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度量教学中丰富学生的量感

2023-05-30农锦棠

新教育·科研 2023年5期
关键词:量感小学数学

农锦棠

【摘要】量感是数学学科教学重要目标和任务,教师借助情境设计、实验组织、合作活动、实践探索、叠加尝试等学习手段,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量感体验环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索中形成量感认知。“公顷和平方千米”属于典型的度量教学内容,是训练学生量感能力的重要素材,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时,要针对学生量感认知培养展开教程安排,以提升量感培养效率和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度量教学;量感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众多度量方面的内容,“公顷和平方千米”则是典型的代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为学生创造更多量感体验的机会,在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过程中,在数学实验操作实践中形成量感认知。培养学生量感认知是数学学科重要目标和任务,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度研究,整合量感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组织丰富度量学习活动,促进学生量感认知的成长。量感是数学能力培养重要目标,教师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合理指导,都可以带来量感培养契机。

一、创设体验情境,激活生本量感思维

数学思想方法与培养学生量感认知有直接关联,教师精选量感培养目标,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度量学习行动,适时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展开创造性学习,其教学辅助作用会更突出。

1.整合量感资源

数学学科教学有固定内容,教师在处理这些素材信息时,要对教学现状做出准确判断,特别是学情分析最为重要。教师要有对接意识,对学生学习体验认知有清晰把握,为学生准备适合的学习素材,推出适合的教学方案,组织学生自然进入到度量学习环节,在实践体验中建立量感认知。度量教学需要辅学手段的支持,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内容,还要对教学环境做出准确评估,借助生活条件助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对接中进入到数学量感培养环节。

学生进入数学学科学习中,首先接触的是数学语言,包括数字、符号、代数等,其次是公式、定理、定义等等量关系的推理,最后是案例、体例、实验等文案内容,这些内容都带有鲜明的目标性,教师要做好教材整合分析,对数感与量感关系做梳理。“公顷和平方千米”中关涉到公顷、平方千米、平方米等數学单位,这些单位本身具有量感属性,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找出一些数量关系,对数学推理内容进行提炼和分析,引导学生找到学习规律,可以顺利激发学生量感思维的启动。如1公顷到底有多大?学生对这个数学概念的认识是盲目的,平时生活中很少接触这个面积单位,教师在执行教学方案时将学生带到校园内,先测量1平方米,再测量出100平方米,最后测量出1公顷,学生对这几个面积单位有了直观而立体的感知,数感逐渐形成,量感也开始潜滋暗长。教师组织学生借助校园空间展开实地测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生活化学习机会,学生进入实践测量环节,这是教师灵活应用教学资源的结果。

2.精选情境方式

教师精选情境方式,能够对学生形成多种感官冲击,其助学效果不容小觑。学生直观思维比较发达,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要求展开设计,借助媒体、问题、案例、话题、实物等展开度量教学情境设计,学生快速做出回馈,顺利进入到观察、讨论、思考、交流等学习环节,其量感认知顺利成长。教师有意识将量感内容渗透到度量教学之中,学生接受自然和谐,其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在主动接受中建立学科核心能力。

教师利用生活场景、媒体图片、实物展示等手段进行学习情境设计,能够创造更为直观的观察学习契机。学生学习思维顺利启动,其感知体验会更为丰富。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对熟悉的场所做观察判断,其感知体验会更为深刻。课堂教程打开后,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大小,观察校园操场,先做预测判断,然后带领学生实地测量,确认学生判断的准确性,自然带出平方米、平方千米等数学概念,学生对这些面积单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直尺,现场测量自己的课桌、课本,计算出具体的面积,学生对这样的操作活动比较有兴趣,课堂进入研学环节。测量这些小物体,需要用到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对面积单位有了系统性认识。生活场景设计,学生回馈主动,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诉求展开教学设计和安排,获得不错学习启动力。学生数感体验更为鲜活,促使其理性思考的顺利展开,逐渐完成认知内化,量感认知得到强化。

二、传递数学思想,提升生本量感品质

1.明确量感目标

学生数学量感认知能力培养有多种途径,教师借助度量教学展开对应设计,其适合性更高,培养效率更强。特别是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展开度量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带来更直观的学习体验。教师明确提出学习目标,对学习任务进行细化处理,给不同群体学生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参与不同训练组织,以顺应因材施教原则,其设计组织效果更为突出。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有明确的目标内容,教师有意识推出学习目标设计环节,给学生学习规划清晰任务,推出系统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然实践中建立学科核心素养。“公顷和平方千米”属于单元内容,需要做好内容分解处理,需要更多学时支持,教师针对每一个学时教学内容设计学习目标,将单元目标进行分解处理。如学生对1公顷面积大小有了一定判断,教师设计借助计算器展开数学案例分析计算,加深对公顷的认知,要求学生掌握面积公式的换算原理,能够利用这些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这样的案例:学校占地20公顷,其中教学楼、食堂、实验室等建筑面积为12公顷,道路、公园面积为4公顷,剩余是操场,问操场面积为多少平方千米?学生接受这个计算任务后,开始题意分析,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换算关系进行研究,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规划清晰学习路线,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研学环节,在创造性学习中形成量感认知。

2.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包括内容众多,教师需要科学筛选,与教材内容进行对接处理,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度量学习之中。数形结合、建模思想、分类讨论、观察总结、等价转化等,都与度量教学密切相关,教师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具体设计,组织学生主动借助数学思想方法展开创意学习,在实践体验中建立数感认知基础。数学思想与数学量感认知高度融合,学生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有特殊情结,教师要做好科学设计。

教师有意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促进其数感量感认知的培养。“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过程中展示一些图示信息,可以创造数形结合的机会。如教师展示一些图片信息,设计具体的数据,要求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分析图形类型,借助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然后进行换算,得出需要的数据结果。这是典型的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是不同的,如何让学生区别和应用呢?这需要教师以单位建模的形式,组织学生展开学习和分辨。长度确定后,可以组成面积图形,利用长度数据计算面积,得到面积数据,在这个操作过程中设计长度单位,也有面积单位,这是一个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涉及到数感和量感认知的建设。

三、组织合作活动,强化生本量感体验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互动行动,适时渗透量感培养内容,学生主动进入到数学实验、数学操作、数学观察等学习活动之中,能够创造更多学习探索机会,以满足学生学习要求。

1.创新量感互动

學生对合作互动学习最为期待,教师在数学度量教学设计环节渗透合作学习内容,学生回馈更为积极,其组织效果值得期待。数学讨论、话题辩论、数学实验、生活观察、实物测量等,都带有互动属性,学生对这些学习活动最为熟悉,其感知体验更为深刻,教师在度量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时,要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甚至要规划清晰操作路线,让更多学生都能够主动进入到活动环节,自然形成数感认知体验。

“公顷和平方千米”围绕公顷、平方千米单位及其换算等内容展开设计,教师在学习活动设计环节,有意识投放一些合作性学习任务,学生回馈更为主动,其感知体验也更为深刻。如“身体尺”的介入,让学生真切体会量感本质。所谓“身体尺”,是指利用身体不同部位设定测量工具。张开手臂,两只手之间的长度、大拇指和中指伸长间距、步幅长度等,都属于“身体尺”范畴,教师设计一些实际操作性的案例,组织学生进入到“身体尺”操作环节,可以赢得不少学习动力。如校园主路占地多少平方米?可以利用步幅展开实际测量,看谁误差最小。学生对自己的步幅进行反复测量矫正,逐渐掌握动作规律。在具体测量时,教师要求学生成立小组,在广泛互动中达成学习共识。学生喜欢合作学习,集体行动顺利启动,互动交流频繁,学习效果良好。

2.推出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是重要活动形式,学生对数学实验有很高期待,教师精选实验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指导,确保实验的顺利展开。度量教学中有太多实验素材,教师需要做好整合处理,对实验做出专业分析,组织学生自觉进入到实验操作环节,借助生活材料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学生参与热情更高,从实验中获得的学习认知体验也更为丰富。

数学实验形式众多,观察、操作、验证、模拟等都可以组成实验方案,教师精心选择实验方案,学生回馈主动积极,教与学达成更多和谐。如利用方格纸验证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换算公式,或者自行设计实验材料,准备现场集体展示实验过程。学生接受实验设计操作任务后,都能够主动学习相关内容,然后对实验操作程序做规划,逐渐找到实验操作路线。经过反复推敲,学生大多能够设计出合格的实验方案,现场展示效果良好。推导面积换算公式,这是典型的验证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要求学生自行选择实验材料,给学生带来更多自主操作的机会,学生积极回馈,在实践操作中建立量感认知能力。

四、尝试叠加实践,促进生本量感发展

1.组织量感任务

在训练任务设计环节,给学生提供适合的任务和内容,可以为学生带来适合的体验机会。叠加原理属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范畴,教师推出具体的训练任务,引导学生展开问题分析、问题转化,以达成问题解决的目的。叠加原理带有线性属性,由更多任务组合而成,在反复操作中达成融合性学习成效,促进学生量感认知的发展。教师围绕度量教学展开教程安排,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训练任务,可以有效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对形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帮助。

教师有意识推出一些带有合作性、互动性、开放性的训练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活动,学生数感和量感都会得到有效历练,其形塑效果会更为突出。“公顷和平方千米”训练设计有更多选择,教师以单元教学为目标设计知识竞答活动,要求学生深入梳理这个单元的所有知识信息,准备参与课堂知识竞答活动。知识竞答包含多种内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分析题、列举题等,教师给学生一定思考时间,设定选做题、必答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学生都能够积极响应,主动进入到指定位置,先期做好学习准备。在活动执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做评价,选出一些学习典型,给予一定表彰奖励,促使学生顺利建立数感量感认知。

2.丰富数感实践

数感培养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度量教学中增设一些适合的训练任务,从内容选择、形式创新等角度展开科学设计,无疑能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数感与量感有密切关联,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设计,借助多种训练手段组织学生进入探索性学习,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渐建立学科能力。度量训练任务大多带有操作性、实践性。在生活条件下可以展开,学生对数学操作训练任务有特殊兴趣,这无疑是重要教学资源。

“公顷和平方千米”训练素材众多,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训练题目设计活动,为学生数感量感建立创造良好机会。如生活对接方面的案例体例的编辑,教师要求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参考现成的教学案例,根据自身生活经历和认知积累,设计一些训练题目,看谁的设计更为合理,有更高含金量。学生对这样的设计任务有浓厚参与热情,其行动迅速积极,很快就设计出一些训练题目。如:一个花园长2000米、宽1500米,其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换算成平方千米,如何操作呢?这个题目很直接,没有太多思考难度,学生设计观照公式换算,有比较高的训练价值。教师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展开训练题目设计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应用的机会,从学生学习表现可以看出,教师训练设计任务布设是比较有效的,学生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其量感认知培养顺利高效。

学生量感能力培养是数学学科教学核心追求,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判断,以便做出适合的设计,组织学生尽快进入到量感学习体验之中。“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典型度量教学内容,对促进学生量感认知成长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专业分析,设计更多适合的学习训练活动,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探索行动,在多重感知体验中建立量感认知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艳梅.量感:在量与量的体悟中自然生长—以“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为例[J].小学数学教育,2022(23).

[2]刘站美.真实体悟:发展小学生量感的基本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22(35).

[3]朱家乐,李祖祥.新课标视角下小学量感培养的情境教学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02).

猜你喜欢

量感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
兼收并蓄
数学实验赋予儿童“量感”以生长的力量
依托教材培养学生量感的新视角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