCHACM.Doesdistancematter?Geographicaldistanceanddomesticsupportformegasportsevents[J].JournalofSportsEconomics,2019,20(2):286-313.
[30]GURSOYD,YOLALM,RIBEIROMA,ETAL.Impactoftrustonlocalresidentsmega-eventperceptionsandtheirsupport[J].JournalofTravelResearch,2017,56(3):393-406.
[31]廉涛,黄海燕.举办地居民对国际体育赛事支持态度的影响因素[J].中国体育科技,2017,53(1):17-26.
[32]蒋依依,汲忠娟,谢婷.居民与社区关系视角下台湾居民对大陆赴台旅游支持度研究[J].资源科学,2019,41(5):943-954.
[33]KIMSS,PETRICKJF.ResidentsperceptionsonimpactsoftheFIFA2002WorldCup:ThecaseofSeoulasahostcity[J].TourismManagement,2005,26(1):25-38.
[34]王起静.居民对大型活动支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J].旅游科学,2010,24(3):63-74.
责任编辑:马秀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