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红色文化在博物馆教育中的传播策略
2023-05-30刘寅李雅雯
刘寅 李雅雯
河北省是见证中国革命的重要省份之一,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包括红色旅游景点、革命遗址、红色文化作品等,是河北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博物馆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形式,在传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河北省红色文化资源构成和红色文化教育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对新时代下博物馆红色教育策略做出探讨,希望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推动博物馆红色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河北具有丰富的、广泛分布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不胜枚举,主要包括实景类、精神类、文化类。
实景类
1.河北战争或革命事件遗址。河北比较著名的有保定的冉庄地道战遗址、宽城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涉县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藁城三十六口坟遗址等。
2.会议旧址和办公室会址。河北比较著名的红色旧址有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陶泉乡北岔口村全国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旧址等。
3.英雄旧住所。比较著名的有李大钊故居、武士敏故居等。
4.烈士陵园。河北的烈士陵园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冀南烈士陵园、长城抗战烈士陵园等。
5.纪念馆。主要有马本斋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潘家峪惨案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等。
6.纪念碑。主要有高邑县抗战忠魂纪念碑、陈庄歼灭战纪念碑、石家庄集中营蒙难同胞纪念碑等。
精神类
河北精神类红色文化资源有三种颇具代表性:
1.狼牙山五壮士精神。该故事曾被收录到小学课本中,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舍身救国、不畏牺牲的义举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2.平山西柏坡精神。该精神是在中国共產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是对以毛泽东为领导的党中央在驻西柏坡期间体现并创立的系列革命精神的总结。它产生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并决定了革命的未来。
3.地道战精神。该精神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平原抗日军民,挖掘地道以打击日本侵略者,体现了中华民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朴素观念和传统美德。
红色文化类
红色文化是对革命战争时期文化的总称,表现了我国革命发展的历程,可以褒扬先烈、教育后人。河北红色文化作品有耳熟能详的歌曲,如《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白洋淀渔歌》等,有影视作品如《平原游击队》《白洋淀雁翎队》《小兵张嘎》等,它们在精神的传导和文化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通过展览的形式,向外传递自身的历史积累。在博物馆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对博物馆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助于增强百姓的爱国情怀,促进民族自豪感的提升。
一直以来,各级各类博物馆均十分关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研究及利用,教育传播方式基本大同小异,主要是利用当地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出主题展览、策办相应的教育活动等。下面以河北博物院为例,对河北红色资源的教育传播方式进行分析。
河北博物院自1953年建立以来,广泛地收集、归纳河北革命历史、近代史方面的文献、文物,在河北革命史、河北近代史的学术研究、陈列展示、教育传播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2013年新馆建成后,河北博物院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推出了系列陈列展览和教育活动,生动地讲述了河北大地上的革命故事。
红色主题展览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河北大地上留下了宝贵的红色遗产。近年来,河北博物院推出多个展览,主要有讲述河北抗战故事的“抗日烽火 英雄河北”“燕山滦水铸丰碑—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冀东(唐山)史料展”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等;纪念地区优秀共产党人事迹的“铁肩担道义—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档案文献展”“进藏英雄先遣连”等。这些丰富的活动产生了更强的吸引力,合理利用了博物馆资源。
红色教育活动
红色文化资源的形式多种多样,要让红色文化焕发勃勃生机,有效地发挥其凝聚民心、教育青少年的作用,获得预期的效果,就要依靠丰富的教育内容。近年来,河北博物院在重要纪念日推出了众多红色教育活动,主要有讲座类活动“胡适的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抗战时期的国宝大迁徙”“抗战时期精兵简政:中共何以破局成功”“铭记抗战历史 重温革命初心”;馆校合作的一年级新生入队礼活动“红领巾永远跟党走”;线上朗读活动“河北博物院共产党员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栏目”等。除此之外,河北博物院还组建志愿宣讲队,走进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干休所、公园社区、贫困山区、各类学校等开展“锤炼星火 光耀千秋”“光辉的旗帜 血染的风采”等主题宣讲活动,为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群众学生送去精神食粮,为发展地区红色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色文化展示
要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就需要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持续推出群众喜爱的红色文化产品。近年来,河北博物院结合专业特长,向广大观众演绎了丰富的红色文艺作品,主要有主题歌咏活动“筑梦青春—唱支山歌给党听”红色主题音乐会、“百年破浪搏沧海 红旗高举开新篇”;主题诵读活动“朗读抗战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诵读红色经典—红领巾讲党的故事”“共读红色经典 弘扬革命精神”;儿童剧展演活动“河博剧场—童心向党”。这些展示活动激发了红色文化的内在活力,春风化雨,很好地滋养了群众的思想和心灵。
当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使得博物馆的教育传播环境也在不断改变。如何有效地发挥博物馆的育人功能,达到对红色基因的有效传承、弘扬河北革命精神,是新时代赋予河北当地博物馆的新课题。
加强资源整合和文旅联动
河北的实景类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分布于河北省各市县。加强实景类红色文化资源整合,让其与博物馆间有机联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
首先要进行主题整合。主要分纵向和横向两个整合方向。纵向整合是以历史时间为顺序,不同时期配合不同主题,确保史料丰富、内容翔实;横向整合是把同一时期、同一事件或同一人物的红色文化进行整合,让文化内容更加丰满。博物馆在推出展览和教育活动时,要进行大主题策划,加大文旅联动效果。例如在党的建设史中,河北地位举足轻重,纵向整合资源,可形成多条路线;横向整合资源,可选出多个著名事件。博物馆在推出河北党史类展览时,以红色故事为宣讲内容,举办红色旅游教育活动,带领群众参观展览、聆听宣讲、重走革命圣地,多管齐下加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
其次要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深受群众喜爱的实景类红色资源,往往都是风景优美的红色景区,打造环境优良的景区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博物馆在与实景类红色资源联动过程中,可生成红色旅游路线,让人们在了解红色知识的同时,增加旅游休闲等附加属性,形成特色旅游,最终完成红色文化融入群众生活、进入群众思想的任务。例如阜平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旧址、骆驼湾村这条旅游线路,红色氛围浓郁,风景优美如画,在这里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可使红色文化更好地深入人心。
划分目标人群的文化需求
目标人群不同,其需求也不同,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和具体需求制定相应的传播教育方案。红色文化的目标群体,可按年龄、教育背景、兴趣爱好、职业背景等类别划分。
1.年龄。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文化需求不同,如儿童更注重游戏化、趣味性、实操性的文化体验。青少年更注重对革命历史的了解,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体会,向革命先烈学习。中老年则注重对历史的回溯和追忆,注重对文化内涵的传承。
2.教育背景。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群对文化的理解和需求不同。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注重感受红色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并且对红色文化的探究具有较高的兴趣和热情。受中等教育程度的人既注重红色文化内涵,又关注文化传播形式和趣味性,喜欢阅读红色经典著作、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更倾向于通过体验和感受来了解和认识红色文化,如观看红色主题电影、参观红色旅游景区等。
3.兴趣爱好。人们的兴趣爱好不同,对文化需求也不同。如历史爱好者对革命历史文物的收集以及遗址的保护等方面更感兴趣。书法、绘画爱好者对红色文化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更感兴趣。户外爱好者对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山岳更感兴趣。影视、音乐爱好者的兴趣点多在对红色文化影视、音乐人物和作品的欣赏、研究和学习。
4.职业背景。不同职业背景的人群对文化的需求也不同,如教育工作者会更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以便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政府官员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实践者,会更深入地了解、学习和运用红色文化,以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普通群众对红色文化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并通过各种方式体验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让学术与科技为红色教育产品赋能
学术和科技可以为红色教育产品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从而优化其教育效果和参与体验。
1.学术支持。取得高校及科研组织支持和参与是提高学术水平的有效途径,建立良好的学术沟通关系有助于全面增强和专家的交流,确保教育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引导红色文化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2.人才支持。以搭建并完善红色文化人才培养体系为本,加强和红色文化文物单位之间的合作,利用多元的培训方式,全面提高人才素养,通过红色讲解或演讲比赛选拔、激励人才。也可以通过馆校合作吸引优秀学生到博物馆进行短期学习培训,把红色文化带回校园。还可以开展志愿者招募活动,让更多的红色文化爱好者参与到教育传播中,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3.科技应用。博物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把传统教育传播手段与多媒体传播互相融合,用科技为红色教育产品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比如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根据不同观众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推荐。加强博物馆的数字展览建设、建立在线教育平台,开展线上红色文化宣传。运用微博、短视频、公众号等传播途径,将红色文化移动化、视频化,让公众随时随地都能够进行学习。
4.教育效果评估。红色教育产品的教育效果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估、监测和效果反馈,以确保其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近年来,随着博物馆参观人数的逐年上升,博物馆可收集到的观众调查样本也在逐年丰富,可在开展传统问卷调查的同时,增加教育实施过程的监测措施,观察观众在参与教育过程中的实时接受度,为红色教育产品的后续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也可在展览结束处和线上平台增加观众建议反馈渠道,收集更多特定内容的效果反馈。
红色文化资源在形成过程中留下的文物、遗址和资料,是后代不断挖掘的红色宝藏。河北博物院应承担起红色文化传播的重任,积极挖掘和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实践、探索,形成专属的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基于此,推广红色文化,促进其优势发挥和价值利用,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時代的需求。
基金项目: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青年项目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HB21-QN046。
作者简介:刘寅,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工作单位:河北博物院。
李雅雯,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MBA硕士,工作单位:河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