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现状与有效保护策略思索
2023-05-30邵进圆
邵进圆
[ 关键词] 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现状;有效保护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以少数民族为主的一个省份,其中不少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对当前社会发展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认真研究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对其进行可靠的传承与发展,促使相应少数民族文化得以有效传承、发扬,吸引更多人关注、学习、传承,是发扬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要路径。相关非遗文化工作人员还需对此提起高度重視,能够真正站在文化传承与发扬的角度,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研究、传承。如本文重点叙述的百色非遗舞蹈传承问题,就是站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倡导关注地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通过厘清少数民族文化内涵,通过具体分析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所遇阻力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方法,继而争取在多方努力下,共同促成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一、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元素特点
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最具代表性的包括瑶族铜鼓舞和苗族芦笙舞两种,以瑶族铜鼓舞为例,其在音乐形式、动作及队形等方面,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音乐
该舞蹈形式主要以铜鼓打击乐为伴奏,可以利用打击铜鼓的方式掌握音乐节奏快慢或者是强弱,还可以借此控制队形及舞蹈动作等。通常情况下,音乐节奏特点是按照不同的舞蹈类型决定的。如打长鼓舞时,男舞者两手拿鼓槌相互敲击,再用手各敲击鼓面为音乐的初始。跳迎春舞时,节奏特点与长鼓舞极为相似,但其节奏更加明快,且前半部分节奏趋于2/4 拍,第二部分与前半部分几乎相同,只是在第4、8 拍时,变成两拍一动;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几乎相同,但明显更为欢快,且舞者还要跟随节拍进行喊叫。跳扁担舞时,需要舞者手拿鼓槌敲击两侧鼓面,与扁担发出的声音融为一体形成整合式的音乐,具有节奏欢快、更加鲜明以及规律性强等特点[1]。
(二)动作
该舞蹈动作方面的特点,与舞蹈形成的原因相关,因其源于劳动,因此动作也多模仿打稻谷、锄地等,当然也与不同舞蹈类型有关。如长鼓舞动作以单打、双打为主,踏着节拍进行舞蹈。一般讲求男女比例均衡,如两男两女或者四男四女,按照逆时针合打进行。在跳迎春舞时,需要男女手拿短红绸穿插走位,以表达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通常是以模仿打谷动作或者是锄地动作为主。跳扁担舞时,整个舞蹈动作几乎都在扁担中完成,分成不同组,每一组有人拿扁担做开合敲击,其他人则在扁担中起舞,配合扁担变换动作[2]。
(三)队形
铜鼓舞在队形方面,主要以鼓点节拍变化为参考,对各种队形进行调整。依据铜鼓舞的类型较多,其舞蹈队形也较多,可以围成圆、半圆或者一字、交叉对跳、纵形、穿插队形,以及四方形等都可,只要符合不同舞蹈的表达要求,变换简便、方便走位即可。
二、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保护意义
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保护,不仅对地区文化传承及人民的生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整个民族、社会的发展贡献也是良多。因此,只有不断强化非遗舞蹈传承、发扬,才能够确保相应的文化知识得以充分流传、延续,提升文化知识的时代促进意义水平。
(一)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广西地区多以少数民族活动为主,当前,各少数民族人数正在急剧减少,利用传统民族文化,促使民族得以延续,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族文化作用的关键。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科技发展迅速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传承与发扬,意义重大。可以说,是一种民族文化传承的表现[3]。
(二)丰富地区居民生活
舞蹈本就可以陶冶情操,在借助非遗舞蹈进行表演、娱乐时,可以进一步丰富当地居民的生活,为当地居民带来不同的生活感受。尤其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舞蹈作为娱乐身心的有效方式,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可以进一步陶冶居民的情操,在人人尚舞的情况下,说明人们已经掌握了愉悦身心的密码,居民生活质量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提升[4]。
三、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现状困境
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发展至今,衍生出许多的分支,对原生舞蹈产生影响,同时由原生与分支产生的舞蹈分歧,对整个舞蹈的传承与发扬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也就是下面内容所说的内部、族性困境和传承人员等方面问题,致使非遗舞蹈传承严重受阻。
(一)内部困境
源自“族内”的困境,主要是指瑶族铜鼓舞,是由浪平乡、潞城瑶族乡等联合申报,但真正入选非遗名录后,只有潞城乡、三瑶村瑶怒屯受到重点扶持,拨款、演出等,也是以该村表演队为主,国家领导或者是专家团队等,也更多以瑶怒屯为主,而浪平木柄瑶的群众则备受冷落,由此形成了不平衡心理等,同为木柄瑶内部却纷争不断。有说二者不为同一根系,因其语言、服饰及风俗习惯等均有不同,还有人坚称自己才是正宗瑶族铜鼓舞传承人,认为瑶怒屯铜鼓舞已经加入壮族舞蹈元素——扁担舞,因此并不正宗[5]。
(二)族性因素
族性是指瑶族人民整体的性格方面,受瑶族祖先遗训影响,瑶族人大多具有谨小慎微的性格特点,二者也与其发展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瑶族祖先在历经黄河、长江、平原、山地、潜山、深山等地迁徙,最终落脚于最为偏僻之处,与古语“瑶人被迫逃入山,渭城瑶寨孤单单,太祖生来多受难,子孙逃散当南蛮”几乎一致,浪平、潞城三瑶村等,都地处青龙山脉且海拔950 ~ 1 250 米,易守难攻的地势也体现出该民族人民谨小慎微的性格。于明代该地农民起义动乱不堪,最终战败溃逃,部分逃如东南亚地区,部分则逃往更深的山林之处,进一步加强了谨小慎微性格的形成[6]。
(三)传承受阻
传承受阻主要是指,非遗舞蹈传承过程中,传承人越来越老、越来越少,真正能够领悟到舞蹈精髓,并愿意将其传承下去的人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有传统的削弱,也有外出谋生因素的影响。瑶族人将铜鼓看成是驱邪、纳福之物,铜鼓舞既是美好祈愿的延续,也是对祖先的怀念,但是现今人们越来越崇尚科学,思想信念发生转变,传承动力自然减弱。除此之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较低,需要外出谋生才能保证家人生活,再加上人们对该舞蹈类型的感兴趣程度下降,自然使其很难得到可靠的传承。
四、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有效保护策略
基于对上述内容的了解,下面就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保护与传扬,给出以下几点建议,助力促进传承效果提升。
(一)以团结一致促进非遗舞蹈保护
只有有效解决纷争问题,才能够确保非遗舞蹈得以有效保护、传承。经多方考证已经明确了浪平瑶族与潞城三瑶村瑶族本为同根同系,虽语言略有不同但也是时间推移的结果,且二者属于同一婚姻圈,有通婚的历史,这一点可以通过颜复礼、商承祖以及李懋春、张一民等人相关叙论中得到证实。基于此,应该对两个地方的人进行和解教育,应该明确在政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是通过大力宣传典型来促使相应文化得到关注、重视,其他村屯则应该给予不同程度的辅助、支持,避免边缘化的同时,合力促使瑶族铜鼓舞得到可靠的发展[7]。
(二)以推陈出新促进非遗舞蹈发扬
推陈出新始终是促进历史发展、文化经济发展的关键。非遗舞蹈保护与传承同样如此,还需借助对相应机制的创新,促使非遗舞蹈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扬。
1. 保护與创新并行
保护与创新并行是根本,具体可以将非遗舞蹈与其他舞蹈形式相结合,促使各自得到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有效保护各自文化重心突出内容得到有效保护。如将铜鼓舞与现代健美操等相结合,创新出不同的舞蹈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铜鼓舞得到有效保护、传承。以舞蹈动作的创编、传承为例,铜鼓舞舞蹈动作尤其是下肢动作以抬腿、跨步、点地及马步转身等为主,而健美操下肢动作则以并步、十字步、后踢腿跑等为主,较为容易变化,二者的融合较为容易,将铜鼓舞直接编入健美操或者将健美操舞步编入铜鼓舞,可以达到融合的目的。或者可以将铜鼓舞上肢舞蹈动作与健美操下肢舞蹈动作相结合,同样可以达到典型融合的目的,既能够保证舞蹈动作的传承,也能够保证舞蹈动作的发扬[8]。
2. 带领走出国门
百色市非遗舞蹈无论是瑶族铜鼓舞还是苗族的芦笙舞都有一定的演出机会,可以借助这一机会,对相应的舞蹈进行传承保护。如盘王节表演、省内演出等,几乎都有他们的身影,但是却始终没有走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更多是在省内表演,没有达到有效的发扬目的。这也需要看清一点:传承、发扬的基础是得到真正的保护。留有真正的民族魂,能够演绎出民族特点,需要相应的人员投入更多精力,认真学习舞蹈精髓,在有效的传承下,通过自己的可靠创新,对该舞蹈形式进行发扬,面向全中国,甚至登上世界的舞台。
(三)以加强宣传促进非遗舞蹈传承
舞蹈的保护、传承,离不开对其进行有效的宣传、学习。因此还需在宣传学习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如下面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筹集资金转变宣传方式,通过将其加入教育体系,借助教育活动加以保护、传承等。
1. 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方面,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信息技术等,扩大宣传面积。一方面是争取更多的演出机会,使得该舞蹈能够被更多人了解到,另一方面是通过视频剪辑或者宣传片等方式,对舞蹈进行扩大式宣传,保证该舞蹈能够在更多人了解的情况下,增加传承的可能性。
2. 多方筹集资金
舞蹈宣传、传承都需要依靠资金的支持,除政府扶持外,还需更多吸收社会团体、人士的资金,赢得更多资金支持,以保证舞蹈排练、舞蹈培训等能够得到最为基础的资金保障。如借助旅游行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游玩,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时,将其应用于舞蹈演出。
3. 重视教育传承
在教育方面,可以将非遗舞蹈有效渗透到地方课本,甚至是全国性课本上,将其与音乐教学、舞蹈教学以及美术教学等相联系,借助教育的东风,发展非遗舞蹈,促使其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能够得到可靠的传承与发扬。
五、结语
综上所述,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对该非遗舞蹈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如文中具体叙述内容实际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对于文化保护、传承与地区居民生活、社会文化发展等各方面的关系研究尚不足够,还需相关工作人员继续保持潜心研究的心态,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文化背后的传承故事,对文化加以完善,确保非遗文化传承更具全面性、深刻性,能够切实对当代舞蹈文化发展、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及社会文化发展等,产生积极推动作用。鉴于此,倡导对百色市甚至其他地区的非遗文化,或具备传统文化特征的文化主体,予以更加全面、充分的关注,以确保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整体的发展,越发趋向于保护与发扬并存,促使文化得到更为有效的开发、利用。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发扬,与当地居民对此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与相关工作人员、舞蹈传承人的思想理论关系重大,还需从积极转变传承观念,注重保护性开发等,为具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一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