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新闻采编能力

2023-05-30宋向华

新闻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促发展转变观念新闻采编

【內容提要】媒体深度融合,对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能力是一次新的考验、新的挑战,对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定位,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适应融媒体的需要,合民意,促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  新闻采编  转变观念  促发展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媒体多样性已经显现,而且得到了大众的认可。针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所发生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线上线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面对已经到来的全媒体时代,如何将党的新闻宣传优良传统同眼下的新技术、新手段融合,进一步实现媒体的深度融合,让报纸、网络、新闻客户端、微信等平台通过全媒体发布信息,进一步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生产出更多喜闻乐见的好新闻,成为新闻采编人员深思的问题。

一、提升新闻采编能力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各家媒体相继深度融合,微信、微博、短视频纷纷亮相,不断吸引大众眼球。一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共同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77.25%的受众通过微信了解新闻动态。由此可见,大多数人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浏览新闻。

就内蒙古自治区而言,地域广阔,城市相对集中,旗县分布较远,特别是边远山区的乡(镇)、农村和苏木、嘎查多为地广人稀地域,距离远,交通不便,纸质媒体到达之日,一些新闻已是“旧闻”。而广播电视发布的新闻,又存在“过耳不留”“过眼烟云”。就受众来讲,由于从事的事业、文化素质、接受能力和所处环境的差异,对新闻的内容和载体也存在多样性的选择与要求。在此背景下,尤其是全媒体时代,面对媒体的多样性,信息的广泛性,怎样才能从大量的信息里去除糟粕,保留精华,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这就需要新闻采编人员顺应新形势,改变新观念,学习新技术,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新要求。

二、融媒体采编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融入受众生活,全面、系统地过滤众媒体的新闻精华,并以纸质媒体自身独特的方式,坚持主流媒体优势,扬长避短,使信息传播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需要融媒体采编人员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工作中, 始终坚持党的原则,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新闻采写编辑的全过程,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质量、受欢迎的作品,努力提升公众的关注度和点阅量;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传播手段、话语方式,让更多人知晓党的方针、政策,遇到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新闻,更要在第一时间告知广大受众。

在日常采访过程中,尤其是重大采访中,越来越多媒体采用团队式采访。团队中,每个人一专多能,逐渐养成多面手,能写、能摄、能编辑、能提炼精华,提高时速,锤炼快手,精、准、快,长短相宜,极大限度地满足各界受众的需求。这样一来,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网站、纸媒利用各自优势与特点,多角度、全方位报道新闻,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全媒体写稿,通过创新破“规范”圈。

三、新闻采编人员提升能力的策略

在全媒体时代,培养全媒体人才是重中之重,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应采取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培养措施和引进政策,以增加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人才,才能在市场上释放人才活力,提高主流媒体的竞争力。

(一)从思想上着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

实践证明,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最关键的就是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让宣传系统的领导班子以及所有新闻宣传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加大队伍建设力度,让政治担当深入人心,让政治责任落实、落地,让党的旗帜在宣传思想战线高高飘扬。

党的新闻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时时刻刻抓学习,要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自觉学习,学习理论、了解政策,尤其是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更要学深,读懂,要进一步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学习,强化党性原则,锤炼自身道德品质,不断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促进。

(二)坚持“内容为王”,讲好时代故事

纵观当下,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技术,较传统而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内容为王”这个基本特征一直没变,凡是用心采写、多次修改,拿出的好新闻,闭着眼睛聆听,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拍手叫绝。而这种自带传播热度、流量的新闻,各个传播平台抢着用。

斗转星移,媒体融合日渐深入,原来的“内容为王”其内涵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其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字面上的意义,大众更在意有个性、文字鲜活,更懂读者的内容。此时,读者眼前的这条新闻已是“内容生产+产品包装+渠道占有”的广义新闻。

这就要求内容的提供者——采编人员,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学习理论、学习政策、学习采访与写作、学习摄影、学习摄像,将自己锻炼成为一名业务方面的多面手。同时,要向同行学习,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全媒体时代中,主动改变新闻内容的生产方式,快速适应全媒体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要在日常的新闻采访过程中,迈开双脚,深入到广大民众之中,用心感受城市乡村、草原牧区的脉动和温暖,用客观、真实的笔,记录一座城市、一个农村牧区每日的新变化。沉下心,用朴实的话语,写出接地气的好新闻,拍摄出吸引人眼球的好照片、好视频,讲好平凡人所做的平凡事,讲好顺民心的实在事,用心、用情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创刊于1958年的《呼和浩特日报》是中共呼和浩特市委的机关报,是首府最具权威性、最有指导性、可读性最强的主流媒体。面对全媒体时代,为迎合市场需求,呼和浩特日报社及时调动人力、物力,成立了报社新媒体中心,快速将原有公众号重新包装,及时传达中央、自治区党委的重大决策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将老百姓关心、关注的话题通过记者第一时间采写、编辑部审核、把关后,通过先微信公众号发布、后纸媒刊登的方式,快速、准确送到千家万户,让传统媒体扬长避短,更加巩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2021年,為了在“七一”前后形成建党百年宣传报道热潮,突出展现呼和浩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呼和浩特日报社成立采访组,与各旗县区融媒体中心对接,报道各地社会发展成就,形成“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专版刊发,从6月中旬开始陆续刊发,到6月28日,已将版面增加到12块。7月1日,《呼和浩特日报》版面增加至16版,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呼和浩特的发展变化。一篇篇鲜活的稿件经记者和编辑“千锤百炼”,带着墨香呈现在广大读者案头,叫人眼前豁然一亮,纷纷叫好,像宝贝一样收藏。

2022年,面对疫情防控工作,《呼和浩特日报》主动担当,通过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多角度宣传报道疫情防控情况,并通过整合资源,利用现有平台,进行科普类宣传,进一步提升公众的防范意识,使其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主动接种疫苗,并遵守“应接尽接”规定,共同构建安全防线。

(三)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媒体深度融合

身处全媒体时代,每个采编人员都为全媒体采编人员,写好文稿,拍好图片,录好视频,既要做好党报时政类新闻的报道,又要快速掌握新媒体的语言、新媒体的技术,第一时间通过项目运作、全媒传播,将传统媒介融入全媒体之中。

在融会贯通中,以首府为例。由中共呼和浩特市委主办、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主管的全新客户端——“青橙融媒”,2022年5月19日正式上线,这个集市属主流媒体资源于一身的客户端,随启动那一刻,媒体融合“呼和浩特模式”迈出了质的飞跃。紧接着,一次采集,根据平台特点编写内容,严把审核关,进行多种媒体播发的方式融入工作流程中,不断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传统、新媒共生、共融、共担、共享。面对报社、广播电视、融媒体传播中心融合搭建的客户端,呼和浩特日报社责无旁贷,主动作为,迅速融入,《呼和浩特日报》全体采编人员更是以此为契机,奋发有为,同广大读者一道探索融媒力量,全力提升影响力,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将首府主流声音传播的更开、更广、更深入。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新媒体已经迅速崛起,成为当今全媒体时代的一大亮点。信息技术越发达,信息传播越快,传播方式越多样,哪家强?受众点评是关键。

为了提高大众的参与度、主动性,新闻从业者,应该牢固树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此来引领行动,促进事业发展。应该共同努力,让主流媒体变得更加强大和完善。应该将人们对于更加美好生活的期望作为奋斗目标,主动深入生活,扎根百姓中,静下心,与百姓心连心,多听听百姓的心声,多反映百姓的合理诉求,通过“爱在身边,我是记者我帮你”等渠道、专栏,“破圈”创新,多帮助身边的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在媒体深度融合中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老百姓一定会通过主流媒体不断增加信心、聚起民心、温暖人心、筑起同心。

作者简介:宋向华,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编辑:文  言

猜你喜欢

促发展转变观念新闻采编
开放促发展,合作谋共赢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浅谈思品课堂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技巧探究
电视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抓点带面促发展 点面喜结丰硕果
坚持不懈抓创建 竞进提质促发展
创“五好”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