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视域下的竹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2023-05-30陈舒丰

工业设计 2023年3期
关键词:竹类文旅融合思路

陈舒丰

关键词:文旅融合;竹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路;策略

在体验经济日益兴盛的背景下,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从单纯满足纪念与实用功能,转变为追求优质化的个性情感体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2035 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品成为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推进创新型区域发展,带动地方生态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国竹类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竹材生长周期快,低碳环保,同时竹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正处于发展上升期,现有的旅游文化创意竹产品数量规模逐渐增多,但也暴露出如同质化现象严重、设计形式单一、缺乏品牌理念等问题。因此,如何让竹类文化创意产品激起消费者的内心精神流动和价值认同,是设计从业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1 文旅融合与文化创意产品的关系

文旅融合是指将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要素进行梳理、挖掘、整合和重组,通过产品融合、业态生成、要素集聚等方法,突破原有产业边界,形成相互交融的共生关系实现“1+1>2”的价值耦合[1]。文化与旅游都属于人民精神体验范畴,两者产业关联性强,文化能给旅游产业提供动力和源泉,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是塑造美好旅行体验的核心因素,而旅游能传播和呈现地域文化,激发消费活力促进交流,是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2]。

文化创意产品,是以展示和传递文化内涵为竞争核心力的现代实用产品,同时具有使用功能价值和精神文化内涵。因为文化创意产品具有生活化和体验化的双重属性,被人赋予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能作為文旅深度融合的交叉契合点,是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重要手段。消费者通过文化创意产品,感知了解旅游地域文化特色,能促进文化有效传播交流,而旅游产业也能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科学整合资源,为经济转型提供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塑造地域旅游新形象,最终实现文化建设和旅游经济的协同高质量发展。

2 竹类文化创意产品现存问题

竹材是低碳环保的速生材,化学物理特性优良,可利用率高,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背景下,国内外都将竹材视为代替木材和塑料的环保新材质,将传统与现代竹工艺应用在建筑、家具、日用品等诸多领域。我国竹类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浙江、四川、福建、江西、广东等省份,在青神、安吉、宜宾、邵武等地,秉持乡村振兴等积极政策,探索竹旅融合新业态,深入挖掘文化历史资源,增强文化旅游吸引力,出现了“竹+ 非物质文化遗产”“竹+ 茶文化”“历史IP+ 竹”等深度文旅融合新模式,也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竹类地域文化创意产品[2]。

目前,竹类文化创意产品主要有传统竹类产品和现代竹类产品两大类。传统竹类文化创意产品,大多是以手工编织、立雕、平雕、拼嵌等工艺为加工手段,可以分为竹日用品(竹扇、竹笠、竹筐、竹编包等)和竹艺术工艺品(竹雕、竹书签、竹摆件等)。而现代竹产品是采用重组竹、竹材胶合板、薄竹贴片、竹纤维加工等高科技技术,能在保留竹材的基础上,加强物理化学性质,满足现代用户的使用和审美需求。国内竹类文化创意产品市场潜力大,但从目前市面上的竹类文化产品的开发现状来看,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竹类文化创意产品载体较单一,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的竹类文化创意产品,特别是传统竹产品,多为初级手工制作,例如竹玩具,竹筐、竹编袋等等,质量较差,且保存时间较短,审美价值较低,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第二,竹类文化创意产品缺少地域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竹类文化创意产品的呈现形式与文化内容大同小异,缺乏理念性创新。现代产品没有充分利用竹材特性与工艺,只是将产品的部分材料简单替换为竹材。同时市面上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手法也过于简单,大多是将当地文字或标志性景点图画印刷或雕刻在产品表面,缺乏地域文化内涵。

第三,竹类文化创意品牌理念较弱,缺乏系列性和延续性。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价值是在创造富有情境感的精神体验。现在许多竹类文化创意产品在包装、展示、推广等方面,没有形成品牌立体化关联,也没有充分利用旅游地域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就很难在旅游情境中触发用户深层情感,让他们对旅游地形成整体性认识。

3 文旅融合视域下的竹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路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竹类文化创意产品不仅仅是实现功能的物质载体,也是用户旅游活动和地域文化的精神结晶。在设计竹类文化创意产品时,设计师需要注重旅游地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促进绿色经济的同时,要把握竹材在旅游情境和现代生活的双重场域的体现形式,将感官体验、行为体验和情感体验三层次融合,深化竹文化创意产品的体验维度,营造优质化与个性化的地域文化体验[3-4]。

3.1 注重旅游地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竹子作为非木材森林资源,强韧性好,且清洁环保可再生,对固土固沙、涵养水源、保持碳平衡具有积极作用,竹林既是重要经济林,也是重要生态林[5]。竹材应用于文化创意产品,是将竹林生态与旅游文化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是践行“两山”理念,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的重要手段。在文旅融合的视域下,竹材不仅仅只是物质资产,也有底蕴深厚的精神资源,竹的制作工艺和精神象征都可以作为文化创意类产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以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带动地域旅游活力和文化传承,而旅游文化也可吸引消费者关注和使用竹类文化创意产品,实现体验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因此,设计师需要合理利用竹材特性,把握地域文化内涵,注重竹资源在产业链中的可持续发展。

3.2 实现旅游和现代生活的场域转换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创意产品成为用户在旅游场域和日常生活场景的转换联结,是将旅游地域自然风景、人文建筑、民风习俗有形或无形的物质文化提炼精华再创的体现[6]。用户个体身处旅游环境中,通过观察、欣赏、交流、学习等行为,调整区别于日常生活的心理状态,在时间延续的线性变化中与特定地域情境产生联系。在“竹+ 非物质文化遗产”“竹+ 茶”“历史IP + 竹”等深度文旅融合的新模式下,竹类文化创意产品是用户享受个性化经历与旅行仪式感的物质媒介。设计师应当创造以文化内涵为中心的感知体验,实现“旅游域—用户—现代生活域”的情感流通,结合用户日常生活中使用需求,将旅游场景中地域显性或隐性要素进行提炼后注入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为用户在旅游地和现代生活中发挥实用与审美价值,创造高质量的情感化体验。

3.3 深化文化创意语境中的竹产品体验维度

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用户体验是一种由浅及里的感受过程。按照出文化创意产品的感质体验理念,用户的普遍认知规律可分为感官体验层级、行为体验层级、情感体验层级[7]。旅游文化创意产品感质体验的构建过程也就是设计师以产品为载体,围绕核心文化内涵进行理解和使用流程再创造[8]。在感官层级体验中,用户通过视觉、触觉、听觉、触觉等表象感官,对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外在物质属性产生即时反应和第一直觉,竹材给予人的感官刺激具有自然生态的元素属性。在行为层级体验中,竹类文化创意产品需要有目标地创造趣味化的人机交互方式,将用户操作与游客旅游中的需求或当地习俗文化进行有机结合。竹类文化创意产品在情感层级体验中,设计师需要考虑文化场域主题的展现,而竹自古与茶、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有文化契合性。设计师在针对竹类文化创意产品进行设计时,需要将感官、行为、情感三层次结合旅游情境融合,深化竹类文化创意产品的体验维度,营造优质化的情感反馈,实现从有形到无形的竹类文化创意产品附加值转化,以获得用户内在的情感共鸣与反思体验。

4 文旅融合视域下的竹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策略

竹类文化创意产品需要以地域优秀文化为创意核心,在设计时要深入挖掘旅游地域文化中的形与意,从有形之象到无形之意两方面丰富竹类文化创意产品表达形式。同时设计师要立足竹材的特性与工艺,营造竹类文化创意产品的差异化感质体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4.1 挖掘文化特征以丰富竹类文化创意产品创意表达

竹类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核心理念是创造用户个性化经历,通过竹材和竹工艺将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紧密联系,在使用域实现文化信息的编码与解码。在地理、历史、经济等诸多因素下,旅游地域会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显性或隐性的文化特征。针对竹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手法简单,文化元素浮于表面而导致同质化过多的问题,设计师应挖掘出地域文化中的形与意,将其分为“有形之象”和“无形之意”两种表达形式,剖析文化概念使它与竹材相适应,进行体验综合再创。

“有形之象”指的是可以在客观世界通过视觉、触觉等表象感官直接获得具体形象的器物、风景、建筑等,设计师采用具象或抽象的图形符号映射形式,通过造型、颜色、材质、装饰等具象表征,引导用户激发旅行情感共鸣和深层内心记忆[9]。“无形之意”是指民族风俗、历史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精神传承的地域人文,将其内涵通过产品表征或使用行为进行形象化和凝固化,用户能通过使用操作文化创意产品获得与文化形象相似的信息,增强用户的情感共鸣,传达竹产品的文化内涵。竹类文化创意产品中文化形与意的传达,是要打破原先平面化的手法,向立体化和多维化发展,从外在造型、使用方式到场域意境形成相互交织影响的效果,加强旅游地域与用户情感的内在联系[10]。例如,竹语品牌创始人李游设计的杭州风物志系列竹伞,将杭州地域文化中的西湖绸伞传统制作工艺与当地江南文化相融合,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技术,采用具备防水和遮阳功能的竹纤维面料,硅胶卡扣方便使用,外包装风物志元素与产品内外呼应,既拥有杭州本土文化韵味,又具备日常使用功能,重新阐释西湖断桥借伞定情的旅游体验,如图1 所示。

4.2 立足竹材工艺以营造差异化感质体验

竹材在形态和工艺上具有坚、韧、柔、直的特点,生长迅速环保低碳,比木材更易弯曲成形,而传统原竹、竹编、竹雕等竹工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同时现代竹加工工艺也逐步成熟。目前,市面上的竹类文化创意产品呈现出传统手工与现代制造并行的模式,其中运用最多的是传统手工竹编和竹集成材工艺。浙江、四川、福建等省份都有古代先民传承下的竹工技术,例如崇州道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工艺、闽西竹纸制作工艺、浙江江安竹簧艺术等等都是竹类文化创意产品可以利用的传统竹工艺;现代竹技术运用在建筑、家具中的竹纤维加工、竹胶合板、薄竹贴片工艺等等,也可以根据需求运用在文化创意产品中。因此,设计师在进行竹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时,要立足竹的传统工艺特点和现代技术,将地域文化和旅游情境相融合,寻找竹材与文化创意产品之间的牵引点,用以营造个性化、差异化的感质体验。

例如,阿里巴巴公司设计的竹品Bamboo character 氛围灯,如图2 所示,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遺产湖南益阳“小郁竹艺”与现代光电技术相结合,竹材构件加热弯曲并结合拼、嵌、榫合传统结构,造型结构方正,底座的弯曲细节将竹“虚心有节、坚韧高雅”的特性展现,既适合现代生活需求,也传承了益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而四川道明竹编有限公司设计的竹编文化创意平安扣,如图3 所示,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日用竹编技艺”,以立竹竹编的手法对传统平安扣造型进行再设计,斜向素色竹条经纬比例恰当,整体图案清晰质感光滑,串联红色丝线和吊坠寓意吉祥平安。

4.3 打造文旅品牌以构筑产品生态循环

竹类文化创意产品作为用户与旅游地域的情感沟通桥梁,其设计核心价值是情感体验性与文化感染力,而想要竹类文化创意达到预期效果,不能只关注产品本身,设计师需要以宏观视角将产品包装、制作工艺、销售环境等做好整体规划,利用地域旅游资源,挖掘可供打造的特色品牌故事,激发竹类文化创意产品的内在活力,提升产品和配套文化服务的体验感受,让游客对旅游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有整体性认识,提升用户的购买欲。竹是低碳环保的速生材,可以将旅游业和竹产业以及上下游产业相链接,共同开发因地制宜和适销对路的竹类文化创意产品,构筑绿色经济生态循环。四川青绳能、闽北武夷山、浙江安吉等地都有较为成熟的旅游景区,配合原本丰富的竹资源都是竹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助力。

例如,在“两山杯”国际竹产品创意设计大奖赛中,名为“转竹”的浙江安吉白茶包装设计,将竹材资源、地域特产和旅游景点相融合,以当地白茶出产地和旅游景点天目山脉为设计灵感,将白茶包装设计成转竹的造型,成品既是白茶包装收纳架,又是文化创意趣味摆件。再例如,寸印扬州桌面收纳设计,如图4 所示,采用系列化设计手法,以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为创意核心,利用雕版印刷间隔凹凸的语义,将扬州口语以雕版印刷间隔凹凸造型为载体,将扬州方言融入产品中,提升了设计表现力和产品附加值。

5 结语

综上所述,文旅融合下的竹类文化创意产品是具有旅游属性和精神文化的现实产物。因此,创造地域化、情感化、优质化的产品交互体验,满足用户旅游与生活情境是竹类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文旅融合视域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竹文化创意产品,提出资源可持续、旅游场域转换与深化体验维度的设计思路,进而生成挖掘文化特征以丰富竹产品创意表达、立足竹材工艺以营造差异化感质、打造文旅品牌以构筑类文化创意产品生态循环的三个设计策略。研究有利于丰富文化创意产品的呈现形式,提升竹类文化创意产品的人文内涵和情感价值,营造优质化文化创意产品体验,同时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区域文化传承发扬,为竹类文化创意产品的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竹类文旅融合思路
不同思路解答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换个思路巧填数
中国竹类资源与分布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竹类植物分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