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三线建设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79-1985

2023-05-30陈玉玲唐玲

关键词: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陈玉玲 唐玲

【摘要】位于安徽的上海八五钢厂是全国规模最大、职工人数最多的小三线建设企业。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给这家企业的青年职工带来了一场巨大的思想洗礼。囿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青年职工在政治素质、法制意识、生产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解决青年职工遇到的时代之问、思想之困,上海八五钢厂持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教育引导青年职工在学习中明政懂法,践行爱岗敬业精神,秉持质量为先理念,通过实际行动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改变错误认知,摒弃不良嗜好。上海八五钢厂围绕青年职工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企业发展和青年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改革开放初期;小三线;上海八五钢厂;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23)01-0022-10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为了调整工业布局,建设后方战略基地,中央政府在我国中西部的11个省、区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和交通基础建设,史称“大三线建设”。在开展“大三线建设”的同时,中央政府要求全国各省、区、市(不包括西藏、台湾)都要建设本地区的后方战略基地,以便外敌入侵时可以独立运作,各自为战,史称“小三线建设”。在各省、区、市的小三线建设中,上海小三线建设因投资最大、项目类型最全、职工人数最多而最具代表性。上海仅在皖南、浙西山区先后建设了81家企事业单位[1]1、22,其中全国小三线建设规模最大、职工人数最多的企业是位于当时安徽省贵池县的上海八五钢厂(以下简称八五厂)。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给八五厂的青年职工带来了一场巨大的思想洗礼。该厂的青年职工是在政治运动中长大的,特殊的历史背景、教育和成长经历给他们的思想和言行留下了明显的时代烙印。在历史惯性的作用下,青年职工不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变化,难免会出现暂时性的困惑、疑虑和徘徊。为了让广大青年职工正确认识和拥护党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解决他们在法制、生产、道德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八五厂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持续强化对青年职工群体的教育和引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的肯定[2]。

研究八五厂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如同打开一扇窗口,从中可以管窥在经济社会发展变奏转型的背景下,小三线建设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样貌。近年来,学界围绕小三线建设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以典型企业为切入点,专门探讨小三线建设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却较为少见。有鉴于此,本文以八五厂为个案,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上海小三线建设企业对青年职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特点、效果等。希冀此种尝试能发挥见微知著之效,不断丰富学界对后三线建设时代(主要指1979—2005/2006年间国家专门进行的三线建设调整改造阶段)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也为改革开放史研究贡献一得之见。

一、让青年职工在学习中与时俱进、明政懂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工作全面展开,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相继出台,新的变化给八五厂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要想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把握国家发展的大势,就必须及时了解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等领域做出的决策、部署。为此,八五厂围绕党的重要会议、文件精神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人大修改和制定的法律,组织了一系列学习活动,并依托轮训班、学习班等形式,加强对青年职工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八五厂的学习活动呈现出意识形态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提高思想认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统一的特点。

(一)学习宣传党的决策部署和重要法律

改革开放初期,八五厂十分重视学习宣传党的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为了提高青年职工的学习效果,扩大宣传覆盖面,让党的主张深入人心,八五厂采取了多种学习形式,从部门、车间的集中宣讲到工段、班组的研读讨论,从组织专题学习班到印制宣传册送到一线青年职工手里,从广播、电视的大规模报道到利用板报、橱窗等多角度呈现,八五厂的学习宣传工作全方位展开。在学习宣传过程中,八五厂青年职工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因时而进、随势而新。

1979-1980年,八五厂将学习宣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组织各类学习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年轻人从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解放思想,在工作中积极思考问题;维护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搞好生产,推动企业发展;积极营造民主氛围,既坚持党的领导,也允许职工对生产、生活提出意见,采取“三不原则”(不揪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板子);树立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意识,在工作中讲效率、讲责任,解决人浮于事、办事拖拉等问题[3]。1981年,八五厂在组织青年职工学习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与1979年、1980年有所不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八五厂职工的思想日益活跃,劳动积极性不断提高,形成了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八五厂内部也出现了两种不良倾向,一些年轻人受到“左”的思想影响,对改革开放政策表现出不理解,有抵触情绪;另一种是因自身或家人在政治运动中遭受了不公正对待,所以不能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对社会主义前途有所怀疑[4]。针对这些问题,八五厂把教育引导青年职工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所走过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科学理解把毛泽东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核心任务。八五厂的党团组织和老工人結合身边案例,摆事实讲道理,纠正部分青年职工头脑中存在的“左”和右的错误观点,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

1982-1983年,八五厂主要围绕党的十二大精神、“八二宪法”、《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等,组织青年职工进行学习。八五厂将提高青年职工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法制意识作为落实上述会议精神和法律、文件的重点,教育青年职工领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各种各样的精神污染,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与此同时,八五厂还加大了普法教育宣传,加深青年职工对于社会主义法制权威性的了解,教育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守住法律底线,争做遵纪守法的楷模[5]。1984-1985年,八五厂带领青年职工全面学习了党的十二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等文件,并着重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党的新政策。八五厂把理论学习与推行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引导年轻人摒弃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推行计分计奖、超产奖励、浮动工资等政策对于调动职工劳动热情,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的重要作用。学习党的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不仅让青年职工突破了传统思想的“围墙”,明确了过去经济发展为何慢的原因和今后经济发展如何快的路径,还使他们真切感受到了党中央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坚定决心。思想上的除旧迎新会引发行动上的奋进有为,正像一些年轻职工反映的那样:“学习了党的新方针和新政策后,知道了心往哪里想,劲往哪里使,生产上有干劲、有奔头,今后一定好好干,决不给钢厂丢脸。”[6]

(二)通过政治轮训班、法制学习班提升青年职工素质

1983年1月,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同年7月,中共中央批转了该文件。《纲要(试行)》指出:“当前我国工人阶级队伍正处在新老交替的重要历史时期。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年职工约占全国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二,他们大部分处在生产建设第一线,已经成为生产建设的骨干和主力,现代化工业建设的重担,已经落到了他们肩上。”[7]207文件要求:“各级领导应把对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到青年工人方面来,了解他们的心理、思想和感情,熟悉他们的喜怒哀乐,针对他们的特点来确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党对工人阶级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大加强起来。”[7]207为了落实文件精神,1984-1985年,八五厂组织了多期“青年职工政治轮训班”,培训时间在1个月左右,课程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知识”“中国近现代史”等。政治轮训班的主要任务是改变青年职工存在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懂得不多,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不大了解,对旧中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缺乏认识,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深刻体会的问题。

除了政治轮训班,八五厂还组织了“青年职工法制学习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8]12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全国人大修改和制定了多部重要法律,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日新月异,开展法制教育特别是对于青年人进行法制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在新形势下,八五厂必须把法制教育纳入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企业发展实际所需。改革开放后,八五厂青年职工群体暴露出的法制观念不强的问题引起了钢厂的高度关注。据八五厂保卫部门统计,1979-1980年两年时间内,厂内就发生20多起违法案件,涉事人员30余人,年龄均在20-25岁[9]。由此可见,青年职工知法、懂法、守法已经成为保障企业安定有序发展的当务之急。1980年6月,八五厂开办首期法制学习班,100多名青年工人参加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员们重点了解了《刑法》,讨论了《刑法》的性质、内容、近年来厂内存在的违法乱纪现象、如何争做遵纪守法模范等问题。通过学习、讨论和案例剖析,学员们普遍认识到“只要不偷不抢,法制就与我不搭界”的想法是有害的,年轻人走上犯罪道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琐事打架、骂人,参与小额赌博,毁损公物等歪风邪气很可能最终酿成大错,每个人都不能心存侥幸[10]。由于法制学习班的效果较好,青年职工普遍对此形式较为欢迎。从1981年起,八五厂各车间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短期的法制学习班。一些学习班除了开展法制讲座、改过自新青年现身说法等活动外,还带领青年职工举办普法画展,开展“学法写字比赛”“学法演讲比赛”等活动,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加。

二、树立宣传青年生产模范、发挥示范作用

通过示范教育来感召、影响青年职工是八五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价值引领和思想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示范教育主要是以塑造典型为依托,感染和触动受众对象,使其获得正向的精神激励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观的改造,最终外化为行为方式的调整。”[11]八五厂的示范教育聚焦于宣传爱岗敬业的模范和坚持质量为本的典型,其中既有个人也有群体。八五厂选树生产模范是希望在生产上引导青年职工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将榜样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内化为青年职工的自觉追求和行为习惯,进而在生产中埋头苦干、开拓进取,推动企业更上一层楼。

(一)宣传弘扬爱岗敬业精神

如何充分调动青年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使年轻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企业发展建设中,这是摆在八五厂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激发青年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八五厂除了采取经济手段,提高物质奖励外,还特别注意通过选树青年生产模范、宣传先进事迹的方式,来引导青年职工向身边那些可追可及、可学可做的优秀典型学习,从而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

1979年12月,八五厂号召学习青年职工王国炯的事迹。王国炯在肋骨受伤的情况下,不但没有退出生产一线,还主动承担了清理轧机冷却水沟槽的繁重任务。因沟槽空间狭小,工具使用受限,王国炯只能趴伏在沟槽里,徒手清理氧化铁屑。工作期间,王国炯忍受着难闻的气味和身体的疼痛,硬是咬紧牙关完成了任务。此后他又与工友们在车间连续奋战9天,最后在领导的“强制要求”下,才到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这种忘我工作、任劳任怨的精神得到了职工们的称赞。1980年7月,八五厂宣传报道了“工业学大庆先进生产者”叶章华的事迹。叶章华是运输部的工人,为了能有效应对各种各样的运输和装卸要求,他跟随老师傅学习特种车辆驾驶技术,反复研究车辆的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等,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有时一个驾驶动作,叶章华可能要练习几十遍、上百遍,为的就是能精准掌握速度和力道。经过不懈的努力,叶章华迅速成长为运输部的“多面手”,他能熟練驾驶各类卡车、铲车、挖土机、起重机、牵引车等,为提高运输和装卸效率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工友们都称他为运输部的“大能人”[12]。

在生产、运输一线职工中树立青年榜样的同时,八五厂还注意在生产辅助岗位发现优秀青年。1983年6月,八五厂号召青年职工向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陈建坤学习。陈建坤本是机动部电工,后因工作需要被安排到了“大集体”工作。在新岗位上,陈建坤不但要完成检修任务,还经常负责很多“杂务”,如拉煤、买米、领料等。对于厂里安排的工作,陈建坤从不斤斤计较,没有半句怨言,他常对周围的年轻人说:“大集体的条件是差了些,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条件一定会逐步改善,大集体的工作同样是光荣的。”[13]从改革开放初期八五厂选树的青年模范典型来看,并非成就卓著的业界精英,而是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螺丝钉”式人物。这也反映出八五厂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就是要教育引导年轻人坚守岗位、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从看似平常的小事做起,尽职尽责,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除了选树模范个人,八五厂还宣传报道了一些优秀的青年集体。1980年3月,基建科青年突击队因作风顽强,表现突出,被八五厂授予“青年先锋集体”称号。在扩建改造工程中,为了抢时间、赶进度,青年突击队在寒风中连夜施工,“干燥的水泥粉吹进了鼻子,灌进了衣领,沾满了浑身上下,与汗水混合在一起,使人奇痒难受。”这些困难并没有让青年突击队退缩,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青年突击队员“除了一双乌黑的眼珠之外,几乎全身都让水泥染白了。和青年一起劳动的当地民工深有感触的说:‘想不到上海小青年也能干这种活”[14]。在青年突击队的带动和感染下,不少职工自愿来到工地参加施工,大家齐心协力,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原本计划半个月的工作量。青年突击队不仅展现出了良好的思想品格和工作作风,还发挥了动员和示范作用,激发了更多职工投身建设的热情。

(二)强化质量为本的生产理念

改革开放初期,八五厂在恢复生产秩序,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遇到了产品质量不高、使用反馈不佳的问题,一些用户反映,八五厂的钢材产品缩孔多、裂纹多。八五厂调查发现,问题产品多出自一些青年职工较多的班组。要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不仅要从技术上着手,改进制造工艺、优化生产流程,更重要是要让青年职工建立起质量意识,强化责任心,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小三线建设企业自成体系,生产资金有保障,产品销售不用愁。企业没有市场竞争压力,只需要按照行政指令完成生产任务即可,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并不是企业最关心的内容。不少青年职工认为,产品质量差不多就行了,不出大乱子,就没什么责任[15]。改革开放后,小三线建设企业原有的管理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企业需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市场活动,产品质量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青年职工是企业的未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对于质量的认识直接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状态。为了消除青年职工头脑中存在的“差不多”思想,八五厂除了开展常规性的质量教育外,还积极利用一年一度的“质量月”活动,在青年职工中树立质量创优的典型,大张旗鼓的宣传“质量第一”“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的理念,倡导生产优质品光荣、生产劣质品可耻的风尚[16]。与此同时,八五厂在青年职工比例较高的班组中开展产品质量季度评比活动,质检部门随机抽检,对于评分在前10%的班组给予物质奖励。示范教育、周期性的评比会不断强化职工对质量问题的关注度,持续传递重视质量的信息,久而久之,会产生重复效应,让“质量第一”成为青年职工的潜意识和企业的主旋律。

经过不断的教育引导,青年职工的质量意识明显提升。追求质量不再只是企业的外部约束,更成为广大青年人的内在要求。1984年5月,八五厂向全厂职工介绍了锻钢车间青年职工追求产品质量,维护企业声誉的事例。1984年初,八五厂按照当时钢铁企业普遍采用的形位公差标准,向用户提供了270吨锻材产品,这批产品符合当时的出厂要求,属于合格产品。但是用户对产品并不满意,希望八五厂返工,进一步降低瓢曲度和波浪度。锻钢车间领导召集职工代表开会讨论,让大家谈谈,用户的要求是不是小题大做?要不要进一步提高质量要求,把口碑打出去?會上,青年职工代表一致认为,企业要想获得好口碑,就得让产品质量过硬。各厂都在抓质量,谁的产品好,谁才能在市场上站住脚。我们宁肯多辛苦,也不让用户背包袱[17]。会后,车间团支部又召开了动员会,青年职工纷纷表示把这批产品返工处理。青年职工的决心感染了车间所有工人,全车间齐心协力研究解决办法,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验,最终在当年底前提供了质量更优的产品给用户,此举不但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还让八五钢厂的品牌美誉度得到了提高。

三、教育青年职工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1981年2月,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单位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提出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在“五讲四美”活动中,八五厂着重从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两个角度,教育引导青年职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提升道德认知,强化道德观念,培养道德情感,履行道德责任,鼓励青年职工成为道德先行者,进而带动全厂职工传承美德,树立新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教导青年职工弘扬社会公德

小三线建设企业既是生产经营组织,也是具有社会功能的单位,可以说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单位社会”[18]。在单位社会中,企业不仅具备经济职能,还担负着道德教育之责,要带动广大职工特别是年轻人崇德向善,不断提高道德水平,为了唤起青年职工的公共责任心,破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狭隘心理,教育青年职工从公众利益层面实现小与大、私与公的融洽协调,八五厂特别注意在青年人群体中发现好人好事,宣传报道尊老爱幼、拾金不昧、救死扶伤、扶危救困等弘扬社会公德的行为,努力营造学习、崇尚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浓厚氛围。

1982年7月,八五厂宣传报道了10余名青年在厂团委书记带领下,自发到周边的农村小学维修桌椅的事迹,并在厂报中刊登了农村小学发来的感谢信。信中感谢各位青年职工利用休息期间,多次来到学校,先后修理课桌30多个、椅子80余把,仅人工开支一项,就为学校节约90多元。这对于经费紧张的乡村学校来说,犹如雪中送炭。修理桌椅看似是平常不过的小事,却反映出了八五厂青年职工的可贵品质和服务意识。青年职工延续了三线建设时期八五厂“以工助农”的传统,展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国有企业职工应有的社会责任担当。对于这些力所能及、看似平凡之事的宣传会发挥不啻微芒、造炬成阳之效,长久以往,会对青年职工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除了表扬助力乡村教育的善人善举外,八五厂还广泛宣传了一些青年职工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事迹。1982年5月,八五厂表扬和奖励了徐林等7名青年职工扶危救困的行为。徐林等青年职工在爬山观光返厂途中,偶遇一位中年妇女突发疾病,情况紧急。因地处山区,没有交通工具可以利用,几个青年职工便轮流背着妇女赶路,经过2个多小时长途跋涉,将病人送至距离最近的县医院。待病人病情稳定,亲属和所在单位同事赶到后,几位青年悄悄离开。事后病人所在单位领导多方打听,才得知是八五厂职工,于是专门派人到八五厂送锦旗以表感谢[19]。类似的事例还有不少,例如在1983年9月,池州镇建设大队的一名儿童不慎跌落到水库中,随行同伴施救未果,大声呼救。八五厂两位青年职工驾车运送物资恰好经过,情急之下,两人顾不得脱掉外衣,便跳入水中施救。将落水儿童救上岸后,发现孩子陷入昏迷,两人马上驾车将其送至医院。由于抢救及时,孩子转危为安。孩子父母激动地热泪盈眶,执意要用财物感谢两位青年职工,被两人婉拒[20]。青年职工的善举容易在职工中产生共鸣,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事例越多,越贴近生活,就越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广大职工能深切地感受到好人好事就在自己身边,自己也可以成为好人好事中的一员。

在八五厂开展青年职工社会公德教育的过程中,保护环境卫生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981年6月,八五厂青年职工“向垃圾沟开战”的行动被宣传报道。八五厂外一处防洪沟因周边农民倾倒垃圾且长时间无人清理,导致垃圾堆积如山,污秽不堪,一到夏季臭气熏天,雨水和污水混合流入周邊河流、池塘,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八五厂里的40余名青年职工组成清扫队,义务劳动。这些青年职工不怕脏、不怕臭,跳到防洪沟内分段清理,经过2天的努力,将300多米长的防洪沟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农民看到青年职工的辛苦劳动后深受教育,将毛巾和茶水送到职工手上,表示以后再也不图方便,乱倒垃圾,珍惜青年职工的劳动成果[21]。

(二)引导青年职工弘扬家庭美德

小三线建设企业是一个特殊的单位社会,它“由国家兴办,相对独立地承担经济生产或社会事业发展职能,并代表政府对其成员实施管理、提供福利服务的组织”[22]168,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职工既在厂区内从事生产,也在厂区内共同生活。小三线建设单位的特点使得职工的家庭具有了双重性质,对于职工而言,家庭属于个人空间范畴;对于企业来说,职工家庭是企业抓安全稳定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八五厂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了青年职工的家庭,通过挖掘一些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的案例,来教育青年职工弘扬家庭美德,建设幸福之家。

1983年5月,八五厂以“孝敬公婆的好媳妇”为题,宣传报道了青年女工姚美蓉关爱老人的事迹。姚美蓉的婆婆患有多种疾病,多年来,姚美蓉对婆婆体贴入微、照顾有加。老人因病住院期间,“姚美蓉忙前忙后,端尿端屎,洗身擦背,喂饭送茶。为了给婆婆补充营养,姚美蓉步行十多里山路,到集市上买鸡肉,煮好汤后又慢慢地喂老人吃下。在姚美蓉的悉心护理下,老人逐渐康复。老人见人就夸自己的儿媳妇,要不是有这样的好儿媳妇,自己也活不了这么久”[23]。类似尊老敬老的事例还出现在1984年10月,八五厂号召青年职工向潘玉翠学习。潘玉翠因前夫工伤去世后再嫁,但她依然不忘照顾前夫的母亲,经常到老人家打扫卫生,料理家务。老人生病时,她更是关怀备至。当有人夸她热心肠时,她总是说:“给失去儿子的老人带来精神上的安慰,在生活上接济老人家,这些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24]婆媳关系是影响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不少青年职工的家庭纠纷就是婆媳关系紧张引起的。家庭矛盾很容易引发职工的负面情绪,长此以往,会给生产活动和企业稳定带来极大的隐患。八五厂宣传“好儿媳”的事迹,旨在用身边事例教育青年职工孝敬长辈,避免家庭纠纷,鼓励青年女性在家庭里传承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和睦的夫妻关系是决定家庭稳定的关键,也是弘扬家庭美德的重要内容。为了让青年职工意识到夫妻之间互敬互爱的重要性,交流促进家庭和谐的经验,八五厂于1984年、1985年专门围绕弘扬家庭美德组织召开座谈会,一些青年职工融洽夫妻感情的做法教育了不少年轻人。例如在1985年4月的座谈会上,八五厂青年女工董红贞介绍了她如何支持丈夫工作、构建良好家庭氛围的经历,给了与会青年人很大启示。董红贞的丈夫是运输部的驾驶员,为了让丈夫在工作中注意行车安全,每当丈夫跑长途前,董红贞总要问装了什么货,告诉丈夫:“希望你高高兴兴地出去,平平安安地回来,我和儿子在等着你。”反复的叮嘱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董红贞的丈夫对她说:“有时瘾头上来了,真想痛痛快快地开上一阵快车,但刚一踏油门,眼前就好像看到你和儿子在盯着我,等我平安回家,脚就不知不觉地把油门放松了。”[25]职工“小家庭”的和睦会促进企业“大家庭”的稳定,良好的家庭氛围能让职工安心工作,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生产中,为企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引导青年职工改变错误认知、摒弃不良嗜好

改革开放初期,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八五厂的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性压力的减弱以及外来思想文化影响的日益扩大,八五厂青年职工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由一元化逐渐转向多元化。一些青年职工囿于文化水平、信息量、认识问题的角度等因素,不能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变化,有的人看不清国家发展的主流,把局部的、阶段性问题当作全局性、长期性的矛盾,还有的人只看到资本的重要性和资本主义所谓的“现代化生活”,忽视了理想道德的价值。针对这些问题,八五厂通过多种灵活而有效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浅出,以理服人。对于一些后进青年,八五厂的党团组织并未将他们边缘化,而是耐心地教育帮扶,用情感化,引导他们迷途知返,重回正途。八五厂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了价值引领的目的,让更多的青年职工与企业同向同行,在现代化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

(一)教育引导青年职工明辨是非、认清主流

改革开放后,社会物价相较于单一的计划经济时期有所上涨。1979-1980年,以“调”为主的价格改革迈出了一大步。主要从农副产品调价开始。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物价上涨率的第一次高峰(1980年)[26]288。经济学家薛暮桥曾指出:“1980年社会零售物价指数上涨6%,其中城市零售物價指数上涨8.1%,群众中颇有怨言。”[27]365物价上涨引起了八五厂青年职工的思想波动,一些职工抱怨:“工资没增加几个钱,东西倒涨得快,生活水平下降了。”[28]因物价上涨而产生一些怨言是难免的,但是有些青年夸大了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各项经济政策,对现代化建设表现出悲观情绪。针对这种状况,钢厂决定采用让数据说话、让事实说话的方法,从调查家庭经济状况入手,用现实变化教育青年认清社会发展主流。八五厂的各个车间、部门动员青年职工召开家庭会,实事求是地填写“家庭经济变化情况表”。从家用电器、就业状况、收入水平、居住环境等多个方面来展现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数据显示,除了日用品数量有明显增长外,钢厂青年职工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从1978年的29.21元增加到了1981年的37.75元,增加了29%[29]。在一次青年职工座谈会上,一个年轻人谈到了自己家的变化。他的家里有6口人,改革开放前只有父母就业,3个兄弟姐妹都待业在家,家庭负担很重。1979-1981年,兄弟姐妹相继就业。家庭总月收入由130元增加到250元[30]。家里买了电视机、收音机等,并添置了新家具。这些变化让这位青年职工坚信,改革开放走对了路,他坚决拥护党的政策。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青年职工原本的疑虑和误解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除,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决心更加坚定。

用事实教育青年职工,这是八五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改革开放后,八五厂的一些年轻人经常聚在一起议论西方国家所谓的“生活现代化”,言语之中充满羡慕之情。谈到自己的国家时,则“望洋兴叹”,妄自菲薄。个别青年职工宣称“远大理想看不见,摸不着,大团结(指拾元人民币)才是实的”[31]。对于这些在认识上存在误区的年轻人,车间党组织并没有采用简单的行政手段打压他们,而是引导青年职工思考“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是怎么来的?”“西方的工人真的活的好吗?”“为什么钞票多了,有的人工作效率却降低了?有的人还会犯罪?”“为什么明知自己的利益受损,很多人还是义无反顾地维护国家利益?”[32]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会让正、反两个方面的观点在青年职工的头脑中碰撞交锋,在比较、辨析之后,青年职工会初步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党组织运用生动的案例、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改革开放后的真实变化、英雄人物的事迹等帮助青年人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懂得理想信念是决定事业成败和个人荣辱的关键。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少青年职工感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是靠掠夺别人得来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自己干出来的。早晚有一天,我们会比资本主义国家生活的更好。”“资本主义社会是金钱主宰一切,在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理想比金钱重要。”[33]

(二)帮助问题青年迷途知返、转变进步

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八五厂的一些青年职工纪律意识淡薄,参与小额赌博、打架斗殴、小偷小摸。这些青年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如果不及时转化教育,他们可能酿成大祸,滑入犯罪的深渊。为了能让这些问题青年迷途知返,钢厂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改变他们。例如轧钢车间的胡某平常喜欢和所谓的“小兄弟”混在一起,经常参与赌博、打架,是车间里有名的“脱底”。车间里的党员张志康接受组织交给的任务,帮助转化胡某。张志康搬进小胡的宿舍,两人同吃同住,一起上下班。工作之余,胡志康就对胡某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引导。经过一年多的朝夕相处,张志康逐渐收住了这匹“野马”的心,胡某逐渐改掉了劣习,生产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34]。钢管车间的一些问题青年有自暴自弃,对生活失去信心。车间党支部发现后,除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特别注意从生活方面关心他们,帮助这些青年解决了不少具体问题。有的青年由于“名声”不好,找女朋友十分困难,车间党员积极为其“牵红线”。当这些青年成家后,车间又帮助他们解决探亲和家属住宿问题。机动部的铆焊工郝某曾经是厂里出了名的“捣蛋分子”,屡次违反纪律。即便如此,机动部党支部并没有嫌弃他,而是像“拔河”一样,一次又一次挽救他。机动部组织了一次电焊竞赛,党支部动员郝某参加,结果他得了第一名。车间领导在职工大会上表扬了他,并给予了奖励。此举使得郝某深受教育,决心与“过去”告别。从生活上的关心帮助到生产中的激励引导,钢厂对问题青年的转化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情感动员。这种情感动员有效唤醒了青年职工潜在的自我革新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青年人内在的成长期待相契合,让外在的教育引导内化为问题青年的心理认同,并进一步形成了洗心革面,追求进步的行动。

八五厂对问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效的,通过教育转化,不但使问题青年改掉劣习,决心“变好”,而且让其中的一些问题青年成长为模范职工。1984年1月,钢厂宣传报道了一个问题青年给车间党组织写的一封信,可谓情真意切,信中写到:“1976年,我这个浪子受到留厂察看两年的处分,情绪很是低落。我对领导说:‘我横下心了,这一辈子改造饭吃定了。后来我参加了赌博,陷进去不能自拔。就在我滑向犯罪泥潭的时候,车间党组织和工友们及时伸出了双手。他们一次次找我谈心,指出我走的道路多么可怕,努力挽救我。组织和同志们的耐心帮助让我感动,我在痛哭中写下保证书,决心重新做人。1981年6月,鉴于我的悔过表现良好,组织上撤销了对我的处分,工资也由33元提高到39元。这一年,正逢厂里开展争当青年突击手活动,我一个月就完成了600多工时,超过计划指标200%,创下车间最好成绩。在职工大会上,车间领导把一条毛巾、一个印有奖字的脸盆奖给了我,我这个过去出现在检讨书和行政处分通告上的名字,第一次上了大红榜。我兴奋得一夜没合眼。从此以后,我对待工作更加积极,月月都超额完成生产任务。”[35]八五厂致力于将人们眼中的“落后分子”转变成为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人”,此举不仅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作用,维护了企业良好的生产秩序,还展现出了小三线建设企业的人文关怀,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国有经济具有的道德属性。

五、余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在党的百年发展中发挥了生命线的作用。回顾党和国家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越是在社会遭遇重大转折之时,思想政治教育越是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初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守正创新和在实践探索上的不断深入给各个领域帶来了一场深刻变革。随着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的出台,从政治到经济,从生产到生活,新事物、新情况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变化必然会对八五厂青年职工的思想观念产生冲击,一方面,改革开放大潮极大地解放了青年职工的思想,使他们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一些不良的社会观念和风气容易使一些青年职工陷入误区,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在客观问题倒逼和企业、青年职工主观需要的共同驱动下,八五厂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维护企业有序发展,促进青年成长的关键一招,在意识形态、法制观念、工作态度、生产观念、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符合青年职工实际、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此同时,八五厂还特别注意教育引导青年职工明辨是非,改变错误认知,摒弃不良嗜好,将更多的精力和才智投入到企业生产建设和自身成长进步之中。八五厂围绕青年职工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改革开放初期小三线建设企业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缩影,从八五厂的典型案例中,我们既可以看到特定历史条件下,小三线建设企业对于“三线人”精神世界的塑造,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在技术、设备、厂房等“硬环境”建设之外,小三线建设企业在“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有益探索。

最后,感谢西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专项(项目编号:16sxb171);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项(项目编号:18sxb155);西南科技大学学生教育管理专项(项目编号:19sxb136);西南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类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1sxb007)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徐有威. 新中国小三线建设档案文献整理汇编(第一辑): 第1册.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21.

[2] 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党委办公室. 后方情况: 第3期[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1984-1-9.

[3] 上海八五钢厂办公室. 情况简报: 第4期[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1979-1-1.

[4] 上海八五钢厂政治部. 会议记录[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79-1-5.

[5] 姚运江. 在学习新宪法遵守新宪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3-1-10.

[6] 上海八五钢厂四车间党支部. 在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5-1-6.

[7] 李德芳、杨素稳、李辽宁.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料选辑(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9.

[8]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Z]. 人民出版社, 1978.

[9] 庞耀昌. 在遵纪守法大会上的讲话[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1-1-13.

[10] 上海八五钢厂宣传科. 抓好青年教育这件大事[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0-1-10.

[11] 刘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示范教育的价值导向变迁[J].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22(1): 65-72.

[12] 上海八五钢厂工会. 总结表彰大会材料[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0-7-48.

[13] 上海八五钢厂办公室. 情况简报: 第33期[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3-1-3.

[14] 上海八五钢厂办公室. 情况简报: 第6期[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0-1-1.

[15] 上海八五钢厂办公室. 情况简报: 第1期[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2-1-1.

[16] 许汝钟. 在质量月总结会议上的发言[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3-1-11.

[17] 上海八五钢厂宣传科. 八五通讯: 第174期[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4-3-29.

[18] 张勇. 介于城乡之间的单位社会: 三线建设企业性质探析[J]. 江西社会科学, 2015(10): 26-31.

[19] 上海八五钢厂办公室. 情况简报: 第19期[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2-1-2.

[20] 上海八五钢厂三车间. 在文明礼貌月活动大会上的发言材料[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2-1-10.

[21] 上海八五钢厂办公室. 学习情况交流: 第6期[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1-3-41.

[22] 本书编写组. 社会学概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3] 上海八五钢厂宣传科. 八五通讯: 第176期[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4-3-29.

[24] 上海八五钢厂宣传科. 八五通讯: 第155期[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3-3-32.

[25] 上海八五钢厂办公室. 情况简报: 第5期[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5-1-1.

[26] 刘树成. 繁荣与稳定——中国经济波动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27] 薛暮橋. 薛暮桥回忆录[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

[28] 上海八五钢厂办公室. 情况简报: 第15期[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0-1-2.

[29] 上海八五钢厂党委. 国防工业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1-1-10.

[30] 上海八五钢厂宣传科. 八五通讯: 第79期[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1-3-39.

[31] 上海八五钢厂团委. 法纪道德宣传周小结[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5-3-16.

[32] 上海八五钢厂宣传科. 八五通讯: 第231期[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5-3-22.

[33] 上海八五钢厂宣传科. 八五通讯: 第233期[Z]. 上海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5-3-22.

[34] 八五钢厂办公室. 情况简报: 第14期[Z]. 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2-1-1.

[35] 八五钢厂宣传科. 八五通讯: 第164期[Z]. 八五钢厂文书档案, 档案号: 84-3-28.

Abstract: The Shanghai Eighty-five Steel Works in Anhui province is the countrys largest small third-tier construction company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of workers At the begin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transfer of the Party and state work center brought a great ideological baptism to the young workers of this enterprise. In the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reasons, the young workers in the political quality, legal consciousness, production concept, moral cultivation and other aspects appeared some new situations and new problems. In order to solve the young worker had asked, the thought of the era of trapped, Shanghai Eighty-five Steel Works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 variety of means and ways, we educate and guide young workers to understand politics and law in learning, practice the spirit of love and professionalism, and uphold the concept of quality first. Through practical action to carry forward the social morality and family virtue, change the wrong cognition, to abandon bad habi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young workers in Shanghai Eighty-five Steel Works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which provide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the growth of young people.

Keywords: initial stages for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Small Third-front, Shanghai Eighty-five Steel Works, young work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去产能背景下国有煤炭企业青年职工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
论如何做好国有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建筑集团心理整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