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基本情况、主要瓶颈与应对策略
2023-05-30周正柱,马婷婷,冯博文
周正柱,马婷婷,冯博文
[摘要]市场一体化是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可以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此,本文基于对市场一体化细分为商品市场一体化和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一体化的内涵理解,特展开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旨在了解人们对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感知和评价,探索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中现存的主要瓶颈和解决之道,为政策决策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价值。调研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瓶颈: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水平有待完善;商品市场区域合作机制不健全、产业集聚效应难以有效发挥;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就业保障等制度不够完善,而且各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及就业机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市场协调机制不健全、资本业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无序竞争等。为此,本文提出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应对对策。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主要瓶颈;应对策略;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11(2023)02-0020-15
引言
近年来,长三角区域经济取得快速发展,根据统计年鉴,2020年长三角地区GDP总量达24.5万亿元,三省一市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值,生产总值规模占全国GDP总量近四分之一(陆健等,2021)。但长三角区域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仍面临着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滞后、地区间联动效应不充分、区域合作仍然掣肘等问题(杨凤华等,2012;黄征学等,2018)。为此,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关于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中强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来抓重点工作;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那么,如何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造成全国的典范是目前亟须探索问题。而市场一体化作为推进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既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陈磊等,2019;李善同等,2022),又能够促进长三角区域突破分割治理的传统模式,推动一体化协同治理(刘志彪,2019)。在这种背景下,为进一步了解人们对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的认识和评价,探索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现存的主要瓶颈和解决之道,为政策决策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价值,课题组对长三角区域展开问卷调查和企业现场访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中呈现的具体感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等。
本次调查于2022年6月初针对长三角区域不同人群,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形式,其中共发放问卷1600份,截至9月底共收回有效问卷599份,回收率达37.43%;从性别来看,男生占比62.1,女生占比37.9;从年龄来看,18~30岁占43.2%,30~45岁占48.4%,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均不到1%;从文化程度来看,高中及以下占5.2%,专科占15.9%,本科占71.0%,研究生及以上占8%;从所在区域来看,上海市占28.4%,江苏省30.2%,浙江省占24.7%,安徽省占16.7%。
一、基本情况
(一)人们更加关注交通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就业选择等,而对筹资渠道关注度相对不高
关于“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中,您更关注”的调查表明(见表2),在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中,首先,“出行交通更加便利”“生活配套设施更加全面”分别获得78.13%和 73.29%的人更加关注;其次,在就业选择、生态环境状况和商品实惠程度等方面人们关注度依次递减,分别为67.45%、64.61%和54.92%,但“筹资渠道更多”仅有12.19%的人更加关注。由此表明,在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推进中,人们更加关注与商品市场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密切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就业选择等方面,而与资本市场一体化相关的筹资渠道关注度并不高。这可能的原因是:近年来,由于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城际轨道等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一体化得到了有效发展,从而缩短了交通通勤时间,提高商品和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同城效应也变得更加明显(赵文,2021);同时,随着政府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然而,人们对与资本市场相关的筹资渠道,关注度并不高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与交通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就业选择这类显性福利相比,资本市场一体化给人们所带来更多是隐形的福利,例如,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能够从不同渠道吸纳人们的储蓄资金,然后通过资本市场运行进一步将储蓄资金转化为权益资金,从而增加人们的财产性收入(Sun and Xiaolan, 2019);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中,筹资行为主要是由企业主导,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筹资渠道来改善自身的资本结构(Didier et al.,2021),从而提高企业业绩,与普通民众直接关系不大。
为了分析不同组别(“区域”“性别”“学历”和“工作单位”)的人们,在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中,关注点是否存在差异性,笔者利用卡方检验不同组别的人们对关注点是否显著(见表2)。由表1可知,除了组别“区域”对“生活配套设施更加全面”(P=0.22<0.05)和“就业选择变多”(P=0.025<0.05)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其余都不显著,表明组别“性别”“学历”和“工作单位”对在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中的人们关注点影响没有差异,以及组别“区域”对人们关注交通便利、购买商品优惠、生活环境变好、筹资渠道更多等方面影响也没有差异,而组别“区域”对人们关注“生活配套设施更加全面”“就业选择变多”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上海、浙江的人们更加关注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程度,而安徽、江苏的人们更加侧重关注就业选择机会问题。这一显著差异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三省一市经济发展水平呈現一定差异,其中上海、浙江的经济水平较高,且地理位置临近,因此,人们更加关注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生活配套设施是否完善;而尽管江苏经济水平较发达,但由于与安徽地理位置临近,且安徽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因此安徽、江苏的人们更加关注就业问题。
(二)企业接轨市场一体化所面临的主要阻力:政策难以落地、行业区域壁垒、缺乏统一规划等外在因素,以及自身缺乏实力等内在因素
由“您认为企业在接轨市场一体化时所面临的主要阻力”调查显示(见表4),“各地情况不同、政策难以落地”“行业区域垄断明显,难以打破壁垒”“缺乏统一规划,各地不能优势互补”依次占比分别为57.9%、57.6%和53.1%,都在50%以上;同时“自身缺乏实力,难以应对开放竞争”占比也达到46.1%,而“缺乏政府支持,接轨存在阻碍”“缺乏区域信息获取,渠道无从下手”占比分别仅为38.6%和34.6%。由此表明,在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中,政策难以落地、行业区域壁垒、缺乏统一规划等外部因素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阻力;同时,自身缺乏实力等内在因素也是企業面临的重要阻力。因此,企业在接轨市场一体化进程中仍面临着巨大挑战,需要增强自身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融入市场一体化进程中。
由“受访者所从事的职业*企业接轨市场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阻力交叉分析表”调查显示(见表4),其中“自身缺乏实力,难以应对开放竞争”因素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受访者所从事的不同职业对“自身缺乏实力,难以应对开放竞争”这一因素影响企业接轨市场一体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受访者为政府部门工作的,占比最高,多达64%的人认为企业自身缺乏实力影响了企业接轨市场一体化进程,而受访者为企业从业人员,占比最低,仅42.5%的人认同这一观点。其他因素都不显著,表明受访者所从事的不同职业对“缺乏区域信息,获取渠道无从下手”,“缺乏政府支持,接轨存在阻碍”等因素影响企业接轨市场一体化程度不存在差异。
(三)积极影响主要呈现在有效资源整合、提高经营效率等企业层面,而政府营商环境改善、金融服务便利等获得受访者认可度较低
关于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调查数据表明(见表5),首先,“有效整合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率,实现规模经济”占比分别达72%和64.3%;其次,“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促进产业协同”“商品及人才、资金等要素流动更加容易”“节约与上下游企业在长三角市场上的交易成本”以及“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等占比虽低于60%,但都超过50%;第三,而“政府营商环境更优,行政成本降低”“金融服务便利,项目融资便利”,占比分别仅为 37.7%和25.2%。由此表明,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推进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即资源分配更加合理,企业竞争力增强,经营效率提高,实现了规模经济;同时区域市场一体化推进,能够使商品和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政府营商环境改善、行政成本降低、金融服务便利等获得受访者认可度较低。
二、主要瓶颈
近年来,长三角市场一体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存在区域间合作多局限于省级行政区之间,缺乏更大范围内的跨区域合作(韩坚等,2021)。此外,随着一体化进程,区域外延不断扩展和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显(谢非等,2020),市场一体化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一体化发展面临着亟待突破的瓶颈。
(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有待完善等问题制约了长三角市场一体化进程
由“您认为长三角市场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见表6),受访者认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缺少统一的规划引领”“地区发展不平衡”等是目前长三角市场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占比分别达60.2%、56.9%和55.8%;同时“跨区域共建共享共治机制尚不健全”和“存在区域行政壁垒”等也是重要问题,占比分别为54.9%和51.8%,而“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占比仅占17.7%。这些问题存在,其中可能的原因是:首先,虽然长三角区域的基础设施水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存在各区域省市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刘志强,2021;王钧天,2021),其中上海的基础设施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浙江和江苏较为发达,安徽相对薄弱。其次,近年来,虽然长三角区域经济已经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推进生态环境一体化是实现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杨桐彬,2020)。第三,由于长三角区域存在行政壁垒及区域内发展水平不平衡,从而导致各区域公共服务标准和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无论是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生态环境,还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长三角各区域不仅需要解决自身问题,而且还需要重点解决各区域交界处的衔接问题,避免阻碍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
(二)商品市场区域合作机制有待完善、产业集聚效应难以有效发挥等因素是长三角商品市场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您认为目前长三角商品市场一体化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见表7),首先,受访者认为“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区域合作机制有待完善”和“产业各地为营,未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是最大问题,分别占比达62.9%和59.4%;其次是“行业及地区差异较大,难以形成统一大市场”和“电子商务对传统市场的冲击”,分别占比为47.6%和43.6%;第三是“招商引资竞争无序”和“未达成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络”,分别占比为 36.6%和33.7%;最后是“产品技术标准不统一”,占比仅为22.4%。由此表明,在商品市场一体化推进中,由于存在行政壁垒,长三角各区域为了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跨区域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虽然各地区优势产业类型具有明显差异,分工明确,例如,上海的金融业,浙江的软件、服务业以及苏皖的制造业,但各地产业各自为营,导致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发挥。因此,为了加快长三角区域商品市场一体化发展,亟需推进区域合作和产业集聚。
(三)劳动力市场户籍、社会保障、就业保障等因素是长三角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您认为长三角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显示(见表8),多达五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长三角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户籍、社会保障、就业保障等制度因素不够完善”(64.1%)和“人才区域流动体制不够健全”(54.1%);同时“人才区域合作缺乏统一规划”(47.9%)、“劳动力服务体系不健全”(47.3%)、“劳动力市场监控机制不完善”(39.9%)、“职业培训体系不完善”(38.4%)和“教育资源无法共享”(36.4%)等因素也达到30%以上受访者认同,而“劳动力供求平台发展滞后”仅有22.7%的受访者认同。由此表明,由于完善的劳动力户籍、社会保障、就业保障等制度因素能促进区域人才流动,进而推动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所以“户籍、社会保障、就业保障等制度因素不够完善”是制约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还需解决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与监控机制、教育资源共享、职业培训体系等问题,并积极构建长三角劳动力供求信息平台等。
(四)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等差异是阻碍长三角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主要因素
由“您认为阻碍长三角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主要因素有哪些”调查显示(见表9),多达五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阻碍长三角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主要因素分别有“经济发展水平差”(68.6%)、“收入水平差异”(64.1%)和“就业机会差异”(51.6%),而其他因素如“社会保险的参保差异”(46.2%)、“公共服务获取差异”(41.9%)、“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认定存在差异”(35.9%)及“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31.2%)等都在五成以下。由此可见,阻碍长三角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收入水平差异、就业机会差异等。其中,差异化的经济发展水平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阻碍长三角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一是由于劳动力具有“趋利性”的特征,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就业机会等差异的影响下,总是从收益低的地区迁移流动到收益高的地区,从而使得长三角区域呈现出劳动力高度集聚的现象(王钺,2021);与此同时,劳动力迁移流动影响着区域教育程度、城市化水平、人才密度等(Fu and Gabriel, 2012),从而导致长三角各区域的人力资源亦产生差距。二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差异,长三角发达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及市场管理体系均优于落后地区,在市场一体化进程中掌握主动权,不利于建立公平竞争的现代经济体系。三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长三角各区域地区政府对于一体化政策的响应存在差异,地方政府往往趋向于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一体化政策难以切实落地,阻碍一体化发展。
(五)资本市场协调机制不健全、资本业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无序竞争等因素制约了长三角区域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
由“您认为长三角区域资本市场一体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0),多达五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长三角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分别为“区域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协调机制不健全”(60.8%)、“区域内资本业发展不平衡,发展程度差异大”(52.8%)和“地方政府的无序竞争阻碍资本市场一体化”(51.4%);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资本市场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还包括 “区域内银行现有的管理体制不利于资金流动”(46.7%)、“信用体系建设滞后阻碍信贷资金流动”(38.7%)、“区域内外资引入存在恶性竞争”(31.4%)及“区域内上市公司数量少,直接融资比重低”(18.9%)。由此表明,长三角区域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着资本市场协调机制不健全、资本业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无序竞争等因素制约,同时也面临着现有的银行管理体制不利于资金流动、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外资引入存在恶性竞争等自身问题。
三、应对策略
(一)加强政府间的制度性合作与协调,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市场一体化作为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其如何发展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刘志彪,2019)。由“提升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的对策”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1),其中“交通体系的统一建设,力争做到全区域一张网”“规划的统一管理,力争做到全区域规划一张图”“生态环保统一管理,力争做到全区域环保一条线”等对策,受访者赞同占比达55%以上,同时其他对策如“倡导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合作與协调机构,加强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消除区域间的行政壁垒”等受访者赞同也达到35%以上。由此表明:交通体系的统一建设、规划的统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跨行政区域的合作等都是推进长三角市场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对策。
1.统一管理交通、规划、生态等,促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求“交通一张网、规划一张图、环保一根线”等(刘志彪,2019)。因此为了推进长三角市场一体化进程和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各区域协调发展交通、规划、生态领域,可以组建联合组织,统一管理交通、规划、生态等领域,减少行政壁垒,同时整体规划区域发展,重点解决区域不同领域交界处的衔接问题。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市场一体化发展的立法协调机制。健全的法律体系能够为区域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法律基础,而相关法律法规的公平性是维持各区域合作协调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在立法协调方面,可以成立立法协调委员会,各区域政府可以行使监督权和建议权,尽可能减少立法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同时在法律落实方面,统一法律法规的实施标准,做好区域间联合执法计划。
3.强化政府规划引导,增强跨行政区域合作与协调力度。目前,长三角在加强各区域政府间合作与协调方面已做些尝试,例如,成立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和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等,但三省一市政府间实质性合作与协同领域相对较少,还远未达到一体化要求。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与协调,要强化政府的规范引导,完善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提升各区域的合作意识,同时倡导制度性的合作协调机制,增强区域合作与协同力度。
(二)加强商品市场宏观调控措施,不断完善合作共赢机制体制
由“提升长三角商品市场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对策”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2),“政府主导编制长三角区域内商品交易市场的战略规划”,“实现市场管理的规范化、品牌化、优质化和法制化”及“拓展商品的流量交易,发散商品的辐射范围,增强商品市场的批发功能”等对策,受访者赞同占比达50%以上,同时如“成立长三角商品交易市场协调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对策受访者赞同占比也达到30%以上。由此表明,编制商品交易市场战略规划、实现市场管理的规范化、增强商品市场批发功能、成立商品交易市场协调机构等都是提升长三角商品市场一体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对策。同时无论是实现市场管理规范化,还是形成统一大市场,其核心问题是要加强商品市场宏观调控措施,且注重放开贸易外资准入限制,通过市场机制整合闲置资源,明确产业分工,缩小地区差异,从而完善合作共赢体制机制。
1.放开贸易外资准入限制,规范市场管理,促进商品市场转型、升级与发展。长三角区域商品市场规模巨大、重复建设,而且功能重叠问题也较为突出(刘传江等,2005;邱风等,2005;王春萌等,2016),这些问题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且降低了市场本身运行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完善外资准入政策。国家政府部门可以依据WTO框架完善我国的外资准入政策,同时长三角各区域地方政府应顺应当地发展方向、阶段及目标,灵活制定招商引资政策。其次,重点引入先进商品市场的经营主体。严格把控外资企业的限制筛选,进而达到扩大优质经营主体之目的,从而促进长三角区域商品市场经营理念更新和模式升级,提高商品市场竞争力。第三,三省一市各地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市场机制整合闲置资源。政府可以鼓励商品市场整合,通过重组,部分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将得到增强,业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进而增强整合闲置资源功效。
2.明确产业分工,缩小地区差距,完善合作共赢长效机制。为解决“商品市场区域合作和产业集聚亟需推进”的问题,一方面,明确产业分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长三角区域是我国民营资本高度集中地区(李鲁,2019),目前,杭州、宁波等地分别承接不同模式、尤其是電子商务渠道销售的商品,上海更注重现代服务业,苏州、无锡等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将“竞争对手”演变为“竞争队友”的理念,使其深入人心,从而有利于形成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在更高水平、更大范围内推动区域商品市场一体化进程。
3.完善商品交易市场规则体系,提高商品市场供应能力。在制定规则体系方面,长三角区域需要成立专门建立规则体系小组,建立时效、灵活、适用的商品交易市场规则体系;同时有必要设立专家委员会,包括监管机构、行业专家、法律机构等,长期提供指导、咨询和建议。在提高商品市场供应能力方面,通过相关政策完成长三角商品市场的并购、合并及重组,以达到全面优化商品市场结构之目的;同时充分发挥各区域商品连锁品牌市场作用,加强商品流通体系建设,进而减少商品流动的运输成本,从而提高商品市场供应能力。
(三)加大劳动力市场制度性保障和社会性服务,不断健全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
劳动力作为要素市场的核心部分,其一体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戚晓曜等,2020)。由“促进长三角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对策”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3),“推进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协调,实现劳动力跨区域平等就业”“建立健全人才流动与保证的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及“加快搭建劳动就业服务平台,推进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健全多层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专业服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等对策,受访者赞同占比达50%以上;同时其他对策如“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构建平等统一的人才竞争环境,打破区域间壁垒”等受访者赞同占比也达到40%以上。由此表明,无论是实现劳动力跨区域平等就业,还是促进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其核心问题是要加大劳动力市场制度性保障和社会性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健全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劳动力跨区域平等就业提供基础性保障。由于户籍制度的历史性影响,三省一市至今依然存在城乡分割现象(宋扬,2014),同时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不可或缺的制度保障(梁策等,2013;肖严华,2016)。因此,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为劳动力跨区域平等就业提供基础性保障。
2.打破区域间壁垒,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机制弊端,促进劳动力一体化进程。目前,三省一市各区域间壁垒和妨碍劳动力流动的机制弊端仍然存在。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法规政策方面 ,需要三省一市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审核各地区制约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各种政策、法规等,同时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思想,规范政府行为,健全合作性质法规。在社会服务方面,加大对落后地区医疗服务、教育领域的投资,并引进发达地区的医疗和教育机构,同时重视流动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拓宽流动人口就业范围,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3.加强网络信息建设,完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由于江浙沪皖三省一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就业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难以满足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对劳动力资源需求。因此,要实现长三角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就需要加强网络信息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一方面,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各区域协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劳动力资源服务业,实现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市场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推进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劳动力资源信息化,可以使长三角区域能够借助网络技术,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四)引导金融经济资源协调发展,不断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
打造良好的资本市场可以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然而,由于目前三省一市的金融业发展和资本流动均不平衡,如何引导资本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打破区域间资源分配不平衡成为推进长三角资本市场一体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吴培等,2018;姚亚伟等,2021)。针对这一现状,在“推进长三角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对策”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5),“加强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布局合理性”“完善银行融资机制”及“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是目前推进长三角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有效措施。从调查结果看,其本质是引导金融经济资源协调,推进资本市场优化配置,从而为打造良好的资本市场创造条件。
1.设立金融行政协调机构,引导长三角地区金融经济资源协调发展。由于三省一市的金融业发展不平衡,同时经济活动对行政存在裙带效应,导致长三角地区难以协调金融经济资源(黄丹荔和吴昳,2019;李伟军等,2020)。因此可以设立跨区域的金融行政协调机构,用以优化区域行政资源分布,机动性地协调利益冲突,引导长三角地区金融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2.增加金融服务有效供给,加强长三角地区金融布局合理性。构建覆盖广、有差异、多层次、规模差异的金融机构体系,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增加民营经济金融服务供给,从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同时上海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对其他地区形成辐射效应,完善江浙皖金融产业布局,加强各区域之间的交流,共享金融资源。
3.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银行融资机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区域内信用体系建设;同时坚持法治化、市场化改革,在长三角区域范围内进行资源的宏观配置,实现资本要素区域间自由流动,同时扩大对外开放,助推区域内上市公司发展。
四、主要结论
调查发现,在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中,一方面,人们更加关注交通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就业选择等,而对筹资渠道关注度相对不高;另一方面,企业在接轨市场一体化过程中,除了受到政策难以落地、行业壁垒等外部因素阻碍,还受到自身实力不足、难以应对开放竞争等内在因素的限制。与此同时,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积极影响主要呈现在资源整合和经营效率等企业层面,并为打破行政壁垒,促进产业协同提供新的思路和举措。
调查表明,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中仍面临着诸多瓶颈。首先,虽然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存在行政壁垒,无论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还是公共服务水平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其次,长三角商品市场一体化面临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雷同,各地产业各地为营,导致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发挥;同时各地区为了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跨区域合作受到阻碍。第三,不仅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就业保障等制度因素不够完善,而且各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及就业机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长三角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第四,资本市场协调机制不健全、资本业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无序竞争等因素制约着长三角区域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
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应对对策:实现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加快商品和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破除市场分割和行政壁垒(李善同等,2022)。因此,从整体市场看,需要加強政府间的制度性合作与协调,推进市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从细分市场看,商品市场需要放开贸易外资准入限制,完善合作共赢机制体制;劳动力市场需要加大制度性保障和社会性服务,健全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资本市场需要引导金融经济资源协调,提升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Didier T, Levine R, Montanes R L, et al. Capital Market Financing and Firm Growth[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21,118:102459.
[2]Fu Y, Gabriel S. Labor Migration, Human Capital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2, 42(3):473-484.
[3]Sun Q, Xiaolan M Z. Financing Intangible Capital[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9,133(3):564-589.
[4]陈磊,胡立君,何芳. 要素流动、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9,(12):56-69.
[5]韩坚,熊璇. 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和路径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02):103-112.
[6]黄丹荔,吴昳.长三角城市群的金融集聚效应和金融辐射效应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9,(12):65-72.
[7]黄征学,肖金成,李博雅. 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 改革,2018,(12):83-91.
[8]李鲁.民营经济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历程与互动机制[J].治理研究,2019,35(05):59-67.
[9]李善同,张一兵,唐泽地. 国内市场一体化研讨会综述[J]. 区域经济评论,2022,(01):150-154.
[10]李伟军,李婷,吴义东. 中国三大城市群金融集聚:空间网络及结构分化[J]. 经济体制改革,2020,(02):38-45.
[11]梁策,孟宪生. 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建议[J]. 经济纵横,2013,(07):56-59.
[12]刘传江,吕力.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制造业空间扩散与区域经济发展[J]. 管理世界,2005,(04):35-39.
[13]刘志彪,孔令池.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特征、问题及基本策略[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03):137-147.
[14]刘志彪. 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与治理机制创新[J]. 学术月刊,2019,51(10):31-38.
[15]刘志强.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机制建设重点及路径[J]. 经济纵横,2021,(11):83-89.
[16]陆健,柯溢能. 长三角:打造全国强劲增长极[N]. 光明日报,2021-11-07(002).
[17]戚晓曜,郑雪. 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基于海西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比较[J]. 经济问题,2012,(11):104-108.
[18]邱風,张国平,郑恒. 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问题的再认识[J]. 中国工业经济,2005,(04):77-85.
[19]宋扬.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与思路分析[J]. 人文杂志,2014,(10):28-30.
[20]王春萌,谷人旭,高士博,许树辉. 长三角经济圈产业分工及经济合作潜力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2016,(05):84-93.
[21]王钧天,曾宁,谭戈平. 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06):19-29.
[22]王钺. 市场整合、资源有效配置与产业结构调整[J]. 经济经纬,2021,38(06):3-12.
[23]吴佩,姚亚伟,赵海鹏. 长三角区域资本市场一体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10):73-79.
[24]肖严华. 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制度的多重分割与中国的人口流动[J]. 学术月刊,2016,48(11):95-107.
[25]谢非,袁露航,傅炜. 长三角区域何以实现高质量市场一体化?——基于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升级、金融发展视角[J]. 改革,2021,(06):112-124.
[26]杨凤华,王国华. 长江三角洲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测度与进程分析[J]. 管理评论,2012,24(01):32-38.
[27]杨桐彬,朱英明,王念,周波. 长三角城市生态效率的地区差异与空间收敛[J]. 华东经济管理,2020,34(07):28-35.
[28]姚亚伟,刘江会. 长三角区域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评价、测度及未来发展建议[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03):18-31.
[29]赵文.长三角青年与民生公共服务一体化——基于对长三角城市群在职青年的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21,(01):40-45.
The Process of Market Integr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Basic Situation, Main Bottlenecks and Countermeasures
Zhou Zhengzhu Ma Tingting Feng Bowen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ghai , 201418)
Abstract: Market integration is the foundation and key to the high-quality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which can reduce transaction costs, promote free movement of commodities, capital and labor factors, and achiev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this end,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division of market integration into commodity market integration and labor, capital and other factor market integr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expert interviews are specially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people's percep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market integration, explored the main bottlenecks and solutions in the process of market integr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policy decis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many bottlenecks in the process of market integr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The infrastruc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ublic service levels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in the commodity market is not perfect, and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s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exert;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social security, employment security and other systems are not perfect, and there are large gap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come level a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The marke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industry is unbalanced,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s are in disorderly competition.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market integr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Key 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Market Integration; Main Bottleneck; Coping Strategies; Inves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