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日两国略语的异同

2023-05-30李潇靓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3期

李潇靓

[ 关键词] 略语;中日对比;网络用语

在交际交往中,人们总是倾向于使用简洁的表达来传递丰富的信息。略语便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交际需要而产生的。汉语和日语中都存在大量的略语,并且中日两国语言又有着很强的造词能力。所以,近年来,中日两国略语产生的数量及速度都让人惊叹不已。略语生命力强大,使用频率高,已成为两国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汉日词典对略语的定义着手,初步探析中日两国略语的异同,以期为略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中日两国的略语

首先,回顾一下中日两国对略语(中国也称“省略词”或“缩略语”)的定义。中国的《汉语大词典》中对略语做出以下解释:“由词组紧缩而成的合成词。如土改(土地改革)、扫盲(扫除文盲)、脱产(脱离生产)等[1]”。皮细庚也在《日语概说》中对略语作出定义,“减少词的一部分音节而产生的词叫做省略词”[2]。日语中将略语称为「略語」「省略語」。《广辞苑》中写道,所谓略语,就是减少词语的一部分简略而成的词。例如,“国民体育大会”叫“国体”,“劳动者、学生、商人的罢工”简称“罢工”等等(語形の一部を省略して簡略にした語。「国民体育大会」を「国体」、「ストライキ」を「スト」という類)[3]。略语在中日两国语言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当代年轻人的语言表达中屡见不鲜,那么略语是如何省略的呢?为什么要这样省略呢?本文试图通过浅析中日两国略语的异同,以便能够准确高效地使用略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二、中日两国略语的构成方法

(一)汉语中略语的构成方法

1. 前略法

省略原词的前一部分,只保留后面的部分,即前略法。常见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同盟会、(芝)麻酱等。

2. 后略法

省略原词的后一部分,只保留前面的部分,即后略法。常见的有:非典(型性乙型肝炎)、小资(产阶级)等。

3. 取合成词的各合成词的头部

如:北(京)大(学)、科(学)研(究)、简(单)介(绍)等。

4. 取合成词的各合成词的尾部

如:(电)影(电)视、(华)侨(事)务、(生)育(年)龄等。

5. 省略合成词的两头或中间

常见的有:建(设银)行、扫(除文)盲、人(民警)察等。

6. 取合成词中代表主要意义的字

例如:(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高(档和)中档、(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等。

7. 数字缩略

网络语言中经常使用数字的谐音来表情达意,有的数字略语已经在汉语中深深地扎下根,甚至成为固定搭配。例如用“520”三个数字表示“我爱你”。据笔者调查,台湾歌手于1998 年首次在歌曲中使用该数字缩略法,距今也已有20 余年时间。近年来,还兴起了95(救我)、687(对不起)等用法。这种数字略语一般在网络或者日常生活中被提及,在新闻报纸上少有。

在数字略语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缩略方式,称之为“数字统括式”。比如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缩略为“一国两制”,这种略语的全称一般较长、文字包含信息量大。通过使用“数字统括式”的略语形式可以极大地精简效率。尤其在报纸杂志的文章题目中,这种略语形式简单,易读易记,极大地提高了言语交际的效率。

8. 外语单词首字母缩写

改革开放以来, 因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不少英语略语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现今常见的有: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艾滋病)、EQ(emotional quotient, 情商)、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等。这些略语不仅存在于日常交流中,在正式场合也会经常出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的附录中还收录了DIY(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做)、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等英语略语[4]。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不断深入,日语略语也开始在汉语中萌芽。例如:ky(空気が読めない:不会读取气氛)。和英语略语相比,其他语言的略语数量尚未能望其项背。

9. 拼音缩写

利用原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成略语,即拼音缩写法。近年来,网络用语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拼音缩写略语。常见的有:tql(太强了)、xswl(笑“死”我了)等。另外,还有因网络平台限流而产生的“借Q”(借钱)、“D 摊”(地攤)等词。这些词一般是在特定语境下才能被理解。并且这种略语的受众也比较有限,使用范围只有在微博、微信等网络软件中,而在比较官方、正式的文献中还没有这样的用法。由于拼音缩写而成的略语在现代汉语交流中使用较广泛,故在此列出。但是最近拼音缩写法也引起了部分学者的讨论,例如宋沁汝提到,“首拼的普及可能性仍需打个问号”[5]。所以对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的态度还需从多方面来考虑。

(二)日语中略语的构成方法

1. 前略法

常见的有:(チューイン)ガム、(学)校長、(けい)サツ等。在此类略语中,因省略了前半部分而使人难以理解,于是形成了大量的隐语。如,もん(指紋)省略了“し”、さつ(警察)省略了“けい”、ばい(商売)省略了“しょう”、かまる(捕まる)省略了“つ”[6]。

2. 后略法

如:急行(列車)、スト(ライキ)、マイク(ロホン)、地下鉄(道)等。

3. 取合成词的各合成词的头部

通过此类方法形成的略语数量较多,如いた(ずら)電(話)、入(学)試(験)、安(全)保(障)等。近年来,在年轻人的用语中甚至还出现了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和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之类的省略。

4. 取合成词的各合成词的尾部

如:(東)京(横)浜、(西)洋(音)楽等。

5. 省略合成词的两头或中间

常用的有:(航)空母(艦)、アス(リート·アイ)ドル、高(等学)校、教科(用図)書、イタ(リアの)飯等。

6. 取合成词中代表主要意义的字

常见的有:与野党(与党と野党)、全(日本)民(間)労(働組合)協(議会)等。年轻人用语中还有家飲み(家で飲み会)、イカ東(いかにも東大生)等。女高中生甚至还会将「了解」省略为「り」,类似的用法还有:「パリピ」、「タピる」、「とりま」、「あね」分别是「パーリーピーポー(Party People)」、「タピオカドリンクを飲む」、「とりあえずまあ」、「あーなるほどね」的略语。但是此类略语使用群体尚少。

7. 取罗马字拼写的合成词各部分的第一个字母

如:NHK(Nippon Hoso Kyokai,日本放送協会)、SKD(Shochiku Kageki Dan,松竹歌剧团)等。

8. 英语单词缩写

常见的有:OL(office lady,办公室女职员)、NG(No Good, 不好、不通过)、WTO(World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等。其中,国际组织的略称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新闻媒体中。

9. 数字缩略

和汉语中一样,日语中也有利用数字谐音来传情达意的略语。例如,117(いいな:真好)、2525(にこにこ:笑的表情)等。与此同时,也有“数字统括式”略语。如三大珍味(うに、このわた、からすみ)、四大公害病(水俣病、新潟水俣病、イタイイタイ病、四日市ぜんそく)等。

10. 国名的省略

日语中的国名省略较多,例如:米(アメリカ)、独(ドイツ)、印(インド)、加(カナダ)、英(イギリス)等。并且经常前接“日”组成新的略语,指代两个国家。

三、中日两国略语的同

(一)克服冗长、言简意赅

通过以上汉日略语的对比可知,全称一般具有冗长的特点。虽然在表达时能将语义表达地清楚明了,但当需要多次提到时,便会显得冗长烦琐,这也是最初略语产生的根本原因。略语能克服全称冗长的特点,将语义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这是略语的最大优点。比如在出版印刷行业或者广告宣传时,使用略语能极大地节省资源。中日两国的略语大多是少数群体为表达便利,按照汉日语言习惯自发创造随后推广开来的,最开始并无相关规范。但是,使用略语时应当选择较规范且受众面较大的词语,否则易造成词不达意的情况。

(二)语义委婉、表达含蓄

言简意赅这一特点不仅是略语的产生原因,同时也是其一大优势。其实略语另一特点——语义委婉、表达含蓄也是其产生原因和优点。不论是在汉语语境还是在日语语境中,人们在交流时出于保密需要或是委婉表达的需要,会经常使用略语。因为略语与全称相比更加简短,所含信息量较少,在交流时可以避免直截了当地表明意图所带来的尴尬。如日语中的略语包含不少隐语,可以满足保密需要。又如汉语中常见的数字略语“520”,则出于中国人表达爱意含蓄的原因。

(三)提高效率、能省则省

中日两国语言中使用略语的历史均较悠久,此前略语的数量均为稳步增加。但是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中日两国的年轻人用语短时间内增加很多。而在这些年轻人用语中存在大量的略语,以至于略语的数量在近年爆发式增长。这些略语大多并不符合此前所述的构成方法,中日年轻人或是为了自由交流或是节省字符输入时间,针对略语“能省则省”,当然这些略语使用群体一般也只限于年轻人本身,使用场合一般是在网络平台或是年轻人的日常交流中,其他人使用较少甚至完全不知其意。

四、中日两国略语的异

(一)略语的发音

在日语语境下,略语中的部分词的发音与全称有所出入。比如「京」在「東京」一词中发音为「kyou」,「浜」在「横浜」中发音为「hama」,但在「京浜」中「京」和「浜」分别读作「kei」和「hinn」。但汉语中此类发音变化较少,基本是读原音。这是语言本身的特点以及两国的语言习惯差异所造成的不同。

(二)略语的音节

《図説日本語》(林大等编)一书统计的数据表明,现代日语的一般词汇中四音节词最多,占总词汇的38.8%,三音节词占22.7%,五音节词占17.7%。具体到日语中的略语,情况也大抵如此,仍然是四音节词最多,其他三音节、五音节、六音节词各占的比例与《図説日本語》统计的一般词汇所占的比例大致相同[7]。但在汉语中,双音节的略語占绝大多数,这与汉语的双音化趋势有关。这是中日略语形成后的音节差异,由此可知,在略语构词过程中,并不是随意保留或删减,而是根据其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规律确定词形的。

(三)中日同形词中略语的形成及含义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语言中存在大量的中日同形词,在中日同形词形成其略语的过程中,中日也有所差别。尽管是同一个词,其形成后的略语也不尽相同。比如,“教育改革”一词缩略后,日语为“教革”,汉语则为“教改”。还有的略语虽然同形但不同义,例如,“高校”一词在日语中指“高中”,在汉语中却指代“高等院校”。这便是由于两国语言习惯不同所造成的差异。但是也有较多中日同形词的略语一样,如“家电”“机电”等[8]。

五、结语

“新的缩略语无疑是促使语言不断更新、保持新鲜生命的一股巨大动力”[9]。在中日两国语言中,略语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承载着“长篇大论”的信息,其给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并且使用略语使人们的交往和表情达意变得更加的快捷简便, 显示出了略语的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另一方面,近年来中日新增的略语规模庞大,产出更新速度快,常常让听话者或是读者感到措手不及,尤其是较年长的人。如何使略语的使用更规范,使其为交流带来更大便利,是社会各界的努力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