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及当代价值

2023-05-30冯莉君

经济师 2023年4期
关键词:生态危机和谐社会

摘 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全球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关于生态的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思考,备受社会关注。马克思生态自然观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未来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阐释,帮助更好地保护环境,更好地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加以思考和改善,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

关键词:生态自然观 生态危机 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4-033-02

要想改善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共同创造和谐家园,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不能忘记对社会环境的保护。只有保护好环境,经济才能持续稳定且快速地发展下去。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对改善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共同创造和谐家园都有很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生态自然观在当代无论从理性角度看还是感性角度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背景分析

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发展迅猛。随着人们需求的逐渐增多,大批量的工人进入工厂工作,但原材料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生产进度,因此人們开始从自然资源入手,开始对自然环境进行利用和开垦,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水、土地、森林等等。由于人类的过度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自然环境的大面积污染和破坏。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亟待解决,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所产生的时代背景。

在马克思之前,黑格尔也提出过生态自然观。黑格尔的观点是这样的,自然界是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而来的一个整体,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人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正确地认识生态自然,就不能只从自然界出发,还需要结合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的制约和利用等等。黑格尔的观点让人们首次对生态自然观有了比较完善和系统的认知。但黑格尔的观点也有一定的弊端,他认为人在自然中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且掌握着主导地位。这一观点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必然将导致更大程度的环境破坏。

因此,在黑格尔的基础上,马克思对其原有的生态自然观众无法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部分进行一定的舍弃,对其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了更多的补充,从而形成自己更为全面且合理的生态自然观。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必须要做到敬畏和保护。从一方面来看,人类的发展必须要依靠自然界才能进行。因为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需要利用自然界的很多东西,比如水、土地等等。如果没有这些自然资源,人类的发展道路必将受到制约。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自然的平衡发展也需要人类的帮助。人类在逐渐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会更多地进行生态保护,避免破坏环境的现象出现,同时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加以预警。因此,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是相辅相成、共同前进的。

二、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内容

(一)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从根本上来说,人类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为人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人类才能成为现在的“人类”。在这个自然中最初产生的动物,是一些很简单的无脊椎动物。然后通过与自然的交互和分化,逐步产生出了更多的物种,发展出了有脊椎动物。最后通过对自然的运用和进化,逐步产生了自我的意识和想法,进而才成为了现在的人类。

人,是产生于自然之中,生活在自然之中,且未来将继续依赖自然的物种。人类是绝对无法主宰和控制自然的,反而人类才是更无法离开自然而独自生活的,人类也没有权力作自然的“造物主”。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要想生存的发展,就必须会使用到自然环境中的资源,比如空气、水、食物,而这些都是在自然界中产生的。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将无法呼吸、无法进食、没有住所。虽然很多房屋、食物是人类创造和种植的,但这也都是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没有自然界,人类将什么都无法创造,那么就将必然走向消亡。只有依靠着自然环境,工人才能够进行生产和加工,从而让人们使用上满足自己生活所需要的东西。

总而言之,人类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的,无法离开自然环境单独生存。人类通过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逐渐发展和进步。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与自然处于一种共生的状态下。如果人类无止境地破坏自然环境,那么终有一天将会伤害到人类自己。并且如果人们不尽快认识到这一点,那么这一天将不会很遥远。

(二)人与自然以劳动为中介相互改造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通过自身的一系列行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一种行为。从生产劳动的角度来说,人类通过劳动不断地对自然进行改造和重构,想要支配自然,甚至是让自然从属于自己。但实际上,在人类让自然产生变化的同时,自然也在悄悄地改变人类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人类如果一味地追求利益,过度开垦和破坏自然环境,不考虑人类和自然的共生,就会造成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不正常。而这一举动所产生的影响,也已经反映在了人类自身:比如人类大规模地砍伐热带雨林,使很多生物面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人类大范围释放工业废气,导致冰川融化、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因此,在人类利用自然发展自己的工业产业,向自然界拿取资源的同时,也要学会对自然保持着敬畏的心态,更加努力地保护自然。如果人类再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自然将会以更严重的问题来告诫人类,甚至自然可能将会最终抛弃人类。自然界有其本身的规律和循环,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要尊重其原有的发展规律,在生产的过程中也要对自然加以保护。只有这样,人类和自然才能够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三、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当代价值

(一)为提倡低碳生活提供方向

社会文化的发展,是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回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它对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工业中一些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土壤遭到破坏、河流受到污染、植被受到损害等等。

而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我们进行绿色低碳生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指出,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如果自然环境遭到破坏,那么就一定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二)为建设法治国家提供基本保障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要求我们,在生产和劳动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要以自然界的循环和发展为前提。恩格斯也曾经表明,人类不要以为在与自然环境的争斗中能够有多大的赢面,赢了一次也不要过分自傲和陶醉,因为我们的每一次所谓的“赢”都将导致人类的消亡,最终都会“输”得一败涂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一直在持续进步,在国际上也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但与之相对的,我国在自然生态方面面临的问题却是不可小觑的:水污染严重、空气污染严重、森林资源开垦过多、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进而使人类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这些不顾及集体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做法,仅仅只靠法治教育是不够的,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因此就需要在立法方面进行完善和加强,通过强制性手段对环境进行保护。只有遵循自然界原有的规律,从立法上对人类加以控制,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进而建设美丽中国。

(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虽然我国自从改革开放直到现在,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有着巨大的成功,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过快,人们对环境的过度破坏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人类大量砍伐树木,导致植被破坏,影响了动物的生存环境,导致了稀有动物的灭绝;人类大量排放废气和废水,导致空气和水源被污染,影响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这一系列人类自食恶果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惩戒。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通过自身的一系列行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一种行为。我们需要在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基础上,在劳动中学会保护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做事,维持住生态平衡。因此,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马克思看来,生态危机不仅仅是人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自然的问题,它需要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生态危机产生的最根源的问题就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必须以利益为先。因此,要想解决生态问题,就需要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根除人们“利益为先”的思想源头。

(四)为生态伦理建设确立基本价值原则

在传统的工业文明中,自然是被当成一种物品而存在,它所具有的价值是固定不变的。而在生态伦理的角度,自然不仅仅具有单一的价值,它还能够保障人类的生存,也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自然不是独属于人类的,反而人类才是自然生态中的一个部分。

地球不属于某个个体,也不属于某个国家,甚至也不属于人类,因为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人类世世代代都需要努力保护的家园。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人类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在维持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尊重并保护自然界其它动物和植物的发展。只有地球受到了足够的保护,人类文明才能得以延续。

人类应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要把自然当作自己的所有物一样任意挥霍,要保持着敬畏的心态合理地利用自然。人类应该要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从而实现二者的共生。

(五)为生态问题的最终解决指明方向

马克思认为,人类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从事的劳动,以及人的生活、消费等种种行为,对自然界的影响的必然且深远的。但是,人类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环境产生多少不可逆的破坏。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人类过分追求利益最大化,更加肆无忌惮却破坏环境,却从未考虑长此以往会给人类带来什么。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环境问题的忽视,导致生态环境问题逐步加剧。其实从本质上来说,生态问题不仅仅是一种自然问题,更多的是一种社会问题。因此对于环境问题的思考,不应该只局限于环境之中,还应该与社会问题结合起来,辩证地理解。要想解决环境问题,就要从社会问题出发,解决人与社会的问题,从而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

因此,马克思提出了两个和解的命题,他认为这个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和人类与自身的和解。要想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就首先要从社会问题出发,实现生态文明,就要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才能够认识生态问题,为生态问题的最终解决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贤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时代价值[J].现代交际,2019,11(30)

[2] 金伊始,卜令冲,罗恺,陆义邦,孔令举.毕节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内涵解析[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06(20)

[3] 张勇利、肖仕平.北京冬奥会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践行及其现实意义[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22,04(30)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马克思格斯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

[作者简介:冯莉君(1997—),女,黑龙江省穆棱市人,汉族,黑龙江大学2020级马克思主义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生态危机和谐社会
本·阿格尔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浅探
我国网络生态危机治理路径探析
法兰克福学派异化消费理论光芒与缺陷并存
论“尚中贵和”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之我见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反乌托邦观照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